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偲婉】为什么《萨利机长》比《湄公河行动》好

2016年上映的电影中,《萨利机长》是我心目中的前十。但是同样是真实事件改编的《湄公河行动》,在我看来可能就没那么出色了。

都是国家英雄,都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都是刻画的有着鲜明职务身份色彩的人物。甚至后者可以很轻易地提升到爱国主义的范畴加以讨论,并对整个社会群体之于缉毒警察和毒品危害的认识加以深化。可是,不是我不爱国,我也深深感恩于缉毒警察为我们整个社会的健康运转所作出的牺牲。但是就电影本身而言,《萨利机长》的叙事水平的确超出了《湄公河行动》一大截。

所有人都说我是英雄,可万一我不是呢?

萨伦伯格,被誉为缔造了“哈得孙河奇迹”的传奇机长,2009年1月15日,他将引擎熄火的飞机成功迫降于哈得孙河上,机上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幸免遇难。电影《萨利机长》是一次对该事件的成功改编。《萨利机长》不是纪录片,它的主题篇幅并不在于还原萨利机长在所驾驶的飞机受到鸟群攻击后的那208秒,而是萨利机长在历经紧张而灼心的这208秒后,遭遇民众热捧、被视作英雄的不安,以及接受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的内部调查产生的自我怀疑的双重压力下,所呈现出的挣扎。

老戏骨汤姆·汉克斯在这部电影中,台词不算多。但他完美地还原了一个机长所应该具备的冷静应对任何紧急情况的职业素质。他在影片中甚至面部的表情也并不多,以至于观影时我忍不住说出声来,“他怎么可以这般淡定!”,汤姆·汉克斯演得极为克制,将事件后的晕眩与幻觉藏匿在安静的出神之中,而就在这种极为冷静的职业素养和旁人无法察觉的晕眩中,萨利机长一直痛苦着。

“所有人都说我是英雄,可万一我不是呢,可万一我原本就可以将搭乘着155名乘客飞机成功地迫降在附近的机场,而不是冲入哈得孙河之中呢?”我看到荧屏上萨利的纠葛,意识到英雄是可以被质疑,是有可能被推翻,同时,英雄也是人,也会有自我怀疑的时候。

自觉是人生而为人的关键所在,应试教育中,我们背了一遍又一遍的“否定之否定,螺旋式前进”,却鲜少对此加以思考。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了太多的侠之大义,读过太多国之情怀凌驾于小家之上,在普通人的意识里,英雄不是有血有肉,而是一个符号。在某种环境下,把英雄等同于消费品也不为过,用绝对而没有瑕疵的强势广告似的论调来对公众进行一场“情感勒索”。这种“狂热”的力量,足够消灭掉公众的合理性质疑的可能,从而也消解了英雄本身为人的事实。没有否定的过程,又如何前进?

《湄公河行动》的背景很大,故事并不复杂但牵扯的人物众多。在这种环境设置下,加上枪林炮雨的画面冲击,陌生性的画面与强有力音效的双重刺激下,可以让观众在短时间内感情达到一个高点。以至于我在看完《湄公河行动》之后,发了个“我觉得湄公河行动不好看”的朋友圈,马上就有朋友评论说,“你这么说会被打的。”

可是我表达的是一部缉毒电影不好看,而不是说这个事件中的牺牲的人民警察不伟大。而是我们在意识到伟大本身之前,早已默许了这种伟大,并且剿灭了一切不利于伟大的评论。我们接受了一个义无反顾没有挣扎过的英雄,一如既往。

不为塑造英雄而成就英雄

我为什么觉得《湄公河行动》不好看,原因很简单,太长,太拖沓,太完美,太单一,像是遍野的一片草原,长的也是齐齐整整的草,没有森林的起伏感。你可以说可能是因为真实事件的改编,这其中的冲突是可预见的,最后的结局也是早已知晓。可是,彭于晏所饰演的情报员方新武,他的女友因沾染毒品而自杀,在这样的悲剧的刺激下,方新武决定心无旁骛地打击毒品。这是一条很好的个人情感的线,但这一条线在整个故事起到的更像是一种弥补的作用,没有冲突和递进,人物由此而变得单薄不少。导演好像太害怕在两个小时里讲不完这个故事,就像大杂烩一样,东西多了,眼花缭乱,但依然是大杂烩。当然,大杂烩也有好处,就是可以填饱不少人的肚子。

《萨利机长》是围绕着短短208秒衍生的一系列人的反应。萨利机场和副机长,萨利机长的家人,获救的乘客和欣喜若狂的民众,以及全程冷冰冰的NTSB调查组。家人的不安,民众们的狂欢和追捧,以及政府机构的质疑。所有矛盾集中在萨利机长一个人身上。他是英雄吗?“42年驾龄,载过2百多万乘客,而自己的未来却要由事件发生的208秒来决定。”很多时候,尤其是身处风口浪尖上的人物,都是身不由己地被定义,被评判。萨利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像正常人一样抗拒突如其来的聚光灯,但在面对调查小组的质疑的时候,即便再精确的科学模拟和报告,他都没有放弃思维上的妥协,带着观众一起去反抗这种质疑。而同样,政府在面对媒体与民众几乎已经盖棺定论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需要保持理性,不为塑造英雄而成就英雄。影片中,据官方的数据统计及模拟飞行试验,评测出在当时的状况,萨利机长是可以返回到机场的,无需冒这么大的风险将155人置于冰冷的河水之上,更不用说还损失了一架价值不菲的飞机。为了加强这种对立,导演加入了萨利机长关于35秒人为因素的说法。尽管整部电影从始至终都会让观众处于与政府对抗的状态,但这并没有黑化政府的形象,实现了一种混沌而鲜明的对立,将两套体系完美地容纳于一个系统之中。而这是一个民主社会应该有的模样。

《萨利机长》不是一部宣传主旋律吧的商业片,它其实更像《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那样的反思政府与公众人物的严肃电影。只是前者有着温和的尾巴,后者却走向了虚无的妥协。而在真实的世界中,有黑不见底的、让人难以接受的残酷,也同样存在着令人感念的美好。自互联网联通全球后,一方面我们早已被卷入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与变革之中,另一方面,丑陋的真相也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也就有使2016年变得魔幻不已。可这是人类社会必经的过程。电影教会人们的也是如此,我们可以接受热血的鼓舞,我们同样也应该学会冷静地反思。

这个世界又残忍,又荒诞,还能自圆其说

2016年,“非虚构”成为了热词之一。非虚构写作在新闻业界和学界引发热议,不仅有几部优秀的纪录片走上院线,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获奖名单上也出现了中国导演的作品。今年8月,长达28年的白银杀人案的凶手被抓,而导演陆川也决定与参与此次新闻报道的某调查记者合作,将其改变成一部电影。

好像到了今天,我们突然明白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概念。这个世界又残忍,又荒诞,还能自圆其说,这让人恐慌而不安,同时也成为了艺术家们创作的源泉。由非虚构作品改编的电影如何出彩,避免落入“纪实”的陷阱,《萨利机长》给了我们一定的启发。

媒体人袁凌曾说,非虚构文学是什么,非虚构文学就是把报告文学中的金光去除掉。而报告文学的金光,就是意识形态的金光。我一直记得一句话,就是“在广大的悲伤,也比不上一个小人物自己的悲伤。”这种悲伤不是灌输,不是去打动你,而是让你感受这种悲伤。好的电影作品,不是煽动,而是感动。

相比于常规的电影创作,基于现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的不同在于,观影者很可能在观影前就了解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知道了谁会死谁活了下来,这消解掉了一大半的悬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这一部电影依然让观众有新鲜感,那就是陌生化,陌生化文字语言所不能抵达的画面,陌生化新闻画面所不能建构的人物心理,陌生化一条线索延续的下的时空顺序,陌生化人物的标签,将人物还原于人。

纪录片导演周浩曾经说,我希望传递给世界一个混沌的中国。在后来的采访中,他解释了“混沌”的含义——“你让我去辨别真实和不真实,去辨别黑和白,但其实没有黑和白,只有一种状态,一种表现我所看到的世界的方式。”对于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因为事实就在那里,导演的剪辑,剧本的改写,反应的永远都是导演自己对于这个事件的理解,对于整个世界的解读方式。好的电影,言无不尽永远不如点到为止。

文| 夏偲婉

获取更多有趣又有料的内容,欢迎前往凤凰青年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青年制氧机(ID:qingnianzhiyangji)

责任编辑:胡艺瑛 PSY011

* 凤凰青年频道版权所有,投稿邮箱:all_young@ifeng.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度二十部电影佳作 很可能有一半你没听过[14]
《萨利机长》3-3 真实事件改编的空难电影 208秒拯救155人性命
十大根据历史灾难真人真事改编电影,曾轰动整个世界
《萨利机长》——生活本来如此,没有模拟预演
湄公河行动,向往事致敬
这部中国最本土的英雄片,值得每个人走进影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