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元 作品以农民生活见证历史变革

■古元 人桥 (版画) 古元美术馆藏

古元 (1919-1996),生于广东珠海市唐家湾。1952年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后调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教研室主任。197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后任院长。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等。

目前岭南的人物画方面出了很多优秀的画家,其中杨之光老师是一个代表性的人物。此后林墉等人,也非常有艺术个性,在艺术表现上有强烈的岭南地域特色,造型笔墨具有独特的艺术感受,在中国画派中独树一帜。

——陕西美术家协会主席王西京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1938年,19岁的古元从广东出发,最终抵达陕北。古元在延安时期创作的作品,往往能以平凡的视角和事件见证重要历史变革的发生。后来他谈及创作体会时称:“文艺作品要感动读者,就要考虑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首先是内容,然后是表现形式,形式应该是他们能够接受和理解的。当然,艺术形式要丰富多采,也要不断地提高,但不管怎么变化和提高,都应为人民大众所喜爱和接受。”

利用图画来教农民识字

创作了一些反映农民生活的木刻作品

1939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不久的古元创作了他的第一套木刻连环画《走向自由》。故事讲述了雇农的“他”,饱受地主压榨、资本家剥削、日寇侵略之后,最终蜕变为一名革命战士的历程。这组作品成为古元作品非常具有分量的创作。

古元在延安时期的创作,内容大多取材于农村农民生活,并能敏锐地把握当时农村的新变化,作品往往能以平凡的视角和事件见证重要历史变革的发生。1940年夏天,鲁艺学习告一段落,古元被分配到延安县碾庄乡参加乡政府的工作。他在业余时间利用图画来教农民识字,从教识字的过程中,了解到乡亲们的审美情趣,于是创作了一些反映农民生活的木刻作品,包括《牛群》、《羊群》、《家园》等作品,大受欢迎。

“剔黑成白”是延安地区版画家的特点

从剪纸和传统门神年画中寻找营养

木刻最基本的色调是黑和白,大致以1942年为分界点,我们发现古元之前的木刻以黑调为主,如《走向自由》组画、《播种》、《秋收》等。从1940年开始,这种黑调逐渐变弱,1942年左右发生明显转变,“黑古元”变成了“白古元”。

古元的木刻发生从黑变白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主动适应农民群众的欣赏习惯,因为当时“阴阳脸”、“黑乎乎”的面貌并不是他们喜欢看到的。很典型的例子是《哥哥的假期》。1942年以后创作的《减租会》、《部队秋收》、《离婚诉(二)》等都是“白古元”的面貌。

“剔黑成白”也算是延安地区版画家的一个特点,当时在重庆等地十分活跃的李桦、王琦、陈烟桥等则都是以黑调为主。“白古元”的面貌在1944年以后又有所变化,像《人民的刘志丹》、《焚毁旧地契》等都特别注重通过黑白对比的关系营造场景性的戏剧效果。可见古元这时候考虑的已不单是作品的服务功能,还在提升作品的本体力量。

从这一时期的作品来看,古元也已经注意到从民间艺术中吸收养料来充实自己的创作,其直接目的仍然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接受度。他在1943年创作的《合作社》、《识一千字》、《新窗花》等都明显采用了剪纸的样式风格。他创作的《讲究卫生》、《人兴财旺》则采取传统门神年画的样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画苑57——版画家古元
古元木刻版画作品欣赏
【版画园地】 套色木刻《重返延安》古元(1977年)
中国新兴版画运动时期木刻作品欣赏
美谈|延安木刻
艺术家:古元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