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来自天国的圣光

对于绝大多数的基督臣民而言,座落于梵蒂冈中心的圣彼得大教堂,正是他们心中的天堂。因为,那裹挟着一缕缕仙气的园穹,正直通着上帝的寓所,直通着圣母和圣子现今居住的地方。

那一天,我是进入 “圣彼得” 的第一批观客。阳光从园穹的窗棂中溢入,在这金丝银缕缔造的空浩、园浑的空间里,无数条光柱织成了一片金灿灿的迷蒙。世间碾落为泥又被清风扬起的那一颗颗尘粒,竟被镀上了晨光中的一缕缕金色,悄悄地流入了上帝的家园,在世界第一仙穹的圣气中灵动地飘逸。此时此刻,遭人轻贱的尘芥当上了主角,而金缕银饰却隐没在光里,反成了凡俗者忠实的陪衬,上帝的意志和平民的愿望在米开朗琪罗创造的世界里得到了真正的融和。这一座用人类的智慧、血汗和金钱堆砌而起的圣殿,满足了基督子民们对天堂所有的想象和渴望。

“奢华,太奢华了!”人们在赞美之余,不免又发出这样的感叹。对此,我并不以为然。在我看来,这虽是一种登峰造极的奢华,却具有普世同享的价值。“圣彼得”并不仅属于高高在上的权贵,更属于沉压在下的百姓,正因为此,一切财富都用之值当。不管是满腹经纶、喧嚣一世的圣主,还是大字不识、身如草芥的愚民,在这个地方,也只有在这个地方,一切都被抹去了界限 —— 富者,贫者,智者,愚者,人人都能释然地摈弃世俗等级的桎梏,人人都能平等地出入于圣殿,自由地享用“圣彼得”的荣光。

进入圣彼得的主殿,米开朗琪罗的传世之作“圣殇”依然庄严地安置在大殿的右侧。也许是来得早,大殿里人丁寥落,这倒为我提供了极佳的机会来观赏圣作。 “圣殇”是老米尚未成名作时的作品,它表现了耶稣从十字架上放下,躺在母亲怀中慢慢死去时极具情感张力的一刻。作为年仅二十三岁的青年艺术家,老米已在技术和阅历上完全具备了驾驭如此浩大巨作的能力。圣作的形式和表象极端沉静,而蕴含其间的排山倒海般的情感力量,就像是在沉郁中隐隐滚过的惊雷,虽无霹雳之势,却铺天盖地,缭绕不息。幸运的是,我避开了纷杂,极其安静,极其“自我”地潜入了老米的灵魂,和他一起领略了两千一百多年前的世界,领略了这一段可歌可泣的传说和历史。

这是我第三次面贴面地瞻仰“圣殇”。 第一次,八年之前。罗马城的“蜻蜓点水”,燃起了我寻访圣家巨作的全部热情。半个小时的 “圣彼得” 之行匆匆而过,我只看了老米的 “圣殇” 和穹顶。如果说穹顶带给我的是形式上的那种令人惶恐、令人窒息的华丽,那么,“圣殇”带给我的则是直抵心灵的人性回归的感动。耶稣似乎不再是“神”,而是一个为真理献身的活生生的人。卸脱了神圣责任的他似乎已全无意志力的支撑,只是疲惫、软弱地躺卧在母亲怀里,寻求着一种凡人所需的柔软而温暖的抚慰,并企图将这种抚慰带往永恒。玛利亚宽大,柔润的衣袍托起了儿子垂死的裸体,一种悲天悯人的人性情感怆然而生。

第二次,三年以前。驻足于“圣殇”之前,依然不愿离去。我惊讶地发现,雕塑中的圣母比基督还要年轻,而且拥有罕见的美貌。她的表情淡得像一张白纸,这是只有心死才会呈现出的冷漠,还是为赎人类之罪而献出爱子的神圣?人们各有各的猜测和联想。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雕塑表现的是圣母降子时的一刻,这和她少女般年轻的脸庞颇为契合。她怀抱的应该是婴儿时的耶稣,但她已经看到了爱子未来的结局。这种现实中得子的喜悦和预见中失子的悲怆交织在一起,成就了这一作品宏大的情感力量。不管如何解读,这都是一首最美丽的安魂曲,虽显柔弱,但其冲击力绝不亚于老米充满力度的其它作品。

第三次,今年四月。 相对于前两次的人头攒动,此刻的“圣彼得'竟显得如此的安静。“圣殇”透明的玻璃幕墙前面没有一个游客,这倒让我静下心来,用眼睛过滤着曾被忽略了的每一个局部和细节。当初,雕塑家还未成名,世俗的人们并不相信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有能力完成如此惊天巨作。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雕塑家在圣母胸前斜挂的缎带上洋洋洒洒地镌刻了自己的大名。人过留痕,雁过留声,这是世俗人对立世成名的期盼。心高气傲的老米不屑于此。事实上,在大师日后擢发难数的作品中,从未落下过自己的签名。

' 圣彼得'依然十分的安静,而“圣殇”那非凡的气场正在'圣彼得”空浩的沉寂中爆发出磅礴的气势。突然间,我想起了多年前在法国马赛圣母守护修道院的山岗上看到的另一尊同样题材的雕塑作品,圣母、圣子的动势和情绪要比“圣殇”外化得多,观者无须揣摩,便可领略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和意念。

毋庸置疑,作品的形象语言是极其成功的:耶稣硬撑起身体,偎依在母亲怀里;圣母用颤抖的双手,轻拭着儿子额头的血迹。四目相望,缄然无语,只能用眼神凄然作别。在这里,圣母和圣子已全然脱去了神的光环,一种只有在电影和戏剧中才会呈现的情感张力,淋漓尽致地浓缩在这尊凝固的生命里。

伫立于雕塑之前,默默感受着隐伏在心中的一阵阵颤栗,于无声处,我甚至听到了圣子渐行渐远的哼唧和圣母欲哭无泪的饮泣。远远望去,苍松翠柏陪衬着雕塑造就的大起伏的形体轮廓,无论从哪个角度,你都能从巨作细致入微的刻画中领受到艺术给予的强大魅力。

另一件让我惊得目瞪口呆的作品,是米开朗基罗在73岁高龄时应教皇之邀设计完成的圣彼得教堂的穹顶。正如我前面所说,“圣殇”给予我的是 '神性' 的淡却和 '人性' 的回归;而穹顶给予我的则是人对于人这一生灵自身创造力的一种惊恐。'当你站到圣彼得大教堂的穹窿顶下抬头仰望,其宏伟,其华丽,已到了令人惶恐,令人窒息的程度。' 这一段我在前面铺陈过的语言,正恰如其分地刻画出我在瞻仰穹顶时对人类能力的一种奇怪的惊悚。

我一直是个大自然虔诚的崇仰者,与苍茫无际的自然相比,人只能是无有意志力的仆从,不管是否有另一层面的精神统领着宇宙间的一切,作为人,永远无力挣脱亿万生命体共同编织的自然的天网。然而,在这个时候,也仅仅在这个时候,米开朗基罗让我的信念动摇了。因为,我时时刻刻在惊讶,已经够聪明的人类何以有如此力量创造出这一似乎已不属于他自身的奇迹!

站在米开朗琪罗的穹顶下,抬头凝望着园穹中丝丝缕缕的光影的交织:雕栏玉砌浑然失色,只看到金灿灿的朦胧中游动着的尘粒。此情此景,一层层思维又在时时激活我的疑虑。我一直在惊讶人的创造力:一个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只能摇尾巴的单细胞动物,有何能耐在大自然的衍化下成为今天精致完美、无懈可击的人类? 无有生命的大自然又有何能耐在这浩渺无垠的时空中孕育出企图和与自己抗衡的生命的精灵? 达尔文的进化论似乎解读了这千古之谜,但在我的内心,却一直残存着这样的思虑:大自然果真有能力创造出 “人” 这一无与伦比的极品? 或许,浩浩淼淼的无垠中果真有一种未知的意志力主宰着人类,主宰着地球,主宰着无极的天宇?

一切都是天马行空的冥想,唯有一点是确切的:圣彼得大教堂真真实实地伫立在地球上的一个名谓梵蒂冈的地方,他拥有举世无双的穹顶,他拥有无以计数的珍宝,他拥有人类对未知世界的一切或是真实、或是荒诞的想象。

附图:

由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组成的柱廊像两条宽阔的手臂,将成千上万的朝圣客拥入了圣母、圣子仁慈的怀抱。18米高,需有4人才能团团合抱的巨柱,擎起了基督子民心中所有的希望。

座落于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穹顶之下的,便是贝尔尼尼的雕制的青铜华盖。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持撑,足有5层楼的房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着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着朝圣者举行弥撒。

阴云蔽日,教堂即刻幽暗下来。忽然间,阳光突现,大殿弥漫着一片圣光。

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类,而人类又挑选了最能继承上帝形象的瑞士健儿守护着天国的殿堂。守卫圣殿左边大门的是梵蒂冈皇家卫队,这些身穿老米设计的红黄蓝三色戎装的英俊男儿,手握长戟,威武雄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梵蒂冈】天主教圣地——圣母百花大教堂
去意大利一定要做的功课---文艺复兴!第五篇
梵蒂冈城——仰视圣彼得大教堂
米开朗基罗雕塑作品合集
为了雕刻好男性躯体,米开朗基罗竟然开始学习解剖……
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