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展览#中华艺术宫之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

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

泥土 甘草 自然 扑面而来

文、职烨

 

  很多人都还记得1978年在上海的那次《法国十九世纪农村风景画展》,以奥赛博物馆为首的48家法国博物馆联袂在上海展出多幅原作,陈丹青、施大畏等一大批现在著名的画家,第一次看到不再是印在纸片上的画,惊叹于法国艺术家的细腻与真实,他们被组织在晚上进入场馆中临摹,有些人感慨道,“再也不用画了,法国人已经画到了这样的水平!”

  34年后,奥赛博物馆与新成立的中华艺术宫再次联手,展出87副珍贵的作品,举办题为《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许多耳熟能详的作品都将会出现在大家面前。

相当难得与珍贵。

 

四蹄踏泥,时间倒转

  沉重的门被推开,放在入口隔断位置的第一幅作品是《清晨去劳作的牛》。


《清晨去劳作的牛》

  这副著名的作品是康斯坦·特鲁瓦永的代表作,他曾经在1848年的沙龙获得一等奖章,一年后受封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彼时刚刚成立的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即向这位年轻人订购了这幅画作。画面中,牛群和放牛人朝我们走来,牛鼻子喷出的温热气息与初秋上午的氤氲空气融合在一起,画家将时光永远定格在,画面上被画家特意强调的光影效果在那一刻成为了不朽:清晨,勤劳的农民赶着牛儿起床耕作,太阳的光辉刚刚染上云脚,空气的温度凛冽清新,土地新鲜松软,青草味扑鼻而来,一切如同初生的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一般,刚刚拉开帷幕。

  这幅画被放在这个开端位置,真是恰如其分煞费苦心。

  1840年到1850年的写实主义之风并非无中生有,它强调事物和存在的本质特征,渴望从现实本身找到一个或来自自然力量,或来自乡野世界的新象征宝库。这次展览的核心主题即表现从这个时段开始的法国画作流派的断代史,“自然”、“田园”、“乡野”显然都是进入并理解作品的抓手和关键词。这幅直抒胸臆简单直接的作品一下子将人拉入那个一百多年前的世界——气氛被框定了,时间停止,那些牛鼻子里喷出的热气好像要喷到你的脸上,泥土松软可触,而远处的太阳刚刚升起来——这不是在上海,不是在21世纪,而是在1850年代的法国乡村,你随着这幅画,进入了一个你所不知的陌生世界。

 

一个色块一个主题

  然后你可以往里走了,墙上有关于这个展览的主题介绍。

  这次展览遵循在法国制度格局中的奥赛博物馆年表,力图展现1848-1914年间贯穿法国艺术的写实主义脉络。这个时段,摄影术刚刚兴起,还未普及大众,这就要求绘画不能再是简单的对现实的模仿,而是更注重实物和存在的本质特征。

  整个展览整体上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从法国自然主义的萌芽和开端(巴比松、柯罗),到关键转折人物库尔贝,再到典型代表(米勒),之后是发展(写实主义),以及变化和影响(题材内容的变化),一共分成八个章节,并在一些细部进行调整与呼应,个别画作为了更方便观众就某个主题对比挪动位置,一些作家的作品前后呼应,一整圈转下来,对这个时期的写实主义的脉络就有了比较清晰的感觉。

  每一个主题,都根据中心画作或者氛围选择不同的背景色,力图做到与作品的浑然合一,旨在让观众忽略这个策展空间的存在,直接进入画中的世界。


《收割者的酬劳》

 

最贵的和最大的

  87副作品,估价1.85亿欧元,其中米勒的那一副最著名的《拾穂者》,单幅价格1亿欧元,超过一架飞机所能运输的最高价值上限,只能单机运输。

  这批作品一共派了四架飞机运输,超过一百多年的古董画,只能竖放不能横置,每一张画都里里外外包装。最巨大的一幅是莱昂·莱尔米特的作品《收割者的酬劳》,有215*272cm。莱尔米特来自巴黎北方的农村,堪称那些出身贫寒,拼接天赋一步一步攀上成名阶梯的艺术家典范。这幅画为他博得巨大声名,被亲切称作“收割者的画家”,整幅作品真实再现了农民日常生活的场景,表达了对他们辛劳工作的同情,画上劳动者的镰刀几乎可以与摄影作品媲美,握刀者的手也被刻画得惟妙惟肖。这幅画,因为尺寸太大,连最大的货机也装不进,从法国运来的整个途中,只能用三角支架撑住斜45度,保持固定。

  好了,了解概况之后,我们来看看,应该怎么欣赏这些画。


《拾穗者》 

------------------------

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画展

怎样欣赏这些画?

 

文、职烨

 

  这次来得87副作品,件件都是精品,欣赏艺术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度。

  记者采访了中方策展人李凝以及法国奥赛博物馆主席居伊·可热瓦尔,法方策展人斯特凡·盖冈以及格扎维埃·雷伊,听取他们的一些专业看法,在这里仅仅提供一些多一面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理解这些作品,算是抛砖引玉。

 

你所要知道的背景

  这次展出的画主要集中在1848年到1914年间贯穿法国艺术的写实主义脉络。写实主义是艺术史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影响了绘画和雕塑、摄影和早期电影,还改变了小说和戏剧的面貌,这次展览的自然主义的一些画作也是从这个流派中逐渐形成的。

  这次画展所选的画作和主题编排以该时期的艺术家作品为基础,尽力厘清绘画领域的第一波写实主义运动所处的背景,并展示其在风格上推陈出新的抱负和历史根源。

  在这之前,传统画作并不关心艺术创作与公共权力、绘画经济之间的联系,只满足于研究简单的传承脉络。所以,画家们将眼光转移到纯粹的大自然和乡野村民,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当然会引起轩然大波,也对后面的一系列流派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87幅画作都尽可能放在这个大背景下就能加深理解。

 

两条鳟鱼以及自画像

  第一章节,《风景:从柯罗到库尔贝》中有两幅放在一起的鳟鱼的画。第一幅颜色暗淡的《鳟鱼》出自库尔贝之手。对于这位现实主义大师来说,自我身份的确认是通过自画像来完成的。在后面的《画家“梦蝶”》章节中,策展人特别选择了一张库尔贝的自画像《受伤的男人》(1844~1854间创作),画中的男人双目紧闭,浑然忘我,显示一种内省的忧郁情绪,他把自己比作和恋人刚刚分手的受挫男子。到了晚期,库尔贝将自己等同于一个记恨巴黎公社的社会中受害者的角色,这幅创作于1873年的作品,表现一条鱼被抓获之后濒临断气的情景,一向被解读为作者在当年的一副政治自画像。四年之后,画家在瑞士溘然长逝,此后他声名大振,在自然主义画家中受到热烈追捧。

  为了突出这个鳟鱼的垂死气息,策展人特别在边上放了安托万·沃隆在1870年左右创作的《海鱼》,两幅形态颇为相似的鱼作放在一起,能明显从颜色、气息当中看出差别。

 


《鳟鱼》,这条垂死的鱼是库尔贝的晚年肖像

《受伤的男人》库尔贝的自画像

 

拾穗者

  米勒的作品被单独作为一个章节展览,标题即为《米勒》。

  大师出生于诺曼底田野的一个家境殷实的农户家中,各种评论文章基本上认为能从米勒的作品中找到古典主义作品的明显痕迹,这与他早年熟读古典主义作品(荷马、维吉尔、蒙田、拉封丹)以及学习古典主义绘画(米开朗基罗、老布鲁盖尔、拉斐尔、普桑)的经历很有关系。古典主义温和、和谐的特点在他写实主义的作品中留有深深的痕迹。在现场,可以重点从《春》、《月光下的牧场》等作品中静静体会这种古典主义的安宁感。

  《簸谷人》这幅重要的作品在1848年的沙龙里展出后大获成功,之后米勒一鼓作气创作了一大批乡村田园主题的作品,以此为依据画出的名作《晚祷》被后世称颂不已。

  这次展览中最重要的一幅画《拾穗者》估价高达1亿英镑,在1857年横空出世。画中天气晴朗,三个沙伊的农夫努力捡拾地主收割后遗留下来的麦穗,背景里还有个骑在马上的工头在严密监视她们,贴近原作可以发现,人物衣服上了补丁显然生活拮据,脸庞坚毅双手变形,能感觉到画中人的疲惫与隐忍,太阳已经快要落山,农妇们只能趁着这最后光线尽可能多得捡拾一些。凝视这画面,能感觉到一股静默的张力蕴含其中。

  绕道后面的《写实主义》章节,朱尔·布勒东在1877年创作的名画《拾穗的女人》显然是向米勒致敬的一副作品。画中强壮的农妇精力旺盛气魄非凡,与米勒《拾穗者》中疲惫不堪的身躯所显露的脆弱与痛苦形成对比。两幅画的氛围截然不同,对比起来看别有意义。


《颠谷人》

 

各种对比和呼应

  87副作品都看过来,就会发现许多作品的前后呼应,能从中看出脉络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一起比较体会更有意思。

  《写实主义》单元中的中心画作罗萨·博纳尔的成名作《尼维尔内的犁耕》是艺术史上相当有特点的一副名作。整幅画作颜色鲜明亮丽,画家捕捉光线的能力非凡,画中的牛纤毫毕现,蹄下泥土翻飞,凑近画作新鲜的泥土味仿佛扑面而来,被称作动物题材的巅峰之作。女画家博纳尔画出这幅作品时年仅23岁,在后面的《画家“梦蝶”》单元中,可以看到这位女画家的肖像画,她右手抱着一头牛(她就是以画牛著称),左手拿着画板,面容清丽眼神坚定,算是对前面那副名画的补充。

  《自然主义》单元当中,《干草》和《收割者的酬劳》两幅画可以对比起来看,前者显得更为放松与自然,画面中间妇女的手、衣褶的系带、都栩栩如生如同被摄像机拍下,那种放松的氛围与后一幅画作所呈现出的不太一样。

  现场还有好些可以对比着看的画作,读者可以自己发现。

 

Tips

@现场有语音导览,重点介绍这次展出的22副重点画作。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记者重点推荐您看以下画作:

《与爱神玩耍的仙女》(柯罗)、《泉水》(库尔贝)、《牧羊女和她的羊群》(米勒)、《春》(米勒)、《月光下的牧场》(米勒)、《傍晚》(布勒东)、《充实的一天》(让·夏尔·卡赞)、《带小狗的裸女》(库尔贝)、《维莱的贝尔南先生和夫人》(雷诺阿)。

@策展人不放心,在展览的末尾放映长达50分钟关于库尔贝生平的默片,以及一个多小时的关于法国自然主义的电影放映。看完之后会对这个时期的整体创作风格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在中华艺术宫网站上提前预约。

◎展览时间 2012年11月16日-2013年2月28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注经典:法国奥赛博物馆珍藏展
【转载】米勒 法国写实主义代表
莫奈圆形《睡莲》来川展出 估价近2亿|油画|天津美术网
那个'创立了'印象派的人
新展揭示描绘农民的米勒,也是现代艺术的启蒙者
涨知识|匈牙利最伟大的画家蒙卡奇是什么画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