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宁行· 参观近代文化巨人张宗祥故居

南开大学宁稼雨的雅雨书屋:青灯摊书、传道授业、以文会友、闲情雅致。

2019年11月3日下午,在盐官结束观潮,随即打车返回海宁硖石,利用晚上航班出发前时间,在市内继续进行文化考察。第一站是近代文化巨人张宗祥故居。


最早知道张宗祥这个名字,是早年攻读笔记小说方向硕士学位时,必须使用陶宗仪《说郛》一书。但该书原本散佚,由张宗祥在郁文博校正本基础上,汇集明钞本多种进行校补,恢复原本《说郛》百卷,1927年由上海涵芬楼排印出版,为今人使用《说郛》一书必备文献。后来陆续得知一些他的其他零星事迹,但在参观其故居之后,方知此前所知,不过是凤毛麟角。张宗祥堪称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巨擘之一。
张宗样故居在海宁硖石镇仓基街56号,建于1926年(一说1934年),为三楹两层西式砖木结构,楼后有天井。这幢小楼,主人生前题名“铁如意馆”。故居内陈列张宗样生平业绩介绍(图片)、书法、著作等,还有他收藏的镇室之宝:铁如意,和一张很大的旧书桌。
张宗祥(1882—1965),现代学者、书法家。谱名思曾,后慕文天祥为人,改名宗祥,字阆声,号冷僧,别署铁如意馆主。浙江海宁人。建国后任西泠印社社长、浙江图书馆馆长等职。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中秀才,二十八年中举人。先后任教于硖石开智学堂、桐乡桐溪学堂、嘉兴府中学堂和秀水学堂,以讲授地理出名。三十三年应聘至浙江高等学堂任教,又兼教于两级师范学堂和杭州府中学。在两级师范,与鲁迅、许寿裳一起领导反对封建顽固的监督夏振武(绰号“木瓜”)的斗争,号称“木瓜之役”。宣统二年(1910年)赴北京应试,得一等,任大理院推事兼教清华学堂地理课。辛亥革命后,在浙江军政府教育司工作。民国3年(1914年)进京任教育部视学,与鲁迅、朱宗莱、单不庵等钻研古籍。民国4年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运动。后兼任京师图书馆主任,负责整理故宫移来的大量古籍,“日拂拭灰土中”,埋头两年,成《善本书目》4卷,纠正了过去著录的不少讹漏。民国11年南返杭州,任浙江教育厅厅长。鉴于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乱中受损,迄未恢复,乃奔走沪杭募款,组织人力去北京补抄。历时两年,抄得4497卷,补齐残缺。当时实行中等学校三三制,他悉心推行新学制,整顿教育,并筹建浙江大学。民国14年调任瓯海道尹。民国15年冬,定居上海,专事抄校古籍。民国20年,赴汉口任平汉铁路局秘书。抗战期间随局内迁。后到重庆,任职于交通部,不久,入中国农民银行。
  并担任文澜阁《四库全书》保管委员会委员,对该书在抗战中安全转移和胜利后运回杭州出力不少。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上海解放前夕,拒绝随农民银行去香港。建国后,历任浙江图书馆馆长、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长,并任浙江省人大代表、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浙江省委常委等。张宗祥精于书法,善绘画,并擅长校勘古籍,他治学勤奋谨严,经他精心校勘的古籍有300多种,已出版的有《说郛》、《国榷》、《罪惟录》、《越绝书》等10余种。生平抄书成癖,边抄边校,往往夜以继日;运笔如飞,一昼夜能抄二万四五千字。一生抄校9千余卷,前无古人。其书法学李北海,兼融汉魏碑法,雄浑洒脱,一气呵成,流传颇广。亦善画,印有《冷僧书画集》。工诗能文,精鉴赏,通晓医药、戏曲、文学、史地等,详见本志《著作目录》篇。昆曲《十五贯》解放后演出剧本亦由其改定。他重视乡邦文献,海宁学者著作经他校订的有500多卷。著有《临池随笔》、《书法源流记》、《论书绝句》、《论晋人书法》、《不满砚斋誊稿集》、《游桂草》、《入川草》、《清代文学史》、《铁如意馆杂记》、《临症杂谈》、《医药浅说》、《本草简要方》等。还印有《冷僧书画集》。晚年创作改编昆曲《十五贯》,神话剧《平飓母》、《卓文君》等。1957年,将藏书2000 余册捐赠给海宁县图书馆。
走过石桥,见大楼朝西有樘侧门,便从朝西门进去。走过门厅是一个小院,院中有幢老房子,房前立有一尊青铜头像。仔细看,基座上刻着“张宗祥”三字。张宗祥稍显肥胖的脸庞,目光炯炯有神。天下着小雨,头像上洒满雨点,使得其表情略带忧伤。老房子门楣挂着一块“举人第”匾额,为原文化部部长朱穆之所题。室内挂了几幢书画,没有介绍资料。
紧靠“举人第”是三间民国风格的二层楼房,墙根立有一块石碑,上刻“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张宗祥故居”。门前一边是一棵罗汉松,一边是一丛芭蕉,颇显文雅之气。
走进故居大门,迎面是一道屏风,上面高悬“铁如意馆”匾额,为张宗祥亲书。“铁如意馆”之名与张宗祥仰慕本地的一位民族英雄有关。他收藏的这柄铁如意原主是明崇祯年间硖石的举人周宗彝。当时,清兵入关后一路南下,周宗彝预先在硖石城设置了关厢水栅,并与弟弟聚兵守卫城池。及至清兵破城,周宗彝持铁如意带领百姓一起投入血战。兵败,周氏一家全部殉国。张宗祥觅得这柄铁如意,并以其名为书斋,抗日战争时,张宗祥历北京、汉口、重庆等地,这柄铁如意一直携在身边。张宗祥所抄校的古籍钤“铁如意馆主”印章,还著有《铁如意馆诗草》、《铁如意馆手抄书目》等著作。
仔细看,“铁如意馆”匾额下面是张宗祥画的一幅山水画,两边配有张宗祥自撰联:仲舒明书上承孟氏;辅嗣执卷不笑康成。上联讲的是汉初名宦董仲舒“罢拙百家,独尊儒术”的故事;下联“辅嗣”,是东汉经学家、哲学家王弼的字。王弼虽然只活了24岁,却文名极高,遗世作品有解读《老子》的《老子注》、《老子指略》,及解读《周易》的《周易注》、《周易略例》四部。因《道德经》原文散逸已久,王弼的《道德经注》曾是该书的唯一留传,直到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道德经》原文为止。王弼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倡玄学清谈,为人高傲,“颇以所长笑人”。“康成”是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的字。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他遍注儒家经典,倾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郑玄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下联提到的两位经学大家,都是张宗祥的偶像,故以毕生精力抄校古籍,传承儒家经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宗祥.读书人心系天下
张宗祥故居
铁如意馆主张宗祥
游海宁徐志摩故居 张天明
古籍《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 2卷》民国10年海宁陈氏百一庐·两版本
经学古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