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的慢性乙型肝炎中药用药规律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湖北省中医院2002-2013年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住院患者,应用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结构化电子病历对数据进行采集,每年收录100例,共1200例。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病证部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1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

1.3 纳入标准

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住院期间使用过中医药治疗并且效果较好的患者。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采集处理

首先对临床数据进行结构化采集,并导入数据库。对中药的采集以出现在首次病程记录或主任查房记录的首次中药处方,1200例病例共计采集处方1200首。

2.2 数据挖掘分析

利用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及复杂网络技术,对中药使用频率、药物性味归经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慢性乙型肝炎总体用药规律

1200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中共采集中药处方1200首,所用中药188种,累计使用中药18952频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总体中药使用情况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慢性乙型肝炎最常用的5 味中药是茯苓、茵陈、白术、丹参、郁金,其中茯苓应用687频次,占总中药处方比例57.25%;茵陈585频次,占48.75%;白术547频次,占45.58%;丹参488频次,占40.67%;郁金407频次,占33.92%

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药使用频率分析

 

注:频率指的是中药频次占总的中药处方的比例。

3.2 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

3.2.1 慢性乙型肝炎常用中药的药味

对慢性乙型肝炎40味常用中药的主要药味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部分中药归属于两种药味):苦味:茵陈、丹参、郁金、白花蛇舌草、连翘、柴胡、黄芩、枳实、厚朴、赤芍、黄连、白芍、大黄、全瓜蒌、虎杖、枳壳、栀子、蒲公英、败酱草,计19味;甘味:茯苓、白术、麦芽、甘草、谷芽、车前草、薏苡仁、太子参、鸡内金、泽泻、黄芪、猪苓、当归、金钱草、枸杞、山药、生地黄,计17味;辛味:半夏、陈皮、藿香、香附、茵陈、郁金、枳实、厚朴、枳壳,计9味;酸味:白芍,计1味。

1 慢性乙型肝炎常用中药药味统计

3.2.2 慢性乙型肝炎常用中药的药性

对慢性乙型肝炎40味常用中药药性进行统计分析详见图2。性寒:郁金、白花蛇舌草、黄芩、车前草、黄连、大黄、泽泻、全瓜蒌、栀子、蒲公英、生地黄,计11味。性微寒:茵陈、丹参、连翘、柴胡、枳实、赤芍、太子参、白芍、虎杖、金钱草,计10味。性温:白术、半夏、陈皮、谷芽、厚朴、枳壳、黄芪、藿香、当归,计9味。性平:茯苓、麦芽、甘草、鸡内金、猪苓、香附、枸杞、山药,计8味。性凉:薏苡仁、败酱草,计2味。

2 慢性乙型肝炎常用中药药性统计

3.2.3 慢性乙型肝炎常用中药的归经

对慢性乙型肝炎常用的40味中药归经进行统计分析见图3,部分中药有多个归经属性。入脾经(19味):茯苓、茵陈、白术、麦芽、甘草、半夏、陈皮、谷芽、枳实、薏苡仁、厚朴、太子参、白芍、大黄、鸡内金、枳壳、黄芪、藿香、香附、山药。入肝经(16味):茵陈、丹参、郁金、白花蛇舌草、柴胡、车前草、赤芍、白芍、虎杖、当归、金钱草、蒲公英、败酱草、香附、枸杞、生地黄。入肺经(9味):连翘、陈皮、黄芩、太子参、全瓜蒌、黄芪、藿香、栀子、山药。入胃经(8味):麦芽、甘草、半夏、谷芽、枳实、薏苡仁、厚朴、鸡内金、全瓜蒌、枳壳、蒲公英、败酱草。入心经(6味):茯苓、丹参、郁金、白花蛇舌草、黄连、栀子、生地黄。入肾经(5味):车前草、泽泻、猪苓、枸杞、山药、生地黄。入胆经(3味):柴胡、虎杖、金钱草。

3 慢性乙型肝炎常用中药归经统计

3.3 慢性乙型肝炎用药演变规律

2002-2013年每一年的慢性乙型肝炎用药规律进行研究,并从前后选取3个节点(2002年、2006年、2013年),分析这3年中药用药变化情况(见表2、表3、表4),对慢性乙型肝炎用药演变规律进行研究。

2 慢性乙型肝炎第一阶段(2002年)中药使用情况表

注:频率指的是中药频次占总的中药处方的比例。

3 慢性乙型肝炎第二阶段(2006年)中药使用情况表

注:频率指的是中药频次占总的中药处方的比例。

4 慢性乙型肝炎第三阶段(2013年)中药使用情况表

注:频率指的是中药频次占总的中药处方的比例。

4 讨论

4.1 慢性乙型肝炎总体用药规律的分析

本研究中共纳入了1 200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其中采集中药处方1200首,所用中药188种,累计使用中药18952频次,反应了慢性乙型肝炎用药的多样性、灵活性以及个体化差异。在慢性乙型肝炎总体用药中,最常用的5味中药是茯苓、茵陈、白术、丹参、郁金,其中茯苓应用687频次,占总中药处方比例57.25%;茵陈585频次,占48.75%;白术547频次,占45.58%;丹参488频次,占40.67%;郁金407频次,占33.92%。前20味常用中药分别为:茯苓、茵陈、白术、丹参、郁金、白花蛇舌草、连翘、麦芽、甘草、半夏、陈皮、谷芽、柴胡、黄芩、车前草、枳实、薏苡仁、厚朴、赤芍、太子参。清热解毒利湿类中药有茵陈、白花蛇舌草、连翘、黄芩、车前草、黄连、大黄、虎杖、栀子、金钱草、蒲公英、败酱草;活血祛瘀类中药有丹参、郁金、赤芍、大黄、当归;健脾补肾类中药有茯苓、白术、甘草、薏苡仁、太子参、黄芪、山药、生地黄、枸杞;化痰类中药药有茯苓、半夏、陈皮、全瓜蒌等。从中可以看出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思路是扶正解毒、祛瘀化痰。对中药进行统计得出常用方剂有:小柴胡汤、四逆散、柴胡疏肝散、五苓散、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一贯煎、四君子汤等,为临床慢性乙型肝炎常用方剂。

4.2 慢性乙型肝炎常用中药性味归经的分析

通过对40味常用中药分析发现,慢性乙型肝炎常用中药以苦味药和甘味药为主(苦味药19味、甘味药17味),其次是辛味药(9味),体现了肝病的用药原则。苦味药具有清泄、燥湿作用,一般清热、泻火、燥湿药多具苦味,甘味药具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一般补虚、调和药性及止痛药多具甘味,辛味药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一般理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而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正是从清热解毒利湿、行气活血等方面入手。正如内经所言“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对慢性乙型肝炎常用中药药性统计发现,常用中药中多为性寒、性微寒、性温、性平的中药,并无明显大寒大热骏猛之品,体现了中医“平调阴阳,以平为期”辨证治疗思想。

对慢性乙型肝炎常用的40味中药归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入脾经中药19味,入肝经中药16味,入肺经中药9味,入胃经中药8味,入心经6味,入肾经5味,入胆经3味,以归脾经、肝经的中药为主,体现了慢性乙型肝炎从肝脾论治的思想,正如《金匮要略》所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4.3 慢性乙型肝炎用药演变规律的分析

中医药治疗传统中医肝病有系统的中医理论基础、悠久的历史、大量的临床经验积累,本科室多年来开展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治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经历了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不断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上升过程,发现并逐步系统提出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是毒、痰、瘀、虚,以此病因病机为基础开展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我科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一直对慢性乙型肝炎开展研究,此次研究选取了12年的数据,对用药规律从前中后3个节点选取,进行对比分析。此次对慢性乙型肝炎用药演变规律的分析印证了这一思想。

第一阶段用药以茵陈频次最高,茯苓次之,在这一阶段,白花蛇舌草、赤芍、连翘、车前草、大黄、黄芩、虎杖、黄连等清热解毒化湿类中药使用较多,在前20味中药中占据过半,说明这一阶段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注重清热解毒。

第二阶段茯苓频次最高,茵陈频次仍然较高,白术频次较前提升,尤其是丹参、全瓜蒌、陈皮、半夏、枳实等以活血化痰功效为主的中药频次较第一阶段时期有明显提升,体现了这一时期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辨证论治主要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痰为中心思想,同时化湿的治疗思路已经开始注重健脾化湿。

第三阶段白术频次最高,茯苓、茵陈次之,太子参、黄芪的频次较第一阶段明显提升,丹参、陈皮、半夏的频次较第二阶段再次的提升,而白花蛇舌草等解毒类中药的频次相对回落。体现了扶正解毒、祛瘀化痰的治疗思路。其中白术的频次从2002年以来一路上升,体现了扶正在慢性乙型肝炎治法上的逐渐重视与地位回升。化湿注重健脾化湿。丹参、半夏、陈皮频次的显著升高说明了祛瘀化痰法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巨大作用。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用药规律文献研究
中药治乙肝的诀窍
《名老中医治疗乙肝经验汇萃》
治疗乙型肝炎经验方七则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及方药
慢性乙型肝炎效验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