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主席晚年路过天安门,望着自己的画像,叹气道:我真是太可怜了

北京天安门的朱红城楼上,从1949年起,就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毛主席画像。画像上的老人,用亲切而威严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每一个人。

可是,在1974年,已是耄耋之年的毛主席,在秘书张玉凤的陪伴下,乘着车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当毛主席看到了自己的巨幅画像时,他竟然开始唉声叹气起来。

秘书张玉凤忙问道,“主席,您为什么叹气呀?”

毛主席沉默了一会儿,答道,“你看我那幅画像,在外面挂着风吹雨淋的,岂不可怜吗?”

“哈哈哈,主席您真幽默。”张玉凤被逗笑了,可等她回过头来,却发现毛主席依旧沉默不语。

这是怎么一回事?联系一下主席日常的作风,张玉凤仔细思索了一番才恍然大悟:这是主席在拐着弯的在抱怨呢!

那么,毛主席到底为何会口出此言,说自己的画像可怜呢?张玉凤又到底明白了什么?

更迭多次的领袖像

很多人都不知道,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从1949年第一次挂上起,就已经前前后后更换了有8个版本之多。

此外,毛主席像的第一次悬挂,不是大多数人误认为的10月1日开国大典当天而是1949年的2月12日。这天正是北平和平解放后的第12天,也是中国农历传统的元宵节。那天,为了庆祝解放军入城,群众们敲锣打鼓,手执旗帜,在元宵节当天,一起聚集在北平天安门庆。

2月12日,在雄壮庄严的音乐声,以及群众的热烈欢呼声中,毛主席的巨幅画像,第一次被悬挂在了天安门的城楼上。此后,每逢国庆、五一劳动节等重大的节日庆典,毛主席的画像都要被悬挂在城楼上。

分界点是在1966年的8月,出于人民群众对于毛主席的敬仰,领袖画像一直被悬挂至今,除了每年国庆前夕的新旧更替外,再没有被摘下来过。

而这次被悬挂的画像,则已经是选定的第3张标准像、修改过后的第7版了,画师前前后后忙碌了近20天。但刚一挂上没多久,就接到了群众的不满。

有群众写信道,“你们新悬挂的这副毛主席像,是侧着脸的,只露出一只耳朵,眼珠子还朝上看,没有看向人民,这很不好,显得毛主席'偏听偏信’,跟老人家的形象不符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画师大惊,他来到天安门广场上才明白了原因。原来,这张巨幅画像有6米之高,宽度更是达到了4.6米之长,画师在绘画的时候,要在6米的梯子上爬上爬下。

在爬上梯子绘制肖像的画师视角里,毛主席的眼神一直朝向的是自己,但群众的视角却是从十几米外的地上视角来看,那毛主席的眼神可不就落在了空中吗?

在意识到原因所在之后,画师们当即找到摄影师,为毛主席重新拍摄了一张露出双耳的照片,并依据这张照片重新绘制了第8版的毛主席像,而这第8个版本,便是如今我们最熟悉的那张画像。

由于吸取了人民群众的意见,这次的绘制十分成功。1967年元旦,新的毛主席像被悬挂在了天安门城楼上。当人民群众走上广场时,他们惊奇地发现,无论站在天安门广场的哪一个角落里,画像上的毛主席都会用亲切而威严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位人民

毛主席的女儿李讷更是专门找到了主笔的画师,感谢他说,“谢谢你,第4副标准像太好了,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主席都在看着你,他老人家很喜欢,当年是他亲自圈定的。”

“不贴近人民,我不喜欢!”

既然毛主席的女儿都说了,他老人家当初很喜欢这个版本的画像。那么,为什么在1974年,仅仅7年之后,老人家会对着画像叹气,说自己的画像“可怜”呢?

其实,关于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那是在1949年的事情了。起初,在听到要悬挂自己的画像时,毛主席很不乐意,在周总理的反复劝说之下,才勉强答应了。

但画师选择参考照片的时候却又犯了难,因为摄影师拍摄出来的正装照片,毛主席却一张都不满意,他很不喜欢过于严肃的照片,觉得不自然。到了最后,他干脆不拍了,要求在自己革命时期的生活照里随意选一张就行了。

可庆祝北平解放仪式,以及不久后开国大典上要悬挂的领袖像,是要给全世界人民看的,领袖像代表国家形象,就应该庄重严肃一点,这可怎么办呢?

但无论周围人再怎么劝说,毛主席都坚持要用抓拍的照片,他说,“为人民服务,就应该自然一点嘛!太严肃了不接地气,不贴近人民,我不喜欢。”无论周围人再怎么劝说,他都坚持要用抓拍的照片。

周总理无奈,只好从毛主席在延安时期的生活照里,选择了一张与朱瑞同志的合照。照片上的毛主席面带微笑,眼神坚定柔和,目视前方,显得亲切又气度

看到这张充满生活气息又不失风度的照片后,毛主席这才满意地笑了,他就是这样一副倔得可爱的硬脾气。

毛主席与朱瑞同志的合照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更是一心为民、勤俭朴素。他带着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他对外强硬刚直、不卑不亢,护着亿万中国人民,对内则柔情舐犊,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头,让受尽了旧社会压迫的百姓,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

毛主席又有很高的个人魅力,他出身农民,从不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神圣又朴素。也因此,大多数淳朴善良的中国老百姓,都发自内心的对这样一位领袖产生了强烈的爱戴与敬仰,他们仿照天安门城楼上的画像,在自家的墙壁上,也家家户户挂着一副毛主席像,几乎人手一本《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一开始还觉得亲切,毕竟,这表现了人民群众喜欢他、时时刻刻挂念着他,这让他觉得自己跟人民紧紧贴在一起。但随即,他便发现这种强烈的爱戴,已经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个人崇拜,谦逊的毛主席便开始觉得不安

“风吹雨打的画像,太可怜了!”

毛主席一直觉得,新中国的成立不全部是自己的功劳,而是他与革命同志们一起,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共同建立的,他也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

所以,毛主席非常不喜欢旁人称赞他的“一句话顶一万句话”“伟大导师、伟大舵手”“史无前例的创造性人才”等各种各样的名号,他坚持一次又一次地把新闻稿与会议文件上的这些赞美之词删掉。

毛主席还很反感别人呼喊“毛主席万岁”,他曾经多次抱怨道,“人家喊万岁,我说我五十二岁,当然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什么万岁。”后来,每当有群众对着他喊一次“毛主席万岁”的时候,他就回喊一次“人民万岁”。

还有一次,毛主席在观看中共九大的纪录影片时,他注意到银幕上自己的镜头太多了,以及代表们为他的发言而欢呼的时间太长了。毛主席就不禁生气地站起来中途退场,并对追出来的工作人员说,“哪有一个人老看演自己的电影?我的镜头太多了,没什么意思!”

尽管毛主席十分不乐意搞个人崇拜,但当他为人民所做的实事越来越多时,人民群众就越感激他、越爱戴他,这是无可奈何、也无法避免的。

到了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人民群众对他的喜爱已经到了一种无法抑制的地步,毛主席就越发的不喜欢立自己的雕像,别人佩戴印着他头像的徽章等这些行为

于是,毛主席多次要求身边的人不要把自己的画像挂得到处都是,更不要乱塑像和佩戴徽章,还对警员开玩笑说,“你们在这里站岗,'我’也在外面陪着你们,但两个小时你们就回去了,'我’却还要在外面继续站岗!

到了最后,毛主席连带着自己曾经很满意的领袖像也开始反感,对着自己的秘书张玉凤抱怨说,“挂在外面风吹雨淋的画像,太可怜了!”

张玉凤作为毛主席身边最亲近的人之一,自然很快就明白了主席的意思,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们不要把我看得像神一样,我就是个普通人,正常看待我就好!

张玉凤不禁暗叹,主席啊,您值得这么多的赞美!受了这么多敬仰与爱戴,却还能坚守本心的您,怎么会不令百姓们心生憧憬呢?

总结

从毛主席的种种发言以及行为来看,他是老百姓们多么一位亲切而又敬仰的好朋友啊!他是从来都不乐意去搞个人崇拜的,但怎奈他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老百姓们又怎能不从心底里热爱他、敬仰他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新画像挂上天安门,北京市民提出质疑:为何耳朵只有一只?
法拉奇问邓小平:天安门上毛主席像会挂多久?
天安门城楼上挂过的12个人画像都有谁?有人只挂了一天
毛主席经过天安门,看着那张画像感叹:我真是太可怜了
毛主席新画像挂上天安门,北京市民质疑:主席的耳朵怎么只有一只
基辛格:在毛泽东主席面前,我感受到了电磁般的冲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