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傅杰:为傅增湘先生辩诬

邓之诚先生(1887—1960)是老辈史学名家,不惟著作弘富,而且桃李众多。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出版的《邓之诚学术纪念文集》收录了其门人邓嗣禹、周一良、王钟翰、谭其骧、侯仁之、傅振伦、单士元、史树青等先生撰写的传记、回忆及学术文字,多有可观。而其中陈树普先生的《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追忆先师邓文如教授一些懿德景行》言及邓先生“在史学上广搜旁采、博闻强记、淹会贯通,卓然成大家”,所举的事例之一是:

又一次他还同我谈到我的三舅傅增湘(字沅叔,清翰院出身,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说:“他老先生很有学问,看的书很多。他的《藏园群书题记》名重一时,其考订典籍确有不少独到之处,有益后学。但尽信书不如无书,你在治学中同样也不可盲信这本《题记》,要自己多看多想多研究,不要当耳食者流。比如有一本志怪的书(按先生当时讲了书名,但我忘了),沅叔先生在《题记》中说它是‘齐东野人语也’就不妥。实际上宋周密写的《齐东野语》那是本掌故书,并不是志怪的书,可能你舅舅没看过周密这本书。”当时我三舅沅叔老先生尚在世,文如先生对我这个傅门的姻娅晚辈却如此讲,真是十分坦率真诚,令人钦佩之至。

我读来却没有同感,只有疑惑。

傅增湘先生(1872—1950)乃一代大藏书家,学者公认其“于学有三长,曰博览,曰精校,曰广传”(夏孙桐《藏园先生七十寿序》语)。尝“聚书数万卷,多宋元秘本及名钞精椠,闻人有异书,必从之假读”,校书都一万数千馀卷,而又多为题跋,“叙版本之异同,辨字句之讹谬,烛照数计,既精且博,至于撰人仕履、著书旨意,必详人所不能详”(余嘉锡《藏园群书题记序》语),是即《藏园群书题记》,早年见载天津《国闻周报》,继由报社汇为四集行世,仅有句读而无新式标点。后由傅氏本人纂辑续集,再合前四集为初集,以仿宋聚珍版排印。又将失收各篇编为三集,并加反复增改。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傅熹年先生参酌其先祖的稿本为之校订,按四部重排顺序,并“逐篇分段落,加标点”,一九八九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付梓,全书逾一千页。兹检《藏园群书题记》卷第九子部小说家类《新刻徐比部燕山丛录跋》:

卷中所记,神鬼变怪及梦幻俗俚之说居其半,意其人闻见博洽,而性嗜幽玄,故于搜神录异之书为近。然其中如地理、古迹、古墓、古俗诸类,纂述异闻,多足资考证,知其采录于当时方志者多,驳疑一类,亦颇具理解,要其博涉多闻,与《齐东野语》固大殊矣。

邓先生批评的盖即该篇。而从现在的印本跟邓先生的批评对应起来看,邓说自然是不无理由的。

我的疑惑之一在于:以傅增湘先生的博及群书,我根本不相信他会没有“看过”这部如此常见又如此广受学者推崇的名著——在他的另一部目录版本学要籍《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八,就赫然著录着《齐东野语》的明刊本三种,清写本一种。

我的疑惑之二在于:无论是邓先生的理解也好,还是傅熹年先生的整理也好,是谁教你们把这里的“齐东野语”加上书名号的?或者说是谁教你们把这里的“齐东野语”当书名了?

“齐东野语”典出《孟子》,《万章上》载弟子咸丘蒙问老师:“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孟子答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东汉赵岐《孟子章句》以“东野”连文,谓东作田野之人;南宋朱熹《孟子集注》以“齐东”连文,谓齐之东都。二说在后来各有响应者,如清初阎若璩说:“赵注妙有体会;不然何以不言齐之西或北乎?”民初姚永概说:“齐近东海,海滨之人喜为怪诞不经之语,故方士多出于燕、齐。朱子意或以此也。”无论内部怎么切分,合在一起都是指难以征信的道听途说,并缩略成了“齐东野语”这个成语,典型用例如赵翼的《剥皮山》诗:“噫嘻乎,齐东野语原无稽,姑妄言之妄听之。”

以独具风格的作品《草窗词》、独具手眼的选本《绝妙好词》以及《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笔记见称的周密(1232—1298)乃宋末名士,《齐东野语》是他成于晚年——学者考以书中所载事实,推断系周氏入元后所作——记南宋史事的又一部笔记名著。书名的来由,为之作序的戴表元称“其先本齐人也”,《四库全书总目》更明白地揭示:“密本济南人,其曾祖扈从南渡,因家吴兴之弁山,自号弁阳老人,然其志终不忘中原。故戴表元序中述其父之言,谓身虽居吴,心未尝一饭不在齐。而密亦自署历山,书中又自署华不注山人。此书以‘齐东野语’名,本其父志也。”周密的自序也貌似戏谑、实则沉痛地披露了心迹。其书的特点,戴序以为“其言核,其事确”,绝“不苟然”,固非“野语”;《总目》同样给了“中颇考证古义,皆极典核”的好评。夏承焘先生《周草窗年谱》所附《草窗著述考》更承《总目》语而发挥说:“草窗著述以此书为最经意,记宋季遗事多足补史阙,其考正古义者,亦极典核,在宋元笔记中,允推巨擘矣。”

以“齐东野语”作成语,是通例;作书名,是特例。退一步说,即使怀疑傅增湘先生没有看过《齐东野语》,总不至于怀疑他没有看过《孟子》、不知道“齐东野语”这个在各种成语词典中都能一搜而得的成语吧(何况邓先生言及的,正是“齐东野人语也”)?而他如果不曾得睹《齐东野语》,却又以其书作为参照系来评鉴他书,揆诸常理,这也是匪夷所思的。把傅跋中“齐东野语”的书名号去掉,按习用成语义理解,其文本来怡然理顺,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傅熹年先生的标点不免画蛇添足,有诬先人;邓之诚先生的批评不免自以为是,无事生非——前者既不可从,后者也是不可信的。

本文刊于2016年8月6日《文汇报·笔会》

……………………………………………………………………

2016年,笔会创刊70周年。

衷心感谢您这些日子以来的关注,

也期待未来的岁月里,

我们依然能照见彼此……

回复“201607”,您可收到笔会部分上月好文推送:

葛兆光:《悼念陆谷孙先生》

毕飞宇:《两个人像红杏一样闹》

王为松: 《一读四十年》

刘晓蕾:《“金瓶梅”结束处,“红楼梦”开始》

张定浩:《既见君子:蜉蝣之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傅增湘的校书目录
陈红彦丨永远的藏园
当代著名藏书家傅增湘楷书跋《洪范政鉴》
傅增湘楷书东坡语立轴
清.邓石如传世书迹《孟子》,太美了
林散之谈书家(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