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傅杰 | 姜亮夫先生学记

今天是姜亮夫先生诞辰115周年



姜亮夫先生学记

文 | 傅杰



1


姜亮夫先生讳寅清,以字行,一九〇二年五月十九日出生于云南昭通。父亲姜思让先生曾就读于清末大学堂,武昌起义后返家领导地方光复事业,云南护国之役时又领导昭通募捐济军反袁。先生自幼即受到父亲爱国思想的影响。一九一四年入昭通高等小学,一九一六年入云南省立第二中学,一九二一年以本省官费生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得林思进、龚道耕、廖平诸先生指授,研读《诗经》《尚书》《左传》《荀子》《史记》《汉书》《说文》《广韵》等典籍,为日后的传统文化研究植下了根基。一九二六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诸先生问学,在王先生指导下完成论文《诗骚联绵字考》。毕业后在南通、无锡中学任教。一九二八年至上海,先后任持志大学、大夏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公学、复旦大学教授及北新书局编辑。其间又拜章太炎先生为师。章先生指导他从杜佑《通典》入手读史,并告诫他要做一个真正的学人,不作空疏之学、哗众取宠之学。一九三三年任河南大学教授。一九三五年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考古学,结识了马伯乐、伯希和、戴密微、叶慈、翟里斯等汉学名家,接触了多种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名著。遇友人王重民先生,相约摹录为伯希和所劫去的敦煌经卷,开始了敦煌学研究。其后又游伦敦、罗马、柏林,西方学者整理文物、研究学术的科学方法与宽阔途径,给了他极大的启发。一九三七年回国后,历任东北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昆明师范学院、英士大学等校教授,并曾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云南省文教处处长。一九五〇年至一九五一年在云南革命大学学习。一九五二年到云南省博物馆工作。一九五三年调任浙江师范学院(后改名为杭州大学)教授,一九五六年起任中文系主任。一九八三年组建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任所长。曾被推举为中国屈原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会长、浙江省语言学会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学术顾问、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顾问、《汉语大字典》与《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先秦文学分支主编。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四日病逝于杭州,终年九十三岁。


 


2


姜先生的学术研究,大抵以小学立根基,以史学致宏大,而尤湛深于楚辞学与敦煌学。已刊行的著作有:

《屈原赋校注》

属稿于一九二九年,以明翻宋本洪兴祖《楚辞补注》为底本,参校他本,复征引《文选》《史记》《慧琳音义》《太平御览》等书考证史实,订正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出版。先生晚年以“明断是非”与“充实内容”为重点,加以重订,于一九八七年付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楚辞书目五种》

综录历代有关《楚辞》著述的工具书,包括:

(一)楚辞书目提要,内分辑注、音义、论评、考证四类,计二二八种;

(二)楚辞图谱提要,内分法书、画图、地图、杂项四类,计四十七种;

(三)绍骚隅录,著录汉代以来摹拟屈赋的著作,以见屈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计书籍十九种,篇章一九二题;

(四)楚辞札记目录,著录赵宋以来各家读书札记中考证《楚辞》文字的条目,计八〇二题;

(五)楚辞论文目录,主要著录现代有关《楚辞》及其作者的论文目录,计四四七题。中华书局一九六一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修订再版。

《楚辞今绎讲录》

先生一九七九年受教育部委托主办《楚辞》学讲习班,本书据授课录音整理而成,共十二讲,对《楚辞》的研究方法、屈原事迹、《楚辞》的源流、系统、内容、特色都有阐说。北京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初版,一九八三年修订再版。

《楚辞学论文集》

收录有关《楚辞》的论文廿五篇,对屈原生平、屈原思想、《楚辞》中的训诂、语法、文例、《楚辞》学史以及楚史、楚地理与楚文化中的问题作了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出版。

《楚辞通故》

先生治《楚辞》的总结性著作,对《楚辞》中的全部语词与重要问题分类加以考释,凡十部:(一)天部;(二)地部;(三)人部;(四)史部;(五)意识部;(六)制度部;(七)文物部;(八)博物部;(九)书篇部;(十)词部。齐鲁书社一九八五年出版。

《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

原为所撰《敦煌志》中的总论,五十年代以白话改写而成,对敦煌史地、敦煌文书与敦煌艺术作了介绍。古典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六年出版。

《敦煌学概论》

先生一九八三年受教育部委托主办敦煌学讲习班,本书亦据授课录音整理而成,共六讲,涉及敦煌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价值、敦煌卷子与敦煌艺术的内容及特色、敦煌卷子的研究方法等。中华书局一九八五年出版,北京出版社二〇〇四年列入“大家小书”丛书再版。

《敦煌学论文集》

收录所撰有关敦煌学的论文三十八篇,既有关于敦煌历史、文书、艺术等的专题研究,亦有资料综录。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出版。

《莫高窟年表》

将敦煌卷子中有年代可考者依次编定,正表起自晋惠帝永熙元年传说莫高窟始建窟寺时,止于宋仁宗嘉祐二年,表前“摄照中原之往迹,以明敦煌体性之所自”,表后略记藏经洞开启至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之历年大事,并附有《敦煌所见道教佚经考》《敦煌寺名录》及分类的《敦煌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出版。

《瀛涯敦煌韵辑》

凡廿四卷,分隶三部:(一)字部,摹录藏于巴黎的敦煌韵书残卷廿七种,附录六种;(二)论部,收论文廿一篇,多为所摹录的卷子的考释与论述;(三)谱部,为全书的总摄,综合字部所收各卷及有关材料制成《隋唐宋韵书韵部总谱》、《诸隋唐宋人韵书反切异文谱》、《诸韵切语上字不见于〈广韵〉诸字谱》、《隋唐人韵书所载诸体字谱》,以便总观比照各相关韵书的全貌。上海出版公司一九五五年出版。后数十年时加订补,写定《瀛涯敦煌韵书卷子考释》,于一九九〇年付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中国声韵学》

三十年代讲授声韵学时所撰讲义,是今人较早全面概述传统声韵学的著作之一。世界书局一九三三年出版。

《文字朴识》

三十年代讲授古文字学时所撰讲义,结合王国维先生的古文字研究与章太炎先生的声韵学研究成果,考察文字的孳乳演变轨迹。第一卷于一九四六年收入云南大学文法学院丛书出版。

《古文字学》

五十年代所撰古汉语教材中的文字部分,结合古代文化史实探讨了汉字的产生及其形体的变化。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出版。

《昭通方言疏证》

成书于二十年代,凡十卷:(一)释词;(二)释天;(三)释地;(四)释人;(五)释衣服;(六)释饮食;(七)释宫室;(八)释器用;(九)释博物;(十)附录。记录昭通方言语词约四千个,明其音读,证以古训。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出版。

《古史学论文集》

收录有关古史的论文廿五篇,以考述上古史及先秦古籍者居多。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出版。

《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

原名《历代名人年里碑传总表》,一九三七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五十年代重加删订,改题今名。收录自春秋末期至一九一九年以前去世的历代人物一万二千馀名,以表格形式按历史顺序列出诸人姓名、字号、籍贯、岁数、生卒年及所据材料出处,在生、卒年两项中又分别注出帝号、年号、年数、干支及公元,是稽查我国历史人物的生卒年、籍贯及碑传情况的工具书。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出版。


上举之外,先生已问世的著作还有《诗骚联绵字考》《夏殷民族考》《陆平原年谱》《张华年谱》等;未单行的著作有《古汉语论文集》《古汉语语音学》《甲骨学通论》《二招校注》等。今并汇录为《姜亮夫全集》廿四卷,于二〇〇二年由先生故乡的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3


姜先生的治学,其要盖在以下数端:


一、治学基石:资料与工具

先生治古史而成《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治《楚辞》而成《楚辞书目五种》,治敦煌学而成《莫高窟年表》。在这样的资料基础上来做专题研究,自然易于深入而不蹈空。他教导后学:“要建立一个学术系统,要做到无微不至,必须以掌握资料为第一事。”“材料一定要搜集得比较完整一些。譬如搞《楚辞》,最好把《楚辞》全部有用的资料都找来,还要找一些同它有关系的东西,面要宽一些。有许多问题,你从正面来论证,可能证不出来,还要从反面、从侧面、从上下四方来包围它。”并强调“编工具书这种事,我们研究学问的人,非做不可”。他以导师王国维先生为例,称羡“他每研究一种学问,一定先编有关的工具书”如研究金文,即先编成《宋代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研究宋元戏曲,先做《曲录》,故对研究对象各方面的情况都能了然于胸,其研究成果“点点滴滴都是有详细根据的”。


二、治学中心:语言与历史


先生审悉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根本问题仍在语言与历史两事”,自言“以语言及历史为中心,此余数十年根株所在”,既宣示自己的古史研究“植基于语言文字”,又指出“历史是我们民族的大本大根,如不切实读史,搞文字声韵学就缺乏坚实的基础”。而所以要以语言与历史为治学的根株,则“自语言言有二义:(一)谓解释文词以驰骛语言学规律,务使形、声、义三者无缺误;(二)谓凡历史事象所借以表达之语言,必使与史实之发展相协调,不可有差失矛盾。以历史言之,则历史发展与语言规律之出入,繁变纷扰,往往与语言之变有如亲之与子”。


三、治学方法:综合与贯通


先生进一步申论:“然欲证史、语两者之关涉,自本体本质,有不能说明者,于是而必须借助于其他学科,乃能透达,故往往一词一义之标举推阐,大体综合社会诸科,乃觉昭晰。”因为“要证实一件事物的全体所需要的知识,是非常广廓的,凡此事物有关的科学,你都得用到,这就是所谓‘综合’,要综合一切有关学科,才能说明某一个学科”。譬如“我不满意我的《屈原赋校注》,就是因为未曾使用一切语言、历史、风习、民风、民族、地理、博物、生理、氏族社会、政治、哲学乃至天文、物理、化学等等许多知识,细细引入,以详释各词语。于是,后来我尽量引进,尽量发挥,改写成为《楚辞通故》”。欧洲游学的经历促使他突破了自己“数十年单一的研究方法,吸收了国外学者综合研究问题的经验”,于是“思想有凝滞的,可以抉择了;材料方面有缺陷的,可以补充了。方法上更使我有了多样化的路子,可以从四面八方来包围它,有无往不适之乐。所以我现在更体会到,把方法论放在科研中第一位,是有其必要的。我纵观先代的学术工作者,其成就的大小和深浅,往往决定于方法是否多方面的,是否灵活运用得纯熟”。


四、治学态度:耐劳与求实


先生笔耕终身,广涉多门学科,没有刻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是不可想象的。他自称是一个“迟钝”的人,“因此,我在学术研究上,就有一种毫不为人所难的脾气”,“可取的只有下笨工夫这一点,许多事都是在笨求中得到一线光明,一丝成就”。在不断深入的研究中他愈益感到“科研的天地,真是宽大得很,同时也细致得很”,这更“促使我不知疲倦地工作”,并痛惜许多时间与精力都以不得已的原因被浪费了。在晚年双目几近失明的情况下,他仍坚持读书写作,指导学生,勉励青年“存永久坚强的毅力、自强不息的精神、艰苦卓绝的气概,不作浮夸,不为文痞”。他强调治学必须“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从头做起,不敢偷懒”,坦承“我对《楚辞》也还有许多未弄懂的东西”,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学者态度。

 

五十年代陪同著名语言学家、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先生游览花港公园。右起一为陈望道先生,二为姜亮夫先生,三为师母陶秋英先生,四为先生女儿姜昆武先生。





以文会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姜亮夫全集
师从王国维、章太炎,一代学术宗师狂补数学曾被黄包车擦破头皮
刘丽萍 | 方国瑜先生与敦煌学研究
上海出版·每月书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9月书单
十种书,认识饶宗颐先生之学问
总结二:2016,我编辑的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