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滨谊 | 中国风景园林需要走向更大格局

编辑整理自刘滨谊教授武汉园林大讲堂专题讲座《面向未来中国人居环境的城乡绿地发展观》,经刘滨谊本人授权同意发表此文。


作者刘滨谊(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组长;全国高等院校风景园林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建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


时空发展观


    “景观、风景、园林规划所要考虑的时间跨度一般都应该在50年以上。风景园林师应该最具有超前思维,我们要看得远,要一说就是未来一百年,未来五百年怎么样。


有位风景园林老前辈,1975年即已意识到时空问题的严峻性。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名誉主席杰弗瑞 · 杰里柯先生,在其《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巨著后记中指出:


“倘若追根寻源,当前对于环境破坏的深层起因是:对于现在人类头脑中关于时间、空间及人类与两者关系的潜意识的混乱误导。”“在人类时间感消失的同时, 其空间感似乎已无法控制地膨胀了。”



在这场时空思维错乱中,风景园林深受其害。今天,这种时间感的丧失与空间感的膨胀已家喻户晓:以超越自然环境生态、割断历史传统文脉为标志的时间感的消失和以大规模新城开发、园区建设为代表的空间感的膨胀仍有增无减。


从国家区域到城市乡村、从风景名胜区到城乡绿地系统、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以及各类“全域规划”,规划建设的时间思维如此匮乏,人为的空间思维取代了自然的时间思维,结果是对于自然生命进程的漠视、对于历史、传统、文化的敷衍、对于已有建设的不断的“另起炉灶”。


风景园林依靠的是不断生长的进程,风景园林的自然进程、人文进程、形态进程都需要时间去完成。在所有建设类专业中,风景园林师必须具有最为长远的眼光。任何一个人居环境,一座城市的建设都是需要时间来完成的,并且还需依赖时间而不断生长。建筑三五年就可以建成,一座城市的新区,五年十年二十年就可以了,而风景园林呢,至少两倍、三倍的时间,相对而言风景园林师要有一个更为长远的时间观念。

吉尔吉斯斯坦某前苏联景观,当时做法很简单:挖三公顷水面,一圈杨树林一栽。60年后,效果出来了。



景观、风景、园林规划所要考虑的时间跨度一般都应该在50年以上,大树、森林的长成需要百岁千年。我们不能要求一个风景园林项目三五年刚一建好就拿这样一个效果去评价它的好坏,而要带着专业的眼光、时间的眼光透视未来五十年后是什么样子,一百年后甚至更远是什么样子。


我最近这些年做规划设计项目时,时刻在想我画下的这一笔一百年之后会是怎么样的,也许对于外行听起来是天方夜谭,有人肯定会说考虑一百年干什么,一百年后我们肯定不在了。但是,风景园林人不能这么想。

1851年,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景观规划师奥姆斯泰德说:“我相信100年后,这一公园周围将被高楼大厦所环绕……”,一百多年后,预言成真。



58年之后,重新审视麦克·哈格大师倡导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在“千层饼”、GIS的辅助下,规划设计师们通常只注重了“设计结合自然的空间”(Design with Nature’s Space),而忽视了“设计结合自然的时间”(Design with Nature‘s Time)。


甚至对于基于时间、以生命循环为核心的生态规划,也只是关注“斑块”、“基质”、“廊道”等空间形态有余,重视生物链、生物循环等时间序列不足。我们对设计结合时间做的太不够了。落实到项目,从设计周期到建设周期到评价标准,到未来期盼都给得那么短暂。这是不对的,我们只关注了空间之形而忽略了时间之态!

德国柏林市区300年前规划建设的公园。三百年前种上的小树苗,现在都长成大树了。



四川广元,始于先秦的古驿道,世界最早至今仍存的行道树,栽种于2000年前。


与麦克·哈格齐名的还有一位老专家,《Tomorrow by Design》一书的作者菲利普·路易斯(Philip Lewis)教授,他以时间为进程的设计实在令人钦佩。他是绿道、绿网的鼻祖,2009年我去拜望他的时候,对方兴致勃勃展示他做的2050年美国威士康星州地区组团式的人居环境发展的规划蓝图。


他从1950年就开始规划该地区,直到2009年,还在想着2050年的事情,以超前半个世纪的时间眼光来规划建设区域人居环境,这就是一种时间的思考,再准确地讲是风景园林的前瞻性规划设计思维。风景园林师应该最具有这种超前思维,我们要看得远,要一说就是未来一百年,未来五百年怎么样。

菲利普·路易斯(Philip Lewis)教授与本文作者刘滨谊教授合影



当代风景园林师迫切需要建立时间思维下的空间思维。从历史长河的教训中不难发现:今天没有或者缺少时间意识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十年、百年之后要么灰飞烟灭,要么问题成堆,要么无尽后悔。


没有延续性规划的设计是“无中生无”的设计,缺乏环境生态等自然的延续、缺乏历史文化的记忆;没有前瞻性的设计是缺乏“先见之明”的设计,没有希望,无法持久,更谈不上永续。

刘滨谊团队正在进行的“黄土高原千年复绿规划”方法研究(2010—3010年)



综合发展观


“风景园林需要走向综合,事情才能做大,我们需要建设一个更加宽广的平台。风景园林人不能仅仅在圈内自己玩,以自我的围墙为界而自我欣赏。要把格局做大,从单一分离的‘造走向综合多元的’。


十多年前,我们在做新疆喀纳斯湖、那拉提大草原、成吉思汗陵等项目规划时,就埋下了综合思路的种子。


做了二十多年跨界到旅游的规划,最深刻的体会是:风景园林必须综合,而且首当其冲是跟城市交织在一起。做一个绿地系统规划不能单纯从风景园林自身角度,必须跟城市结合,必须跟城市动态发展结合,综合考虑如何跟旅游结合,如何跟人居结合,跟产业结合,跟文化结合。


2011年开始,我们做新疆伊宁项目,充分探索体验了一次“多规合一”模式。坐落于伊犁河北岸的伊宁市要向南跨河发展,诸规划包括伊宁市旅游发展规划、伊犁河两岸滨水景观带概念性规划设计、伊宁市城市品牌形象视觉识别系统、伊宁市旅游发展的城市运营管理机制等。这个项目的目标、思路都是综合的。也体现出一种导向:即风景园林发展的一种导向,首先是保护,尤其对于以大尺度自然为背景的地方。

图为伊犁河滨水规划建设后实景图,放眼望去远处是冰山,近处是自然的次生林以及经规划加上去的林子,充分发挥伊犁河道宽阔、河滩地可以利用的优势,容许游人进入常水位线上的河滩地,作为市民和旅游者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公共空间环境。在保护现状河道自然状态的前提下,河道之内不做任何人工添加的绿化和造景。



另一正在进行的综合项目:《银川中阿之轴文化景观工程》,作为银川金凤区未来东西向城市景观绿轴,目标定位与功能都是综合的。该项目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牵头,包含水利、环保、市政、综合管廊、道路、桥梁、建筑等多专业工种。


作为项目总规划设计师和负责人,这一项目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了风景园林需要走向综合,事情才能做大,我们需要建设一个更加宽广的平台,风景园林人不能仅仅在圈内自己玩,要把格局做大,从单一分离的“造”走向综合多元的“营”。

中阿之轴文化景观工程(二期)规划图



《张家港暨阳湖生态园》项目,也是一个典型的“综合思路”运用。从规划设计到建成花了15年时间,亮点是营造一湖净水,一湖净水引发出来一个高质量的风景园林环境,进一步引出形成了一个极具开发效应的城市绿地开发的成功经验。


表面是美景,内在是效益。4.4平方公里的土地,园区投入开发建设资金全部由占园区总面积28.6%的开发用地逐年出让获得,不仅圆满完成“不用政府一分钱,建成一个新园区”目标,还上交财政35亿元。


多部门协作、多专业多学科关联交叉,是未来中国风景园林理论及实践必由之路。最基本的平台包括国土、城建、农业、林业、水利、环保、文物、旅游等。我们发现当平台做的时候,作用自然发挥得更大,贡献自然就更大。

张家港暨阳湖生态园晨景



张家港暨阳湖生态园湖边“万亩荷塘”



传统绿地系统规划重点从空间展开,现在和未来规划除了空间之外,还增加了能量和价值等维度。同样面积的一块绿地,怎么样让它的空间增效,这是关键。 一个基本思路是把红线外辐射地块、周边影响效能也计算到绿地空间效能当中来。


风景园林的特点,不是一道围墙一围,它的影响就被围墙屏蔽了,墙外就没有感觉了。尤其中国园林强调借景,强调透景,虽然红线之外不属于你家的地,但你可以观赏它的景,感受它的气,道理如出一辙。


不能以自我的围墙为界而自我欣赏,这是做不大的,必须要有综合的思路。从城市绿地系统这种类型项目当中,反推风景园林不难理解,风景园林也要走向系统化、规范化,这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造园的概念了。

综合思路营造项目案例——《浙江嵊州市城南区彭山台地》项目,ECD理论源起及实践地(“生态-文化核心区”,Ecolog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简称ECD)。



人居发展观


“风景园林是人居环境规划建设的主力军,理应发挥统筹引领作用。以更广的胸怀,更远的前瞻,更大的责任感,更强的使命感,寻找创新中国的风景园林,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中国风景园林人的宏图伟任。“


中国风景园林实践,落到现代发展主要有两大块:一个是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一个就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二者都面向未来中国人居环境。


中国人居环境以建国算起,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 -1994年及之前;第二阶段:1994 -2011年;第三阶段:2011-2100年。在前两个阶段中,风景园林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者说发挥的作用尚不够。我们目前正处在第三个阶段的前期,很重要。


以往城市绿地规划主要是围绕建成区,顶多到城乡结合部去展开,而到今天、未来,我们更应该深化市域、市区、建成区绿化的“三位一体”,进一步走向更广泛的领域。


当前城乡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如果没理解错,重点是放在建成区,顶多扩大到市区一部分。但仅仅只有这些的确不够,风景园林所应做的首先是大的格局上要保护利用,保绿增绿,其次才是改造,小修小补解决不了大的问题。



整体而言,风景园林这个专业、这个行业的作用,在不断的上升,所扮演角色和定位也不断在变化中清晰。主要体现为:大自然的代言人和守护者;生态理念的编织人和总导演;理想人居环境保护发展的协调人和引领者。


风景园林是人居环境规划建设的主力军。在以环境-资源-生态为前提的未来发展中,以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为核心的人居环境学科群中,风景园林学科理应发挥统筹引领的作用。


这个协调者很难做,但风景园林不做,谁能比我们做得更好?时代的发展令越来越多的人居环境学科专业都开始考虑风景园林和景观的问题,这是风景园林大显身手的重大机遇。风景园林本身表面上是配角,但恰恰因为是配角,跟谁都要配,都要去辅助,其实就起到了协调者的作用了。




2011年风景园林成为一级学科。放眼全国111个一级学科,这一年学科目录调整增加的十一个学科,包括风景园林,都是交叉性的跨学科。风景园林是一门集人文、自然、艺术、工程、社会等相结合的学科,至少是科学、艺术、工程的结合。风景园林师既要有科学家的头脑,又要有艺术家的感觉,更要有工程师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作为一个学科与专业,尤其从现代科学角度去看,风景园林有其特殊性。不能用单一性学科思想去看风景园林,更不能停留于小尺度园林观念,应该走向“大风景园林”,多学科、多专业、综合地去思考与规划。更广的胸怀更远的前瞻,更大的责任,更强的使命寻找创新中国的风景园林,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中国风景园林人的宏图伟任。


吴良镛先生曾为拙著《人居环境研究方法论与应用》一书题词说:天下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我今天说的是一种虑,希望最后跟大家千百个虑一起走到同归上。


古暨阳湖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亘古如新。栖居山水间,天地自然,万物和谐,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一直在路上。





图 | 刘滨谊

编辑 倪云

审核 | 季冬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频】人居环境中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刘滨谊:风景园林的多学科跨界交叉与协同(附报告PPT)
一级学科呼唤怎样的风景园林学理论?——2017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报告(杨锐)【蚂蚁特稿3】
景观规划与旅游规划
浅论园林城市
全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