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研丨新诗鉴赏的重要概念:象征

新诗鉴赏的重要概念:象征



四川师范大学诗学研究所  曹万生


新诗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古诗有文字障碍,扫除文字障碍、把诗读懂就解决了一半教学任务,但是新诗用白话写作,似乎都懂,实际上理解的各种意思常与诗本意相去甚远。新诗与古诗的不同在于技法的若干西化。当下的新诗,如果不懂知性、张力、变形、反讽等,几乎难以进入诗的境界。现代新诗要好一些,引进的技法大多数已为语文教师所理解,但具体到运用还有若干距离,更进一步完美地鉴赏距离就更远了。因此,教师应该熟练掌握若干技法,懂得一些诗学概念,并且将其比较运用于经典篇目,在比较中自然能体会出不同篇章的不同韵味。当然,这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可见,懂得若干技法并熟练运用是新诗鉴赏及其教学的必经之路。本文仅以其中的象征为题,重点厘清象征主义与象征的区别,并进行鉴赏实践,对这个难点的解决贡献一点意见。

新诗的象征是一个使用频繁但含义依使用者各自为之的概念,有必要对其做系统的梳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新诗的象征不是修辞学的象征。新诗的象征有两重含义,狭义地讲,专指象征主义的诗;广义地讲,则指并非象征主义但使用了象征手法的诗。中学课本所涉及的篇目,前者有戴望舒的《雨巷》,后者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俄国浪漫主义诗人莱蒙托夫的《帆》和法国后象征主义大师兰波的《沉醉的船》,二者就是一般象征手法和象征主义的区别。它们是“不相同的”,前者的“象征只是好些的表现的手法之一,是借用某种生活的现象去表现其他的生活的现象”,而后者的“象征是对于另一个‘永远的’世界的暗示。那是他们的创作上的主要的方法”。

先来看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概念是等同的,是一种价值观,即认为诗人所写的客体都是主体的象征,也就是通行认为的,象征主义即契合论。诗人心中所想,即自然界客体所现,两者之间互相契合。象征主义的这种契合,梁宗岱说得很明确:“象征之道也可以一以贯之,曰,‘契合’而已。‘契合’这字,是法国波特莱尔一首诗的题目Correspondances的译文。”梁宗岱随即引了该诗的原文并译成中文,为了方便分析,兹录如下:

自然是座大神殿,在那里

活柱有时发出模糊的话;

行人经过象征的森林下,

接受着它们亲密的注视。

有如远方的漫长的回声,

混成幽暗和深沉的一片,

渺茫如黑夜,浩荡如白天,

颜色,芳香与声音相呼应。

有些芳香如新鲜的孩肌,

宛转如清笛,青绿如草地,

——更有些呢,朽腐,浓郁,雄壮,

具有无限的旷邈与开敞,

像琥珀,麝香,安息香,馨香,

歌唱心灵与官能的热狂。

梁宗岱高度评价了波德莱尔的这个观点,认为“在这短短的十四行诗里,波特莱尔带来了近代美学的福音”。也就是说,它开启了现代主义的先河,后来的诸种现代主义由此开端。这里的契合,有如下含义。

第一,体现了主体与客体、自然与隐藏其后的心灵契合的思想。这一点是象征主义的价值核心。其中有两重意义:一是粉碎了浪漫主义隐喻的二重性(即一重来自尘世,一重上升至圣界),从而归为一元论,或者可以说是一种象征主义的虚构的一元论;二是为象征主义开辟了由主客体之间超验的平台。

第二,自然不仅是心灵的象征,也是宇宙灵魂的化身。梁宗岱在解释波德莱尔诗时说:“这大千世界不过是宇宙的大灵的化身;生机到处,它便幻化和表现为万千的气象与华严的色相——表现,我们知道,原是生的一种重要的原动力的。”在这里,梁宗岱用了“宇宙的大灵”的概念来指代背后“未知”的永恒真理,这里的宇宙大灵是对自然的超验。

第三,主客体“通感”即主体对客体并通过客体对未知世界的超验的契合论思想。这是一种“形神两忘的无我的境界”,“主,认识的我,与客,被认识的物,之间的分辨也泯灭了”。正如波德莱尔在《人工的乐园》的说法:“最初你把你的热情、欲望或忧郁加在树上,它的呻吟和摇曳变成你的,不久你便是树了。”

第四,在上述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象征主义的最高境界即到了主客体相融的极致境界。“一切最上乘的诗都可以,并且应该,在我们里面唤起波特莱尔所谓‘歌唱心灵与官能的热狂’的两重感应,即是:形骸俱释的陶醉和一念常惺的彻悟。”“形骸俱释的陶醉”指身心都获得解放的大欢乐,“一念常惺的彻悟”指一读就永远明白的大彻大悟,即身心俱乐、通体明悟。这就把象征主义的玄学意义推向极端。

在契合说命题上,穆木天也做了比较明确的理论概括和回答。第一个观点是“交响”。“象征主义诗学的第一个特征,就是‘交响’的追求。”所谓交响,指的是波德莱尔《Correspondances》一诗的题目,穆木天不译成“契合”译成“交响”,有强调对应的意思,即指的是自然声色与人的心灵之间的感应、对应关系。他引述了波德莱尔的《交响》(通译《感应》)一诗进行论证。第二个观点是“暗示”,他认为象征主义是对“另一个‘永远的’世界”,即梁宗岱所谓“宇宙的大灵”的暗示,“人生的主要内容”的表现“并不是由于理智的实证可以达到的”,“而是必须使用象征才可以把人生的意义暗示出来的”,“宇宙中是充满着象征,诗人是要沉观凝视大的宇宙,捉住宇宙中的象征以暗示出人生的基本意义来。实在说,他们的所谓的人生的基本意义,也就是玄学的宗教的境界了”。穆木天的“交响”译法,不及梁宗岱的“契合”更能体现象征主义的超验意义,但他在具体解释中又做了“暗示”意义的补充。

戴望舒的《雨巷》是师承后象征主义的作品。《雨巷》写了如下一组意象:“寂寥的雨巷”“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颜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而这些幻象均已消散。这组意象我们是能读懂的,感伤、孤独、忧伤、迷茫,同时幻灭。诗并没有明确写诗人的心情,但诗人的心灵已经超验到这些客观意象上了。至于是什么心情,还需要结合象征体加以分析,这在下文中再展开。

在《再别康桥》里,诗人的心理是通过直接描述表达出来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见得七年前的旧景想起当年的恋情,灿若“新娘”的“金柳”、“在我的心头荡漾”的“波光里的艳影”重现眼前,更想起当年的誓言——“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写尽了献身所爱的决心与激情。再来康桥,睹物思情,不仅觉昨恋已成今梦,覆水难收,且今婚也把昨恋幻成了更深刻的悲哀。在此时的诗人看来,“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七年多前的旧恋如一个“彩虹似的梦”,已经“揉碎在浮藻间”,“沉淀”了。那梦还可寻吗?欧游或是为了寻这一个旧梦?再遥想当年,此时诗情欲涌成歌,但正要唱时突然乐极生悲,梦中醒来,心情一下跌到冰点,“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连当年得见旧恋的“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七年多的旧梦已破,现实更为痛苦,“悄悄”与“沉默”成了欧游心绪的写照。诗歌通篇写“我”的所感所思,具体明确,这是传统的浪漫抒情,不是象征主义。


再来看象征。

象征是艺术形式,是表现手法,象征主义诗要用,其他创作方法的诗也会用。这就构成了象征诗理解的复杂性。比如,戴望舒的《雨巷》和臧克家的《老马》都用了象征的手法,但它们一个是象征主义的诗,一个是现实主义的诗,并且这种使用也有不同的审美区别。

象征是舶来品,引进后对其理解有一段混乱时期。我国最早引进并且把象征说透了的是梁启超。随后周作人1926年用“兴”对象征的解释影响较大。20世纪30年代则有朱光潜的“比”说和梁宗岱的“兴”说,但都没有梁启超说得清楚。

1922325日,梁启超在清华大学的讲演《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第一次用西方的象征手法解释中国的诗学,同时联系了白话诗创作实际。由于论述精辟,兹录如下:

第四类的蕴藉表情法。虽然把情感本身照原样写出,却把所感的对象隐藏过去,另外拿一种事物来做象征。这类方法,《三百篇》里头很少……因为《三百篇》的原则多半是借一件事物起兴,跟着便拍归本旨,像那种打灯谜似的象征法,那时代的诗人不大用它……

纯象征派之成立,起自《楚辞》篇中许多美人芳草,纯属代数上的符号,它意思别有所指。如《离骚》中……

梁启超的论述要言不烦、切中肯綮,比后来的周作人、朱光潜、梁宗岱都高明得多。

一则,象征手法的要义。一是象征体与象征本体的区别与作用,亦即象征的含义。“把所感的对象隐藏过去,另外拿一种事物来做象征”,“另外拿一种事物来做象征”是诗里显示的“象征体”,而“把所感的对象隐藏过去”是指把“象征本体”隐去,这是象征最重要的特点。二是因为隐去了象征本体,所以构成隐义的多义。三是象征(symbol)源于希腊语的动词“symballein”,本义即记号、标志、符号。梁启超说象征“纯属代数上的符号”,是从词源意义上说的,也点出了象征体与象征本体不同一的“代”的现象。这在1922年的我国可谓空谷足音。

二则,《诗经》与《楚辞》在象征手法上的区别。二者区别的根本在于象征本体是否出现的问题。兴与象征的根本不同,在于《诗经》的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梁启超说的“拍归本旨”,而《楚辞》的象征却不“拍归本旨”。由于象征本体的不出场,因而导致梁启超所说的象征具有“像那种打灯谜似的”作用,也就是理解的多义性,言人人殊。《诗经》的“兴”,本体都要出现,因而意义明确,而在《楚辞》里,象征本体并不出现,所以“香草”“美人”不知所托,这才是象征。

三则,《诗经》创作的“兴”与后世阅读的象征之区别。由于《诗经》注家太多、附义太多,后人也就发挥甚多,因而形成阅读与再创作各自意之的现象。注诗者众,更由于说“比”“兴”者众,特别是刘勰《文心雕龙》对《诗经》“比者,附也”的引申性解释,引致人们对《诗经》微言大义的抉发经常混淆,所谓“金锡以喻明德,珪璋以譬秀民,螟蛉以类教诲,蜩螗以写号呼,浣衣以拟心忧,席卷以方志固”之类的“凡斯切象,皆比义也”,后来朱光潜之所以用“比”来说明象征的原因,其实都源于此。

四则,白话诗诗性的淡弱,就是丢了象征。白话诗清楚明白,话怎么说,就怎么写,味同嚼蜡让人诟病。自李金发引进法国象征派后,现代诗才在诗性上有了大的飞跃。朱自清这样评论李诗:“没有寻常的章法,一部分一部分可以懂,合起来却没有意思。他要表现的不是意思而是感觉或感情,仿佛大大小小红红绿绿一串珠子,他却藏起那串儿,你得自己穿着瞧。这就是法国象征诗人的手法;李氏是第一个人介绍它到中国诗里。”

李金发因为现代汉语不好,所以诗艺不成熟,而到了戴望舒,现代诗的象征已经炉火纯青了。《雨巷》在愁怨、寂寥、低沉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独伤感的客体形象。第二至六节塑造了丁香姑娘迷离悱恻、恍兮惚兮的幻象。二、三节眼前出现了丁香姑娘的幻象,“希望”仿佛已经实现,诗恰在这个高潮中停下来:“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五、六节是沉落:“像梦中飘过”一样“走尽这雨巷”,连她的“颜色”“芬芳”“眼光”“惆怅”均已消散,希望沉落到底,全篇弥漫一片梦魇一样无法排遣的情感迷雾,感伤幻灭。第七节似在重复第一节,但改“逢着”为“飘过”,把幻象坐实,更深化了主题,成了“希望逢着”幻象的悼歌与哀歌。诗好就好在丁香姑娘象征体蕴含的愁怨内涵,由于丁香姑娘的多义性,失恋者理解为恋人,失意者理解为事业,失宠者理解为主人,但都脱不了寻知音不得的幻灭。这构成了《雨巷》的朦胧美。

我们再来比较臧克家的《老马》。该诗使用了象征的手法,全诗写老马负重、忍辱、坚忍的形象,象征的是农民的命运与诗人自己农民式的个人坚忍主义,这是很明确的,不会有歧义。这跟象征主义是完全不同的象征,是写实主义的象征手法的应用。

本文站在中学课堂外面看诗歌,也许与课堂教学有隔。不过站得高一点,未尝不是一种更好的姿态。


(本文责编/张兰 微信责编/张敬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姜涛:新诗的发生及活力的展开
北岛《回答》赏析
【诗评诗话】湖北孝感∣沉戈:诗学片断(6则)
诗人李金发,诗歌精选20首
山东作家‖【对张枣诗论的几点思考】◆王瑞松
《离骚》(楚辞)对《诗经》比兴手法的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