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建规】关于穆威



穆威已经完成的建筑项目非常少,也非常小。


作为一名“80后”建筑师,如果不是2005年在谢英俊那里的一段工作经历,穆威也许会和他的许多优秀的同龄人一样,已经在某个设计院里当上一名主创。那样一来,他应该已经做了数以十万平米计算的建筑工程设计,这可是会让他在西班牙和挪威的前同事们瞪大眼睛的工作业绩。

穆威2005年本科毕业以后,没有去设计院,也没有考研,他选择了到西班牙工作。2年后在从西班牙去挪威的火车上,他精心算计了口袋里最后几十欧元的用度,然后背着一口袋面包坚决北上。直到2010年,作为一名校友又回到他的母校成为一名老师,也成为我现在的同事。


他当初的种种选择,也有了今天的一些结果。这些结果又可能是一些种子,在明天会发出什么样的芽,开出怎样的花?


幸好他现在做的项目不多,幸好他建成的房子都不大。



02关于穆威的建筑行为


我接触到穆威的第一个建筑方案,是他的“武船研发中心大楼“。在回国以后,这是他迄今为止做过的最大规模的建筑方案。这个方案至今尚未实施,还只是一个模型。


这是一座参数化设计的高层办公建筑,因其外形的独特性,如果建成,在武汉这一城市环境中将显得极为突兀,这不是我喜欢的那种建筑类型。作为中标方案,在深化设计的过程中完全成为了结构工程师纠结的对象。经历了几个月的修改,方案基本上进入扩初设计阶段时,项目搁浅了。


这是穆威的一个中标方案,而不是一件作品。在国内,这种类型的建筑设计,还是综合实力雄厚的大设计院更为擅长。也许一个年轻建筑师的很多设想,尚有待于跟国内的整体建筑环境磨合。但磨合以后,我们又会见到一个怎样的穆威?


在随后的几个月,穆威在我负责的一个建筑改造项目中提供了一个砖庭的方案,这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设计。围绕着场地中原有的树木,用一组参数化设计的砖筒来形 成一组开放有致的庭院。我们在建筑教学过程中还组织了一群学生,将其局部进行了1:1的搭建。但是最后在预想中砖庭的位置,树木仍在,只是建筑变成了我和 基建处长共同设计的一个厕所,这是甲方意志的胜利。


03关于穆威的建筑作品


穆威在“机器材料性“工作营中所 做的”风竹“装置设计,并非一处建筑,但在穆威的建筑创作过程中是一次重要的尝试。胶合竹作为其材料,而以风吹水面的波纹作为形式的来源,通过参数化手段 实现对于材料的充分利用,在装配方式上则以简洁明快为基本特征。这个装置完成以后,并非得到了所有观众的认可,但这些创作的思考在随后的“石榴居”建造中 都得以充分体现。


“石榴居”是穆威回国后的第一个建筑完成作品。这一建筑本身远不是完美的,但作为一处探索性的实验品,其背后所体现的建筑 思想体系却值得研究。这是一个以非熟练工人在没有大型施工机械的条件下,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建筑示例。对于结构与表皮的融合、建筑构件的预制与装配都进行 了精心的设计。设计以建造为目的,从而使建造行为与建筑使用保持整体上的一致。


“天空之城”则是在“石榴居”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的结果。 “天空之城”的建造者是一群从5岁到14岁的儿童,家长在其中只起到力量放大器的作用。“用活的竹子来造房子”是一种儿童化的思维,也是创作的源泉。而这 种童心最终得以建筑实体的面貌变成现实,就是建筑师自身成长的重要标志。



04被参数化的穆威


“先进建筑师” 穆威往往被归入参数化设计的阵营,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对于参数化设计新进展的应用。作为80后的海归建筑师,穆威对于新的设计手段及其应用有着极高的敏 感性,也乐意尝试这些手段的应用前景。他对于形式有着足够的把握度,这是能在今日逐渐流行的非线性参数化设计大流中弄潮的前提。


但穆威本质 上更像一个传统的匠人,在《园冶》和《考工记》中他无疑更喜欢后者,他更喜欢关注材料的构造性。借助参数化设计实现的对于构造逻辑的精确算度,最终会服从 于手工建造的工艺要求。从谢英俊到卒姆托,也许才是穆威成长历程中曾经的偶像——尽管他对于库哈斯的表现与推广手法也很倾慕。他更倾心于材料逻辑体系的建 构——材料、构造与形式的哲学升华,一种中国式的升华。“我从没读过海德格尔”——这是他的原话。


05关于建筑教师穆威


穆威2005年在谢英俊那里的工作经历,重新激活了他对于建筑的理解。他也追求过多数同龄人们所追求的那些东西,是这段经历帮他做出了选择。


西 班牙和挪威的5年时间,使他对于建筑的激情得以充分释放,为了一些在国内看来小的不能再小的项目,他能够废寝忘食的做一轮又一轮的模型进行推敲。对于建筑 行为的探索不仅关注于独特的使用者(如“儿童宿营地”),也尝试变换视角对于建筑和建造行为本身进行再观察与反思(“舞蹈之树”、“生长的竹”)。


他在异域独自生活工作的经历,所积累的对于建筑教育的思考与反省,使他在2个小时里写出了《关于设计的十条不可见原则》这篇让我深为感动的文章。这些原则所反映的问题,也是他在建筑实践中思考的对象。

在做“砖庭”设计的同时,我们让一群学生砌砖摆瓦时,穆威提出让他们做的东西去尝试体现二十四品之一的意境。


“过去10年,建筑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来自外部的社会技术变革正时不我待地改变着这个古老的学科”, “现在,建筑师已经开始这样快捷高效地工作了”。在这背后,总有些不变的东西。


我们已经处于变革之中,在这样一个暴风骤雨般变革的年代里,机遇与诱惑是同时存在的。但是面对这种变革,保持内心的宁静更显得必要。一名保持了对于建筑的赤子之心的建筑师是极为可贵的,因为他可能成为一个火种源。


人人公共主页:华中大建规团学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新材料 · 会发光的砖头
砖的100种玩法
艺术鉴赏 | 砖的100种玩法
【设计邦·场】婀娜多姿的曲线式住宅
国庆节大家都在人挤人,建筑师却完成了一个现代别墅建筑方案!
建筑设计师还有前途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