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诗词导刊》130期【导案赏析】(41)

中华诗词导刊编辑部成员

导  师

熊东遨 周圣伟

宋彩霞 武立胜

总顾问 田幸云 张正清

总策划

夏   皓 石剑鸣

常务策划

顾东升 李   红 范晓群 李   进

蒋宜慧 栾心联 华慧娟 罗海萍

高建林 王小惠 曾昭成 李茂发

总  编

石剑鸣(主 词 )

夏   皓(律·绝·诗评 )

绝句主编

李   红 范晓群 邹继惠

副 主 编

朱秀国 陈   杰

律诗主编

顾东升 刘东君 雷   春

副 主 编

康怀军 张馨庚

词曲主编

李   进 蒋宜慧

副 主 编

冯春光  郭晓丽

【诗家专辑】主编 周利元

导案诗评主编

夏 皓 (声乐)

副主编 (笔划序)

王小惠 王明云 李   红  李   进

李茂发 华慧娟 吴延平 陈才江

陈   杰 邹继惠 肖恩阳 罗海萍

罗宪坤 范晓群 张宝娃 栾心联

蒋宜慧 顾东升 袁永红 黄   峰

高建林 粱英剑 曾昭成

监 制 袁永红 萧宇亮

编委 (笔划序) 

马长友 冯世林 庄   娟 刘安国

刘俊安 刘桂芝 何   文 宋   飞

张冬姣 张志明 陈   昕 杨   静

郝   敏 傅翠兰 葛百胜 薛菊香

《中诗导刊》编委成员  向上滑查看

本期作者名单

【导案赏析】

作者: 郝   敏 / 赏析:康怀军

作者: 刘   斌 / 赏析:李茂发

作者: 李夏磊 / 赏析:栾心联

作者: 唐   雪 / 赏析:高建林

作者: 金晓凯 / 赏析:李   红

作者: 孙建平 / 赏析:王小慧

作者: 王延华 / 赏析:李   进

【1】

咏 竹

郝敏(北京)

野陌生潇碧,亭亭向晚风。

只缘身上节,方觉腹中空。

日月浮云际,松篁卷怒泷。

孤髙承雨露,君子入玄穹。

出处:《中华诗词导刊》127期【律诗选粹】(48)

【淮君赏析】陕西

        古今之人,咏竹者甚蕃,佳作名作俯拾皆是,自无需列举成赘。然郝敏之作,亦有与众不同之处。

        起联 '野陌生潇碧,亭亭向晚风' 其间 '野陌' '潇碧' '亭亭' '晚风' 诗中有画,简远而疏淡。尤其用竹子的别称 '潇碧' 一词,配以 '亭亭' 二字,将竹子的姿态全然呈现了出来。'生' '向' 二字,暗含了竹子的动、静关系,在含蓄蕴藉之间把竹子写得活灵活现。

        颔联 '只缘身上节,方觉腹中空' 在上句描写竹子外在形态的基础上,下句写出了竹子的内在品质——气节和虚心。说实话,竹子的这两种品质原本已经被前人写滥、写俗,但作者在此巧妙地用了一个流水对,用缘、觉二字揭示了气节和虚心的因果关系,将竹子的两种品质浑然而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将老题材写出新意的地方,尤其难能可贵,可喜可贺。

       颈联 '日月浮云际,松篁卷怒泷' 将视野推远,把气象放大。'日月' '云际' '松涛' '竹海' 既是竹子和诗人的外在环境,也是与竹子包括与竹子品格息息共生的气象。人与物、物与物,物与自然,天地人神,宇宙万物原本就是互有灵犀、共存共通的。除了佛家,恐怕只有诗人的灵性,或者说是敏感,才能敏锐地察觉到这些吧?

       尾联 '孤髙承雨露,君子入玄穹'。——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君子孤高自然追求上进,承接雨露。既呼应起句的姿态描写,又站高而取上势,引领和教化育人,合得自然而然,完整统一且发人深省,意味深长。

【评者简介】

      康怀军,笔名淮君,网名红米饭,男,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陕西省诗词学会理事,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部文学》作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导刊》鉴赏师、二营律诗主编、导案诗评副主编,先后在中、省、市政府网站及诸多刊物、网络平台发表散文、诗词和理论文章。

【2】

浮 云

刘斌 (湖北)

秒变身形各不同,随风飘荡恨无穷。

舒张未敢生闲意,卷合谁知掩苦衷。

厚薄沉浮千载怨,高低浓淡一天空。

但求早晚追奔晷,好借日光霞映红。

出处: 《中华诗词导刊》127期【律诗选粹】(48)

【李茂发赏析】湖南城步

       首联开篇破题,写浮云一秒即变,形状各异的 “浮云苍狗” 之特点。接着写浮云居无定所,随风飘荡,饱含离愁别绪。第二句 “随风飘荡恨无穷” 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意境妙合。

       颔联写云卷云舒的动态特征,并用“生闲事” “掩苦衷” 将浮云人格化,写浮云能屈能伸的精神品质。它舒张时总是有感而发、因情而生;它卷合时看似沉默文静,其实心藏苦衷。

       颈联往更深的层次描写浮云的精神境界:无论它是厚是薄,是沉是浮,它都承载着千年恩怨,时刻带着爱和恨;无论它飘浮得高还是低,或浓或淡,最终它会进入忘我之境界而变得 “一天空”。这是一种胸怀宽广、宠辱偕忘的最高境界。这句诗与王冕的 “浮云散尽青天空” 有异曲同工之妙 (见王冕《题金禹瑞画松图》)。

       尾联对全诗综合概括,承 “一天空” 用 ”但求” 作结,写出浮云最终的诀择:它每逢早晨和傍晚,追着奔忙的日影,借着阳光斜射而映照出五颜六色的霞光,妆扮天空,美化人间。至此,一个不计荣辱得失,不求名利,只图奉献、讲求大爱的人物形象跃然诗中。

       此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全诗以浮云作为象征物,通过描绘浮云的形态特征和精神风貌等来表达作者的主观精神意象。诗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咏浮云即咏人物,浮云的追求其实就是作者的自我追求。

       最后,我为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美好的追求而点赞,也为这首神形俱佳的律诗而点赞!

【评者简介】

       李茂发,笔(网)名: 子戊,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人,中学高级教师。2016年冬退休后开始学写格律诗词。现系中华诗词学会、湖南省诗词协会、邵阳市诗词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导刊》高级鉴赏师、常务策划兼 '导案' 诗评副主编;《城步雅韵》编委。时有作品发表在纸质诗刊或网络平台。

【3】

——从《春日忆李公麟》遥想北宋

春日忆李公麟

李夏磊(北京)

陌上清阴汴水新,杖藜寻胜访幽邻。

放船野渡辞前浦,留字摩崖感故人。

梅影已锄三涧雪,禅心独解一山春。

西园驸马殷勤久,归去龙眠扫翰尘。

出处:《中华诗词导刊》117期【律诗选粹】(45)

【西风鉴赏】北京

       咏怀古人的题材,因史料丰富,作七律文章比较相称。在北宋灿若星辰的艺坛健将当中,李公麟并不出众,因为他是独擅靠绘画艺术。我最初了解李公麟,就因为他给苏轼画的那幅像。

       开宗明义,作者想象李公麟在开封偷闲 “寻胜”。李实际上是安徽舒城人,因晚年归隐于故乡附近的龙眠山,自号龙眠居士。访友,友人却 “放船野渡”,所以只好 “摩崖留字” 待故人回来证见,风雅至极。

       我把颈联上下理解成两个画面(或许是一个),有面有里。面上是寒梅傲雪,禅意春山;里子则可想象成画家的眼与心,与众不同,春山入画,方能 “得之心而应于手” 也。

        尾联上句用北宋著名的 '西园' 盛事。驸马王诜在西园中,延请苏轼、秦观、黄庭坚,晁补之等文人才士雅聚,文采风流殊盛于汉之梁园。李公麟在这里执画师之牛耳,他不单善于画山水,画马、画牛也都是意态传神,以至于苏黄都为他留下题画诗。另一个像他这样幸运的,就是那位僧人惠崇,他的《春江晚景》早已流失,而两位文学大师的题画绝句,使他的艺术能够延续。

       结句 '归去龙眠' 也令我想起苏轼慨叹 “万里家在岷峨”,与黄庭坚自嘲 “未栽姑熟桃李径,却入江西鸿雁行”。苏轼在黄州,以及从海南回中原的路上,都向往过故乡而终未归;黄庭坚则是刚罢了安徽太平州的官,便迫不及待地要回江西修水老家,但终于贬死至广西宜州。从这个意义上讲,李公麟是幸运的。他不巧生活在艺术大师辈出的年代,连贺铸、张耒和李之仪都比他有名;然正因为不是艺坛翘楚和党魁,他也逃过了政治打击。名利不沾、主张不偏的他,确如本诗中所说的 “杖藜侧步” “放船野渡” 和 “归扫翰尘”。

       这首怀古诗,笔法从容自得,仿佛与古人心有灵犀;没有直接的评价和赞颂,却于 “梅影” “禅心” “殷勤” 等文字中,浸润了对画家的仰怀与本人的怅惘,不动声色地想与主人公 “弹同调”。

       李公麟也有诗词传世,下面这首《四时乐·其二·夏》,很有画面感。

       火云蔽日当空浮。田头耨草汗欲流。绿竹人寂鸟声休。暂来歇午乘清幽。山妻送饷扇遮头。


【评者简介】

      栾心联,笔(网)名:西风,北京朝阳人,支付管理从业者,出生并居住在北京。爱好古典诗词,现为苏轼研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导刊》高级鉴评师、常务策划、诗评导案副主编;竹韵诗评栏目编辑;幼年开始诗词创作和摸索,不求甚解,更不求闻达;所好者历经李商隐、杜甫、秦观、李清照,最终在苏黄处稍得真谛;近年来,通过微信以诗会友,俯仰古今,一吐块垒,亦是生涯一乐。

【4】

怀念鲁迅先生

唐雪(广州)

名高德茂一鸿儒,血荐轩辕振臂呼。

下药且将麻木治,投枪敢把虎狼俘。

彷徨夜里寻良策,呐喊声中觅壮图。

尚有劣根贪溷汁,如何遏制问先驱。

出处:《中华诗词导刊》127期【律诗选粹】(48)

【傲雪赏析】山西

       鲁迅,并不陌生,从起初课本上认识到后来的了解,再到对他作品的阅读,我越来越敬重鲁迅先生。所以也想通过这首诗的赏析来怀念这位心系国家心系人民生活的批评家。

       首联直入主题,点明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个学识渊博名德双收的学者,而且是一个敢作敢为的勇士。其中 “血荐轩辕” 引自鲁迅先生的一首《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作者这里引用得非常到位。

       鲁迅就是敢于向恶势力宣战的典型代表,他为了医治麻木的人心,弃医从文,用笔当枪,猛戳权贵的痛处,怒揭各种不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发出震撼的声音。他的文字使很多人警醒。也正如作者颔联所写:“下药且将麻木治,投枪敢把虎狼俘。”

        颈联作者借用了鲁迅的两部小说名 “彷徨” “呐喊” 来抒发,描写了鲁迅先生内心蓄积着爱国感情,甘愿熬夜为同胞未醒的苦闷忧虑寻找良策,用一支笔,写出了国家的命运,写出了人民的命运。“彷徨夜里寻良策,呐喊声中觅壮图。”这就是鲁迅的真实写照。

       有学者曾说,要想研究旧封建社会的生活和人民的思想,就必须先研究鲁迅先生的书。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他的书确实能带给人思想上和心灵上的感悟。作品中的人和事直到现在还形象地存在着,甚至几百年后依然存在。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对现实看的是何等清晰,对现实的认知绝不是一般人能企及的。所以作者尾联能有如此之感:“尚有劣根贪溷汁,如何遏制问先驱。”

       感谢作者有如此佳作供我赏析。全诗感情诚挚,结构严谨,化用贴切,雄健激昂,文笔犀利值得推崇。

【评者简介】

       高建林,笔 (网) 名傲雪,山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导刊》高级鉴赏师、常务策划兼 '导案' 诗评副主编。喜欢月下花前摆弄小字,于一抹婉约的水墨里丰盈人生;诗词歌赋的韵脚里绽放精彩。作品散见于各大网络平台和纸媒体。

【5】

久旱盼雨

金晓凯(浙江)

日日晴空暑气狂,田家挥汗理农桑。

天边云聚疑生雨,那晓风来又艳阳。

出处:《中华诗词导刊》126期【绝句选粹】(47)

【李红赏析】陕西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本质上需要顺天应命,需要守望田园,需要辛勤劳作。在古代,地方官员在所辖区域遭遇旱灾时,也会组织民众举行 “祈雨” 活动。全国各地都建有大大小小的龙王庙,专门供奉四海龙王,龙王娘娘,日,月星君,雷公、电母风神雨伯诸神。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古代文人也多怀悯农、兼济苍生之情,写下了许许多多 “祈雨” 的诗篇。曾读过宋代陈襄的一首五绝:'庆历甲申岁,旱极忧民田。农夫不得耕,相顾愁凶年'。短短二十字,诗人写出了自己对农夫的同情,也道尽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人们在遭遇旱灾时的无助……

       从金老师这首 “久旱盼雨” 中,我同样读到了中国农耕文化的特征,还有诗人的良知。

        起句 “日日晴空暑气狂”,“日日” 言天旱已久,一个 “狂” 字说及暑气肆虐。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当城市里的很多人享受着空调的凉爽时,而承句 “田家挥汗理农桑” 告诉你我,辛苦的农民却正在田间顶着烈日辛勤劳作着,“理” 字炼得好,使农事活动具有了条理性,更带有了主观能动性,是抽水灌溉,还是挑水浇田,读者自去体察。转句 “天边云聚疑生雨”,“云聚”带来下雨的希望,“疑” 下的微妙,祈望天降甘霖仅仅是农家的猜度而已……合句“那晓风来又艳阳” 顿生悲苦,任性的风吹散了云,也吹灭了人们心中那一点点猜度的希望。

       当然,这首诗作的个别词语也有待锤炼。如“艳阳”一词与整体意境有隔,“艳阳”本意艳丽明媚,多指春天。

      【编者接·声乐】艳阳,有几种释义。一可指春天明媚的风光;二可指骄阳,明亮的太阳。按本诗行文意应特指骄阳,即酷烈的阳光。

【评者简介】

       李红,女,笔名:安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散曲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导刊》高级点评师、绝句主编、导学案诗评副主编;崇尚中国古典文字之儒雅,喜欢自然风貌之恬静,愿撷一缕墨香,以拙笔写我心,安享余生时光。

【6】

伴 孙

孙建平(湖北)

童心不老老顽童,常伴孙儿练武功。

对阵皆为吾战败,赢家总是小英雄。

出处:《中华诗词导刊》126期【绝句选粹】(47)

【惠子赏析】湖北

       人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少年时,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人到中年,生活的担子,工作的压力,让人有如负重前行,自然多了些沧桑与机巧!缺了些从容与娴雅;到老了,思想的沉淀,世事的看淡,一切归于平静,正所谓“返朴归真”,似一儿童。当天真可爱的儿童遇上返朴归真的老顽童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请看《伴孙》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作者起句议论入题 '童心不老',对句承述了未老童心的内容 '常伴孙儿练武功”, 给下文埋下伏笔。“对阵皆为吾战败,赢家总是小英雄”,原来 “练武功” 是爷孙俩玩 “打仗”。作者没有去描述如何对决,直接跳跃到结果,而这结果恰恰是最有趣,最耐人寻味的。“我” 总是战败,孙子永远是赢家。至此一位疼爱孙子的慈祥爷爷与一位自信霸气的小明星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第二联转合两句,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更加强列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该作成功之处在于,选材得当,好的选材有助于表达诗意,这也是我们很多人要学习的地方,如何选择需要的材料表达你的题旨,应是一个大课题。手法上的运用:思维跳跃,结构内容上对比等,增强诗词的表现力,这两方面值得大家学习!若说不足的地方,开端起句还可提炼。

【评者简介】

       王小慧,女,网名惠子,系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数学教师;中华诗词学会、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导刊》高级鉴赏师、常务策划兼导案诗评副主编;湖北《知否才女诗词》副社长、副主编;《鼓角之声》诗社编委;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喜欢格律诗词。作品散见于部分诗刊杂志及微信平台;2018年冬诗词《卢沟晓月》获中国永定河诗词大赛银奖。

【7】

惜红衣·观海感吟

王延华(山东日照)

       巨浪排空,滩头卷雪,远舟如叶。海阔茫茫,瀛洲在前不?鸥鹚旋舞,鱼竞泳、潮头腾越。心惬。思絮飞扬,忆曾经豪杰。

       秦皇海猎。箭雨纷飞,威加大鲛灭。悲哉徐福讯绝。帝魂殁。至死孰能料得,秦祚两朝终结?叹大江归海,今古谁能拦遏!

出处:《中华诗词导刊》118期【词选粹】(46)

【翠梦鉴赏】重庆

       很喜欢这首惜红衣,作者笔底下的大海气势雄浑,引经据典钩衔无痕。

       开篇二四字句的描写,“巨浪排空” “滩头卷雪”,写出了大海气势之美。接下来,不动声色的来了个定焦 “远舟如叶”,这一叶孤舟在巨浪排空,滩头卷雪的怒海中,到底经历了什么?这如叶的孤舟更显 “海阔茫茫”。

       当人们的视线还在那怒海里的一叶舟上时,作者笔锋陡转,“瀛洲在前不”?这突然的转问,为下阕所写埋下了伏笔,徐福出海求仙的目的地,就是瀛洲。

       期期可见的瀛洲,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鸥鹚旋舞,鱼竞泳、潮头腾越”。在此万物生机勃勃之中,怎能不让人“心惬”。两字句的转承,又一次完成了无缝对接!妙矣!

       在这“心惬”之中,笔者不由“思绪飞扬”,顺理成章的开始逸兴遄飞,“忆曾经豪杰”。

       历史上秦皇海巡,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上阕已有“瀛洲”的辅垫,忆曾经豪杰,不写秦始皇本尊还能写谁?

       既是秦皇海猎,必得威势相携。一时间“箭雨纷飞”,威加而大鲛灭。

       徐福求仙本来就是个幌子,他奏告秦始皇说海里有大鲛,受阻而不能行。而他没想到秦始皇有灭鲛之大能,于是乎“悲哉徐福讯绝”。

       找不到消匿的徐福,求仙无望,绝了长生的始皇帝于是也只能“帝魂殁”矣。

       他这一死,为其后世打下的基业迅速被他的不肖子胡亥败掉了。真不由为之慨叹“至死孰能料得,秦祚两朝终结?”

       千秋岁月,正如这大江归海,今古谁能拦遏其注定的历史轨迹,便秦始皇也不能。

       全文从“巨浪排空”到临海而叹,无一字句多余,行文跌宕,引人遐思,是以为此赏读。然也未尽其妙!

【评者简介】

       李进,女,又名翠梦轩主。重庆奉节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子曰诗社、重庆诗词学会、奉节县夔州诗词学会会员;现任《中华诗词导刊》高级点评师、常务策划、词主编、 '导案' 诗评副主编。作品散见于多家网络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诗词导刊》143期【学案导读】律诗选(19)
【学案导读】词选(20)
《中华诗词导刊》169期【导案赏析】(47)
抗疫门卫赞
林进柱(中流砥柱)《新作选》| 张世才《困中吟》十首 | 金宁《摄影展》
《诗典藏》蓝玫,谷雨两位老师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