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所学校的研究生毕业率不足25%,走出来的学生都是各领域奠基人

文 | 韧雾

2018年初热映的电影《无问西东》中,有一段情节让不少人感念不已。西南联大学子沈光耀报名飞行员,母亲从广东千里迢迢来看他,讲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话,即使放在今天价值观也不失先进。“……我们想你,能够享受自己的人生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姑娘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要追求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先没有经历过的,那些不过只是人生的幻光,你懂不懂?我怕你还没有想好怎么过这一生,就连命都没有了。”

沈光耀参军当然并非为名利的幻光所惑,而是感时忧世、奋起救国。今天的莘莘学子普遍考虑的求职升学、个人的前途发展,对80年前的联大学生们来说其实大同小异,只是在烽火连天的动荡时代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时光,他们的选择无疑多了份考验。

西南联大学子们在阅览室正在勤奋学习

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1922年北大成立的研究所国学门,并在当时制定了研究生培养制度。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学位授予法》,将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制度相融合,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才有了法律依据。现在每年考研大军的人数居高不下,当年联大读研的学生也有,不过数量非常少。联大8年共培养出本科生3700余人,研究生74人,在乱世深造可见也非易事。

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的教学合在一起,但科研各自独立。1939年三校相继恢复了各自的研究院,研究生分别招生,学籍属于各自学校,不过课程教学由三校教授统一配合,不分彼此。比如陈寅恪来自清华,亦被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聘为历史学部的特约导师。研究生的奖金等费用亦由各校自筹拨发。

北大研究院共设文科、理科、法科3个研究所,12个学部;清华则多一个工科研究所,共计16个学部;南开设有商科研究所与边疆人文研究室。另外,清华大学还有5个特种研究所:国情普查研究所、金属学研究所、无线电研究所、农业研究所、航空研究所,是为适应战时特需所建立的实用研究所,与南开的边疆人文研究室均属于专门的研究机构,不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因为清华在三校中体量庞大,梅贻琦利用庚子赔款基金拨给清华的经费,设立特种研究所,也可分流部分南迁的清华人员,减少占用联大编制名额,“从而使三校在联大体现了较好的平衡,促进了学校内部的团结”,也是用心良苦。

三校的研究生,并不只在联大学子中招收,而是面向全国公私立大学毕业生。相较战前,都放宽了招录门径,比如北大的考研资格:需著有论文,年龄在30岁以下,身体强健。而清华因为财力相对雄厚,一是研究生学费全免,一是对成绩优异者给予甲种、乙种奖金,甲种为三百元,乙种为一百五十元。

西南联大时期的何兆武,他是当时清华文科研究所的研究生

虽然培养的研究生数量不多,但人才质量相当之高。文科研究所中,北大共录取了35名研究生,有22人毕业,后来语言学家马学良、哲学家任继愈皆出自门下。清华招收了42人,11人毕业,从中走出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奠基人王瑶、历史学家何兆武、翻译家许渊冲。北大的理科研究所共培养研究生15人,毕业4人,1939年算学部招录的研究生王湘浩,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我国第一批计算机学科博士生导师之一;1942年招录的研究生黄昆,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中国固体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清华的50名理科研究生中最终毕业的有18人,最具代表性的是物理学部,培养出了诺奖获得者杨振宁、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等。

即使是战时的环境,老师为培养学生也费尽心血。北大文科研究所主任是傅斯年,联大总务长郑天挺出任副主任,主要负责实务。他在日记中规划,“今后研究生之生活拟采取书院精神,于学术外,注意人格训练,余拟与学生同住。”第一批研究生中的任继愈,后来回忆,“当时文科研究所的导师,有陈寅恪、向达、姚从吾、郑天挺、罗常培、罗庸、杨振声、汤用彤、贺麟。师生们共同租用了一幢三层楼的宿舍,在昆明靛花巷3号。师生们同灶吃饭,分在两个餐厅,因为房间小,一间屋摆不开两张饭桌。师生天天见面,朝夕相处。罗莘田先生戏称,我们过着古代书院生活,郑先生是书院的‘山长’。当时同学周法高是罗先生的研究生,周戏编了一副对联:郑所长,副所长,傅所长,正所长,正副所长;甄宝玉,假宝玉,贾宝玉,真宝玉,真假宝玉。对仗不大工稳,在同学中流传。”

1942 年,任继愈(右六)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时与同学的合影

对于研究生的教育,郑天挺等老师倾其全力。比如12月20日,拟以祝胡适五十寿辰之名,“请在美诸友向国外捐款五万至十万美金,为北大文科研究所基金设专任导师”,对于“不愿任课之学者,如寅恪、宾四、觉明诸公,皆延主指导”。

回顾学术发展之路,杨振宁曾肯定道:“我在西南联大受到了良好的大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何兆武在年逾八十时评价:“回想这一生最美好的时候,还是联大那七年,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学生的素质当然也重要,联大学生水平的确不错,但更重要的还是学术的气氛。一个所谓好的体制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允许人的自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西南联大”时期郑天挺的教学活动及其学术研究
清华和北大是否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出了人才?
珠辉玉映 薪火相传——汤用彤对冯契的学术影响
《南渡北归》共读集锦09 | 悦读读书
北大录取通知书太惊艳了!各大高校争奇斗艳,竟然惊呆了日本网友!
从研究生复试线来聊聊清华、北大的王牌专业、冷门专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