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庄河出了四个武进士

刘家保存的“进士第”牌匾。(张传筠供图)

武进士都是当年闯关东者的后代

上周,记者在庄河采访时,庄河杂志《庄河记忆》主笔张传筠告诉记者,庄河人大多是闯关东的山东人后代。

“这地方出武进士。”张传筠向记者强调。

庄河地区当时归岫岩管辖,修于咸丰七年(1857年)的《岫岩志略》是当年辽东南地区最具权威性的地方志之一,包含现今的岫岩、庄河和部分丹东地区。《岫岩志略》中记载了三名武进士——刘大鹏、刘中鳌、王德懋,全部出自庄河地区,后来修撰的《庄河县志》,又增补了武进士姜烈扬,此外当时庄河地区还产生了十余名武举人,众多的武秀才。

“与海城、盖州、金州、复州(今瓦房店)这些建制较早的周边地区相比,庄河地区本是荒凉之地,人才匮乏,但当时的庄河汉人富裕起来之后,上进心很强,且在开荒中养成了吃苦耐劳精神,不少人拿出了常人难及的狠劲和韧劲,一时间当地的武学人才储备非常厚实,拔尖者即成了武进士、武举人。”张传筠说。

清史专家、沈阳文史研究馆研究员佟悦说:“当时庄河地区的武科举成绩,放到辽宁境内也是突出的,这与满族旗人不参加武科举也有一定关系。当时的盛京、辽阳、抚顺、铁岭等地,满族旗人较多,这些旗人从小训练骑射,武艺根底深厚,但他们只参加文科举。这是清朝有意为汉族人留下功名的缘故。这样,汉人聚集较多的锦州、庄河等地区的武科举人才就显露出来了。”

一块武进士牌匾成为历史见证

在清代庄河地区的习武家庭中,刘大鹏一家具有代表性。

“刘大鹏是武进士,他的弟弟刘大勇是武举人。刘大鹏的儿子刘曰谋据说也是武举人。刘家遗留至今的《道光乙巳会试同年齿录》以及写有‘进士第’‘武魁’的牌匾,是那段历史的珍贵记录和见证。”张传筠告诉记者。

在张传筠的引见下,记者来到庄河下八家屯,见到了刘大勇的曾孙、现年83岁的刘洪发。在刘洪发的院子中,还保留着当年刘大鹏、刘大勇练功所用的石锁。

据刘洪发说,他们家族是在乾隆初年从山东登州府海阳县林寺乡迁到庄河地区的,当时所开垦土地有400万平方米,家族借这么一块土地开始繁衍。“听前辈们讲,刘大鹏、刘大勇两位先人在小时候就由家庭教师教文习武,他们练武特别勤奋,特别能吃苦,到成年时已是武艺非凡。尤其是刘大鹏,膀大腰圆,天生就是练武的材料,由于体格太强壮,当年他从屋门经过时需低头侧身才能过去。”

刘洪发告诉记者,家族中还流传着刘大鹏在武科场上的一段故事。说的是刘大鹏在考场上舞刀时,那把刀舞动得上下翻飞,水泼不进,但也许是一瞬间走了神,飞舞的大刀顺着肩膀、后背溜下来,眼看着就要落到地上。说时迟那时快,刘大鹏一个倒踢,又把大刀踢到肩上继续舞动,场下一片喝彩之声。不过,刘大鹏露出的破绽没有逃过主考官的眼睛,他问下场的刘大鹏:“刀从后背滑落是一个失误,你怎么还继续舞刀?”刘大鹏说:“我这是故意添一个外彩。”主考官又问:“有什么讲究吗?”刘大鹏答:“我这招叫‘脚踢莲花’。”主考官认可了他的说法。当晚回到客店,刘大鹏发现,因脚跟被大刀挫伤,血肉与靴子已粘在一起,用刀将靴子挑开才能脱鞋。

中了武进士的刘大鹏对朝廷称病,并没有当官。张传筠说,武进士的个人素养与领兵作战关系不大,查找史料可知,那个时段中国70%的武进士都没有当官,而且刘大鹏多年举石锁练功,对身体伤害很大,很可能确实是患病,在中进士的8年后,刘大鹏去世。

刘洪发说,刘大鹏去世前在家乡过了一段乡绅生活。本地区有纠纷,往往要找刘大鹏来进行调解;当地习武者要报考武秀才,也要由刘大鹏来证实身世清白,才能报上名。由于取得了进士的功名,在刘大鹏家门前立起夹杆石,竖立了旗杆。武官的旗子是黄色的,每逢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升旗。后来其住宅所在之地叫旗杆底,就是因此命名的。

张传筠说,到了光绪年间,庄河地区只出了一个武举人,势头大不如前,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大环境看,在与列强的交战中,传统的武艺显得落伍,武进士、武举人的重要性下降,必要性也遭到了怀疑。从庄河地区的局部来看,人们进取的渠道多样化了、不能吃苦也是其中的原因,到了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武科举被彻底废止了。

武科场比力气、箭术和刀技,没有擂台对打

清代的武科举从低到高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各级考试通常每三年举行一次,考试的内容大同小异,只是要求标准的高低不同,选手的竞争力不同。

张传筠讲道,与今天人们看到的武侠电影、评书演义不一样,清代的武科举不设擂台,没有考生间的拳脚互搏,或持兵器较量,主要考的是考生的力气大小和弓马功夫,此外还有刀技。

最低级别的是童试,考中者为武秀才。在童试中,骑马射箭时三箭不中目标者被淘汰;站在地上射五箭,五箭均未中目标或仅中一箭者被淘汰。“当时庄河地区的考生要参加童试,岫岩亦无学额,需寄籍他县。”张传筠说。

“第二级别是乡试,考中者为武举人。按照清朝的规定,各省武生在本省省城参加乡试,不过奉天府的武生都要到顺天府(今北京)参加乡试,当时的奉天府管理今辽宁省范围内各县的‘民人’(非八旗人口)事务。”佟悦说。

张传筠介绍说,查阅资料可知,武科的乡试分为三场,第一场比试马上射箭,在马道旁设三个目标,每个目标距离三十五步,考生纵马三次发九箭,中两箭的为合格;第二场考的是平地射箭,最初的制度是考生距离八十步发射,后因迁就考生能力改为距离五十步发射,共发九箭,射中三箭算合格。

射箭合格的考生接着参加开硬弓、舞刀、掇石(举巨石)的比试。硬弓分为十二力(十斤为一力)、十力、八力三号,另备有十二力以上的弓,应试者自选弓号,限拉三次,每次以拉满为准;刀有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三种,舞刀必须在前后胸处舞出花样;石头有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的,掇石必须将巨石提至胸腹之间,再借助腹力将巨石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叫做“献印”,一次完成为合格。按照规定,考生弓、刀、石三项必须有两项为头号和二号成绩,三号成绩超过两项者即为不合格,取消三场考试资格。

第三场考策论,由各省巡抚出题,嘉庆十二年(1807年)起因应试者多是能武不能文,改为默写《武经》,《武经》包括《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李靖问对》《黄石公三略》《姜太公六韬》。

会试与乡试规制相同,在京城举行,考中者为武进士。会试后已取得武进士资格者,再通过殿试分出等次,共分三等,称为“三甲”。嘉庆十九年(1814年)起,殿试时由皇帝在紫光阁亲阅马上射箭,在箭亭亲阅弓刀石比试。第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称呼与文进士相同,赐武进士及第,二甲赐武进士出身,三甲赐同武进士出身,一甲和二甲、三甲的前十余名,都由皇帝亲自确定,由兵部送榜,张榜挂于京城西长安门外。

“道光乙巳年(1845年),刘大鹏参加殿试,成为第三甲第十六名进士、钦点营用。他也是当时岫岩州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武进士,在道光年间刚刚走出蛮荒、文风渐兴的辽南,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程度的喜悦和精神满足。”张传筠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容历史上的状元和解元
科举四宴都有哪些?
古代的“科举四宴”是哪些?
科举四宴
滨海的举人和状元
在古代要学些什么才能成为一名武举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