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振强:'三产联动'与建筑工业化协同推进十三五产城融合


新闻


 徐振强:'三产联动'与建筑工业化协同推进十三五产城融合


新型城镇化要求建筑工业加快实现升级发展,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促进产城融合开发。依靠新型建材原料生产、材料制备和工程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创新,通过“三产协同”带动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农村人口高质量就地城镇化。以市场主体推动绿色产城融合,高质量实现就业和人居的协同提高,实现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现代居住空间的充分嵌套,具有高财税收益、社会收益和生态环境收益的特征,释放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核心地位,多元化承担城镇化费用、保障新城活力与构造新活力,该模式有助于我国建筑工业及其相关产业依托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机遇期,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生产服务的绿色城市运营综合解决方案。


“绿色材料”的首次提出是在1988年的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IUMRS,东京)上,对材料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提出要加快发展绿色建材及其先进制造技术。我国建筑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和建筑运行能耗)大约为全国能耗总量的40%-50%,其中建材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大约占建筑能耗的一半。


一、传统建筑工业住宅产业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

我国工业建材原材料每年消耗量达到50亿吨,煤炭消耗达到2.3亿吨,占全国能源总消耗比例中的15.8%;传统工艺排放的一氧化碳的含量约为6.6亿吨,约占全国工业产生的一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1996-2010年,累计原料使用量预计为730亿t,由此被破坏和占用土地总面积为190亿㎡,相当于北京市的总面积。目前,我国建材工业每年消耗的原料在50亿t以上,消耗的能源达2.3亿多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总能耗的15.8%,排出的废气年平均1.096万亿m3,废水排放量355亿t,粉尘和烟尘1200万t。我国传统建筑工业存在高能耗、高资源和高污染等问题。截至2012年12月,全国建筑面积超过400亿㎡。每年新增建筑面积16-20亿㎡,预计到2020年新增建筑面积将近200亿㎡,建筑工业将成为未来20年用能和材料消费的主要增长点。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占到社会能源消费总量30%以上,成为最主要的能源消费领域。


在美国,建筑业占能耗和电耗的36%和65%。在我国,建筑能耗(1-2倍以上)、卫生洁具耗水量(30%以上)以及钢材、水泥等物耗水平(10%-30%)均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2012年,美国建筑活动消耗了约60%的原材料,每年产生近1.7亿吨的建筑废弃物,占到全国非工业、无害垃圾的近60%。美国政府提出到2030年所有新建建筑必须实现碳中性(或零碳)的严格目标,针对既有建筑要求使节能效率提高25%。在欧盟,居住和非居住建筑消耗约40%的最终能源,产生占排放总量36%的温室气体。在中国,以能耗比例间接估算,建筑产生约33%的温室气体。


2012年美国绿色建材的需求达到518亿美元(占世界绿色建材需求5438亿美元的9.5%),折合人民币3211亿元。美国及世界绿色建材的需求量年均增长分别为11%和5%,2013年美国及世界绿色建材需求量分别达到575和5710亿美元。据初步估算,中国目前绿色建材仅占建筑业用材料的10%左右,产业规模为3500亿元左右,略高于美国同期水平。到2015年,我国绿色建材占建材工业比重有望提高到25%,比2012年增加10%。美国住宅建筑业协会指出,美国绿色建材正以年均11%速度递增,2017年产值将达866亿美元,在新材料行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航空航天和电信。


根据《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至少带动2万亿元绿色建材消费,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有绿色建材产业、绿色建造业、绿色建筑科技服务业以及绿色建筑环境设备制造业。河北省2013年《建材工业“十二五”专项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把推进节能减排作为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构建适应需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建材产业体系。海南省将把绿色建材产业列入生态发展规划,发展玻璃、新型建材与新型住宅产业。


二、我国新型城镇化为绿色建筑工业模式创新创造条件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按规划期末70%的城镇化率估算,到2020年,需新增城市用水约277亿m3,新增能耗约97620万吨标准煤,新增钢材、水泥、砖木等建材总重量达98亿吨。2013年中国总用水量6170亿m3、能源消费总量37.5亿吨标准煤。按照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规划期末应建设90亿㎡。按照传统生产工艺模式,保障住宅需求,需消耗钢材、水泥、混凝土和墙砖约79.5亿吨,CO2排放总量约为70亿吨(按35元/吨的碳排放交易成本算,新增建筑需缴纳超过2300亿元的交易费)。


实现中国城镇化战略所必须完成农民工市民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空间布局。截止2014年9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城课题组对全国31个省市的统计,我国规划建设的新城(区)总量约九百座,平均每个地级以上城市约要建3.5座。亦庄新城、固安新城、东戴河新区、无锡太湖新城和深圳光明新区等较好地实现了产业与城市居住的协同,但也存在由于产业规划、培育和成长不足、房地产投机过度,形成的睡城、空城,甚至鬼城。厉以宁从公共治理和政府创新等出发,提出了中国式城镇化道路的路径:老城区、新城区和农村新社区。


政府推动的城镇化具有较好的社会均衡性,但研究表明,未来城镇化融资面临政府收入增速趋势性下降,货币金融环境将收紧,新型城镇化融资空间相对缩小等挑战。因此,在投资、运营主体模式上寻求新的创新,充分撬动市场资本参与到城镇化中,具体表现为市场主导政府监督的新产城片区的城镇开发模式。通过市场将产能在规划的城市空间直接释放,带动居住和产业的融合,保持城市功能机体的完整和活力。


三、建筑工业“双三”模式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理论探讨与模型架构

“三型创新”和“三产联动”的双三模式,成为建筑工业升级并有机对接城镇化的最佳模式。其中“三型创新”指建筑工业本身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行业研创实现产业升级的路径。“三产联动”指以建筑工业带动一产和三产的协同,实现农业人口有效就地转移、现代服务业市场化内需式自发整体配置的产业有机协同的模式。


1、 “三产联动”新型城镇化模式解构

“三产联动”以支撑城市建设的材料科技创新作为推进传统生产方式升级作为核心,基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建筑工业升级,发展绿色生产力,将适合推进城镇化的区域,充分搭建三产之间的要素链接,实现有机的资源、信息和服务的嵌套,按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要求,以产业的协同发展逐步实现城市活力的保持与低碳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产城融合的新型、和谐城镇。历史经验反复确认,缺乏新型产业支撑的城镇,缺乏城市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产业新城建设中,各产业、各项目之间联动发展,推动企业市场主体从单一产业园区向产业造城、产城融合和多元化实业发展的综合运营新阶段。


2、“三型创新”的建筑工业成为推进产城地产模式的引擎

绿色建筑工业的建材制造和建筑建造的整体创新是中国建筑工业与产城地产的引擎。绿色新型建材区别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等建筑材料,是以工农业废弃物和建筑垃圾为原料,创新开发绿色建筑材料。与此同时,“标准化设计、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的施工工艺革新传统住宅建造模式。目前每年新开工建设52亿平方米,总体产值12万亿左右,以我国当前新材的最新技术经济指标来分析,若全面推广绿色新材,每年减少使用水泥18亿吨、标煤4.5亿吨、钢材2亿吨,节水52亿立方米。新材原料主要采用煤矸石、粉煤灰、秸秆、木屑以及建筑垃圾等废弃物,无机胶原料可替代或部分替代木材、水泥、石材、陶瓷、砖瓦等材料,在产品的全寿命周期内,以显著降低和不产生三废为产业指引,实现全过程低碳。新材模块化建造绿色建筑,平均可以节省施工周期90%以上;节省人工成本4/5以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了8-10倍,降低建筑总体造价30%以上。


3、“三产联动”的产业模式保障产城高度融合、城市生产服务力协同提升

市场主导资源充分配置的城乡一体化是“三产联动”的本质。以产业为先导带动就业,以就业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先配套后开发、疏解大城市环境污染压力、高房价压力、交通拥堵压力、公共设施压力、蔬菜公害压力等,并就地将农民转化成产业工人,同时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遵循城市运营规律,打造有产业支撑、可持续发展、生态化的“产业新城”。


城市化唯一实现路径,就是发展现代产业。鉴于以往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空城、鬼城的严重公共政策问题,以市场为推动主体的产业新城建设应当突出四化同步。以新材料产业为驱动,集聚新兴产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建筑工业驱动的产业新城由两部分组成:二产及其配套产业;养老产业、教育业、医疗业、高科技农业、物流业、现代服务业、商贸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等第三代产业,形成产业综合体。


四、建筑工业“双三模式”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实践与建议

产业兴城,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可有效协调城镇化建设中就业和土地两大核心问题。以绿色新材料产业作为新生产力,全面推进绿色住宅产业化的实现,有效地实现了居住价值、产业价值与城市价值三者的统一与良性循环,实现参与方的利益共赢。产业造城有效地实现居住价值、产业价值与城市价值三者的统一,促进房地产投资向产业运营方面转化,促进房地产资本转化为实体资本和产业资本,抵御政策的周期性风险。带动产业上下游联动,聚合建筑设计、材料生产、运营开发诸多企业链条的合作,推进绿色、文明、生态城镇建设。目前,企业主体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建设新型城镇化产业新城模式已经河北、天津、黑龙江、辽宁、山东、安徽、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广东、江苏和海南等地展开。为培育该模式,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进一步总结剖析建筑工业以“三型创新”和“三产联动”的模式;(2)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以产城地产的示范模式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3)行业主管部门加快认定并推广建筑工业产城地产模式的试点示范;(4)强化行业统筹,对市场主体参与城市开发实施有效的监督与指导。



█  合肥:“玩转3D”,高楼大厦平地起 大建设“敢为人先”,引领城市快速发展


建高楼大厦敢玩3D模拟技术、“搭积木”造房子规模领跑全国、首创维权仲裁中心为农民工兄弟“说话”……


近年来,合肥以令人敬佩的勇气与智慧,勇于打破陈旧观念和传统体制的束缚,在城市建设领域探索出一系列创新成果,成为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


新技术:3D模拟,让造房子变得更“绿色

在合肥市滨湖新区CBD核心商务区,合肥交通银行金融服务中心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记者获悉该项目共有两期,一期即将竣工交付使用,二期预计2016年年中能够建成。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全部运用了新的BIM技术,这在合肥市重点工程项目中是首次使用,有望为城市建设提高节能水平和质量带来新思路。

    在施工现场,记者见到,该项目的制冷机房建设正在利用这项技术,通过3D可视化模型对风管、电器线路、机房管道等进行综合排布和预测,从而获得完整的建筑模型,一眼就可以看透建筑。“这样可以避免施工中出现错误而造成返工,减少材料人工的浪费。还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并控制好工期。二维的施工图发展到三维的BIM模型,不只是数字的变化,也是一种思维模式、设计习惯的颠覆。”


新方式:住宅产业化,全国最大体量

住宅产业化也是如今特时髦的热词,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正渐成潮流,不过你知道全国规模最大的住宅产业化项目在哪儿吗?答案就在合肥的城北。湖畔新城复建点作为全市水源地保护区土地整治项目之一,去年刚刚入选2015年安徽省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模具制作、钢筋植入、混凝土灌浆、温室养护……在流水线生产车间,让楼板、楼梯等房屋部件制造像生产汽车一样自动化。把这些部件运到工地,工人在起重机械的辅助下,像搭积木一样“组装”成房子。


来源:合肥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产业联动,互利共赢 云安、南海对口帮扶产业发展大会暨绿色建材座谈会圆满召开
新型城镇化升温 绿色建材股渐成白马
三天建300平方房屋,周兴和将拿专利技术与创业者共享
绿色建材将成建材主力军
新型城镇化——星河绿色装配式建筑迎发展良机!
中国新型城镇化量化评价指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