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往事|青州人始商后政 臧郁文名医翰墨(南新街忆旧)

南新街黑家大院的南邻,是周家的两个大院,75号门洞硕宽,73号门小无洞。写到这里,笔者都认为,73号极有可能是75号的后院, 或者是后花园,何以见得,容我后续。

要弄清周家大院两个院落的情况,首先要了解清末民初的两个著名人物,他们就是宋传典和周静轩两位前贤,而他们的纺织针织业,与我们赵家祖上生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宋传典

宋传典原名宋化忠,字徽五,清末生于青州前龙山峪宋王庄,幼年家境异常贫寒。后来,在英国传教士的教会学习改名为“传典”。宋传典学习期满后,留在广德书院担任英文教员, 由他翻译的《化学详要》一书,为青州各校争相使用,一时洛阳纸贵。1905年,清廷废科举兴学堂,宋传典出任县立高等小学堂校长以及县教育会会长等职。后来,宋传典辞去教育界的职务,将德昌花边庄改为“德昌洋行”,兼营进出口贸易, 民国初年,中国农村男人剪辫子者日趋增多,而女子留短发亦成为时尚, 宋传典学习英国技术,生产发网, 也称发髻,在省内数十个县的乡村设立了许多加工编织点,鼎盛时期,为他加工编织发网的多不胜数,宋传典获利颇丰,资本已高达数百万元。有了巨额财富,宋传典开始涉足政界,先是当上了民国初年的山东省议会议员,后来(1922年)又顺利当选为省议会议长。 由此可见, 青州人宋传典学习英文开始,先入教育界,后从事贸易,有了丰厚的资本后从政,一条实业救国的路线。在这条道路上, 他有一个非常好的伙伴, 就是他的英文翻译, 也就是南新街63号, 65号院落的主人周静轩先生。

据黑太吉老人介绍,周静轩买这两处院落的时候,其工作单位是齐鲁大学医学院的财务负责人,其实这和宋传典的生意和从政并无矛盾;首先,齐鲁大学早期就是教会学院,宋传典发迹于英国教会,其次,到了上世纪20年代,宋传典的商行总部开到了济南纬二路,财源广进,作为负责人宋先生的英文翻译,周静轩进入齐鲁大学主掌财务,顺理成章,因为本来教会的教育机构就是凭借各方的募来之款,说不定齐鲁大学的募来巨资款项, 宋传典的《德昌洋行》是最大的份额呢。

周静轩和宋传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我们赵家,有这两位人物和生意上,其实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赵家,民国初年住在南新街,其实只是我们爷爷奶奶的“南郊别墅”,我们赵家的生意,是在南新街往北,经过围屏街,花墙子街,到趵突泉大板桥西侧,五路狮子口和剪子巷交口,路西一栋石头砌成的两层高楼,据说过去曾是清朝的《当铺》,门牌号码是剪子乡91号,是剪子巷西侧最南端。 素贞大姐, 承泰大哥和我都出生在剪子巷的楼里。 按照现代的说法,这是一栋有两个当街门面的商品楼,楼下两个门脸, 是我们赵家做生意放柜台面对客人的地方,我们的对面, 是经营戏装的店铺, 各种花冠,戏服琳琅满目, 再往南东侧, 是一家茶叶庄,各种茶叶放在柜台的通明长圆柱形玻璃罐里,招徕顾客。除此之外, 我们赵家在花墙子街《漱玉泉》的南侧, 还有一处住房,供《志成制线社》的员工居住,爷爷起名志成制线社,可能源于有志者事竞成罢。爷爷与宋传典有着非常相似的经历,都是白手起家,靠着辛勤努力,诚信,童叟无欺, 赢得了生意, 在济南打开了一片天地。

我们的生意,也与德昌洋行的商业往来有密切的关系。

记得小时候50年代,奶奶经常带着我们制线社的“余货”,参加山水沟往东的围子墙上“药市大会”,其中的产品,就有黑色“丝网发髻”和色彩斑斓的各色花边,想必这些在民国初年, 有可能都是随着宋传典的德昌洋行,发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的手工工艺品了, 在那时侯,就已经风靡各国,其中就有我们赵家的产品,因为73号75号周家大院,和我们65号赵家老宅,只有三家之隔, 五家为里, 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何况产品又是别无二致,要说不同,只是我们产品更具有民族特色而已,尤其机制或手工的花边,非常色彩靓丽,而蚕丝的发髻发网,黑色闪亮,让人爱不释手,这应该是山东济南手工艺品出口的雏形和先驱了。

再返回头来,介绍一下周家大院的两个院落。

周家南新街75号大院,大门楼,门楼凸起山脊,都是雕梁画栋,门楣和大门两侧的木板,也是雕刻的不同的花纹,黑漆大门两扇对开,门下有提褡,门洞宽大,方砖铺面,下了台阶,则是狭长型的前院。院中间是长砖铺设的院中小径,小径两侧则是种花草的土地,土地后边,则是位于南北两侧两溜的北屋和南房。南房一侧没有中断, 而北侧,则被中间的第二道大门分割成两部分, 则左前北房方的和右前北房,记得都是三间;中间的二门,要抬腿拾级而上,二门的石刻也非常的讲究,体现处房宅主人追求境界。进入二门之后, 便是后院了,后院近于正方形,方砖铺地。后院被北屋(应该是正堂位置),和东西厢房以及前院的北房所围起, 除了隐蔽性,后院的正房北屋,也更威严,显示出宅主的颇巨匠心。

南新街73号的院落就没有这样的规模了,不仅门头小, 更没有门楼,只是简单的一个对开大门,院落也非常之小,虽然是典型的小四合院的规制。

这样一大一小的院落,在南新街并不罕见,一些院落都是这样的设计,笔者推测,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清末民初,推翻帝制,军阀四起,纵使兵荒马乱,贤达还求自保,所以在设计上,这个小门小院,除了供杂役杂工进出之外,估计更多的还是这些商贾绅士方便逃生之门,故此笔者推测,在大宅院和小院落之间,一定有一扇并不起眼,非常隐蔽的两个院落的互通之门。遗憾的是,这些清末民初的建筑,在南新街西巷西侧,只有四处院落残存,其他的都被高楼大厦所替代,无从考证了。

在南新街75号大院,住过笔者的山医附小的同班同学尹素珍和尹富升,他们都是齐鲁大学教职员工的子女,这是这所大宅院是齐鲁大学(周静轩先生)资产的一个佐证;另外一位山东医学界的名人臧郁文老先生,曾经在此大宅院正北房堂屋居住,名中医臧老先生也是值得书写一位响当当大人物。

臧郁文(1932~ 2006 )原名修,号石庐。山东昌邑人,自幼博读诗书,酷爱书画。学习书法篆刻,历数十年而不辍。涉汉魏以来诸家其书法沉雄雅秀、醇厚含蓄。篆刻宗法秦汉,更喜西泠八家,习吴昌硕、齐白石印章中的布局章法,奏刀利捷,仍不失古意。绘画专擅山水,气韵浑朴、古拙典雅,有浑厚滋然之生机。作品多次获得大奖、作品被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巴西等国机构和友人收藏。文论有《画家关友声》、《花鸟画家张茂才先生》、《掇英撷萃》等20于篇刊载于《大众日报》、《联合报》等。其成就选入《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当代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出版著作有《臧郁文书画篆刻选集》。

其实, 臧郁文老先生的诗书翰墨, 只是他的业余生活和爱好, 他是中国著名的中医针灸学家、教授,中医中药研究, 尤其针灸研究和临床是他的主业。 南新街的人们都称他为臧大夫。在他的领导下, 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在五十年代就成立了针灸推拿科,在这个科室曾拥有郑毓桂、田道正、王国才、赖新生等针灸推拿名家,在中西医结合领域成绩斐然。1960年臧大夫参与领导山东医学院经络研究组;1966年开展针刺麻醉研究, 和美国同行交流针刺麻醉技术;1977年起,开展激光经络隐性感传、光针经络测定实验,是对中国中医针灸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学科学家。

我与臧大夫相识, 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他的弟弟臧树侃从外地插班到山医附小,当时臧树侃同学外地的口音,让我们都听不懂,也有同学看不起外来客;我反而和臧树侃成为知心朋友,因为他的字, 非常规整, 规矩, 而且漂亮,我就开始向臧树侃学习, 从而认识了他的哥哥,臧郁文先生。那时侯他们一家还没有搬到南新街住, 住在附属医院的一间小房子里,房子虽然小,但是非常的典雅, 应验了人们常用的一联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

这样交往和很多年,直到六十年代末,乃至七十年代笔者赴内蒙, 乃至1978年我通过考试, 进入中国科学院成为文革后的第一届读研究生,无论赴东北采集古生物样品,到云南考察洱海的生物群落, 还是到北京开会,到青岛请教,我都争取机会顺便会泉城看看父母亲,住在南新街的老宅子; 每当我到故乡, 都尽可能去看看老同学臧树侃, 看看臧大夫。那时侯,他们已经搬到了南新街原周家大院居住,也方便,有时候我妈妈生病,也去臧大夫人寓所瞧病,顺便聊聊家常。

臧大夫是南新街上的好人, 如果那两所院落没有拆除的话, 在那里建立《臧郁文老中医和书画艺术家故居》, 该有多好, 也让我们有机会回故乡再去探望这位值得尊敬的艺术家和科学家, 也顺便用此文问候我的老同学, 好同学臧树侃先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即将消失的胡同之——乐观街
安家大院(杨柳青年画馆)
西城区的四合院(九)
泉城是我的故乡—鲁安泉城忆旧系列之一
西安罕见明代四合院,老建筑背后隐藏的小秘密,能辨认男尊女卑
陕西西安高家大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