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陛诏村:因皇帝之诏得名的古村落


似乎是因丹霞地貌的缘故,坐落在赤水河畔的村庄,总会有一种粗犷原始的美感。如果你来到赤水市元厚镇陛诏村,将会对这一点形成深刻的印象。因为在这里,无论是石板街、古驿道,还是屋基、梁柱、护栏,再到竹林深处隐现的古桥与古碑,无一不是利用了这种色泽赤红而散发光感的丹霞石——它赋予陛诏村的村落建筑以最为鲜明的特色。

曾经历百年的热闹辉煌,也曾经历长久的孤寂沉默,这里是陛诏村,它静静伫立于赤水河北岸。仅仅是名字,就显出它的与众不同。村委会主任熊守中告诉“贵州苗夫”传统村落采访组“陛诏”的来历:陛,为“皇帝”之意,诏则是“诏书”之意,合起来为“皇帝的诏书”。清朝末年,太平天国内斗严重,“翼王”石达开在绝望中出走,率领其部转战川滇黔地区,却依然为天国而战。朝廷预料石达开定会到达赤水大群(今陛诏村)一带,于是咸丰皇帝下了一道圣旨传到当年的仁怀厅赤水县,命令将石达开部队全部歼灭于此。实际上,这名充满传奇色彩与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还未到达此处就被捕。此后,这个村庄就名为“陛诏村”了。如今,陛诏村的山林深处还有一处“寨门”,名为“平安门”,据说正是当年为了防御石达开部队而修建的。门上有依稀可见的刻字,我们用手拨开灰尘与草屑才能辨识,从刻字内容得知此门确为大清咸丰年间所建。平安门四周已是杂草丛生,一株黄桷树竟生根于古门的岩壁间,它悬根露爪、古态盎然,发达的根系盘绕在太平门上,颇像两位老友,似乎这百余年来,是它与天平门相依为命,走过热闹,走过孤寂。

古时陛诏是川盐入黔的重要水运码头,也是历史上锁闭“穿风古道”的关隘。明清时期,盐运已成为赤水河流域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当时的四川总督丁宝祯整治疏浚赤水河航道,使得盐运效率成倍提高。道光六年,陛诏村民用丹霞石建造天恩古桥与德政碑,以纪念和颂扬丁宝祯的功绩,二者至今仍保存完好。天恩桥如今隐藏在竹林深处,清澈的溪流冲刷着丹霞石,从桥下奔流而过。

古盐道形成于明代,兴起于清代,鼎盛于晚清、民国时期与解放初期,直到1959年赤桐公路通车后才退出历史舞台。因盐运,陛诏曾兴盛繁荣上百年,成为一个客商云集之地。村内一块古碑反向映证出曾经的繁华,其大意为此地不许赌博,一旦发现会进行处罚。那时,陛诏老街门庭若市,家家户户开门迎客,饭馆、酒馆、客栈林立,盐、木材及布匹生意最为兴旺。陛诏有“赶溜溜场”的习俗,即每逢农历1、4、7(现为2、5、8),方圆二十里内的村民与过往陛诏的商客会进行物品交易,交易地点大多在茶馆和酒市,交易后,大家会去喝盖碗茶或喝“寡单碗”来交流感情。所谓“寡单碗”,即“喝酒不点菜”的自我解嘲,这是陛诏最有特色的酒文化,赤水河畔一带至今仍有喝“寡单碗”的说法,这种充满市井气息的酒文化,反射出在那个经济并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对生活的从容与豁达。

1935年1月24日,红军一渡赤水,红一军团二师曾经陛诏、丙安直指赤水。1945年至1949年,中共党员廖林生受川南工委派遣,进入赤水开展地下工作,在陛诏村一带发展了20多名中共地下党员,与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斗争,为解放黔北地区做出了贡献。陛诏村因红色文化而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陛诏曾在1953年遭遇洪水,大量房屋因被冲毁而进行了改造,形成如今外部看似砖房而内部依然为木质结构的建筑特色。村卫生院的所在地是陛诏村历史最悠久的房屋,它曾经是一间饭店,无数客商曾在此歇脚吃饭。熊守中有些痛心地说,这些年大量人口进城务工,村落逐渐变得人烟稀少了。人走楼空后,一些古老的民居结满蛛网,自然废弃,令人痛心。如今的老街,或许是因为没到赶场天的缘故,人丁稀少、一片清寂。我们走了一路,只听见鸟鸣声、犬吠声、水流声,以及我们低声的交谈和鞋底摩擦石板路的声音。林中路旁,有石菩萨的残象散落,它与古庙同时毁于文革;镇邪庇民的石敢当菩萨保存完好,整体为青色调,呈现出神秘感,残存的香火说明依然有村民来此祈福祭拜。陛诏处处充满奇形怪状的丹霞巨石,石上生出古树,充满蓬勃的生命力,蔚为奇观。

临别,再看一眼那条丹霞石铺就的赶场路,历经了千踩万踏依然没有损坏的痕迹,只是被时光磨得更加光滑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首家天然的洞穴瀑布酒店
思溪延村
浙江/缙云古村落(9)
赤水丹霞地貌奇观
赤水的丹霞地貌
【多彩贵州】赤水丹霞看红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