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守中抱一

首先,什么是中?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低、前后……这些判断,就好像天平两端的砝码。

圣人才不会去做那些,增加砝码的事。

而是要去做天平,让两边保持平衡,去做尺度,让这些东西能够被衡量。

因此,

中,可以理解为平衡,尺度。

其次,什么是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是无所谓仁、无所谓不仁的,它看待万物都是一样的。圣人也是这样,包容、平等的看待生灵。

打个比方,那天地间的气流,和风箱里的气流,它们运动起来,是同一个道理——你越是去搅动风车的扇叶,风就越大。

去追逐转动的扇叶,不如操控住风车的轮轴,以不变应万变。

守中,即是把握本质,把握尺度。

在庄子那里,“守中”的意思也差不多:

圣人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和是非以休乎天钧。

什么是“一”?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简单来说,

一,是在视觉、听觉、触觉之外的,是一个抽象的“理体”

这个理体,在人的视觉之外,在人的听觉之外,在人的触觉之外,

个人以为,是人心,是思想,是规律,是道。

这个“一”,有什么作用?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天地万物,王侯将相,得一而生,得一而正。

这个“一”,还是事物的对立统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什么是“抱一”?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抱一,即“无离”

什么是“无离”?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无离,是不出户而知天下

我们了解天下,是动身走出门庭的。

可见,这里的户牖,并不是实际的门窗,而是心灵的门户。

是在看过最美丽/丑陋风景、听过最高雅/难听的音乐、尝过最好吃/难吃的食物之后,还能守住自己的初心,还记得自己的目标。

综上,

  • 中是平衡,平衡需要尺度。

  • 这个尺度,掌握在人手里。

  • 一是人心,是思想,是规律,也是道。

  • 这个一,需要内心保持纯净无瑕。

  • 这个纯净无瑕,以婴儿为标准,即赤子之心。

关于“一”的对立统一,扩充:

庄子在《齐物论》里,把对立的矛盾进行了消解,因为表面上看似矛盾的东西,并不能说是对立的。

这些看似对立的是非题,在根源上并不对立。就好像,

风声起于自然,言语出于成心。吹万不同,是非难分。

不如把这种对立消解,以一种“无”的方式去看待事物。

无,即互相把参考系消解掉。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彭祖为夭。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也不过是一粒尘埃,泰山也就更小了。在无尽的岁月长河里,能活八百岁的彭祖,跟夭折的孩子一样短命。

当不能改变世界时,不妨改变对世界的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生命归于朴,天地皆自在
道德经
《道德经》道一精校版纯原文
《老子》八十一章
中庸启示录118:讲中庸为什么要高度评价孔子
道德经生字注音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