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霞印萍踪——徐霞客、李介立父子丛谈

引言

《徐霞客游记》的创作完成于明代末年,是徐霞客在游历名山大川时写下的日记体为主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抄本中,最权威的是“李介立本”,完成与清代初年,是徐霞客的儿子李介立搜寻、整理而成,是诸多抄本中最佳者,被称为“诸本之祖”。《徐霞客游记》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徐霞客具肇造之功,李介立有传播之德。

徐霞客以“霞客”为号,后人赞之曰:“霞印天下”;李介立别号众多,其中之一是“萍客”,令人联想到“萍踪不定”——这两个名号,多少有些联系,都有遍行天下的意谓,但“霞客”气象万千,“萍客”孤单寂寥,这两个名号正是这对父子人生的写照,其中有个人的因素,更多的则是时代的因素。

本文试着从徐霞客、李介立父子名号着眼,从名号、生卒、行状、著作、影响、时代六个方面细谈差别,论衡异同。

一、名号谈

徐霞客出生江阴梧塍徐氏,名宏祖(或曰弘祖),字振之,号霞客(也曾以“霞逸”为号,但通行的还是“霞客”这个号)。徐霞客的名号简单清晰,没有什么异议,无需多谈;但李介立的名号却很复杂,值得认真研究一番。

先说姓氏:

李介立是徐霞客的儿子,本姓徐氏,这个有共识;李介立公开的姓氏是李氏,这个也无异议。但李介立为什么姓李氏,说法却不尽一致。

光绪《江阴县志·人物·隐逸传》的说法是:“母周氏,徐弘祖妾,方孕而嫡嫁之,以育于李氏,故名李寄……”

而在《徐霞客游记》首刻本中,徐镇的《李介立先生小传》则说:“公讳寄,字介立,霞客公嫁妾之子也。育于某士。少长,欲旋里,族弗能收,又不忍为他姓,故从其母氏姓李,而自名曰寄。”

由此,李介立姓李氏的来历有两种说法:其一、来自于继父;其二、来自于生母。

再说名字:

依然是光绪《江阴县志·人物·隐逸传》,关于李介立名字的说法是:“……育于李氏,故名李寄,又以介两姓,历两朝,故自名介立。”

但是《天香阁随笔·昆仑山樵传》的说法则是:“昆仑山樵李介,字介立,号因庵,江阴人。”

最后说别号:

据《天香阁随笔·昆仑山樵传》,李介立常用的别号,有“昆仑山樵”、“因庵”等,此外还有许多:“曰萍客,曰瓮里书生,曰白眼狂生,曰三因居士,皆其随事异名也。今黄冠出游,则自谓复阳子云。”从这段文字可以推知,诸如昆仑山樵、因庵、萍客、瓮里书生、白眼狂生、三因居士等,是比较常用的,至于“复阳子”完全是“随事异名”。

李介立那么多的别号,既是个性使然,但也有其时代因素。明末清初的文人,别号众多的大有人在,比如著名画家,与八大山人齐名的石涛,也是一大堆名号。可以说,“萍客”这个名号最能体现明末清初诸多汉族文人的生存状态。

二、生卒谈

徐霞客生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十一月二十七日,卒于名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生卒年代清晰详尽。李介立的生卒年代则众说纷纭。

李介立的母亲是徐霞客的小妾,因因“不容于嫡母”而被逐,但具体时间和李寄生年,尚无定说。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依据《宗谱·高士介立公传》,认为李寄生于徐霞客逝世之年,即1641年;《丁文江徐霞客先生年谱》则推李寄生于1628年;周宁霞《李介立和〈徐霞客游记〉》,则以李寄作于顺治十五年除夕(已是1659年初)的诗中“堪怜四十今年是,事事皆除诗未除”句,及自注“余生辰在十二月”等文宇断定周氏被逐和李寄生年是在1619年。

至于李介立的去世的年龄,沙匡先生的《浅谈谱牒文化在“徐学”研究中的价值》一文指出:

李寄的出生年月日历来缺乏明确的记载,光绪《江阴县志》卷十八《隐逸·李寄传》仅记有:“李寄……年七十二卒于钓台村夏氏,执友夏宝忠敛葬之山居庵旁。”那末,他卒于何年?这是一个颇有争议、也是值得探索的的问题。近年有学者考证,李寄卒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并逐渐为“徐学”界所接受。不料2003年12月影印出版的江阴历代诗歌总集《江上诗钞》卷六十九,“夏世名小传”引《江干香草》云:“葬李介立于花山”,“(世名)康熙五年卒,年七十四。”如果夏世名卒于康熙五年(1666),那末李寄的卒年就要推到康熙五年(1666),那末李寄的卒之前,这无疑给本已众说纷纭的李寄生卒年又增添了一团疑云。

李介立的生卒年代如此扑朔迷离,这当然和他的身世有关,也体现了其萍踪不定的生活状态。

三、行状谈

徐霞客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他从小博览群书,萌发远游五岳之志。21岁开始出游,出游30多年,足迹遍及今华东、华北、东南沿海和云贵地区的许多山川,考察岩溶地貌,作出详细记载。他坚持将每日经历及观察所得写入日记中,后汇集成《徐霞客游记》,具有很高的科学和文学价值,被誉为“千古奇书”。

李介立在明朝末年,他曾独自登山,夜观星象,知明朝气数已尽,遂痛哭而归。江阴倡议守城,他与许用接触之后,决定在敔山湾“防乡”,以配合“守城”之役。李介立和徐霞客一样,都是孝子,他在驻守敔山湾时,将母亲接到身边,日夜侍奉。因为李介立的坚持,敔山湾的义民一直没有投降,一直坚持到江阴城破以后。李介立原本下定决定,与江阴城共存亡,他绝食待死,但因为母亲尚在,朋友力劝,最后饮下汤水,恢复了健康。此后,李介立编著了大量著作,其中就包括整理《徐霞客游记》等。

《天香阁随笔·昆仑山樵传》介绍李介立:“好山水,将遍游天下,不登昆仑不止,故自号昆仑山樵。”由此可见,李介立和徐霞客一样,喜欢游历名山大川,但是因为条件所限,最终未能如徐霞客一样遍游天下;尽管如此,李介立的人生依然丰富多彩。

徐霞客交游广阔,其中不乏生死之交。徐霞客的朋友中,即有高攀龙、文震孟、钱谦益、黄道周这样的名士,也有莲舟、静闻这样的方外之人,真可谓“霞印天下”;李介立“性狷直,不能谐世”,想来朋友并不多,加之他终身未娶,可谓孤苦一生,这也符合“萍踪不定”的意境。

四、著作谈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比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徐霞客一生除了家中发生重大事件外,几乎没有停止旅游,并详细记录途中所见,是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

除了《徐霞客游记》,徐霞客留下一些诗词,编著了《鸡足山志》,搜集了《晴山堂法帖》等。

根据《昆仑山樵传》的记载,李介立的著作计有《天香阁文集》七卷,《天香阁外集》一卷。《停车》、《春》、《谷口》、《附游》、《偕隐》、《晴川》、《鸣蝉》、《听雨》、《孤筇》、《息影》、《搔首》、《一笑》、《□□》诸诗集,共二十四卷。《天香阁随笔》八卷,《历代兵鉴随笔》十六卷,《艺圃存稿》六卷。外有《历代兵鉴》一百二十卷,《舆图集要》四十卷,《秦志摘录》三卷。可惜的是,这么多著作最后都散佚难考,即使残存的《天香阁随笔》也从八卷被人删略为二卷。

《天香阁随笔》的开篇就提到,李介立的朋友汤仲曜的《浪游集》二卷,最后仅剩《浙江游记》一篇;前辈古庵先生邵重生四十年编著的《西湖志》非常详尽,可惜未能刊行。由此可知,在那个年代,著作散失或不得刊行的大有人在。

五、影响谈

徐霞客著作虽然不多,但影响力却极大。仅仅《徐霞客游记》这一部,就奠定了他的游圣地位。《徐霞客游记》的编辑整理和流传,除了徐霞客家的塾师季梦良、幼子李介立作出了很大贡献外,民间藏书家的珍藏、校订、增补,也是《游记》得以保存和流传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坛领袖钱谦益在阅读《徐霞客游记》的抄本之后,作出了如下评价:“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仁兄当急为编次,谋得好事者授梓,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壤问亦不可无此书也。”

民国著名小说家张恨水自述:“忆吾十六七岁时,读名人书,深慕徐霞客之为人,誓游名山大川。”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评价道:“《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世界上最早一部记载石灰岩地貌的著作,是中国明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他比欧州最早对石灰地貌进行考察和描述的爱士倍尔早一百年,比欧洲最早对石灰进行系统分类的瑙曼早两百多年。”

此外,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徐霞客游记》开篇日)将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李介立一生著作丰硕,但长久以来却一直默默无闻。即使偶尔被人提起,也往往以徐霞客的幼子和《徐霞客游记》的整理者的形象出现,很少从李介立本身加以论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李介立著作虽多,但大部分散失不存。李介立成就了《徐霞客游记》的流传,却未能成全自己的著作。其中的原因,小而言之,是因为李介立经济状况不佳,加上孤苦无依,所以纵然写出许多著作,也没有机会刊行;大而言之,明末清初之际,大量士人大多处境尴尬,进退维谷。纵然是明末与顾炎武、黄宗羲齐名的大学者方以智,因为坚决不与清政府合作,受到清廷打压,致使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方以智尚且如此,更可靠是李介立呢。

六、时代谈

徐霞客生活在明末,明末思想开化,科技兴盛,《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本草纲目》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徐霞客游记》在地质、地文、地志上都有贡献,并且功勋卓著。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上超越前人的贡献,特别是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徐霞客有一篇《溯江纪源》,是考证长江源头。他不是坐在书斋里,捧来一大堆地理书籍对比阅读,然后得出一个结论;而是身体力行,逆流而上,亲自探寻长江源头。通过长期、广泛、深入的实地勘察,证实长江源头并非岷江,拉开了探索长江源头的序幕。

李介立生活在明末清初,明末清楚是思想大变革时代。李介立一生,编著了大量军事著作和地理著作,他整理的《徐霞客游记》时,更是一部伟大的地理著作。在明末清初的士人看来,地理之学是真材实学,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亡。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皆精熟地理,王夫之虽无地理学专著,却在很多著作中体现了他对地理的关注;黄宗羲详细刊校了《水经注》;顾炎武更是撰写了《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两部煌煌巨著。为什么三大儒不约而同地关注起地理来了,我们不妨关注一下顾炎武创作《肇域志》和《天下郡国利病书》的时代背景。

顾炎武生活的年代是明末乱世,目击时世艰难,又亲身经历倭寇之患、建州女真的内侵、风灾水害虫灾的交替侵袭,饥民的暴动和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以及明朝的覆灭和清朝的兴起。他深感国家处于多事之秋,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就不能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于是发愤读书,着手进行《天下郡国利病书》的写作。为了写作此书,顾炎武通读正史、方志及相关材料数万卷;还往来南北做实际调查,曲折行程二、三万里。

结语

徐霞客、李介立父子,是中国古代士人的代表,他们的才学和见识的非常卓绝。但相对而言,徐霞客影响深远,李介立则几乎湮没无闻。其中既有个人的因素,也有时代的因素。霞客、萍客这两个名号恰恰是他们一生的写照:徐霞客的一生,可以用“霞印天下”概括;李介立的一生,可以用“萍踪不定”概括。正是徐霞客的气象万千,成就了《徐霞客游记》的创作;也正是李介立的孤单寂寥,成就了《徐霞客游记》的整理。

2013年4月13日星期六

主要参考资料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介立《天香阁随笔》,粤雅堂丛书;

田柳《李寄生平年表》,《江阴名人年谱(上)》,黄山书社

沙匡《浅谈谱牒文化在“徐学”研究中的价值》

刘徐昌《狷介操越清 特立志更高——李介立“名号”新解兼谈〈天香阁随笔〉》

徐梵筂《李介立军事才能初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所谓成功,就是以自己希望的方式度过一生
徐霞客故居,缅怀一代奇人(下)
1640年,53岁的徐霞客远游途中突发疾...
他是明朝最牛的驴友,因思念亡妻宠幸了丫鬟,丫鬟怀孕他却气得离家出走
古人做过的最浪漫的事
故里“拜访”千古奇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