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筑业的前世、今生、将来---与所有同龄的国产建筑师共勉!


(壹)

我从十月开始,从原单位裸辞,拖着一颗疲惫的心,开始游历各大城市。散心和求职之余,我亲身感受了市场行情,思考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

两个月,我走过了十几个城市,似乎到现在,已经有点上瘾的感觉。吃吃、喝喝、玩玩、聊聊、写写……从毕业到现在,除了工作就是工作,从未真正接触“社会”,这次出来走走,还挺有意思的!

我想起安藤忠雄在他20几岁的时候就完成了这样一次旅行,当然他是去过目那些他心目中重要的建筑,顺便体会到了建筑发展的行情,从而坚定自己的职业道路……而我只是在休息中,思考怎么再次上路……


(贰)

通过我的旅行,得到一些资讯,这些资讯不是什么权威大数据,而是我自己看到、听到的事,包含由感而发……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下!(感谢和我聊天的同行们)

早上从广播上听到“制造业仅30%企业能准时发薪”,而我想到的是现在建筑设计院的状况,有过而不及!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2014年底开始,有的设计院因为业务紧缩,停发奖金;今年上半年开始,设计院大规模的减薪裁员,减少开支;下半年,一些单位开始停发工资,奔向倒闭;据说明年至少有50%的建筑设计人员要从设计院下岗,因为有30%以上的设计院要倒闭……

而建筑师的状况呢?建筑设计公司,规划设计公司、景观公司、室内公司、地产公司……投简历最多的是建筑专业的,这里面包括在职、离职的建筑设计师……此外,有些人索性在家休息了,有些人索性转行了、有些人索性创业了……就在职的人的工作状态,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忙得很忙,闲得很闲,但原因都是一致的,都是行情不好所致……

各地的很多传统设计院已经不淡定了!一个项目,设计院赔本都要去接,他们觉得有事做总比没事做强;减薪裁员后剩下的都是中坚力量,为保证他们的利益,只能是让他们多干一点,再多干一点,绝多不会再招聘点人,让他们少干点……;没有项目的公司则直接停薪,高层连骨干的利益都不顾及,被迫员工走人,有事再找临时的人来“挑大梁”;离职的人投入到了茫茫无期的求职之路上,但招人的单位并不多,好岗位需要建筑师去用低价去竞争……

公司、个人,全社会都在思考自己的未来……

(叁)

不再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有人看衰,也有人看到希望,回想下过去的二十年,建筑业几近疯狂!从地产商到设计院,从上层到下层,从城市到乡镇,我们都做了些什么?赚钱、赚更多的钱;破坏、破坏更多的地方;短平快、黄金开发60天,产品库、风格立面各种鬼扯……这些早该结束了!

长期以来我们自认为建筑业是服务业,服务“吃穿住行”中的重要环节---住,我们只要提高服务质量,市场是不缺的。但是现在,建筑行业随着实体经济、制造业的重创而重创。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建筑业不是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和中国古代,建筑是手工业、制造业的产物,建筑师属于匠人、手艺人!

没错,现在建筑业应该考虑的是怎么回归到“制造业”,建筑师如果再次回归到“匠人”,开发商如果真的致力于提高全人类的居住品质,不为钱,市场绝不会有现在的乱象。开放商管不了,但建筑师带头要往前看,不要反复咀嚼“过去”,我们的目标是“未来市场”。

引用一位学长的话:这个时候其实应该静心考虑未来的的优胜劣汰,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会被未来的市场淘汰掉,如果已经或是即将被淘汰掉,那么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回归到匠人的心态,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或是可以控制好的事情!相信有手艺的人饿不死,饿死的都是左顾右盼且没手艺的人!

旅途中,看到忙忙碌碌的人们,我想到的是“我们会越来越好的,因为你我皆很努力”,我希望我们幸运,希望我们别着急,因为着急就会unluck

(肆)

看到未来没错,但是眼下还是要过冬。回过头来说现在和眼前,这次寒冬或是回暖,到底如何?

所谓的建筑市场行情冷淡,表面上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大城市土地、项目越来越有限;小城市现在出现被国家天天挂在嘴边的“库存”;开发商资金缺口超过所能负荷,找不到资金;公共部门,有的项目,干活就有人查,有人查就有可能出问题,所以不如停掉吧(你懂的);……

传统市场一去不复返,传统设计院何来回暖?

也有人认为“缺钱是造成这次建筑市场寒冬的原因”,首先有钱没钱不得而知,但是有钱也不能像过去一样瞎整、瞎开发了。过去修了一大堆垃圾出来,现在,就算给你钱,你依然修出的是垃圾,还不如把它停掉!建筑业必须断奶了!如果你还在勉强,还想像过去一样,那最好早点结束……

总之,出现现在的这种局面,你我皆是元凶,越是大佬,越要负主要责任责,因为你的角色权位重,你既得的利益多,你是建筑市场的“世界警察”……

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以后的市场再也不会像过去20年那么火了!大势所趋,设计院、建筑师迎来了所谓的“寒冬”。我们不禁要问:未来的市场在哪?建筑设计师现在的出路在哪里?设计院接下来该怎么生存?

(伍)

各个地方的建筑业总体是低潮,但依然有一些单位热火朝天,或者趋于平常,或者略微扩张……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他们能从容淡定,保持平衡,分析其原因,可以为像我一样“着急现在”的建筑师,指明一个方向!

先看看现在有哪些市场?(注意:本人毕竟不是专业的市场观察员,说得十分不到位,所以大家选择听之。)

市场A:传统的地产开发项目:

首先,现在供地产商开发的项目越来越少,而能继续服务这类项目的设计院,之前也肯定是有实力的,最终被优胜劣汰下来,为了自己的生存,现在要去更加迎合有项目的开发商们,力求自己做到了“专家中的专家,骨干中的骨干”,留下来的都是“精英”。但是,在没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这类项目还是会越来越少,这类项目的会要求会高……

市场B:正在基础建设的项目:

不管是正在被上层驱动的,还是之前基础建设的尾巴,总之是有这样一批相对专业、垄断的项目,除去非市场化正常因素,这类项目又会衍生出新的项目,这些项目是值得设计院去开拓的,并且也可以按常规方法去执行。举例说明,最明显的应该是和交通有关的项目,全国修了那么多高铁,高铁站周边会衍生出一些地产开发,被称之为交通商业综合体,来自交通、服务于交通,类似于此类项目,并且还有不少的量,有的设计院致力于介入和研发这类工程项目,因此现在可以度过寒冬。

市场C:未被过度开发的地方:

两方面来介绍。第一类是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等。我国对有些国家是有支援的,这些支援不是直接给钱,而是变换成项目,除去这些国家援建的项目外(一般由国家指派的机构完成),这些国家之前没有大搞特稿过地产开发,而当地是有开发商的,尽管文化和国情不同,但是,我们拿现在的水平和之前的经验是可以在这些国家接到项目的。另一类是在国内,之前十年全国为房地产狂热的时候,有的城市依靠自己的其它产业,没有过度的投入到开发房地产中,而成功被剩下,现在在自己的产业疲软的时候,回过头来再开发自己城市的房地产,这些地方是有项目的。具体城市可以查《鬼城排行榜》,排名越后面的越有可能是这样的城市。

市场D:大力提倡的项目

这和市场B有相似之处,都是上层极力驱动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类项目没有被垄断,例如旅游类项目。现在线上旅游这么火爆,国家也是提倡未来越来越多的人旅游,从而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所以旅游类项目未来是有趋势的。因为旅游类项目更依赖于规划,做规划设计的单位,可以提前介入项目,所以他们有很多这方面的资讯!

市场E:国际市场:

也许你会说,我们不是马岩松,我们走不到欧洲市场,但是其实是有可能的。基于三点:第一点是学习的态度,不可否认,欧洲建筑师的素质普遍比我们要高,所以我们可以过去学习,同时变成工作。另外一方面,欧洲、北美,有比较完善的建筑体制,各个环节都很严密成熟,绝不会因为个别人和一两个事情导致项目无法正常运行,我们只要了解并融入他们的建筑体制中,从参与开始,逐渐加深参与的程度,还是可以取得一些市场的。第三点是他们国家的人不像我们这样能吃苦,不如我们这样会催促事情向前推进……

市场F:与集体所有土地性质有关的项目:

建筑与土地所有权是有直接关系的,因为建筑建在土地上。我国城市的土地是国有,农村的土地是集体所有(和国有不同的国有)。集体所有土地上的项目,对于建筑师来说,是一个缺口。以前农村没有建筑师,现在农村有越来越多项目是建筑师介入的,除去基础村庄的建设,现在比较火热的乡村民宿,就是很好的例子。建筑师可以凭借一己之力,从头到尾,甚至以后的运营,都可以搞定。先去和村民谈租赁民宅,再拿出改造实施方案,去众筹取得资金,然后实施,最后运营、回馈出钱的人……为什么是缺口呢,因为很多程序可以“绕过”。除去乡村,还有一些机构也是有自己的项目,他们自己的地,自己修房子,自用,不需要报批……这类项目应该是留给比较有后觉、有追求的建筑师的,如果一旦资金雄厚的机构介入,必定把这个事情误入歧途!

市场G:旧改类项目:

建筑迟早会旧的,如果不想抛弃,可以继续改造利用。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这样的项目了,利用旧厂区,把它改造成创意园区。以后不光有更多类型的建筑加入到旧改的行列中,而且这些旧建筑会被改成更多的使用类型。旧改类项目还包括物品改造成建筑,例如集装箱改造、水泥管改造,废物利用改造成蛋形小屋……这类项目基于可以节省更多的成本投入到应该投入的地方,结构有限,但划分无限,原来的好的地方可以利用,不好的地方可以改掉……但这类项目也应该比较缺人,尤其是高水品的建筑师,因为过去的二十年没怎么去培养这类人才,或者基本把这类项目直接丢给室内设计公司!

差不多,也就这些市场了。既有的市场,我们不要去破坏,而是要用心对待,利用我们的专业,往“道”上引,至少做到不重蹈覆辙,我们的现在就不会更糟。


(陆)

市场行情只是好了、坏了,市场他本身不会消失,而对建筑师、设计院本身而言,有更重要的因素支撑自己度过挑战,这就是我们要有自己的“冲动”,永不消失的情怀。(市场我是非专业,情怀天下我是有的!)

情怀A:有多大力量做多大事!

不追随现在的土地开发风气,而是有自己一贯的追求,不管项目大小,力求做到精品、高质量的设计,高密度的施工跟进,高预期的后期运营考虑……只接自己能完成能把控的项目,不接超出自己控制力范围外的事……这些年假大空的、靠嘴吃饭的人太多了!

情怀B:广义多面、纵横发展!

不局限于狭义的建筑设计一方面,而是横向拓展自己,更广义的考虑问题。建筑、室内、景观、标识、家具、服装、饰品……统统纳入自己设计的范围。建筑从无到有的全周期过程中,每一环节都要有深入的了解,一些环节不用亲自操刀,但要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情怀C:自己为自己做事!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给自己干事,从拿地到设计,到实施,到使用。只有自己给自己干,建筑师才能完全的投入和释放,把各种条件和材料利用到位。这是建筑师情怀的高级阶段,自己物尽其用,铸造空间,让别人享用。而且最后,最高的境界是:别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别人幸福了,自己就幸福了!

情怀这个东西,太虚了,而且是长期各种原因形成的,但是你也可以当成一种意识,从小事开始,一点点、肃清、培养……更多的是去打破传。统塑造自己。


(柒)

建筑师是绝对不会没有“用武之地”的,在日本,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从事和建筑有关工作的人,所以现在我们不要灰心,建筑师的需求随着我国市场的健全,会越来越多的被需求,现在国家对建筑师的量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建筑师角色的重要性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耐心等待,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我们也更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未来……


(捌)

这次旅行给了我对行业的基本了解,我自己有了方向,但是还有一点需要我去培养,这就是“创造”,你不要说自己做了几千万平米的居住区规划设计就会创造了,其实不然……

中国人历来不被“创新”所看好,我们对手工业者的最高的评价是“炉火纯青”,是把一件事做熟练了,熟练到极致。我们现在做建筑项目的过程中,也有一些熟练工的感觉,熟练不是不好,但是,这直接导致我们的民族没有产生“大师”,所以就没有力量去推动行业的进步,去引领世界,输出民族的思想价值……最后大家还是逃不过一个画图员的称号,建筑设计还是沦为服务业与手工业混淆在一起的状态……

“怎么去改变,改变成什么?”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这至少需要很长时间去摸索……现在只是希望,希望我们的本质不止是热爱生活,更多的是要改变生活,不要让以后的人像我们现在一样活着……


(玖)

如果有一天,

我不想靠市场活下来,

我可以靠自己的情怀活下来!

我不想给单位干了,

我可以自己干!

我不想在大城市干了,

我可以回家干!

我不想为甲方做设计了,

我可以为自己做设计!

我不想做设计了,

我还可以做别的事……


(拾)

我们要有自己的独立的精神!这就是此番游历最后得出的结论,我更坚定自己的未来方向---做一名真正的有创造力的建筑师!

我要准备自己的下一次出走了,范围更大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建筑业逐步下行(深度好文)
青年建筑师的培养与发展
ABBS|上海自贸区率先试点“建筑师负责制”政府不再为建筑全过程背书
建筑业发展的四大趋势
中外建筑业对比:中国建筑业的道路还很长
设计院外流 | 资深设计师项目手绘,大师的手绘真的不一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