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瓷片上的“诗经”
姚建刚

  对《诗经》的认知,源于陶瓷。

  小时候,尚不知《诗经》为何物,却已长期浸染在铜官窑的陶瓷碎片中。

  在那个物质严重匮乏的年代,饭都难得吃饱,玩具只能自制,铜官窑碎瓷片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各种游戏必不可少的道具了,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深的记忆。在孩子们的手中,那些瓷片瞬间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拼成小鸡、小树、小花等等,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堆砌成小房子、小碉堡,俨然就是一个个古村落;抑或抱一包碎片,到湖畔塘边打几个飘飘,远胜过金庸笔下的“凌波微步”。

  第一次看见瓷片上有字时,我还不识字,但觉得有字的瓷片好看。于是,一群孩子在堆积如山的碎片中寻找有字的瓷片,并兴奋地钉在家中土砖墙上,慢慢地,土砖墙成了一面文化墙。

  真正读到铜官窑器物上的诗那已是初中时。初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位老教师,姓肖,喜欢摇头晃脑念古诗,那种念诗的神态才真叫陶醉。肖老师给我们讲得最多的是铜官窑器物上的诗,他说,这些诗堪称瓷片上的“诗经”。

  其实,肖老师讲这些话时,我们对《诗经》还一无所知。直到初三时,语文课本上才出现了《关雎》,但从肖老师的话中,我听出了他对《诗经》的特别推崇和膜拜。受其影响,我也萌生了对《诗经》的崇敬和向往。

  肖老师给我们讲的第一首铜官窑诗是“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这首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以诗文入瓷的最早例证,是中国瓷铭诗的代表作,也是铜官窑诗之首。

  冰冷的陶瓷器一旦赋予了有温度的情感,顿时生机勃勃起来。春水诗上联写景,下联写人。春水、春池、春时、春草,四个“春”字把春天的美时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春人、春鸟出场酝酿氛围、营造情景。春人、春鸟实指一对青年男女,男子酒壮英雄胆,向心仪的女子表达爱意;女子一展美妙的歌喉,回应着男子质朴真诚的爱情。

  这场景让人不得不想起《诗经》之首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初春季节,河水盎然、水草丰盈,几只雎鸠立于河洲,欢快的求偶声此起彼伏;一个青年男子,于河岸痴情地注视着河洲上采摘荇菜的姑娘。同是春时、春水、春草,同是一对青年男女,同是表达一种萌于心底、正欲绽放的爱情,这是一幅多么相似的场景呀!

  《诗经》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铜官窑鼎盛于中晚唐,虽然相距约两千年,却是如此相同的表达,这难道不是千年的相通吗?

  肖老师说,《诗经》是有性格的,且是个直肠子性格,因为它来自民间,浑身洋溢着泥土的芬芳。自《诗经》之后,文人士大夫诗词统治了中国诗坛几千年,除乐府诗尚有几分《诗经》风骨外,其他文人诗词已少有了《诗经》的朴实与率真。

  铜官窑瓷铭诗却是具有这种风骨的不可多得的珍品了。如铜官窑征战诗:“一日三场战,曾无赏罚为,将军马上坐,战士雪中眠。”这是一首叙事诗,又如同一段白话文,无需解释即可明了战事之频繁,赏罚之不公,官兵之不平等,满腔愤慨,脱口而出。铜官窑瓷铭诗中率性而为的诗很多。“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炽热的感情和无可奈何的怨屈多么明了,过多的旁白只能破坏其内生的韵味和美感。

  这就是《诗经》和铜官窑瓷铭诗的共同风骨,任性而起,随性而为。

  铜官窑瓷铭诗浓郁的生活气息是肖老师最津津乐道的,他说,这也是与《诗经》一脉相承的。

  铜官窑诗编撰了一出完整的外销窑剧目。有描写生意场景的,“买人心惆怅,卖人心不安。题诗安瓶上,将与卖人看”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买卖双方的心理;有鼓励男子外出做生意的,“男儿大丈夫,何用本乡居。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无”坦陈了铜官窑人不受世俗禁锢,勇于经商的观念;有游子思念家乡的。“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也有妻子对远行丈夫倾诉的,“我有方寸心,无人堪共说。遣风吹却云,语向天边月”, 这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相比,岂不更加直接、更加热烈?从家中生意的艰难到鼓励丈夫外出、到送别、到旅途、到相互思念,多么完整的故事呀!如诉、如泣、如诗、如白话,这既是唐代铜官窑人为生活奔波、酸甜苦辣的再现,又是铜官窑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二十九国,成为唐代最大的外销窑口的壮美史诗。

  铜官窑诗还描绘了许多生活场景,生动活泼,天然成趣。如教育篇“家中无学子,官从何处来”,礼仪篇“客来莫直入,直入主人嗔”,警世篇“罗网之鸟,悔不高飞。”,青春萌动篇“二八谁家女,临河洗旧妆。水流红粉尽,风送绮罗香”……虽然平淡,但饱含深情;虽有市井气息,却韵味无穷。

  铜官窑诗与《诗经》如出一辙,同根同源,是《诗经》在瓷器上的再现。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铮铮誓言;是“东门之杨,其叶牂牂”久候心上人的同声倾诉;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新婚场景的生动再现……它与《诗经》一样,追求“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有田可种、有桑可采、携子同归的人生愿景。

  这就是《诗经》,这就是铜官窑瓷铭诗。他们如一母同胞,打着相同的印记,流着相同的血液 。是什么让这场跨越千年的演绎有如此强大的向心力?我认为,只有一个因素,那就是《诗经》和铜官窑瓷铭诗都根植于同一土壤——深入最底层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情感之中,这才是文化的沃土。

  所以,无论是《诗经》所处的绳床瓦灶的时代,还是铜官窑兴起的王朝强大百姓却依然粗茶淡饭的大唐,无论怎样的生活,都泯灭不了人们对爱的追寻,对诗的向往。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灵魂里蕴含的精神,因为有爱,因为有诗,我们才有能力拉升生活的平庸,即使千年以后,也会有一场意境相通、风骨相同、气息相融的真情邂逅。

  在《诗经》和铜官窑瓷铭诗中,我顿悟了文艺创造的真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宋官窑瓷片的教学价值
成化 斗彩 官窑瓷片标本
各地博物馆官窑器与部分瓷片!
宋官窑瓷片
浅谈南宋官窑之收藏
精美古瓷片《官窑 古瓷片戒指、吊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