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近代著名国画家-叶浅予5(总第3040期)
userphoto

2023.07.16 辽宁

关注

       作风之爽利,亦为表现动人之重要功能,叶浅予笔法轻快,动中肯千万幅精密观察忠诚摹写这结果!率尔操觚者决不能望其项背,此又凡知浅予之忠勤于艺者,不可忽视之观点也。艺术固当以现实为满足.即海市蜃楼,列子御风,百兽率舞,凤凰来仪,极乐世界地狱变相,凡思力所至之境,亦应为艺术所至之境,惜中国近数百年来,类多低能作家,举所理想,无非残山剩水,枯木竹石,此以人生言之,已如槁木死灰,无复有活趣。安用有此等艺术水平!故吾人必须先把握现实,乃可高谈理想,否则,定是阿Q,凭胡说过瘾而已!毫无补于事实也。

       中国此时倘有十个叶浅予,便是文艺复兴大时代之来临了!

         ——徐悲鸿(原载1948年2月13日天津《益世报》)


叶浅予与张正宇因漫画而结识

新疆舞曲  1992年

春到边寨  68cm×45cm  1979年

内蒙古草原盅碗舞  69cm×45.5cm  1980年

于阗装  70cm×47cm  1979年

共饮一江水  68cm×54cm  1962年  墨彩

       这是叶浅予60年代舞蹈人物创作高峰期的作品,与同一时期造型严谨、色彩浓郁的舞台人物塑造相比,它更突出了传统笔墨的表现力、淡色与淡墨的呼应衬托关系,在用笔用色上皆放松自然,堪称逸品。

      《共饮一江水》虽然情节单纯、动作简单,但是以水为主题的画面形象和以水为主要动因的表现手法,形成一连串的交响,带给观者以生命与青春的联想。

      画家睿智地捕捉担水少女轻快舞步中意境醇厚的一面,以简明的艺术语言转化为极具人物个性的画面形象。傣家少女的朴实打扮、自然走势、欢快笑容,都在线、色、墨的交替变奏中得到发展。寥寥数笔勾勒、复用淡赭石敷染的双手,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将观者带入诗情画意之中,使人如梦如醉。

      人物的动态节奏,舞蹈的抽象语汇以及音乐感的烘托,都在叶浅予粗细浓淡变化有致的线条中得到展现,扁担、衣褶仿佛蕴含着无尽的韵律、节奏与变化。此外,为与线条的多变性相呼应,叶浅予以浓重透亮的墨色表现黑发,又用浅墨、浅石绿、石青、粉红来表现衣着与衣纹,大块颜色沿画面的横向排列,形成色块与色度的对比,造成柔和清雅、耐人寻味的视觉效果。成功捕捉人物形象,是这幅作品扣人心弦的关键。

      数年以后,叶浅予在《舞蹈形象》前记中,不无感触地写道:“画速写光眼快手快不行,须要吃透形象,才能得心应手。抓住剧种的区别,这一舞目、那一舞目的特征,这一演员、那一演员的风格。画舞不难,难于捕捉准确的动态,尤难于反映舞者的个性特征,如果不掌握这之间的分寸差别,那就很难画出独具的风采和情态。”

延边长鼓  68cm×45cm  1978年

      从1927年第一幅漫画投稿算起,我的创作生活已有58年了。1927年到1937年的10年,画的主要是漫画,老一辈人大概还记得王先生和小陈这两个丑角的故事。

      1933年起,开始带着小本本画速写,既丰富创作素材,又锻炼造型能力。

      1937年到1945年这8年抗日战争,当过漫画宣传兵。在敌人的疲劳轰炸下,产生过《战时重庆》组画一百余幅;太平洋之战爆发时,身陷敌后,将此经历画成《逃出香港》二十余幅。

      在大后方的日子里,为贵州苗族和西康藏族的风土人物所吸引,意识到要用另一种笔墨,才能画得称心如意,于是拿起羊毫狼毫、花青朱磦,学画中国画。

                         ——叶浅予 《自序》


叶浅予与黄永玉

荷花舞  93cm×80cm  1978年

蒙族舞女  68cm×45.5cm  1963年

藏女舞步  69.5cm×45cm  1962年

高原牧笛  46cm×34cm  1979年

高原阔步  68cm×45.5cm  1964年

     漫画家之观点在捕捉物象之特著性格,从而夸张之,其目的在予人以更深之刺激,此杜米埃(Daumier)之所以伟大也,浅予在漫画上之成功当然握有此能力;而此种能力,实为造型艺术之原子能!漫画要点,尤在掌握问题核心,而用极简单这方式说出,使之极度明朗是含有极深刻意义作品,但必出以简单明朗之笔调,故必须扼要,吸取精华,而弃遗糟粕,此尤为一切高级艺术成就之必具条件,九方皋之相马,伯乐咨嗟叹息赞美其[视其所视,不视其所不视,见其所见,而遗其所不见者]此也;见其所见须具有极大智慧,遗其所不见尤必具有极大功力,方肯扬弃那些细微末节淆惑观感而不必要的东西,合而有方便是天才之创作。故高级成就之漫画作家,肯移其精力从事国画,皆可得同样成就;惟其范围方狭则各不相同耳。

     ——徐悲鸿(原载1948年2月13日天津《益世报》)


叶浅予与蒋兆和、刘凌沧在中央美院合影

京剧仕女

白描—铁木前传之三

白描-铁木前传之四

话剧《茶馆》——老年王利发

白描—铁木前传之一

白描—铁木前传之二

     抗日战争结束,把访问康定的一段生活,写成带插图的《打箭炉日记》。1948年的《天堂忘》,记录我在另一大陆的生活感受。

      形势的发展,使我这个从未受到正规美术教育的人. 1947年闯进北平艺专,当了教师。由于不习惯当老师的生活,总想逃跑。

      多年磨练,终于体会到创作和教学二者的相互促进怍用,也认识到学生的督促是推动老师上进的动力,才安下心来甘为人师。

       50年代,报刊经常发表我的舞台人物速写,琉璃厂画店挂起了我的舞蹈人物画。有人为我担心,提醒我不要陷得太深,也有人鼓励我陷进去,以满足他们的审美情趣。

      十年动乱,画笔被冻结,交了白卷。

               ——叶浅予《自序》


“文革”后,叶浅予看望石鲁


北平和平解放  277cm×l40cm  1959年

      1957年夏天叶浅予和张仃、黄苗子等人结伴西行,并在芮城永乐宫临摹元代壁画,当时陆鸿年、王定理先生正按美院中国画系叶浅予等领导安排带学生把整座永乐宫壁画摹完为迁移宫地搬装壁画而精微工作,元代永乐宫壁画的魅力使美术界、美院,教员、学生深为震撼。永乐宫壁画构图严谨,笔法简练,以自然景观场所区隔人物活动的特点在叶浅予的《北平和平解放》这幅政治题材作品中,非常巧妙运用其手法,还吸收了很多民间年画和宗教水陆画中多维空间的表述技巧,以更充分地渲染炽烈的热闹气氛。这幅作品应该是民族、民间和时代、生活结合,而且又和谐统一的典范佳作。

谁持彩练当空舞  68cm×70cm  1979年  彩墨  

       这件作品预示着画家生命中又一个创作高峰的到来。虽说经过了“文革”十年动乱(画家自称三年牛棚七年牢,作者著),但是随着1980年的平反昭雪,画家很快又进入了稳定的创作状态。《谁持彩练当空舞》就是当时心情渐佳的写照。

       在这里,叶浅予采用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艺术手法,线条简化到不能再简的地步,只在上半身的关键处作提示之用;大部分的形体塑造,则是颜色堆叠而成。可是颜色也并不多,只是由于互相交错,才显得丰富。

       画面上最令人注目的,是那条绕过整个上半部、仿佛无所不在的彩练。彩练的造型也形成了彩虹的意境,不难使人感到画家隐喻新时代即将到来,以及其内心的欢愉。有论者认为,叶浅予“以“画坛草寇”自居,但其病不在草莽,而在拘谨。草莽气有时在艺术上被认可为一种直率,如'野’便是创新的旁支,如'拙’便是传统艺术所寻求的原始美;而拘谨,则无论如何都是艺术上的缺点。”叶浅予此时此作,已经丝毫没有拘谨的感觉,而且似乎老笔恣肆,画风更加洒脱。这一切无疑使他的晚年创作有了良好的开始。

       事实上,叶浅予晚年艺术风格的某些特点,已在这幅作品中初露端倪,如用笔轻快、朴拙;用色单纯、透明,构图敢破、敢立,追求平面的审美趣味等等。经过以后的十余年的不断探索,这些特点相继得以强化。值得一提的是,十年“文革”中叶浅予身体已遭到严重损坏,“文革”以后,又两次住院,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他仍坚持创作,由此可见其艺术生命力的顽强不屈。

靖西之秋—人物  135.5cm×68cm  1964年

靖西之秋—场景  1964年


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世纪著名画家叶浅予,用速写留住生命
中国近代著名国画家-叶浅予3(总第2602期)
叶浅予:我的艺术生活方式
中国艺术界大拜年——特邀著名画家陈小奇
敦煌西行——孙宗慰艺术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雄勋的绘画与“白日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