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众家说语文| 谭旭东:我对语文课和阅读课的理解

  近两年,在北师大国内合作办学部领导的支持下,我担任中国儿童阅读研究中心主任,主持“中国儿童阅读提升计划”项目,带领由一线年轻的语文教学名师、特级教师、儿童文学作家、语文教研员和语文课程专家等为核心的专家团队,在北师大多所附属学校和广州萝岗区、福建福清市、河南洛阳市洛龙区、河北的曹妃甸等地开展儿童阅读和语文教育的改革实验,推进“中国儿童阅读提升计划”,组织了各种语文教师培训和语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在推进项目的同时,我也研究语文教材、走进课堂、走近孩子和家长,深度了解儿童教育和语文教育教学,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做了多场讲座。这里,也来谈谈对语文课和阅读课的理解和看法。 
  一、我是这样理解语文课的 
  目前,对语文教育和教学的看法很多,但大部分还是围绕语文教学大纲做文章,谈来谈去,都是语文课要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但具体到实践中,语文老师基本上是围着考试转,把其他所有的目标都放到了一边,好像语文课就是为了考试,就是为了在统测、中考、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但我是这样理解语文课的。 
  第一,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其实,语文教学的目标很简单,只有两个,第一个目标是培养读写能力,也就是说,语文课要培养学生能读善写。能读,就是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则包括三点:一是爱读书,二是会读书,三是读好书。不爱读书的学生,也谈不上会读书和读好书。因此,语文课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让学生对文字世界有一定的信任感,即学生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要做到这一点,语文老师就要把美的文字世界呈现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审美的愉悦。其次,语文课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文本,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欣赏,去辨别文字的优劣,文字的真假,文字的美丑。如果语文课做不到这一点,语文老师自己都不会分析课文,那么,语文课就很难培养学生对文字世界的信任,也难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和读好书。第二个目标是培养母语意识。中国人学语文,其实就是学汉语,学母语。母语是承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文字,是民族的文化符号。学好母语,才会有身份认同。从世界政治和文化格局来看,共同的文字就是共同的文化血缘;有共同的文字,自然就有文化认同。从小学到高考,开设十二年的语文课,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的母语意识,不能让学生对母语之美有认识,对母语的魅力有感受,那么,语文教育就失败了。 
  第二,如何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教育界在这个问题上一直犯迷糊。一谈到工具性,就变成了知识教育,再把知识教育扭曲为应试教育,即考试知识的教育。一谈人文性,就把语文课变成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其实,语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学。语文教育,也不可能替代和僭越思想道德教育。应该让语文课变成语文课,那么,语文课要做什么呢?语文课要把好的课文的好讲出来,把不好的课文的不好讲出来,这样,学生心中才会有好的文字的标准,才会有好的语文课文的标准。不要简单把语文课的属性用工具性和人文性组装起来。语文课的基本属性,我的理解,应该至少有四个:一是教学生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语言的创造力。这是语文的创造性。二是教学生审美,让学生建立美的标准,同时,也学会感受美,创造美。这是语文的审美性。三是教学生阅读和欣赏时,本身也是文字游戏,也是在享受快乐。这是语文的游戏性。四是教学生通过语文,理解更深刻的思想,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这是语文的文化性。一句话,语文课不能只教死的知识,还应把学生引领到更为宽广的语文世界里去。 
  第三,语文老师应该具备什么能力?从我本人多年从事大学中文教育的实践和我对语文教育的实践及研究来看,语文老师的能力应该有四个方面:一是基本的文学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文本的解读能力。现在,有不少语文老师,拿到一首诗,不会把它当诗来读;拿到一篇散文,不能把它的散文之美讲出来;拿到一篇童话,不能把童话的魅力展示出来。这就是不会解读文本。而不会解读文本,说明语文老师还缺乏基本的文体常识,也缺乏基本的文学阅读和鉴赏分析的能力。二是教育相关的知识。一位语文老师一定要有做为语文老师的背景性的知识,比如说,儿童文学知识,教育学的知识,心理学的知识,教材教法的知识,还有其他的相关知识。现在有的语文老师知识背景很单一,学语文,就有那么点中文专业的死知识,这肯定是不够的。三是理解孩子并与孩子对话的能力。儿童有儿童的世界,儿童有儿童的思维和思想,儿童有儿童的话语方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语文老师和其他老师一样,都要理解孩子,并能认真与孩子的心灵对话。四是指导阅读的能力。语文老师要做好学生阅读的引路人,就得有阅读的能力。而阅读能力,是需要语文老师自己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自己不爱读书,没读过像样的文字,怎么能够告诉孩子什么是好文字呢?自己不读名著,就不知道推荐名著,就无法引导学生读经典。 
  第四,语文课有什么问题?目前来看,语文课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语文课本的编排有问题,按主题单位来编排课文,就是强调课文的主题思想,是重内涵,轻形式。其实,语文课不可忽视文体知识的传达,尤其是在理解文体之美的前提下,欣赏课文,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另外,以主题单元来编排课文,使很多语文老师习惯性地在课文里找思想,找教育观点,而不是找美。要知道,文字不美,是不会有感动的;文字不美,是不会起熏染作用的。第二,语文课文大部分是改编改写的。对经典和作家作品的改编改写,是很冒险的,因为一不小心就会犯不尊重经典和作家的错误。而且,目前的语文教材里的改编改写很粗糙,甚至毫无美感。第三,语文课本选文不当不精美。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问题,无论人教版,还是其他语文版本,选文都不令人满意,都没有把母语创造的精彩和魅力体现出来。第四,教学方法有问题。长期以来,语文课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具体到课文的讲解,都是“找好词好句,分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这样的方法,是不对的。课文里有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文体,应该有不同的讲法。第五,评价有问题。语文课怎么评价,长期以来只有一个评价的尺度,那就是考试。但事实上,按照考试的要求来衡量学生,就会发现,不少学生不过是“考试机器”,而且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第五,如何做语文?现在语文口号多,忽悠多,什么翻转课堂,什么群文阅读,什么主题阅读,什么由教课文到教语文,等等,花样百出,什么说法都有,建议不要被各种概念和公开课迷惑。真正的语文,我觉得至少要包括四点内涵:一是教材的文字要有示范性,要有汉语之美,母语之魅。二是文本解读能真正让孩子享受文字游戏的快乐。三是教师有爱,但更善于审美。四是课堂是一种对话。而且,真正的语文学习,不是靠记忆,而是靠感受、领悟、理解,然后,才有感动和想象,最后,才有创造。如果我们的语文课能够把好作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读到好作品,那么,语文课就有了吸引力。其实,好作品到了感动和想象,记忆就不重要了。而且到了感动和想象,学生写作能力自然就有了提高,因为学生学会了文字的创造,找到了语文的奥妙,学到了真正的技能和方法。 
  二、我是这样理解阅读课的 
  现在各地都在开设阅读课,以阅读课来补语文课之不足,以阅读课来延伸语文课的空间。但有些语文老师把阅读课上成了语文课,甚至阅读课还是以学习知识为目标。这就偏离了阅读课的价值。曾经去江苏和上海一些小学,有老师就抱怨学校开的阅读课,等于还是语文课,让学生感觉不出阅读的快乐,反而是变成了语文课加班加点。我是这样来理解阅读课的。 
  首先,来谈谈阅读课和语文课的区别。 
  第一,在面对文本方面,语文课重在文本细读,而阅读课重在读的过程。语文要感受语言之美,阅读课主要是要分享阅读的快乐。与相对比较严谨的语文课相比,阅读课是快乐、有趣的,一定要让阅读课快乐起来。 
  第二,在教师的角色定位方面,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不一定是诗人、作家,但他一定是一位评论家、鉴赏家。语文老师的感悟力、辨别力和分析能力,是一致的。语文课要解决文本的理解的问题。而阅读课上,语文老师和学生一样,都是读者,或者说,语文老师更像读者。 
  第三,阅读课不要试图解决所有的问题,阅读课可以更灵活,形式更多样,而且不要让阅读课解决阅读量的问题。一堂阅读课,时间不多,如果设定的目标太多太高,效果会适得其反。一堂阅读课,让学生感受一点文字之美,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培养一些兴趣,他们会在课余找书读的。 
  第四,无论语文课,还是阅读课,都要尽量调动所有学生。但不要因为没有全部调动起来而放弃。如果有一部分学生被调动起来了,课堂就成功了。当然,如果某些学生没有被调动起来,可能是老师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不够多。 
  第五,阅读课一定要从低年级开设起来。当低年级的学生还饶有兴趣、充满好奇的时候,一定要给他们快乐阅读的机会。不然,到了高年级,就失去了最好的语文教育和阅读熏染的机会。 
  第六,无论阅读课,还是语文课,多给学生掌声,多鼓励学生,多肯定学生,效果一定是不一样的。当学生说出可爱的话时,别吝啬我们老师的惊喜与赞叹。 
  其次,来谈谈阅读课开设的原则和课型。 
  第一,阅读课的开设原则。要开好阅读课,要坚持三个原则:一要以整本书阅读为主。而且小学的阅读课要以优质的童书、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和优质的科普书为主。阅读能力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能否读懂整本书,或者习惯于读整本书。此外,整本书的阅读,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能力的培养是单篇作品无法比拟的。二要考虑阅读主体。要注意小学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是有差异的,而小学生与中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也有差异。三是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阅读课可以延伸语文课,也可以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比如说,低年级的绘本阅读课可以和美术课结合起来,科普书的阅读可以与科学课结合起来。四是阅读文本要多样化,不能单推一种童书或作品的阅读。现在有的小学单推绘本阅读,过分放大一种童书的价值,反而会减弱阅读课的效果。 
  第二,阅读课的基本课型。根据我们“中国儿童阅读提升计划”项目的实践经验,阅读课可以有六种课型:一是导读课。这一般是对名著的导读,是在学生还没读到名著的基础上,进行的导读。二是阅读分享课。就是语文老师和学生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这是以师生一起读一部作品或一本书为前提的。阅读分享课是阅读课的最主要的课型。三是故事课(亲子故事会)。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故事课很有吸引力,师生可以一起讲故事,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还可以让家长参与讲故事活动,既活跃课堂气氛,也鼓励家长参与课堂。四是诗歌朗诵会。也可以是诗文朗诵会。朗诵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容易调动学生全体参与,是阅读课的一个好形式。五是短篇作品读写结合课。有些短的诗歌、散文和童话,师生一起阅读,一起分享的同时,还可以模仿写作。六是阅读方法指导课,主要是对阅读方法、资料收集与如何利用图书馆等资源的指导。 
  以上是我对语文课和阅读课的理解。不管怎样,上好语文课和阅读课是需要多方面知识和素养的。一位合格的语文老师,既要有语文教学能力,还要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甚至遇到一些困难。相信通过努力探索,都可以得到解决。好的语文课和阅读课,都是学生们期待的。如果语文老师不能把学生引领进美好的文字殿堂,不能让学生感受母语的魅力,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写作,那一定是终生的遗憾。 
  期待有更多更好的语文课案和阅读课课案!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交流/语文课还在“讲”?您奥特了!
读书,为了更好地归来
教师谈:语文教学如何实现“语文味”?
语文老师讲述:文字之美如何一步步丧失
心若简,课必真
所谓的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字的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