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信“朋友圈”假消息泛滥
法制网记者潘从武 法制网通讯员杨苏生
  有些人觉得微信的受众只限于朋友圈没有外人,不是对外传播,出于开玩笑的心态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但网络的开放性对一些反常信息传播特别迅猛,一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事态形成,即使捏造者、传播者都不是故意的,也可能会被追究刑责。
  3月5日一大早,家住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花园小区的腾讯微信用户“戈壁石”打开微信朋友圈,发现一条求助信息在广泛传播:“今天上午一个三岁多小女孩在经济开发区怡馨家园小区附近被人拐走,小女孩能准确说出她爸爸的手机号码,从监控上看是被一个四十多岁男子抱走的,现大人都急疯了,有知情者望告知,万分感谢!联系人郑春蓉139×××××919。”
  “戈壁石”转发完这条消息后隐隐感觉有些不对,上网查询发现,此内容最早出现在2013年9月24日,是“山东德州夏津县的一名小女孩被拐走”的求助信息,联系人的名字都是郑春蓉,信息里都未配发图片。
  “戈壁石”在百度输入“郑春蓉”,竟然搜出了数十条寻子信息,这位名叫郑春蓉的人在沈阳、武汉、锦州、广州等地都丢过孩子。
  “这是一条假消息。”转发两个小时后,“戈壁石”才证实了自己的感觉。
  “朋友圈”假消息泛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爱心传递的“熊猫血”到“寻找失踪孩子”,再到“家中失火”等等网传的假消息,市民们都表示只是出于一种爱心,动动手指就能帮助别人的事,没想过消息的真假。由此看来,利用广大网友同情心的不在少数,也有一些人利用此种形式进行诈骗等。
  新疆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杨富强表示,有些不确切的消息,网民如果要去传播,那么就有义务去核实此消息的真假。比如有些谣言涉及到一些有名有姓的单位或部门,网民可以到相关部门去查证核实。有些部门会发官方微博,或者做出官方回应,网民可以关注一下,尽量避免去传播不切实消息。面对纷杂的网络信息,一定要慎重,千万别让自己成为网络谣言的推手。
  扰乱社会秩序将被追责
  “其实,朋友圈、QQ群中的很多信息都是虚假的。”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水磨沟分局网安大队一位民警告诉记者,从目前全国警方破获的网络制造传播谣言违法犯罪案件情况看,网络制造谣言的始作俑者分为两种人群:第一种人群,喜欢随意改编各种网络谣言;另外一个传播人群是那些大V(粉丝众多的认证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信朋友圈故意“传谣”应追责
退朋友圈保智商
微信为什么会封号,在微信上千万别做这五件事
金庸被去世
微信否认“可撤回5分钟内消息”:谣言,还是2分钟
辟谣!关于“今晚不要开窗户,半夜对大面积全面消杀”的谣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