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静经

清静经:“清静”背后的三大逻辑,没有悟道之人,很难懂得



问过蓝天

广西文化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所属专栏: 清静经:人若能清静·天地悉皆归

众所周知,《清静经》中最核心的内容,其实就是清静,即何为清静与如何清静。

而清静,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得道——尽管得道者,并无道可得,但是教人“清静”的目的,亦是为了得道。

而“得道”的背后,其实亦会有自己的逻辑。

清静也不例外。

那么,“清静”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呢?

古之圣人图

其实据《清静经》中的说法,“清静”背后的逻辑大致有三个,即常应、常静、渐入真道,即:

“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

在这段话当中,作者讲那些能够达到明自本心,识自本性的人,即懂得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并且可以找到自己努力方向——无论在纷扰的场所或是在清静的场所,他们都可以时时保持清静的心。

而这就是“常清静矣”,即能够时刻保持清静心的人,才是真正清静之人。

所谓“真道”,在此指的是清净之性。

在作者看来,一个人若是能够获得真正的

清静,那么也就意味着已经渐渐迈入真正的大道了。

由此可见,“清静”的背后,至少有以下三大逻辑,即:

一、常应

“常”指的是时常,在此亦强调超越时间,即不增不减,不生不灭。

“应”在此则强调顺应,即不违背之意。

也就是说,“常应”指的是抛开一切人为之干预,顺应着自然规律行事。

古之圣人图

言外之意,无论是待人还是处事,都需要遵循本心,自然而然,不掺和任何的人为因素。

这就是常应,亦是“清静”背后的逻辑之一。

二、常静

所谓“静”,在此并不是指安静,也不是指清净,而是强调其言行与起心动念契合于天道之法则后,不再有任何人为的造作。

进言之,“常静”诠释回归于虚无,即空无所空,无无亦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的“状态”。

甚至可以说,“常静”就是回归到最初、最本质、或者最源头之处,而这说到底,就是“道”,正如老子讲“道生万物”一样——“道”是一切万物的源头。

这就是“常静”,亦是“清静”背后的第二个逻辑。

三、渐入真道

所谓“真道”,即真正的大道,亦是天道。

而“渐入”,强调悟道、得道,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有一个过程,不断纠正或调整的过程。

言外之意,人从不清静重归于清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不断抛开人为的干预,纠正自身的言行以及起心动念的结果,甚至其过程中还会有各种反复。

为什么?

因为人生于世,其心性很容易受到外境以及自身欲望的沾染,并被遮蔽。

古之圣人图

而抛开一切人为干预以及纠正自身言行与起心动念,本质上,就是清除这些“沾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家的仁义伪装技术:众生的真相
真正的强者,大都会以“戒色的要求”审视自己,有你吗?
什么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圣人为什么不喜欢和凡夫聚会闲聊?因为圣人是得道之人,得道者一个特征是真心清净
王通:无妄与无我
心不定,何以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