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王陵 · 大鼎传奇

从1934年起,梁思永先生领导对侯家庄殷墟王陵区的考古发掘,相继发现了8座被认为是商王陵的大墓,还有2000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和陶器。

不过,殷墟出土的文物中,最有名的还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鼎。大鼎已经成为殷墟的象征,用水泥放大复制后放在空旷的陵区中央。

蓝天白云下显出青铜时代第一鼎的气势,就是有点掉色儿了。

关于这个大鼎的真品,可以看看//国博禁止出境文物 · 后母戊鼎

不过,梁思永先生对后母戊鼎的心情一定非常复杂,因为那是他心中一生都无法抹去的遗憾。

因为,现在虽然公认后母戊鼎是在这片王陵区东南角的武官村北地出土的,但却不是由梁先生等考古人员用科学考古方法发掘出来的,因此伴随大鼎的很多历史信息都缺失了,甚至连大鼎的具体出土地点,其实也只是个大致认可的说法。

1934年到1935年时,梁思永先生带队在侯家庄和武官村一带发掘殷商王陵,在武官村北边的地方,有片被柏树环绕称作吴家坟的家族墓地。吴家是当地大户,当时当家的是吴培文,他跟梁思永说,别的地方都可以挖,只是吴家祖坟不能挖。梁先生只得绕过了这片柏树坟地。

到了1939年,日本人占领了安阳,吴家日子不好过了。现在有的说是吴培文主动找的吴希增,有的说吴希增找的吴培文,不管怎样,吴家人认为既然自家祖坟周边全是宝藏,也要挖挖自己的祖坟看看有啥能卖钱的。后面就是众所周知的故事,吴家人们在一个夜里挖出了重达800多公斤的大鼎。

现在高德地图很清楚地标出武官村里藏大鼎的吴家位置,当年日本人可是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来吴家的。

必须要说,虽然挖出大鼎和之后的行径其实就是盗墓,但面对外国强盗,他们还是很有民族气节,上上下下都没透露一点消息。

而且,吴家人们充分发挥了中国农民的狡猾,故意挖了一个露出痕迹的假坑,里面放上不很值钱的文物,结果日本兵果然上当,在河南农民们的不屑目光中兴高采烈地拿着他们认为的大鼎走了。

此计在改革开放后城里人到农村寻宝的热潮中,仍被无数次的使用,而且屡试不爽。

1945年日本投降后,大鼎被当地国军得到,被作为常凯申的寿辰贺礼运往南京,从而正式公之于世,也轰动一时。1949年时,有人说因为地下党暗中保护,有人说因为大鼎比飞机舱门大,总之留在了南京,建国后被送到了北京,自此成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后来的国家博物馆的国之重器。

大鼎出土时只有一只鼎耳,出土后又被吴家子弟砸了下来,因此当年常凯申看到的是一个马槽状的没耳大方鼎。建国后根据找到的那个鼎耳,照样子又仿造了一个,两只鼎耳都焊在了现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大鼎上。至于那一只鼎耳在哪里,只能是永远的未解之迷了。

1984年,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对大鼎出土的地方进行了考古发掘。其实早在1959年时,已经探知此处有一座大墓,只是当时忙于对武官村墓发掘和清理而没顾上。再次发掘后,发现这是一座带一条墓道的甲字型商代大墓,编号为M260。

可惜里面空空如也,只在墓道中发现了一堆用作人殉的人头骨,显出这座大墓当年的威严。现在,这座被称M260的大墓被建为了一个展厅,也是目前殷墟王陵区唯一复原的墓,其他的大墓全回填了。

一个复制的司母戊鼎放在深深的墓室中,虽然已经无法知道当年它是不是就是从这挖出来的。

在M260的北边,是王陵东区唯一一座带四条墓道的大墓,编号M1400,这应该是商后期的一个王的墓。如果M260是戊的墓,那根据与M260挨得很近的M1400的墓主人,就有可能是戊的儿子,商王祖甲。

不过周人在灭商后,彻彻底底和干干净净地刨了商王的祖坟,永远断了商人的龙脉,此后几千年中,商王陵又成了北派们大显身手的地方,现在海外有很多无法考证出处的商代青铜器,大概就是历朝历代手艺人们的杰作。

周人和北派们使得现在对商王陵里那些墓主进行推论,而考古学上的推论往往只能是推论。

梁思永先生也因此而心痛,因为当年的错失,这件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份量最重的青铜器,并不是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因此很多与鼎相关的历史信息都再也无法知道,也由此引发了很多学术争论。

最直接的争论就是大鼎的年代。如果是科学考古,很容易就能根据所在的土层确定年代,但因为无法确定出后母戊鼎的出土地点和土层,甲骨文里又出现了好几个叫戊的,所以长期以来只能去根据后母戊鼎的纹饰和体量去推测,普遍认为应是殷墟晚期的。

好在1976年妇好墓出土了与后母戊鼎形制和铭文基本一致的后母辛鼎,所以认为后母戊鼎应是与妇好同期,而妇好在甲骨文里有明确记载,是殷墟中早期武丁的王后,由此才推翻几十年来的看法,后母戊鼎的断代也应是殷墟中早期。

大鼎的名字也是一个很大的争论。大鼎长期称为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列入教科书,成为新中国几代人的深刻记忆。但2011年,国家博物馆重新开放,几年未曾展出的司母戊鼎突然被命名为了后母戊鼎,一时间让打小就知道司母戊鼎的公众们哗然了。

其实关于是司母戊还是后母戊一直就存在争论。

长期以来的主流观点,认为“司”通祠或祀,司母戊意为“祭祀母亲戊”。但也有认为,甲骨文中经常出现左右对倒的情况,因此“司”与“后”互通,意为伟大、受人尊敬之意,与皇天后土中的“后”同义,后母戊就是“敬爱的母亲戊”。

难说哪个是对的,不过从语法角度来看,铭文应该是名词性的偏正短语,而不是动宾短语,所以觉得还是后母戊的解释更合理一些。

第三个争论提的不多,就是关于后母戊鼎是不是目前我国已知最大的青铜器,因为1980年在秦始皇陵封土下出土了两乘铜车马,也是青铜铸就,每一乘的体积和重量都大于后母戊,所以再说后母戊鼎是我国最大的青铜器就有些不严谨了,应该说是最大的青铜礼器。

不管后母戊鼎算不算最大,但其巨大的体量和复杂的纹饰,都标志着中国青铜文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达到前所未有高峰,但是,可能还不能算顶峰。

在M260和M1400的西边,远处立着高高的烟囱,在蓝天白云下冒出烟雾和水汽,那里是安阳钢铁厂,那也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地方。

因为新千年以后那里曾发现一个圆鼎的陶范残片,根据陶范可知这个圆鼎要比后母戊鼎还大,说明商人在青铜器上还有更疯狂的追求。只是不知这个圆鼎是被周人在灭商后砸碎回炉了,还是仍深埋在某处未知的地下。

安阳这片殷墟的土地里,总会有惊奇留给后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历史奇闻趣事3——商朝墓葬
一片甲骨驚天下—殷墟(貳)
青铜时代 · 侯家庄商王陵区
玉器一桶一桶往上递,她的陪葬比商王还厉害?
殷墟妇好墓——青铜器
殷墟王陵遗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