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为而无不为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是“啥意思”者,终无所得!

道德经是圣人心中流露出的文字,本不可言表,勉为其难,强而名之,留给后人五千言。咬文嚼字去看看经文是“啥意思”,出发心有所偏颇,后人多以探秘求玄之心态对待经典,其错久也!

圣人是怕你不懂,怎会要你不懂?之所以看不懂,那是自己的态度问题而已。

相对正确的读经方式是:静心通读,逐步熟悉,以受教的心态,如阅读父亲的亲笔信,如此则不会妄加猜测、咬文嚼字;若素质具备、杂念不多,诚心诚意,自然能够投入孺子之情,放下俗欲贪求,或可以入道德经之门户。

针对本章内容字面解释如下:

道本体是永恒的、不变的、无为的,所以万变不离其宗;所有变化的现象都只是现象而已,变化万千,所以名之“无所不为”,而变化现象背后的极则是“无为”,万变需要源头。

侯王若能明白遵从这个宗旨(三十六章里谈论的微明心法),社会治理一切都将“自化”,充满生机自动回到本位上不会“过分”而酿成“大错”(背道而驰)。

化而欲作,人的行为有趋向“私欲膨胀”的倾向,个体人、社会发展的脚步都会逐步远离最初的心,概括此种现象成两个字“欲作”。

侯王明白此理,自然会防微杜渐,不给私欲作大的机会,用所领会的微明之慧炬(无名之扑),照亮、消融私欲的扩张(镇之)。

【在个人修为上,同样不允许私念萌芽发展,一冒头就镇压,久则不欲,心态宁静,宁静致远可也。个人修为与社会治理法则类同。】

能够如此,则天下充满生机(无所不为)而安定(无为),祥和安乐的气象(道德)就实现了。

以上解释,纯属本人胡扯,不入方家法眼,权当娱乐也罢!

道德经本来没有章节的隔断,不明白三十六章,怎么会理解三十七章?

而三十六章的内容,历代注释都离题太远。

雪泥鸿爪在就都留这里吧

第三十六章

[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理解这段经文的关键是:主人是谁?谁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历代注释都忽略了这个重点。

其实,圣人是在陈述天下的“大道理”而已,只是陈述举例,以引导后人启发“微明”之慧。

权且把这个主人叫“道”吧,重新整理一下经文:

(道)将欲歙之,必固张之;(道)将欲弱之,必固强之;(道)将欲废之,必固兴之;(道)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如此,则经文很平实明白了吧!(道)≈客观事实。

固:持续不断,巩固(不改),顽固......

通过观察世间万物的生灭,都有如此的规律现象:

一直不断张扬的离湮灭不远了;一直逞强的离衰弱不远了;一个劲的兴旺发展的,离陡然而废不远了;收回和给予就是如此的运作。从这个俯瞰的视角观察,就容易启发“微明”智慧之源,刚强总被柔弱取代,轮回不休。

这个道理是很平常而易的,就如同鱼儿(有为的厉害)能超越水而继续“强”吗?,国家的机密能拿出来炫耀“逞强”换取虚荣吗?哪个不明白这是找死呢!

因此,这个微明慧炬就是别逞强、别卖弄、别自以为是、别放纵私欲、别当跳出水的鱼,能镇压私欲、不鼓励刺激私欲(强),万物回归本源而自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道德经》微明: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 安逸网
《道德经》全文(翻译 ) --8
《道德经》杂谈:柔弱与无为
《道德经》四十三章精解及译文
狗老爸道德经解译 - 第2章
《道德经》: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