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筑结构丨超高层建筑关键构件与节点设计,很少见的总结哦!


结构高宽比
1.1概念

关于结构整体高宽比的讨论: 

高度和高宽比是超高层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也是决定结构刚度的重要指标。  

   ◆基底倾覆力矩与建筑高度的平方成正比  

   ◆建筑顶部侧移与建筑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并按结构宽度的三次方递减  

超高层结构由于占地和功能的限制,基底尺寸通常不会过大,一般为60~80m左右,因此,对于超过400m以上超高层,高宽比一般为7~9。  

高宽比直接与超高层结构的受力性态相关: 

  ◆高宽比<4,剪切变形为主,类似框架结构受力性态>

  ◆高宽比=4~6,弯剪变形 

  ◆高宽比>6,弯曲变形为主,剪切变形引起的有害位移通常不足10% 

关于结构整体高宽比的讨论: 

当高宽比超过8时,通常外筒设计为巨型框架 或 巨型支撑框架(框筒),有效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  

当高宽比超过8时,横风向效应显著增强,在八度设防以下地区,风荷载通常成为控制因素。

关于核心筒高宽比的讨论: 

核心筒高宽比的影响:  

对于常规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核心筒承担着大部分剪力和倾覆力矩,故核心筒高宽比也是一个重要参考因素。但对于超高层而言,巨型框架、支撑框筒等高度更大的外框结构常常取代了一般框架,因此,核心筒的承担剪力和倾覆力矩比例会降低。

核心筒面积比例:指核心筒的围合面积占楼面面积的比例,是另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围合面积比例<>

  ◆围合面积比例=20~30%,核心筒刚度适中  

  ◆围合面积比例>30%,核心筒刚度较大,承担剪力和倾覆力矩比例大幅提高,应尤其注重核心筒的性能化设计及二道防线设计。


1.2 典型超高层建筑高宽比


伸臂桁架结构
2.1概念

超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存在侧向刚度不足、核心筒倾覆力矩偏大的缺陷 。 

通过设置抗弯刚度较大的伸臂桁架,连接核心筒和外框架,可将周边柱的轴向刚度用来增加结构的抗倾覆力矩,显著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减小核心筒倾覆力矩。


2.2形式

形式1:两点连接方式;  

形式2:单点上部连接方式;  

形式3:单点下部连接方式; 

形式4:单点中间连接方式。


伸臂桁架结构形式比较  

采用SAP2000对各种伸臂桁架形式进行了极限承载力分析


伸臂桁架结构形式比较


伸臂桁架结构形式比较


2.3连接节点

伸臂桁架与核心筒连接节点 

伸臂桁架与框架柱连接节点


伸臂桁架与核心筒连接节点  

  ◆方式1:伸臂桁架正方(工型),采用单板与墙体内钢骨连接。


  ◆方式2:伸臂桁架侧方(H型),采用双板在墙体内与钢骨连接。


伸臂桁架与框架柱连接节点

  ◆方式1:伸臂桁架正方(工型),采用单板与柱体内钢骨连接。


  ◆方式2:伸臂桁架侧方(H型),采用双板与柱体内钢骨连接。


巨型框架柱设计
3.1概念

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中重要的受力构件;  

主要承担外筒重力荷载和倾覆弯矩;  

巨型柱的地位非常重要,对构件选型需要重点考虑


上海中心巨型柱受力情况:  

           竖向荷载分配:54%

           底部剪力分配:57%

           底部倾覆力矩分配:79%


3.2形式

目前常用的两种构件形式: 

  ◆1、SRC型钢混凝土柱。包括:上海中心、深圳平安、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  

  ◆2、CFT钢管混凝土柱。包括:天津117、台北101、深圳京基中心等。


巨型钢管混凝土柱



3.3受力性态(上海中心为例)

单工况作用下的轴力


小震组合——通高小偏心受压


中震震组合——1~2区为小偏压,3区为大偏压,4区为大偏拉,5~8区为小偏拉。


大震组合——通高-小偏心受拉


3.4设计指标

材料:C70~C50;Q345GJ~Q390GJ 

抗震等级:通高特一级  

抗震性能目标:中震弹性、大震不屈服  

轴压比限值:0.60 (1.2重力+1.3小震)  

钢骨含钢率:标准段不小于4%,节点区及上下各一层范围内不小于5%,并根据节点计算的需要调整。  

纵筋配筋率:标准段1.2%,节点区由于纵筋将被伸臂、环带桁架的杆件截断,取0.8%。 ?配箍率:不小于1.0%; 

剪压比:V <= 1/γRE(0.36*βc*fc*b*ho)


3.5 实例

金茂大厦


台北101


环球金融中心


连接节点


上海中心

8层巨型框架+6道伸臂+核心筒体系 

巨型框架:8根巨柱+8道环带桁架




方案一:九肢格构式钢骨  

  ◆九肢型钢分散布置,需通过缀板连接以协调抗力。但型钢肢数越多,传力越不直接,各肢协同工作的难度越大。

  ◆伸臂只和中间三肢型钢直接连接,需要通过大量的缀板连接后才能把力传递给其他六肢,传力途径不直接。 

  ◆型钢间联系很弱,依靠缀板传力在节点区应力集中处,易产生纵向劈裂破坏和剪切破坏。  

  ◆抗震性能不好。


方案二:‘王’字形实腹式钢骨  

  ◆可有效解决协同抗力和剪切破坏两个关键问题。  

  ◆钢骨内部形成约束混凝土,提高巨型柱的抗压能力和延性。  

  ◆在节点区域与伸臂和环带桁架的连接较方便,伸臂和环带的力可直传递给整个钢骨。 

  ◆钢骨可在工厂焊接完成,现场可整体吊装,减少了现场焊接量。



钢骨与伸臂的连接




承载力验算

采用纤维单元法得到SRC巨型柱的空间屈服曲面。将巨型柱的内力状态和空间屈服曲面绘制在同一内力坐标下,进行比较,当荷载对应的空间点落在空间屈服曲面内时,则可以判定该构件满足承载力要求。



延性分析


钢骨吊装



来源:筑龙结构设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钢结构金奖——大连东港超高层结构设计
100~200米超高层结构布置案例集锦,先收藏肯定用得上!
丁洁民: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现状和一些问题的探讨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西南第一高楼——成都绿地中心,468米超高层在建项目
建筑结构丨西部之巅——高468m成都绿地中心结构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