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一章

​曾祥雲

​关注

道德经 第一章阅读心得

8 个月前

闲来无事,手抄了一份道德经,兹悟甚多,专此记录。

道德经的开篇既点题:“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里的“道”与“名”第一个均为名词,第二个是名词的动词化使用,第三个又归为名词。下面我对这两句进行拆解分析。

首先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和第三个“道”释意为:世界运行的规律,这词在不同的理论之中均有表述,只不过用词有所区分,比如说佛家谈“空”,儒家论“理”,马克思主义说“规律”,第二个词为动词,意为:对世界运行进行归纳总结而形成理论和认知。这一整句的详解如下:

世界自有其运转的规律,人类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对“道”的运行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理论和认知,但一旦形成,就脱离了“道”运转体系,他不能再跟随“道”的运转而变化,就不能再反应“道”的真实情况,因此就不是“常道”。这一概念,非常抽象,难以理解。

为便于观看此文的人理解,我这里引入现代物理动与静的概念来进行类比阐释。现代物理中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世间万事万物均处于绝对的运动状态之中,而静止则是参照于某一具体参照物而形成的相对概念。例如:山相对于大地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在整个宇宙空间维度而言,山是根随着地球一起运动的,无论是相对太阳,相对于火星,他都是在属于在绝对的运动状态之中;而在整个时间的维度当中,山都随着地理板块而不断的升高或降低,在风和雨的侵蚀当中,不断地发生变化;而在飞行的鸟看来,山和大地都在不断的运动。因此山的静止,不过是一时、一地、一人的观察结果,这一结果于此时、于此地、于此人是对的。但是无论是放宽时间尺度,还是放宽空间尺度,还是改变观察对象,这些结论就是错的,而且是大缪。

于“道”而言,同理。“道”本就是在不断的运行变化的一个整体,作为一个个体去观察,去总结“道”而得出的理论和认知,本就是一时、一地、一人的,结论在被阐述,被总结的那一刻,就脱离了变化的整体,变成了不变的呆板的理论和认知,跟原本的“道”成了两种事物,它和那个不断运转变化的“道”存在关联,但是它的不变与“道”不断的变终将导致两者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就像是相片一样,当一个人被照相机拍下的那一刻,形成的影像就是我们总结的道,我们知道它跟现实中真实存在的那个人(“道”)存在联系,但它不是那个人,它只是那个人于某一时,某一刻的浮光掠影。人会长大,会逐渐衰老,而影像永恒不变。我们可以说那是某一人在某一刻的影像,但不会把它当成那个人,我们会喊一个人吃饭,却永远不会喊一张相片去吃饭。故曰:道,可道,非常道。

下面是第二句,“名可名非常名”。这一句话更绕,更难以理解,涉及到语言的底层逻辑,我这里也只能强行解释,也不知道会不会贻笑大方。解读过程可能会比较长,希望大家有耐心。

这里第一个“名”,和第三个“名”是指万事万物的本相(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事物),第二个名是动词意为命名,直接翻译过来,这句话就是万事万物的本相,在其被命名的那一刻,就脱离了原事物的变化轨迹,就不能体现事物的变化,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因而不是“常名”。

我就是在这一这一句话上卡了很久,一直想不通,比如说苹果、铁这一类的名词,在我们的心中,不就是指代一种水果和一种金属的吗?这应该是常名才对,怎么就是非常名了?我一度怀疑这一句是为了对应上一句“道可道”的句式而生造的句子,直到我把目光放到了社会变迁的角度去思考。

中国自建国以后,历来都有结婚三大件的说法。例如70年代的三大件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80年代的三大件是:电视、洗衣机、冰箱;90年代的三大件就多到不胜枚举了;而到了21世纪就少不了房子、车子、票子,这三大件的历史变迁,对应了中国现代的发展史,也代表了相应年代中对美好生活的定义标准,而不同的时代的美好生活的概念,就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相当的变化。如果说现在结婚还只能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估计这个家庭还是穷困潦倒到了一定程度了;而对于70年代的人而言,这就是美好生活的代表。这个美好生活的标准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成了“非常名”。

同理,可以推论到一切社会生活领域当中,比如说孝,这里举论语中孔子所说的孝为例: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是孝乎?

子有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不孝何以别乎?

孟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孔子是以因材施教闻名的。四人问孔子同一个问题而得出了的四个不同的答案,何也?不过是因为来问的人不同罢了,对脾气暴躁的人来说:不要色难,就是脸色要好看;对父母有病的来说:唯其疾之忧;对只提供衣食供养的人来说:你这样跟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对于不守礼的来说:别违反理制。同一个时代,孝的标准都不是唯一的。

那不同的时代孝的标准又能一样吗?答案是不一样。

远古时期常有父母年长,子女将其背到山上,任其自生自灭的事情(详情可见日本电影《楢山节考》)。在这一时期,能在父母晚年给予衣食供养,到其自然死亡,就可称得上孝了。

农业时代年长者掌握生产资料,子女是从父母手上继承的生产资料,这时候对孝的标准就要求高了,“父母在不远游”,“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卧冰求鲤”诸如此类,就是农业时代的孝。

工业时代生产资料掌握在资本家手中,无论是年长年幼,都是替资本家干活,拿工资糊口,本质都是资本世界的螺丝钉,无高下之分,所以从西方开始兴起的父子平权的观念。

这就是孝在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人形成的不同的标准,所以我们说的孝,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

好到这一层就是底层逻辑了吗?并不是。下面我要继续往下推。

假如我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我的脑海这个时候是一片空白的。

第一天有人拿了一个红彤彤的东西过来,告诉我这是一个“苹果”,然后一勺一勺的挖成泥给我吃,这时候我知道他手中拿的那红彤彤的东西叫做“苹果”,吃起来甜甜的。

第二天那人又拿来了一个红色的东西,告诉我今天还是吃苹果,这时候我先是疑惑,“苹果”昨天我不是吃了吗?怎么这个还是叫“苹果”?难道所有红红的、圆圆的、甜甜的东西都叫“苹果”吗?好,我知道了,“苹果”是一种种类的东西,不止一个。

第三天那人又拿来了一个红红的东西,告诉我今天还是吃苹果,我吃了一口酸的,这时候我才知道“苹果”原来也可以是酸的。

第四天给那人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说今天还是吃苹果,我一听凌乱了什么“苹果”还可以是别的颜色的?好吧,我接受了这个说法,原来“苹果”是一种圆圆的东西,颜色是可以变化的。

五天那人又来了,拿那个黄色的圆圆的东西对我说今天吃梨。我……原来不是所有的圆的东西都叫“苹果”,这个时候我开始总结“苹果”的共同点是元旦两头都凹进去,一头凹进去,里面是碎叶子,另一头有根竖棍。

这个认知的过程在第一章是这么描述的:

无名天地之始:婴儿开始什么都不知道,父母拿了一个红色的东西,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有名万物之始:父母告诉我这个东西叫苹果,哦,这就是“苹果”啊!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原来不仅红的可以是“苹果”,绿的也行,不仅甜的可以,酸的也行。

常有,欲以观其徼:圆的东西并不只有“苹果”,还有梨,“苹果”跟梨的区别在于……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我看到的苹果越来越多,我心目中的“苹果”形象也随之发生不断的变化,我开始明白这一类水果的共性和特性,我认知当中的“苹果”与现实中的苹果越来越符合,其实碰到一个超级大的苹果,我也知道那是一个“苹果”。

好解释完第一章后半段再回过头来看“名,可名,非常名”,我们就能发现一个问题:

语言是人类认知自然的工具,这一工具是把自然中的某一物或者某一类事物抽象后,进行命名,然后根据名来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

世间万物是多维的,比如真实的苹果有以下属性:圆的、甜的(酸的),红的(绿的)、中间有核的等等等等,诸如此类。当这一类事物被抽象命名为“苹果”时,这些多余的属性就完全的丢失了。

当我们说,这里有一个苹果的时候,听到的人知道这里有一个概念的“苹果”,却不知道这个“苹果”是酸是甜,是红是绿,是大是小,仅仅是知道这里有一个概念上的“苹果”存在。直到他看到那个苹果,抽象的概念,才与真实的存在合而为一。

我们没有办法跟一个从未见过苹果的人解释“苹果”这概念,因为通过语言的描述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描述时信息的丢失,我们无法把一个苹果的形状、味道通过语言进行完全的描述,比如说在我刚才的描述当中,“苹果”是个圆的,两套凹进去的,一头有点碎叶,另一头有树棍的形状。大自然当中这一形状的水果还有吗?自然是有的,比如说水晶梨,二是接收方构建信息的方式不同,导致的失真,比如说我描述的是

接收方构建的是

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图形,我都无法用语言来表述

那么“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可以这么来表述:现实世界之中的事物是立体的,多维的,当它被抽象出一件主要属性来命名之时,就产生的信息丢失丢失,这个名就不再能反映那个事物的真实的面貌,对静止的事物尚且如此变化的变化的事物更是如此。

说实话,这一章解释的脑壳痛,难度最大的地方就在于这一段对破心障极端重要,而破心障又是极端的难。

修行三次第讲:

一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二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三重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里第一重到第二重的境界提升就是指破开心障,打破心目当中“非常道”,“非常名”形成的认知壁垒,才能踏上追求“常道”、“常名””的道路,最后以身合道,达到到第三层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下面结合这一篇谈一谈何为心障和如何破心障?

人是社会动物,人的一生都要与周围的人不断的交流沟通。而我们在交流沟通之中,使用的是语言,而语言的基础是一个一个的概念(即“名”),这些概念在对现实事物进行抽象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信息失真,这些失真的概念,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之中,就会形成一重又一重的思维障壁,而这些概念又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比如说我们希望有“好的生活”,都希望开“豪车”,赚大“钱”,挂满一身的“奢侈品”,让大家艳羡,有人说我要“孝”,有人说我要“自由”,又有人讲我希望社会“民主”,也有人说,也有人说狗是人类的“朋友”,需要禁食狗肉如此等等,事实上都是“名”,都是语言之中的概念,而这些概念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这些不同的理解便是人群争论的焦点,成了纷扰的根源之一。

同时,这些名也规范着人的言行,对“钱”的向往,让我们费尽心思去想怎么赚钱?对“奢侈品”的向往,让小年轻花光机器之余,又不断的借贷;对“孝”的向往,让人对长辈言听计从,却不顾身边其他人的感受;对“好的生活”的向往,让人眼中只有大“house”、赚大“钱”、开“豪车”,凡此种种,都是被“非常名”限制住了思维,心中只有那些高大上的概念,而不着眼于真实的世界。

破心障最难的点就是看破这些“非常名”,而且着眼真实的世界去追求世界的本质,看破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这纷扰红尘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博弈,然后修炼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到实质,而后名归。

说实话,这很难,比如说现实当中很多人希望自己有钱,却从不去想钱是什么?而是一味只追求眼前这个“名”,知其表象而不知其内里,缘木而求鱼,为求钱而终日碌碌,投机专营,到头来终是一场空,什么是钱?按教科书的表述前是一种商品,是一般等价物。看到这一层就知道钱,既然是商品,那么其价格就会随价值波动。再往下看一层:现代货币是以国家信用发行的,看到这一层便能理解到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越有钱的越应该爱国,因为你的钱的价值与国家的信用息息相关;最后是钱真正的本质,它是用来用来换取物资的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货币等多少决定了他能调用的社会资源的多寡,因此,钱对于人个人而言,本质是个人以货币的形式能够调用的社会资源的多寡,换言之,钱其实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个人调用社会资源的能力。逆向思考一下,就能发现,一个人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到了,钱自然就来了,这才是其本质。其实有一句话,网络上有一句话说的就非常到位,我这里就引用一下: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 这是一种必然。

这个社会最大的公平就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这个社会有100种方法收割你,直到让你的认知和财富相匹配为止。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同的是,认知越高的人,看事情就越客观,他们遵从本质和规律办事,负责操控世界的运转。而认知越低的人,看事情越主观,容易被表象迷惑,越容易有偏见,喜欢盲从,只能被操控。

富二代不过是上一辈的人的能力变现留下的积累,如果他们自身的能力不足,调用社会资源的能力族就会逐步下滑;同理,穷二代也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逐步的累积资源,逐步的向上爬。能力才是根基,钱不过是表象,盯着钱去努力,终归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也有人追求“孝”,觉得对父母言听计从,说一不二就是“孝”,但事实上这些都是在求“孝”之名。何为孝?孝的本质是什么?古代典故之中有一个“卧冰求鲤”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真的是孝吗?母亲想要吃鱼,儿子就到就去就去冰河里面用身体去融化冰,抓来鲤鱼给母亲吃就是孝吗?如果儿子冻死了,母亲靠谁来赡养,晚年何来依靠,这个孝到底是求的是“名”,还是求的是“实”?父母说一不二就是孝吗?如果父母说的决断是错的,言听计从就会导致家道中落,夫妻不和,这种时候还应该言听计从吗?那么孝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孝就是让父母过上家庭和睦,物资充裕的晚年生活,这才是孝,卧冰求鲤,言听计从,求的不过是“孝”之“名”,而不是求孝之实。

这些“名”的思维障壁不打破,就不能求实,不求实,就无法合道。老子讲无为,指的就是不为“名”,而要为本。为本则实至,实至则名自归,故有言:后其身而身而身先,外其身存而身存。以上就是对《道德经》第一章的解读。

发布于 2020-04-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财富自由之路——万能钥匙(答案在别处)
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如何理解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清醒的认知,是打开财富的钥匙
道德经第二章学习笔记
正解汉字 第九十五课 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