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中医人才的成功模式:师徒传承


中医学生在学校里学的理论,必须到临床上去验证,必须学习中医的四诊技术,必须靠自己去积累经验,然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人才。师徒传承的重要性,在今天尤为突出。

2008年10月13日,《健康报》刊登了衣晓峰一篇文章:《中医师继续教育得了“通病”》,其中对于“通病”的“病根”和“治疗方法”提了一些看法,读后深受启发。笔者希望就跟师学习与学历教育的关系进一步加以阐发。

跟师学习是中医学传承了几千年的成功经验,也是非常成功的培养中医人才的模式。当然,这是近代之前“学在民间”时发生的事情,自从废科举兴学校之后,整个社会的“职业培训”都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学历教育为现代社会培育了大量有用人才。中医的“学历教育”曾经被北洋政府以种种理由拒绝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中医教育漏列案”,为了争取中医办学校,近代以来中医界进行过不懈地努力,很多中医前辈为此奋斗一生,直到建国之后的1956年,在毛泽东的直接关怀下,才正式成立了中医的国办教育学院,“中医学历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系列,其间奋斗的甘苦一言难尽,真可谓“来之不易”。

中医的学历教育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检验,成就是巨大,其主要表现是跨越了古老的形式,走向了现代,获得了新生,中医后继有人的问题,得以制度性地解决了。毋庸讳言,中医学历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很深刻的,突出的表现在理论与临床脱节、教学与临床脱节、学习与就业脱节、学习与成才脱节,一句话“中医学院教育培养不出合格中医”,有的老中医先生甚至痛心地说:“辛辛苦苦几十年,培养中医掘墓人!”问题之严重,令人痛心疾首,也促人猛醒、反思:这是为么?出路在何方?

难道我们能够废弃“现代中医学历教育”,回归到古代的“师徒传承”方式吗?古香古色固然是文化艺术追求的一种境界,但是绝不是现代社会培养职业人才的最佳选择。中医千辛万苦争取来的学历教育值得我们珍惜,也不允许开历史倒车而回归古代。

那么,古代行之有效的师徒传承是否已经完全不合时宜了呢?形式是为目的服务的,在培养中医合格人才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开动脑筋,创造智慧,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把现代学历教育与古代师徒传承,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点,克服各自的缺点,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教育模式,这就是学历教育与师徒传承的分阶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我们首先看一下,这样做果然有必要吗?为什么不改进学历教育,使之“毕其功于一役”呢?

首先,进入中医学院的学生,不是立志学习中医的接班人。他们是经过高考,为自己将来的前途而求学的人。社会职业有热门,有冷门,收入层次高低引导着高考学子们的报名方向。医学类学校是一个热门,中医学是热门之中的冷门,或者是偏门。学生们报考志愿的时候,能上北大就上北大,能念西医就念西医,“等而下之”,很不情愿地来到中医学院。

很多学生在进入中医学院之前,对于中医的了解可以说是很肤浅的,根本不知道将来要学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学好这门“十分陌生”的学科。对于如何成为一个联系古今、沟通中西的中医学,他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困难会有多大。

因此,即使没有反中医人士的借机闹事,很多人一进入中医学院,接触到中医课程的时候,立马就有不适应的感觉,甚至会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有的人甚至会退学、转学。这是怎样的一个痛苦转化的过程啊!

“巩固专业思想”是很多中医学院开学之后首先要做的事情。靠什么巩固?靠中医学的先进思想?先进学术理念?靠中医人员的“收入状况”?都不可能。只能靠中医学的良好疗效,靠治病救人的“大医精神”。同样的依靠,同学们会问:西医疗效不好吗?西医没有大医精神吗?为什么是中医而不是西医?

中医学院的老师们有几个人可以把中医良好的疗效展示给学生们?

再说,西医的知识都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中医的学术特点有多少是可以“规范化”、“实证” 出来的?

有人说了,中医可以治疗西医治不好的疾病。此言不错,但都是“传闻”,或者属于“个案”。而传闻或者个案的“当事人”,除了病人之外,就是“神秘的中医”了。这水平高的“神秘中医”往往是不容易见到的,见到了也不一定说的上话。因此,“拜师学习”是一条捷径,是一条通往大师之路的高速路。见到大师,接近大师,学习大师、成为大师,不仅仅是梦想,而是实实在在的一条途径。

自古拜师学习中医者,多有程门立雪之佳话。

扁鹊得到长桑君的“禁方书”,靠的是“常谨遇之”,长达十年之久,才得到真传。仓公淳于意对于公乘阳庆,也是礼遇有加,才得到了他传授的“黄帝扁鹊之脉书”。 张仲景学医于同郡张伯祖,王叔和传其学,至唐代学统已乱。孙思邈不满意江南诸师,说他们保守,不让他人了解张仲景的著作,因此,他才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华佗有弟子樊阿、吴普传其学,但是在狱中临死的时候,才把一本“此能活人”的书交出来,想交给狱卒,狱卒“有眼不识泰山”,竟然怕获罪名而不敢接过这本价值连城的学术著作,无奈之下的华佗,只好一把火把它烧了。

中医薪火传承几千年,留下了多少师徒“传道解惑”的佳话!李东垣、罗天益为天下后人传授医学,不为师徒二人私利;朱丹溪拜师罗太无,终于成为集大成医家;叶天士不局限于一师,因此能博采众长成为一代名家。

如果能够在学历教育的过程之中,或者在学历教育结束之后,拜师跟师,接受“再教育”,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发挥了中医学历教育“大批量生产”从业人员的优势,也充分借鉴了中医传统跟师学习的长处,对于培养合格中医人才,振兴中医学术、发展中医事业,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医学生在学校里学的理论,必须到临床上去验证,必须学习中医的四诊技术,必须靠自己去积累经验,然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人才。中医在运用四诊的时候,必须把过去的知识,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就可以取代的“高级技术”。中医四诊是一种医生与病人互动、交流,“以人为本的技术”。因此,它也是“难学而易用”的高级技术。所以,年轻的中医们必须横下心来,反复揣摩、体验,日久天长才能成熟起来,得心应手。因此,凡是“急功近利”者,绝对成不了好中医,更成不了中医名家、大家。

师徒传承的重要性,在今天尤为突出。它是弥补学校教育不足的一剂良药。因此,凡是有志于中医事业的青年中医,都应该利用不同的途径,寻找自己的良师,通过跟师学习,通过与师父的密切交流,言传身教,掌握中医学的精髓,而不至于走了样,成了变味的中医。

俗语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尽管有些夸张,但是师父在临证的时候,往往浮想联翩,能够“激活”思想深处的火花,即兴发挥出来很多难以言表的创意,是一个人“活思想”最容易外露的时候。如果事后再去编书、写文章,可能已经时过境迁、兴趣索然了。师徒传承的鲜活、实用性,是书本上“明知识”所难以比拟的。能够被准确表达,记载于书本上的“明知识”只是一小部分,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意会知识”。

来源:上海名老中医女科网


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的传承体系演变—医学院主导的中医传承体制
“华佗”在世不合法,别让中医“毁”于证书(转起)
振兴中医,从恢复师承教育模式开始!
中医民间师承教育现状及问题
中医大家施今墨:中医的存亡不在官府在学术!
中医学院派和实践派,我更偏向后者 #中医 #中医传承#学中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