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之初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注解:

一:“有”之初始,“道”之投影

二:阴阳二气、动静之理

三:纯阴、纯阳、阴阳相交

中:通“冲”,调和、搅拌

气:阴阳二气

强:健壮有力

梁:渡水的木桥

翻译:

道从一片虚无中生出了“一”,这个“一”的自身又包含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划出了一个一端是”纯阴“一端是”纯阳“的时空区域,万物就在这个时空区域中生灭轮转。万物一旦产生,就会在绝对静止的状态和绝对运动的状态之间往返演变,在这个过程中静(阴气)、动(阳气)的元素并存且相互作用从而保持一个和谐平衡的状态。

物可能因为减少了某些东西反而最终增加了,也有可能增加了某些东西反而最终减少了。所以别人教给我的规律,我也会斟酌再三后教给别人。对道的这种认知就像是一座牢固的水桥,帮人们从此岸到彼岸,这种过程是不会停止的,所以我把它称为学习的初始。

评析:

对于本章的理解,争议颇多,可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梅雷特,在此我依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段话。上一章老子用极其精简的话语为我们概括了“道”的根本规律,这一章其实是对上一章的具体解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一句话对应的是上一章中我们讲过的“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就是这个有生于无的过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这个天下之物生于有的过程。

我们前文已经说过,“一”是道的投影,是万事万物内在的天性或着叫天理,易经中称之为“太一”或“太极”(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因此很多人往玄学的方向去注解这段话。而我本人根器愚钝,对于玄学实在缺乏造诣,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用哲学或科学一些的方式去理解。

天下之物生于有,其过程无非就是一有生万有,此有生彼有的一个过程,所以无论是一、二、三还是万物,本质上都是有(存在)之间的相互转化,然而“道”却是无(非存在,非存在不等于不存在)。非存在向存在的转化才是哲学史上最费脑细胞的命题。所以“道生一”的过程咱们知道就行,不要太纠结。同时,上一章也说了“反也者道之动也”,道在生这个“一”的时候,还生了一个“负一”,只是这个“负一”和“正一”都统一在这个“一”里面了。这就是说道生的这个“一”,内在的就包括了两种东西,这两种东西在我们东方哲学里被命名为“阴、阳”,它的内涵代表了两个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又相成的因素,它的外延很广,天地、男女、动静、生死、物质和能量、波和粒子……这就是“一生二”的过程。有了“阴阳”两种对立统一的因素,就产生了三种状态:纯阴、纯阳、阴阳相交,这三种状态构成了一个区间,一个从-1到1之间的前闭后闭区间,我们所能认知的万事万物一切存在都在这个区间之中。万物介于:绝对的动和绝对的静之间、绝对的生和绝对的死之间、绝对的能量和绝对的物质之间、绝对的波和绝对的粒子之间、绝对的实有和绝对的虚有之间……所区别的只是它在这个区间中是偏动还是偏静,偏生还是偏死,偏物质还是偏能量,偏波还是偏粒子……所以易经中的卦象可以用三根阴爻和阳爻的不同组合,来表示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里老子用了一个比喻,万物都像是一个人后面背着阴,前面抱着阳在这世界上走来走去,背上阴很多的时候,就往阳的方向跑,边跑边捡,怀里的阳就越来越多,后背的阴就越来越少;等到后背阴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呢,这个人又把阳背在后面,往阴的方向跑,边跑边捡,怀里的阴就越来越多,后背阳越来越少。万事万物就是这样来回奔跑,阴阳二气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相互搅拌,就达到了一个阴阳和谐的状态。

你看,老子的思想,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动态的、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绝对的、静止的、孤立的机械唯物主义(或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这句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说明万事万物是相对的、动态的、联系的,而不是绝对的、静止的、孤立的。否则沿着唯物论的起点出发,很容易就会推导出机械唯物主义,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更加容易得出机械唯物主义的结论。认为世界是机械的、是线性的、是只要有正确的输入就能得到正确的输出的;钟表、汽车、计算机都是这种思想的产物,然而把它用在社会治理中,往往会引发出乎意料的后果:霍桑实验、富士康跳楼事件、全球环境恶化、种族矛盾和阶层冲突等等。这里老子告诉我们,万事万物不是线性的机械的,你想增加它,可能会导致它减少,你想减少它却可能会导致它增加。

所以我们在治理天下的时候,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把天下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辨证的、发展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这些规律是别人教给我的,我经过深思熟虑和身体力行之后也把它教给别人。道的这些规律是普遍适用的,是可以指导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它就像是河上的木桥可以帮我们找到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它也是永恒的,我把这些规律作为一切学习的初始。

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道都是最高的指导原则。

下一章开始讲怎么使用道的根本规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什么意思?
怎样认识太极拳之“阴阳”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你知“道”吗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启示录106:万物源头一二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