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被洪水冲破的牛皮看智慧城市建设的四大误区

从被洪水冲破的牛皮看智慧城市建设的四大误区

从最新的关于河南水灾的新闻发布会看,应该说到今天为止,随着卫辉城区涝水基本排除,可以说水灾基本已经过去,剩下的是恢复工作了。

当然,还少不了的工作是:反思!

说反思,并不是要去追谁的责任,不过如果没有必要的反思,以后还继续在同样的地方跌倒,那这一次洪水所受的损失,那些在洪水中逝去的生命,就真的是白白牺牲了。

洪水是天灾,谁也无法完全控制和避免,但如果能够注意应对得当,十分天灾可降为六七分,而如果应对不妥,则六七分可变十分。

这次灾情中,有一个与以往不同的问题是:那被洪水冲破牛皮的智慧城市。

有那么强大的天眼系统,能够人脸识别,但救援到最后都有失联的人在求助;

有智慧隧道,被堵在隧道的人却没人告诉他们该怎么办,别说所谓精准搜救,连救援都不知道在哪里;

有城市内涝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却对气象部门连续六道预警视而不见,在洪水来临之时地铁依旧运行。

在洪水的袭击下,所谓智慧城市完全是被按在地上摩擦,所以正如网上那篇《被洪水冲破的牛皮》所总结的平日里张口就是智慧,最后发现就那么点智慧,全贴在脸上了,洪水一来,把这些牛皮全TM冲破了”。

这种纸糊的智慧,在老天爷的检验面前是如此地弱不禁风,有一个国防科大的智慧城市专家愤慨地说:“我们应该羞愧,极度羞愧……

应当承认,在过去的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大干快上的浮夸风之下,确实犯下了很多错误,产生了大量的浪费而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智慧成果。

甚至这次水灾的检验也不是第一次,在去年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各地的所谓智慧城市在疫情的应对中,大部分都形同虚设,最后仍然是靠人力的堆砌来进行弥补,只不过那样的失误,不像洪水应对这样致命而已。

不过更应该承认的是:智慧化是大势所趋,智慧城市建设的脚步,不应该因为这样的错误而停止,那才是典型的因噎废食。在智慧城市面临重挫的情况下,更应该要做的,不是裹脚不前,而是在反思的基础上知耻而后勇,奋力前行。

由于改革而产生的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改革来解决,而不是退回原来的模样。

而且,应该说,在这次挫折中,暴露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几个误区:

1、智慧城市建设不止是一些炫技的信息化工具,而更应该是流程的再造,也意味着权力结构和利益的调整。

在这次地铁洪灾的事故中,饱受人诟病的就是在在洪水来临的时候,地铁依然没有停止运营。这个锅该由谁来背??

确实,平时各种管理系统,各种信息化,各种摄像头,各种掌上办公、流程优化,但到关键时刻,仿佛一切都形同虚设,最终还是层层级级。层层向上汇报,等着上级决策,而上级又因为离基层更远而不敢决策或者乱决策。最终问题就在这个层层级级中产生。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种层层级级是现状,而所谓智慧化、信息化,不过就是把这种现状搬到了线上,但就是在这种线上和线下的调整过程当中,其实会很多让人感觉与常识相违背的问题暴露。

自秦朝开始的文牍治国系统能够流传千年,自然是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效,但毫无疑问,这种老传统与信息化的潮流并不完全契合。

既然信息可以在网上共享、可以快速送达,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多层级管理?可不可以减少层级?

如果所有信息都直接送到领导那里,但领导又没有相关的专业技能,怎么办?如果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是否还一定要某个行政领导来排版定调?

如果智慧城市建设不解决这些因为手段变化而带来的结构变化,那做得再好也就是换汤不换药,甚至还可能带来次生灾害。

从披露的有限信息来看,郑州地铁的情况就是如此。所谓“有智慧、会思考”,都不过是在层级传递之间充当工具而已,而传递的便捷反而强化了上级对下级的控制并降低了基层的自主性,具体执行者在灾难面前没有上级命令就手足无措。

这些问题只不过在洪灾面前显得尤为突出而已,但实际上在各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早就存在。

比较典型的,如各地都说“一件事一次办”,效果有好有坏,但据了解,如果没有相应的流程的改变,只是把审批放到网上,有些事情强求一次办就纯粹是在为难顶层工作人员而已。

又比如各地都提智慧医疗,但大部分连一个区域的医学检查成果都不能共享,上级医院不承认下级医院的检查结果,平级医院之间互不认账,这都是平常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抛开那些技术因素不谈,显而易见的一个利益问题是,在很多基层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检验检测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去看病检查一次就足够了的话,那这些医院怎么生存?财政是否能够对此作出补偿?

2、智慧城市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比如提高效率,优化流程,但智慧城市不是万能的,至少解决不了基础资源的匮乏问题。

有些人一说智慧城市,就仿佛智慧城市建设好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建了某个系统,某个工作或者体验就应该马上有根本性改变。这实在是太高估了所谓智慧城市建设的作用,脱离基础的资源的有效供应来 谈智慧城市建设,其实是空中楼阁。

就如同郑州京广隧道被淹的过程,在人员疏散工作方面是人为指挥失职,但一条隧道建设在地势低洼的地区,排水的能力却有限,也没有设置合理的逃生通道,那么造成这样的惨剧就完全可以预计,而和智慧这个、智慧那个没什么关系。事实上,从后来的一些报道看,这个隧道差不多年年都被淹,只是这次情况超出了人们的意料之外而已。

类似的,各个城市都建智慧停车,但依然没有一个城市不堵,没有一个城市停车不是老大难。为什么呢?因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压根就没人考虑过停车的问题,为了极限利用空间, 多建楼宇多卖地才是正经。现在在停车资源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指望花点小钱,建个智慧停车来迅速提高人们的体验,那也是痴人说梦。

还有如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等,这些智慧手段最多算一个辅助,现在教育、医疗等的问题根本都是基础资源的不足,因为没有足够的基础资源,才导致要集中优势打造所谓超级医院、超级学校,然后所有人去争抢这有限的资源。这些东西,也不是通过所谓信息化、智慧化手段能够解决的。

3、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服务对象应该是每一个公民,而不是成为管控的工具或献媚领导的礼品。

智慧城市建设到底为了谁,现在其实已经有了清晰的答案。任何一个信息化系统,不管是TO G 还是TO B 还是TO C,最终都应该是TO C。所有智慧化手段都应该是服务于每一个具体的人。

所谓领导决策支持系统,是为了让政府做出更科学的决策,最终评价标准应该是人民生活水平和满意度的提高。

所谓城市治理系统,其目的也应当是让人们生活在其中有更好的体验。

更不要说那些政务服务系统,本就是为人民提供服务的,所以才提出“一件事一次办”、“最多跑一次”等口号。

但就如同法外狂徒罗翔所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从马里亚纳海沟到珠穆朗玛峰,而是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距离。”

智慧城市建设到如今,应当说数字化已经深刻得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尤其在疫情后,数字化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着数字化带来的便利,但即便如此,人们在谈论起智慧城市,还是会觉得离普通人的生活距离遥远。

为什么会这样?

一方面大概因为在很多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方面,因为其相对于市场的滞后性,所以人们更多会觉得理所当然而不会觉得是政府的进步。

比如手机支付,现在很多政务缴费可网上缴费,这些服务的提供方往往将之作为成绩来宣传,但其实人们只会觉得,人家微信、支付宝玩剩下的东西,你们才提供这样的服务,太LOW了吧。

而另一方面,确实很多的智慧城市建设了太多华而不实的东西。

就如同这次河南洪灾,在网上很多寻找失联人员的信息,这个时候,那些所谓天眼、雪亮工程,所谓智慧隧道,所谓大数据追踪,手机定位追踪手段都到哪里去了呢?人脸识别能抓逃犯,但为何这个时候不能用来寻人呢?

一个个大屏建设得漂亮,给领导讲解得挺好,各种展示和VI设计都挺好,但是到实战呢?

现如今有很多理论专家呼吁,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但到底如何以人为本没有人回答。

一个现实问题是:如今大部分智慧城市建设都还是政府的独角戏,一个个项目的主体都是某某部门,最终出钱的都是各个大大小小的领导,而人民,在这个过程中,连发表下意见的机会几乎没有。

当下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创造出一条让人民发声的渠道,也许就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之举。

4、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依托应用,基于问题出发,但最终应当要高于应用,能够自己创造需求,解决问题。

总体来说,智慧城市这个概念其实还是一个新概念,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的概念更新迭代如此之快,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路径和方式都还不明确的时候,智慧城市的概念又似乎快要落伍了。人们似乎更在乎制造新概念,而不在乎新概念的内涵是什么。

但毫无疑问,所谓智慧城市建设在当下的实际,其实就是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来解决一些现实存在的痛点问题。所以在当下来谈所谓智慧化,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应用在什么场合,解决了什么问题。

智慧的概念是很广的,当我们批评郑州智慧隧道项目形同虚设时,其实应该深入去了解其所宣传的“会思考,会说话”,到底是什么功能,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到底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

当然,从后来相关工作人员的回答来看,不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他们的回答是“不是没有发挥功能,而是'智慧隧道’项目可实现的功能有限”,“仅有养护人员实时定位、养护事件APP一键上报等功能”,“道路积水大量倒灌入隧道,京广路隧道电控箱设备被积水渗透发生故障,造成京广路隧道全线断电”。

好吧, 要么是夸大宣传,要么是设计不合理,要么就是工作人员渎职,怎么都不好解释。

而且从智慧城市的远景来说,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应该还只是起步,所谓智慧,更重要的是能够超脱应用,能够在汇聚足够多数据的基础上,能够基于AI技术,超脱出现实的需求,而对现实提出更优的指导,那应该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虽然还很遥远,但也应该想象不是?

当洪水涌入地铁隧道时,假如能够有基于信息化手段优化的流程,假如有足够多的应急求生渠道和方式,假如这个系统的设计真是为了人民,现场能够有高效的智慧调度,甚或假如有足够的AI能力,能够自主决策启动某些应急预案,是否就能够挽救那些无辜的生命?

可惜现实没有那么多假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设智慧城市要有顶层设计 2012年03月22日 14:44:05
互联网重镇:深圳智慧城市建设
冤不冤?一场洪水,让智慧城市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五个误区和四大难点
解读 |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五个误区和五大难点
智慧城市概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