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心理杂谈:意境与艺术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美学范畴,也是衡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价值的主要标准。意境的含义即意与境的融合,情感与形象的交融。

意境之“境”,不是客观自然,而是艺术再造的形象。从创作角度而言,它是表象的心理加工与艺术表现;从欣赏的角度而言,它是知觉的直接把握。因此,意与境的融合不是主观心理与客观外界的简单相加,而是同一心理世界中这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的相融。

艺术创作是对“表象”的艺术加工,而不是对“客观对象”的简单把握。某种生活经验沉淀于记忆之中,成为创作的材料,这是一般规律。心理学家证明,尽管任何表象记忆都难免失于主观化的倾向,但它们却可以不失客观真实的规定性;况且,表象的获得总是知觉的结果。艺术创作从表象出发,实际上是离不开生活经验的。表象已包含了生活本身的情感属性,艺术家的能力就在于很敏锐地发现和表现这种情感属性。意境的构成,本质上就是源于表象与情感属性的统一。具体地说,生活中的事物作用于艺术家的感官,唤起艺术家心中大致可以与之相对的“表象概念”,并使他进入特定情感发生的准备或预备状态。情感与表象逐步进入活跃的层次,眼前个别景物的品位升华为整个人生中某种类型经验的品味,个别的感受也扩大为类型的感受,与之相联系的情感活动愈益达到“物我两忘”和“心物同一”的境界。于是,艺术家按照艺术表现的规律和创作个性,将再造的艺术形象与“同构”的情感融合起来,“意境”便诞生了。

艺术欣赏过程中情感与形象的融合,亦即意境的接受,同样是知觉的创造过程。艺术创作的“意境”,对于欣赏者而言又是一个有待于感知的“景物”。当然,这种景物已经包含了形象和情感的概括性与统一性。对于创作意境的艺术家来说,意境是他心灵的“同构”,打上了个性的印记;对于欣赏者而言,它又要重新与一个心灵融合,此时所发生的心理过程,相当于艺术家创造意境的心理过程。尽管在欣赏过程会发生不同步的现象,但情感经验总体上是一致的,因此意境可以跨时代、跨民族而唤起不同的欣赏者的相近的美感。

意境在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经王国维的总结,分为“写境”与“造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其共同追求的效果是“象外之象”、“味外之味”。所谓“写境”,即对实物加以模仿;所谓“造境”,即按照理想去创造形象。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主观色彩很浓;无我之境,即“以物观物”,是情感的客观化。意境的最高目的,是为了达到“象外之象”,使想象的空间更为广阔,并能品味出无穷的韵味。中国古典诗词中有意境的作品不胜枚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二胡演奏中的意境创造
谈文学审美鉴赏的三个阶段(二)
水彩画中情绪张力的艺术表现
异质同构???创意无限
2016年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成人高考
2020年冬之季读书过眼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