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趣读|端履门

端履门

端履门街,北临东大街,与南新街相接,直对新城广场。南与柏树林街相接,直抵城墙根的碑林。上次在“不见了朝贺巷”一文中已作过介绍,但对端履门街名称的来龙去脉介绍不足,现单独行文加以阐述。

明洪武二年(1369年)3月,大将徐达攻占奉元路(元代西安地方行政区名),旋即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历史上。同年朱元璋在确定国都时,考虑到“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固”,曾将西安列入都城的候选城市。后虽未被选中,但为巩固大明统治,确保西北边地安全,朱元璋于洪武三年(1370年)在分封子孙到全国各军政要冲担任藩王之际,特将二儿子朱樉(shǎng)封为秦王,可见朱元璋对西安城地位的高度重视。

朱樉仿照南京皇城和宫城,建造了西安城内的城中城—秦王府城。当时,秦王为诸位藩王之首,秦王府的规模也超过其他藩王的府邸,被誉为“天下第一藩封”。城开四门,按照朱元璋的统一规定以“仁、义、礼、智”命名:东曰体仁、西曰遵义、南曰端礼、北曰广智。所以,端礼门就是秦王府城宫墙上的南大门。其外侧,即从端礼门再向南,则是秦王府萧墙上的正南门灵星门。这样,西安成了由秦王府城的砖城、萧墙和西安大城城墙构成的三重城墙格局,当年端礼门是明秦王府的正门。据史料记载,端礼门上刷红漆,门板上是镏金的铜钉,门上的城楼“覆以青色琉璃瓦,饰以青绿点金,廊房饰以青黛”。端礼门外有壕沟、桥梁,门内为秦王府城宫殿区的前广场,其北端还有一座飞檐反宇、施青绿点金彩绘的三间三顶牌坊。坊前左右雄踞着一对铜狮(后移往城隍庙前,今在碑林博物馆)。端礼门内与承运门之间的广场即为现在的新城广场。

(明代西安的三重城格局)
注:图中“端履门”应为“端礼门”。

 明代末年战火连年,秦王城萧墙倒塌后遭到拆除,护城河湮没,因此便没有了灵星门。清代顺治六年(1649年),在秦王府的基础上在东北区扩大建成了满城。满城东、北两墙借用明西安府城城墙,只新修了南墙和西墙。南墙从长乐门南侧至钟楼东拱门南侧,西墙从钟楼北拱门东侧至安远门东侧。这样,原秦王府则成了满城之内的“八旗校场”,时秦王府城的砖城墙基本完好,包端礼门在内四边城门依然存在。满城始建时,共开有5座城门,东为原长乐门,西南角以钟楼东拱门为门,西墙偏南处有西华门(原秦王府外城西外门外移并易名,门址在今西新街西口);西墙偏北处一门,因系拓建满城时辟建,名为新城门,门址在今后宰门街西口。南城墙上的一座门是新建的,是为端履门因此,端履门是满城的南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后,又在满城南墙东段大菜市(今大差市口)处新辟一门,称为栅栏;在城东门之西南侧(今先锋巷北口一带)另辟一门,称为土门。这样,满城便有了七座城门。北面不开城门,是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为增强西安驻防力量,又向西安增驻左翼八旗汉军,并在满城以南修筑“南城”,作为汉军驻地。

由此可知,端礼门是明代秦王府的南门,到了清代成了八旗校场的南门。而端履门则是清代满城新开的南门。两门之间相隔一条街,即现在的南新街。修了端履门之后,端履门南北的街道就顺理成章地称为端履门街了。

关于端礼门和端履门,目前所见资料存在两个错误。错误之一是认为端礼门在明末战火中被毁而不复存在了。如:“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满清入陕,在西安城内东北隅兴建'八旗驻防城,拆除了秦王府外城的萧墙、内部所有建筑以及东、西、南三门。将内城砖城改建为'八旗校场,作为满蒙八旗军队训练的场所,也就是今天的新城广场”,其实秦王府的东、西、南三门当时并未被拆除,一直保留至民国时期,而且今天的新城广场也仅是“八旗校场”南端的一小部分。当时战火中毁坏而后彻底拆除的仅是秦王府外的“萧墙”及萧墙上的灵星门,而砖城墙及城门基本完好。据资料介绍:“八旗校场保存了秦王府的砖城墙,并在原有的城门上建双层高大门楼,西安驻防的马甲(即骑兵-编者注)依祖制规定每日必须在此进行操练,每月三旬必须进行集体演习”。

而且“八旗校场”的城墙和城门在清末战火中也未遭到严重破坏。宣统三年九月初一(1911年10月22日),陕西新军联合哥老会响应武昌起义23日黎明,从西、南两面向满城发起总攻。八旗兵于城墙上以密集火力防卫,又派骑兵往来打击,致义军受阻。9时许,百余八旗旗兵由北面登城,沿东城墙连续3次向南冲击,企图占领长乐门城楼,均遭义军打击。至15时,双方处于相持状态。当义军一筹莫展之际,有人告知,满城南墙东段大差市与小差市之间有一段早已倒塌,缺口处有房屋,屋很薄,且无人防守。义军遂挖开屋墙,蜂拥而入,突破八旗兵防线。几乎同时,西线义军攻克了后宰门,加之炮火又引爆了安远门城楼上的八旗火药库,八旗兵乱作一团,纷纷逃窜,再无有组织的抵抗。24日,义军组编小分队在满城内逐院清剿残存的八旗兵,驻满城八旗兵左、右翼署副者统承燕、克蒙相继战死,西安将军文瑞跳井自杀。至此,义军全据满城,清王朝统治西安的历史宣告结束。但是,由于连日炮火,明秦王府及满城七街九十四巷的房舍几乎毁坏殆尽,成为一片废墟。从过程可以看出,在满城之内的秦王城的城墙及城门不会遭到严重破坏,其东西南北的四座城门,包括端礼门应该依然存在。

但到了1912年,陕西督都府下令拆除满城西、南两面的城墙。于是,南面的端履门就先消失不见了。

1983年6月拆除秦王府北门时,曾发现了一通1927年1月刻石、陕西省政府主席石敬亭撰文、省政治顾问宋伯鲁书写的《陕西新城记》碑,就记述了新城的改名过程。在改换城名的同时,还将新城(即原秦王府)的四座城门重新命名:西曰“前进”,东曰“奋斗”,南曰“努力”,北曰“自新”。这说明原秦王府(清代八旗校场)的南门端礼门当时还存在,变为新城时只是改成了“努力门”(但所附《西安历史地图集》1949年地图中,四门名称标注却与碑文不符,若碑文不致出错,想必是地图标注有误)。

另有文章记载:“1945年,端礼门内广场举行井勿幕的公祭活动,队伍排了几里长。那时端履门(注:原文如此,应为端礼门,下同)门洞还在,新城围墙虽然破旧,但四周仍然完整。每天中午12点,新城城墙上要放'午炮’。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就住在简易的搭在原端履门城楼上的破房子里,他提了一个旧马蹄闹钟,看着到了12点,就来到新城,摆弄好一个2尺长、直径5寸、装满黑色火药的铁炮筒,把炮筒下边的药眼子点燃,然后老头头也不回地进了他的小屋。只听“咚”的一声,全市四门都能听到午炮响了

据资料记载,端礼门是于1954年才拆除的。

错误之二是把端礼门误认作为端履门,将二者弄混了。《西安历史地图集》《西安城区变迁地图集》等书籍及不少文章中都存在这个问题,如上面引用的文章及下面的附图。这可能是因为端礼门在清代被圈在了满城之内,成了八旗校场的南门,一般人不得涉足而被淡忘。而端履门作为满城的南门知名度较高,及至1912年被拆除后,端履门街还保存至今。因此,后人便只知有端履门,以致于以端履门取代了端礼门。

在四卷本煌煌巨著《西安城墙》的图文中也出现了同样的错误。

先是在文中介绍明代西安秦王府城时指出:“砖墙亦四方设门,其南门曰端礼门,东门曰体仁门,西门曰遵义门,北门曰广智门”,而后在地图的相应四座城门名称中有三个都对,但却把“端礼门”错标成“端履门”了。

之后,在清代满城地图上,原秦王府的“八旗校场”在南门位置似乎表示有门,但其他三个门都不见了。而且满城南城墙上也未标出端履门,却在端礼门与端履门之间的街道(即今之南新街)上标出了“端履门”。

 文字介绍中先指出:“满城开有五座城门,东借用长乐门,西南以钟楼东洞为门,西北曰新城门,南曰端礼门,西曰西华门”,把端履门误作为“端礼门”。但紧接其后却又说:“今西安尚存有'长乐门’,'端履门’与'西华门’之地名”。

至于当时为什么取名端履门,尚未见有可靠史料记载。清《陕西通志》记载:“满城,在府城内东北隅,西界钟楼。本朝顺治六年,即故明秦府改筑。门五,东仍长乐,西南因钟楼东洞,西北曰新城,南曰端礼,西曰西华”。但是到清代中后期,不知为什么地方志里却都写作了“端履门”。这种说法有些含糊,因为一般后朝在为新建城门取名时,使用与当时仍存在的前朝城门为名,应不大可能。因此,前期《陕西通志》中有误,并不是不可能。另一种说法认为可能是转音误读,但转音时一般会用简单易读的字代替,“礼”转音时误读为“履”也不合常规。因此,地方志是否因先期误写为“礼”而后期改正为“履”,亦未可知。于是,以后便出现了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基于端履门大街北口有一朝贺巷,被认为是前往官府时拜见者的临时住所,当拜见者去朝拜经过城门时,需整冠端履以示庄敬,因而城门得名端履门。新修地名志上也采用了这种说法,这恐怕也只是一种猜度。若是明代拜见秦王,当时还没修端履门;若是清代拜见满城内的官员,当时西安府高官只有总督和将军,恐怕当时不会那么讲排场。有学者认为:“《尔雅·释言》履,礼也。注:礼可以履行也。《释名》履饰足以为礼也。因此,'履’引申义与'礼’相通,且古读音相同,因此有可能是清代为了既保持原义又不愿原封不动沿用前朝而着意改动的”。此说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至于真正的原因,还需要今后继续探索认证。

主要参考文献

〈1〉西安市志

〈2〉西安历史地图集

〈3〉西安城区变迁地图集

〈4〉西安城墙 历史卷

〈5〉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安满城的历史变迁
朱元璋之痛:西安闹市中那一段残破的城墙,原来有这么一段历史
西安端履门为什么叫端履门呢?
这24座有特殊意义的城市,贯穿于清朝发端到落幕过程的始终
广场中的残存之美— 明秦王府城墙遗址
城墙根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