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篆扫盲记

看了张老师的大篆,库管着实喜欢的紧,但又没看过瘾,去求助万能的互联网,特地整理了些材料,也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大篆的相关知识。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根据不同的书写媒介,大篆还有金文(或称“钟鼎文”)、籀(同皱音)文的区别呢。


大篆,之于中国历史,丝毫不亚于青铜器带来的厚重感。三千余篆字,每一个字都有它的传说,看似如魔符,实则悠远、深邃,记载着华夏历史文明。所以在书法界,有人讲,凡习篆书者非习文字,而是通史,明智、启人,悟心的过程。



历代书法家中,常见“行、楷、草、隶”,篆书却显“寂寥”之景。创建于商周的大篆书体,可谓中国文字源头,以甲骨文、金文为代表,是一个美与形,字与画交融的象形符号文字系统。因年代久远,传世墨迹范本较少,非有古文字学与历史功底不敢轻动,古今治篆者甚少。


所以,当一幅幅篆书作品展现于眼前之时,库管感觉就像打开了一座华夏历史之门,将商周文明呈现于眼前,开启了一次时空穿越之旅。

早在六千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了象形(图画)文字。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叫'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 '金文'或'钟鼎文',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甲骨文



石鼓文


金文


大篆的真迹, 在传世的石刻文字中,以石鼓文最具代表性。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唐初在天兴县陈仓(今陕西宝鸡)南之畴原出土的径约三尺,上小下大,顶圆底平象馒头似的十个像鼓一样的石敦子。上面刻下的是秦献公十一年作的十首四言诗,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经过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原刻的700多字,现存300多字。因内容记载畋猎之事,命名为“猎碣或雍邑刻石”,唐诗人韦应物认为石的形状象鼓,改名“石鼓文”,现作为大篆的代表。



库管找的这些材料虽然粗浅了些,但扫扫盲也是好的呀。何况只是抛砖引玉,感兴趣的看官可以再去深挖,回过头来给大家上课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浅说中国书法》
篆书学习心得
先秦書法鑒賞
主要字体的形体及演变过程
中国书法中的六体介绍
篆刻入门:“篆书”小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