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作研究 | ​张页 多元语境下当代工笔画的色彩实践


多元语境下当代工笔画的色彩实践

文/张页

色彩是工笔画重要的表现语言之一。中国画的“随类赋彩”,不拘泥于客观物体条件色的局限,更多的是通过画家的主观处理,展示特定的艺术倾向和精神内涵。笔者在从事工笔画创作中通过对传统经典作品的不断研读、探索,并对当下的色彩审美意趣和表现特点加以分析总结,试图在传统与现代审美之间寻找适合自己的生长点。

张页 / 街头写生一 / 138cm×69cm / 2023年 

张页 / 街头写生二 / 138cm×69cm / 2023年 
 

张页 / 茫系列之二 / 138cm×69cm / 2022年

张页 / 茫系列之三 / 138cm×69cm / 2022年

一.主观性

中国画色彩从古至今都深受传统哲学思想影响,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考工记 ·画缋》开篇曰:“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五色观”将色彩从客观物象中解脱出来,使色彩具有了更多的哲学意蕴,淡化了其本身的物质属性。中国画色彩审美观表达一种对色彩形而上的认识,认为色彩是传达个人心志的一种表现媒介,追求所谓的“意象色”。然而万事万物皆在变化之中,刻意追求主观意趣而忽略了客观的色彩变化则使传统工笔画中的色彩表现模式变得相对程式化,缺少对色彩语言本体的研究和相应形式规律的研究。这种传统的色彩观随着历史的变迁、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经历了繁荣、质疑、衰微、复兴等一系列变化。时至今日,大多数的中国画家都是受西式的色彩写生训练影响,画面表现日趋现实化、真实化及视觉化。尽管如此,当代工笔画的色彩依然具有自己特定的情绪美感,它既不像西方画派那样将色彩归结为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也不似传统绘画单纯意象化的运用色彩,而是在中西方文化的互鉴中,力求兼收并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元素,它如同我们对造型所追求的“以形写神”那样,具有不似之似、强调理性情感与想象合一的特点。对比西方,我们也愈加看到中国传统色彩审美的主观性特征具有独特的艺术精神和民族风格,这种带有人文情怀的色彩观正是艺术家内心理想化、浪漫化的表达。

张页 / 眠系列之一 / 35cm×33cm / 2023年

张页 / 眠系列之十 / 35cm×33cm / 2023年

张页 / 眠系列之二十一 / 35cm×33cm / 2023年

二.拓展性

当代绘画艺术的综合化趋势打破了各门类艺术间的壁垒,越来越多的中国画家开始积极探索、设计色彩表现技巧,突破传统色彩规律的局限。这使中国现代工笔画的色彩体系在传统“意象”的基础上有了更广泛的拓展。

其一是情感表达上的拓展。两宋以后,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水墨写意画成为主流,“笔墨”成为文人寄托情感表达情绪的媒介。然而丰富的色彩更能唤起人们的情绪,它能牵动人的视觉、感觉、思维等心理功能,引发一系列情感有关的联想。贡布里希在他的著作《艺术与错觉》中提出“自十九世纪以来,绘画是用色彩和图形表达画家情感的”。色彩在画面中是一种抒情和渲染气氛的手段,是观者与画家情感共鸣的媒介。传统工笔画的色彩程式相较当代显得单一,传统哲学思维下产生的色彩观已不能满足当下的审美诉求,多元化的色彩节奏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无论是亮丽明快、浓烈奔放、朦胧淡雅亦或是压抑黑暗的色彩,在当代工笔画的画面表现中都是合理的存在。它是对当代社会中人们复杂情感、快节奏生活的表达。无论是以强烈的对比色求得装饰性冲击力,还是在同色系中寻找和谐的细微变化,运用得当的色彩,都能激发起观众对作品的联想,反之则会削弱情感的传递。其二是材质、技法上的拓展。西方绘画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当代画家们不再满足于传统色彩三矾九染带来的画面形式,不断尝试各种能展现画面表现力的材质和技法。绘画的综合化趋势为工笔画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各类颜料、化学制剂、甚至是板绘电脑色等任何可以使用在画面上的材质都被开发出来,在这种疯狂的尝试、创新、突破下,国画色彩迎来了无限的拓展空间。然而并不是每一种创新皆可取,疯狂尝试的背后是当代工笔画走向的迷茫。大量材料制作堆砌而成的色彩画面的确增加了感官冲击力,却失去了中国画的精神内涵,丧失了“画”的意味。因而画家需在把握和延展传统色彩表现形式的前提下,根植于博大的民族文化精神,保持一定传统绘画的特质,去拓展领域,构建具有时代面貌、民族特色的色彩语言。

张页 / 眠系列之四 / 35cm×33cm / 2023年

张页 / 眠系列之六 / 35cm×33cm / 2023年

张页 / 眠系列之八 / 35cm×33cm / 2023年

三.装饰性

古代绘画的色彩表达在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呈现出具有人文精神的装饰性特征。大量的西域绘画、石窟壁画、宗教画等艺术样式都集中体现出这一特征。当代工笔画受到西方绘画主义影响,融入了更多的元素,通过在客观世界中提炼的绘画图式,利用色彩进行空间分割,使画面效果既丰富多彩又有强烈的节奏感,最终呈现出具有鲜明装饰性和艺术感的作品。这种装饰感意味还体现在色彩的对比与统一。富有装饰美感的色彩结构,实质是探究色彩间的相互作用。看似统一的色彩中蕴含着细微的对比,增添了画面的节奏感和意境美,而对比强烈的色彩则增强了画面的张力,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笔者的扇面系列中,借用构成理念对画面进行解构分割,将传统纹样与色彩有机组合在一起达到装饰性效果,使看似无关的物象融合成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画面,进而通过这种装饰性展现出特殊的艺术美感。不断对色彩的装饰性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提炼,在艺术创作中融入更为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精神思考,这将是笔者在未来创作实践中探索的重要命题。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提及“中国画此后的道路,不但须恢复我国传统运笔线纹之美及其伟大的表现力,尤当倾心注目于色彩流韵的真景,创造浓丽清新的色相世界。更须在现实生活的体验中表达出时代的精神节奏。”在多元化文化的冲击下,如何选择突破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生长点,重新审视传统与当代的关系,展现自己的独特的色彩语言,让工笔画在时代背景下更好的融入与发展是当代艺术家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张页 / 吉 / 220cm×180cm / 2022年

张页 / 人间烟火 / 200cm×180cm / 2021年

张页 / 不期而遇的音弦 / 200cm×180cm / 2020年

江苏省国画院自1957年筹建至今,已经迈过了60余年的辉煌历程,在画院的学术创建与发展历程中,我们的前辈不仅创作出了一大批堪称时代经典的艺术精品,在美术史论研究及理论体系构建与拓展方面,也留下了许多具有经典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是交融互补、彼此促动的综合性学术追求,是艺术更新发展、历史沿革积淀的内源动力,也是画院创作、研究走学术综合发展之路的一贯导向。2022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新征程已经开启,艺术创作者大有可为,鉴于此,今年起,在画院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设“其命惟新铸丹青——江苏省国画院在职画家创作研究系列”专栏,旨在比较集中地展示汇报画院各位在职画家艺术创作与研究的综合成果,从生活体验、专业实践与理论研究等不同角度,生动呈现各位在职画家勤勉耕耘、努力进取、传承发展“新金陵画派”其命惟新艺术精神的踏实作为,并以此为动力,继续奋发进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年当代中国艺术名家:孙少华
【艺海拾贝】中国画的审美
【毕业论文】浅谈现代工笔花鸟画
浅论敦煌壁画对当代工笔重彩画创作的影响
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中国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工笔画和写意画的艺术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