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编导影评范文《寻枪》

《寻枪》电影剧照

 

主观镜头对人物心理的刻画

将电影摄影机的镜头,当做电影中某一角色的眼睛,去观看(摄制)其他人物、事物活动的情景。《寻枪》这部电影运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大多是男主角马山的主观视角和感受。自“寻枪”行动展开伊始,马山的意识世界就变得疑神疑鬼、似是而非。换作马山的主观镜头语言,则表现为影像和声音的夸张其辞、如梦似幻。影像上:画面的浓烈渲染,镜头的摇曳不定,景别的似近而远;声音上:人物话语分贝量的增强,音响效果重锤猛击,音乐伴奏或紧或缓。借此过分渲染,从而传达出人物情绪,更深刻地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

 

有一组镜头是说马山在夜晚开着摩托追踪一辆车,寻找枪丢失的踪迹和线索。此时是由马山开摩托的一个客观镜头(全景)转换作马山的主观视角镜头(近景):(马山)看见路及路边的景物(树、牛、墙屋)都在飘移,晃动不定、朦胧不清,似乎在跟马山玩捉迷藏。这个镜头出神地传达出马山由于失枪开始“怀疑”身边一切事物的主观情绪,“怀疑”视角此时形象地再现了只能存在于人脑的抽象意识,把人物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

 

接下来几分钟的剧情直接都用马山的主观镜头继续讲述:他开着摩托,视角模糊、景别不清,在行驶的路上也只给出前照灯打出的一圈微弱的光亮。通过镜头对准路面向前推进,渐入一幕幕过去24小时内出现在马山身边的人物:妻与子向他挥手告别说明马山离家已渐行渐远、新婚夫妇默然凝视的眼神反映亲属也和他有所疏远。马山对人“不信任”此时已严重影响到他与周围人正常的交际生活关系,而这一切的导火线仅仅是“丢枪”。

 

马山恨不得“枪”马上就能出现眼前。车继续前行,不远处闪现一个拿枪人的背景,这个背景随着马山摩托的颠簸一直在晃动,看得出此时给的还是马山的主观镜头(马山本人始终没有出现)。这个镜头让观众感同身受地感受到“我(马山)”要找到枪否则人命关天(用警察局长说的话就是“枪里面还有三颗子弹就是三条人命,如果遇到职业杀手一枪两个就是六条人命!”)的焦虑急切。

 

以上三组镜头配的均为缓慢极具迷幻色彩的音乐,声画结合展现主人翁的“怀疑”心理。这几组主观镜头也说明,马山自己已经认识到由于“寻枪”导致他与人的隔阂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了。是否继续找下去,答案是肯定的,但又如何避免以上诸多 “问题”,又怎样抚慰猜测多疑的情绪以及精神上的创伤?“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主观镜头与客观陈述的转换

随着“枪”的线索一步步明了,马山的情绪也一步步稳定,镜头的运用也渐趋平和:远山、静松、乡间小路、小桥流水,一切的一切都给人予明朗开阔、水落石出的感觉。马山主观视野中“迷幻紊乱”的镜头也少了,甚至连主观镜头也运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客观陈述。悬念减少,观众可以不再被马山的意识左右,慢慢站以旁人的角度去分析发现最后的事实,变被动为主动。

 

而此时马山和镇上人的关系也渐趋平和,何妻与子的隔阂更是换来了前所未有的情浓于水:马山把真相坦诚相告后,妻子理解了他的所作所为,儿子马冬也招来《福尔摩斯探案录》助父一臂之力。冰释前嫌,马山精神压力减少了,更知道家人在自己心目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当他最后一次离开家,站在家门向屋内张望时,主观镜头再次出现,它以马山的视角环扫空荡荡的屋子,然而画外音却出现了妻子“马山,你到哪里去?”的关怀以及儿子“出来以后再也不准打我,永远不准!”的和谈的声音。主观镜头语言再次把人物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影片末尾,马山被枪击中后,“他”回到儿子念书的学校,朗朗读书声中,镜头以穿过墙洞的窥视视角,看到妻子教书和儿子读书的身影,在他脑海中依旧念念不忘……继而镜头从教室走廊拉回,淡出,马山完成了他生命中最后一次人间回望,而这一次,是以“上帝的视角”!

 

主观镜头对剧情悬念氛围的营造

马山的意识世界发生变化,再通过导演运用主观镜头的有力呈现,让观众在观看任何一组新镜头、分析任何一个新剧情时,都会戴上一种猜疑的视角去审度:眼前发生的事情是真是假?因为剧中人的主观视角分为“代表人物视线的真实世界镜头”和“明显表示出主角主观情感与情绪的意识世界镜头(具有制假功能)”,导演们往往把两种镜头混淆运用,模糊真实世界和意识世界的界限,从而让观众对剧情难辨真假。如此一来,观众变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带着迷惑观看下去,这不仅使剧情更像悬念侦探片,“一切皆有可能!”也一再吊足观众胃口,不至于失去观影兴趣!可以说,主观镜头运用越多,观众越是渗入到剧中人的感官世界,越有被蒙蔽的感觉,也就越有挣脱蔽障、挖掘谜底的欲望。

 

我想导演正是把握了主观镜头能够制造悬念色彩这一重要因素,贯穿于“寻枪”整个过程,吸引观众去推理、猜测最后的真相,才使得《寻枪》故事变得如此扣人心弦、紧张有趣。

 

随着“枪”的线索一步步明了,马山的情绪也一步步稳定,镜头的运用也渐趋平和:远山、静松、乡间小路、小桥流水,一切的一切都给人予明朗开阔、水落石出的感觉。马山主观视野中“迷幻紊乱”的镜头也少了,甚至连主观镜头也运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客观陈述。悬念减少,观众可以不再被马山的意识左右,慢慢站以旁人的角度去分析发现最后的事实,变被动为主动。    而此时马山和镇上人的关系也渐趋平和,和妻与子的隔阂更是换来了前所未有的融洽:马山把真相坦诚相告后,妻子理解了他的所作所为,儿子马冬也招来《福尔摩斯探案录》助父一臂之力。冰释前嫌,马山精神压力减少了,更知道家人在自己心目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当他最后一次离开家,站在家门向屋内张望时,主观镜头再次出现,它以马山的视角环扫空荡荡的屋子,然而画外音却出现了妻子“马山,你到哪里去?”的关怀以及儿子“出来以后再也不准打我,永远不准!”的和谈的声音。主观镜头语言再次把人物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影片末尾,马山被枪击中后,“他”回到儿子念书的学校,朗朗读书声中,镜头以穿过墙洞的窥视视角,看到妻子教书和儿子读书的身影,在他脑海中依旧念念不忘……继而镜头从教室走廊拉回,淡出,马山完成了他生命中最后一次人间回望,而这一次,是以“上帝的视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004期:电影摄影角度的意义
揭秘 | 镜头角度在电影中有何作用?
电影镜头中的焦距魅力:情感与思想交融
什么是主观镜头,这篇文章说得透彻
《八月》之前,我们如何讲述童年
干货 | 电影导演方法之摄像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