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放下执念

道德经:放下执念,放能超脱于外物,获得内心的逍遥



小婉的文化客栈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所属专栏: 老子的处世哲学

今天我们解读《道德经》的第79章,报怨以德。

1.

有一位妈妈带她的两个女儿去花园玩,她们都分别采了一朵漂亮的玫瑰花,一位女儿说,妈妈你看这朵花多美呀!开得花太好看了。另一位女儿说,妈妈,这花一点都不美,上面还有刺呢!

明明是同样的事物,每个人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把认知世界的小尺子。但是这把小尺子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同样的东西,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当然,同样一个人也会产生不同的人生。

比如他可能曾经过得很好,后来落魄了。也可能曾经一无所知,后来发达了,也有可能一直都很贫穷,或者他下来就是富贵命。

不管怎么样的人生,都有可能发生。

所以,对一个人来说,他之所以会产生抱怨,是因为他看到的事物可能无法达到他内心的标准,或者说,他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阴暗面。

实际上,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悲的从中夹杂着喜,快乐的同时也蕴含着哀伤。

如果换个角度,把人生当作一场戏来看,你再回过头来去观察,你会发现,生活当中发生的一切,好像都挺有意思的。

2.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这一句想必老子是写给世人听的吧。

世人往往都是如此,抱怨生活不好,抱怨朋友不好,抱怨家庭不好。

谁都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也没有完美无缺的生活。所以人活着,总会遭点罪,受点折磨。

当你想不开的时候,心中就会有怨气。

但是想要化解这些怨气是很难的,即便你试图去克制,去忘怀,真正要做到没有一点怨气是不可能的。

很难啊!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来谈一谈怨气是从哪里来的?

是对方惹到你的吗?是环境压迫你的吗?

其实,怨气都是你自己产生的,与旁人无关。

比如,举个例子。你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可是他做了一件事,伤害了你,你心里很难过。这件事成了你的心结。

为什么这个朋友做了一件事会让你如此伤心呢?

因为从一开始,你的内心就有一个设定,他是我的好朋友。正是因为你把他当作好朋友,所以他做这件事,没有符合你对好朋友这个词的预期。

反过来想,假如你和他没有好朋友这一层关系, 他做了某事伤害了你,你或许会很生气,但过后大概就忘记了。

因为你们本身也没有多大关系啊。

再比此说,我们为什么对原生家庭这个问题如此敏感,尽管有的父母很爱孩子,但有的父母却在不断的伤害孩子。

对某些家庭中的孩子而言,他可能会留下很深刻的阴影。

因为从他的内心来说,他把父母当作他的亲人,既然是亲人,难道不是应该对

我好么?

可是,这个假定的条件并不是原先就必须存在在那里的,不是吗?

没有谁规定父母天生就会做父母,做得所有事情都会为孩子好。

这种父母应该爱你的想法源自你的内心,是你潜意识里就是这么认为的,只不过它没有达到你的预期而已。

你的父母可能会对你好,也可能会对你不好。你的朋友可能会爱你,也可能会伤害你,无论他们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都是有可能的,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你也无法控制他们。

所以你能看到问题的关键在哪里了吗?

假如你从一个人的角度来看,他有七情六欲,就势必会受到周围环境变化的干扰。

但是你从“道”的角度来看,你周围环境怎么变化都是有可能的,没有人规定他们不能这么做。

因此当你想不开这个问题的时候,跳出来看,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那么你能怎么做呢?你能做的唯有接受。

能接受好,也能接受不好。

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事实的真相。

试问,你能改变环境,能改变他人吗?

或许很难。

但是你可以从“道”的角度来看世界,用一颗真正宽大包容的胸襟来对待世界。

或许从这样的角度,才能使我们尽可能的接近道,接近圣人,接近有道之人。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所以说,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修炼自己的这颗心。

凡事向内求,你身边所发生的一切,本来就是有可能发生的。

只不过很多问题,你无法看到事情的因果,也无法完全揣摩他人的想法。

因此,老子说了“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就是说有德行的人做事会把握原则,而很少责备他人。

把握原则的人,会对自己要求很高,而没有原则的人,往往给别人设置很多界限,因此,双方之间经常产生矛盾。

其实真正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

还是在于自己。

就如此说,与你另一半的相处,当你我的丈夫或许妻子就是对我不好的态度,来看待他所做的一切时,你可能会觉得他做什么都不够好。

但是如果你放下这个执念,再来看待他所做出的一切时,或许你的感受又不一样了。

也就是说,尝试着放下你内心的偏见,理解他人的美,也理解他们的不完美。

或许你心里的恨,痛,苦就没有那么深了。

反过来讲,或许我们也曾因为某个时刻伤害过别人呢?

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而已。

好了,就到这里吧。

我所理解的“道”就是这么多了。

希望你能够理解到这一章所讲的奥妙所在。

这一章,不太好讲,但愿能够帮助到你。

今天的解读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您继续阅读专栏的其他章节。解读国学经典,学习处世的道理和智慧,读书路上,我们一起相伴,感谢您的点赞转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智慧:为什么要报怨以德,如何才能报怨以德?
老子智慧-报怨以德
痴心生怨气,怨气生妄想,妄想生执念
当一种执念扎根于心中-----
修当修我淡然心——老子智慧【47】
“前夫是个自私的大骗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