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道德经》中的“大制无割”,这才是正确解读

冯海塘

2022-08-21 23:55广东

关注

一、释文和释读

(一)溪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婴儿。】

(“雄”为阳、为天,是指表现在外的整体形态。“雌”为阴、为地,是指隐藏在整体下的大众形态。)

知道国家是由大众组成,就要守护好大众,把天下的大众当成众多小溪流。只有把大众当成众多小溪流,守护好小溪流,大众才能汇聚成国家这个整体。

(国家守护大众,大众组成国家。国家和大众,双方始终互相给予恩泽的行为就是恒德。)

只有把大众当成众多小溪流来守护,恒德就不会断绝,整个国家就会不断归于昌盛太平,如婴儿般无忧无虑。

(释文完)

1、雄与雌

万物都是一个大众整体的形式。

比如人体系统,是由眼睛、心脏、肝肾等大众器官组成的一个整体:在外的表现形式是一个整体的形态,是雄、是阳、是天;隐藏在整体下的是大众器官,是雌、是阴、是地。

任何一物都是这样的存在形式,否则就不是东西,不能存在。比如一片海、一棵树、一支笔、一粒细胞、一家企业、整个宇宙等等,都是一个大众整体的形式,没有例外。

2、什么是恒德

前面的文章反复说过,《道德经》中的“德”并不是单纯的“恩惠、善行”等意思,而是互相给予恩泽的行为,也就是互相反哺。

比如,侯王的国家是由大众组成,大众是国家的主体,只有国家和大众互相恩泽,整个国家上下才能繁荣昌盛、长久存在。所谓互相恩泽是指:

(1)国家为大众提供良好的营作条件,让大众能吃饱穿暖,幸福快乐,生生不息;

(2)只有上面的条件成立,大众才会敬业乐业,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价值,默默地为国家的强大贡献力量。

这种双方互相给予恩泽的行为就是德。所谓恒德,就是长久的、始终不变的德。

3、复归婴儿

“离”是断绝。

“复”是重复不断。

“归”是归于。

“婴儿”是指初生的、一周岁内的小孩。比喻无忧无虑。

国家守护好大众,大众会自己营作,自然而然地为国家贡献力量,恒德就不会断绝,整个国家就会昌盛太平,无忧无虑。

(二)浴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浴。为天下浴,恒德乃足,复归于樸。】

(“荣”是繁荣、昌盛。“辱”是埋没、辱没。)

知道国家之所以能昌盛,是因为有埋没于昌盛下的大众在默默贡献力量,所以要守护好被埋没的大众,使天下的大众都沐浴在幸福昌盛中。

只有让天下大众都沐浴在幸福昌盛中,大众才能自然而然地为国家昌盛贡献力量,而国家昌盛壮大,又能让大众更加幸福昌盛。这种始终互相给予恩泽的行为就是恒德,能够越发充足,整个国家就会不断地归于厚重。

(释文完)

1、浴还是谷

“浴”是沐浴、浸浴、养浴,比喻大众生活在幸福昌盛中。

“足”是充足。

“恒德乃足”是指大众和国家双方始终互相恩泽的“恒德”会越来越充足。

“樸”是厚重,在此是指大众和国家双方都厚重。大众繁荣昌盛、有无限的创造力,所以厚重,国家也因而有厚重的底蕴。故言“复归于樸”,即不断地归于厚重。只有大众厚重,才会敬业乐业,国家也随之厚重,能长久存在。

帛书甲本和乙本是来自不同时期的古本,但都作“浴”,传世本作“谷”。“谷”是小水流,跟“为天下溪”有重复之嫌。

(三)式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白”是明亮的、公开的。“黑”是隐蔽的、隐藏的。)

知道明面存在的国家是由隐藏在明面下的大众组成,就要守护好隐藏的大众,把“守护好大众”当成治理天下的范式。

把“守护好大众”当成治理天下的范式,大众才能生生不息,国家的根本才不会断绝。这种始终互相反哺的恒德就不会有差错,整个国家的前景就会回归于无限广阔,能昌盛长久。

(释文完)

帛书甲本和乙本,这句放在最后,作为前两句的总结。

“式”是范式。

“忒”是差错。

“无极”是没有边际,指国家和大众的前景无限广阔。

(四)大制无割

【樸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厚重为大”的理念要广泛散播,只有全国上下所有人都奉行这个理念,天下才能成为巨大的容器。圣人采用“厚重为大”的理念,可以成就国家高大的形象。高大就是大规模、大制度,国家以大众厚重为大、大众以国家厚重为大,缺一不可,两者不可分割。

(释文完)

1、大器神器

“樸”是厚重,在此是指“厚重为大”的理念,即:国家以大众厚重为大,守护好大众,大众敬业乐业了,国家才能厚实。

“散”是散发、散播。

“器”是容器。

只有上至侯王下至大众,所有人都奉行“厚重为大”的理念,侯王的国家才能不断壮大,成为一个巨大的容器。经言“夫天下,神器也”,说的就是天下是一个巨大的、神奇的容器,把大众装在其中。

2、官长

“官”是公家的、国家的、整体的。

“长”是高、高大。

“官长”是指国家高大的形象。

圣人因为采用“厚实为大”的理念,以大众厚实为大,国家自然也能厚实,所以能成就国家高大的形象。

“制”是规模、制度。“大制”是指大规模、大制度。

大制度就是“以大众厚重为大、以国家厚重为大”的制度。只有这个“大制度”不分割,才能成就整个国家的“大规模”,也就是国家高大的形象,“官长”是也。

“官”是指公家,只所以用“官长”而不用“国长”,是因为道家思想不仅适用于国家,而是适用于任何公家、任何整体、任何万物。任何一物,都是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存在的,都是公家的形式。

二、辨析与道理

(一)思路总结

【1】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婴儿。

【2】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浴。为天下浴,恒德乃足,复归于樸。

【3】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4】樸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第1、2、3句】是说大众与整体的关系:(1)大众是整体的根本,大众在则整体在,大众壮大则整体壮大;(2)大众的存在和发展也离不开整体的守护。大众与整体始终互相恩泽的行为,就是恒德。

【第4句】樸就是厚重。整体以大众厚重为大,大众以整体厚重为大,两者不可分割。只有这样,大众和整体双方才能都厚重。只有采用“厚重为大”的理念才能成就国家高大。

(二)《道德经》不是道家文化的根源

很多人有个误解,认为《道德经》就是道家文化的全部,或者是道家文化的根源,但其实并非如此。

道家思想阐述的是万物存在的至理,是春秋前治国、医学、社会、人类与自然等分支的理论基础。迄今为止,所发现以及知道的,比《道德经》更早的道家典籍不少,涉及各类分支。所以《道德经》只是道家文化的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更不是根源。

《道德经》为什么要以治国为主?古代成功的定义与现代不同,古代把功和德的圆满当作成功的标准。功是指为国家建功,德是指恩泽大众,所以诸子百家的理论如果不以功德为主就没人看。在当时的大环境下,《道德经》作为道家文化的分支也以治国为主,但道理与其余分支是相通的。

本章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妙果连载752: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有道之人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二十八章
评《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大制”能让心怀天下者成为“官长”
《论衡》第十七卷│治期篇第五三(4)
老子指微 - 第二十九章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慈爱、节俭、不敢为天下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