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破楼兰终不还!雄浑豪壮的北山唐代天王像

——晚唐

千余年前川东一带永昌寨内战火的烽烟,如今已经演变为大足龙岗山上百姓袅袅升起的炊烟。那些远去的兵戈声,也变换成村民的闲话与笑语,时而在田间地头响起。

在这里,有这样一龛造像,透过那坚硬的石壁,仍能依稀聆听到远去的兵戈马蹄声,还有他们对兵荒马乱的愤慨,以及无忧无虑、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这龛像,就是今天北山石刻编号为第5号的北方毗沙门天王龛。

北山第5号北方天王龛

北方天王像

北方天王头像

北方毗沙门天王位于北山南段,在高295、宽245厘米的龛正壁,站立着身高2.5米的北方天王,头戴高方冠,双目圆瞪,脑后有牛角形火焰背光,身着铠甲,腰束革带,胸前挂牛角形腰刀。双手残毁,原手中持物不详。远远看去,天王像威武伟岸、高大魁梧。

北方天王龛部众像

在天王像的左右和下部,雕像多身,形象各异:或圆目阔嘴,持棒上举;或戴长长竖立两支翎毛的头冠;或身材短小,双手捧坛;或发呈火焰状上扬,头上抹额和颈下项圈皆有骷髅头;或半身出现在天王脚下,双手托天王战靴……。他们是天王的部众和眷属,生动、多变的造型衬托了主尊的形象,似乎天王正率领部众疾奔赶赴沙场,颇有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诗中所叙“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浑、豪壮气势。

北山第3号天王像

之外,北山第3号龛也被学者们认为是北方天王像,造像主尊天王身高1.88米,左右仅站立两身侍者。

北方天王为佛教四大天王之一,早在古印度就有所尊奉。唐代,大量专述北方天王的佛经传入汉地,如著名的密教高僧不空译过五种北方天王的经典,加之李唐王朝的宣扬,北方天王成为了一种影响广泛的密教神祇。最具有影响的北方天王故事,为天王显圣于安西城一事。据唐代不空译《毗沙门仪轨》介绍,唐天宝元年(742年),大石、康等五国围安西城,守将即请兵救援,而该城距离京一万二千里,救兵需八个月才到,帝王采取僧一行的请北方天王神兵救援之策,请不空作法,帝王亲见天王第二子独健,领天兵来此辞别。不久,表奏安西城外“云雾斗暗,雾中有人身长一丈,约三五百人尽着金甲”,所奏鼓声,“声震三百里,地动山崩”,五国军队甚为畏惧,乃退兵。而天王显圣的神样,也附在奏表之中。之后,“奉敕宣付十道节度,所在军领令置形像,祈愿供养”。

这个故事表明,北方天王具有护佑国家安宁、军事胜利的作用,因此,作为国家和军事的护佑神,便受到唐王朝的大力推崇。受此影响,晚唐之际,在大足北山修建永昌寨这处军事基地的韦君靖,在其寨内雕刻北方天王,应与护佑韦君靖部队军事胜利密不可分。

唐王朝对北方天王的推崇,也影响到巴蜀地区的石刻造像。据调查发现,在巴蜀地区的巴中、通江、邛崃、夹江、资中、内江、荣县、安岳等地的石窟中,都雕凿有北方天王的造像,而雕凿的目的,基本上与北方天王被尊奉为护国、护军的保护神有关。

巴中南龛第94号天王龛(采自:《巴中石窟》)

地处古代南北交通要道“米仓道”上的巴中,在南龛石刻中,开凿于乾符四年(877年)的第65号、会昌六年(846年)的第94号龛,都是以北方天王为主尊的造像龛。

夹江千佛岩第134号北方天王龛

位于青衣江畔的夹江县千佛岩,现保存有2千多尊石刻造像,故有千佛岩之称,造像开凿于隋代,兴盛于唐代。编号为第107、134、136、159号等造像龛,皆为中晚唐时期营造的北方天王像。如其中的第134号龛,高1.92、宽1.47、深0.85米,在龛门左右上方刻有雀替,正中站立北方天王,在左右和下方刻有7身部众造像。

资中重龙山第106号北方天王

在巴蜀地区中部的资中重龙山石窟中,保存有多达16龛的北方天王像,如第15、21、25、27、46、47、49、50、56、58、64、67、79、88、106、127龛,之外,资中西岩29、35龛也是北方天王造像题材。其中重龙山第106号窟开凿于唐代大中年间(847—860年),高3.1、宽2.51、深1.01米,龛内站立的北方天王身着甲胄、腰悬佩剑,神武勇健。在其身侧有地天、夜鬼和侍女、武士等造像。

北山第5号北方天王龛部众像

从巴蜀地区保存丰富的北方天王造像来看,大足石刻中的北方天王像在图像上具有较多的相同之处,不过,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巴蜀地区其它同题材的造像相比,北山第5号龛的侍从像特别丰富。对于这些造像的具体身份,也引起学者的浓厚兴趣,并在其论著中加以叙说与推测,如左侧前排下方,身材粗短、双手捧坛的造像,被怀疑为毗沙门天王的第三子哪吒,其它一些造像有可能是经典中记载的夜叉罗刹与五行道天女等眷属像。另外,右侧上部一尊造像,目如铜铃,嘴阔怒张,发呈“火焰”上飘,上身赤裸,颈下悬骷髅,与佛经中记载的“深沙神”颇相近似。

而类似大足北山第5号眷属众多的北方天王像艺术题材,在敦煌莫高窟绘画中有所表现,如藏经洞发现的一幅绢画行道天王像幡,表现的是行道毗沙门天王乘云出巡,天王头戴宝冠,身着铠甲,一手托莲花宝塔,一手持戟。紧随其后的有吉祥天女、象头毗那夜迦、猪头天以及相貌丑陋的三夜叉恶鬼。画面色彩华丽,极具动感。

敦煌绢画行道天王像幡(采自《敦煌石窟全集20·藏经洞珍品卷》)

大唐的繁盛与荣华早已经远去,在史书之中被世人广为知晓。而回望这些图像上颇为相同的北方天王造像,不由得追问起历史的细节,当年,韦君靖延请而来的这些具有精湛技艺的“良工”们,他们是不是大足当地的匠师呢?如果不是,他们究竟来自何地呢?还有,他们是不是和韦君靖一样,都怀揣着一份祥和、安宁的祈愿呢?

文 李小强

参考文献

黎方银《四川及大足石窟毗沙门天王像研究——大足密教造像研究之一》,《大足石刻研究文集(第五辑)》,重庆出版社,2005年。

李小强《深沙神与柳、赵教派》,《宗教学研究》2009年第4期。

敦煌研究院主编《敦煌石窟全集20·藏经洞珍品卷》,商务印书馆(香港),2005年。

巴中市文管所、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巴中石窟》,巴蜀书社,2003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五处之一的北山石刻
蜀中石刻巡礼:大足石刻
旷世遗珍,北山石刻的唐宋精品
【雕塑图文】四川大足石刻北山摩崖造像
祖国风光(2864)大足石刻
艺术明珠 ·大足石刻 【美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