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江乌江流域共和镇发现“文氏生基”古墓群

今年以来,笔者多次深入武陵深处乌江河畔德江县共和镇街上社区石槽水一带调查采访,发现大量明清时期以来以文氏家族为主的“生基”古墓群,其中部分古墓保存完好有文字记载,部分古墓被破环。

今年2月14日和4月5日,笔者两次赴德江县共和镇,开展以土家族为主的古墓文化田野调查了解到,该镇有一条名叫“流渚滩”的小河,发源于共和镇与堰塘乡交界的岩门口响水洞,经共和镇的何家山、横石梁、石槽水、水井坝、松树坝、上场、茶坨、三里场、花莲界暗洞流入乌江。因为共和古镇靠近古代贵州水运交通良好的千里乌江,相传,宋末元初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后裔为主的先民,为了躲避生活奔波,从老家江西离家,翻山越岭,再沿着千里乌江水运,迁徙到共和镇。至今,当地分布着大量造型别致的“团坟”“生基坟”等古墓,其中部分古墓保存完好,并有文字记载,部分古墓被破环。

位于共和镇石槽水和松树坝寨子背山上有个名叫“生基坪”的地方就分布着10多座有名有姓的“团坟”“生基坟”等古墓。其中一座双人合墓“团坟”,墓碑刻着:“万古佳城,皇清待赠故显考文翁会、显妣文母老大(孺)人之墓,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建立”等字样,还有孝子女、孝婿等名字,至今已有198年了。该墓四周被开垦土地种庄稼,仅有墓碑和坟头。附近有一座“生基坟”,双间墓穴,墓穴左右内空宽约90厘米,墓穴内空长约2.76米,墓穴内高约1米,墓穴内顶部为弧线(半圆型),合墓宽约3米,高约2.5米,门柱雕刻有文字花纹,因为风化模糊不清。主要用糯米浆和石灰浆勾缝方石粘砌而成。墓穴大门被人为破环,没见墓碑,仅为完整墓穴,四周是庄稼地。位于石潮水寨子附近车家林有座“生基坟”,墓穴长约2.5米,宽约3米,有3间墓穴,墓穴长约70厘米,墓穴大门被人为破环,没见墓碑,四周是庄稼地,已经被泥土覆盖大半,出土墓高80厘米。和平村上场组德江至潮砥公路旁的香树堡(小地名),有座“生基坟”占地约8.8平方米,双间墓穴,正墓穴长约2.6米,墓穴高约70厘米;假墓穴长约1.3米,宽约80厘米;墓前宽约3.4米,主基宽2米,基前长约3.8米,墓宽约2.1米。前几年被人破坏,墓方石堆放凌乱,没见墓碑。就在此古墓对面的公路旁有座还有文氏古墓,修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坐西向东,为土石砌成,该墓碑面高约1.5米,宽约1.2米,墓主人为文惠(又名文天凤),为江西临江府人氏,进士出身,授思城巡抚,卸职后居于共和,墓碑为其孙文岐山等于清光绪十七年立的简单的“砚台碑”。2008年文惠后裔集资修建如今高大的“七镶碑”,成为文氏族人祭拜祖先的古墓之一(此古墓情况已收录于《德江文化辞典》2017年11月第一版第134-135页)。距此古墓几米远的土坎上还有一座“生基坟”,该古墓墓穴长约2.5米,宽86厘米,高约2米,墓基宽约4.5米。还有小沟、洞坪上、金子山、茶坨、三里场等地也存在清代古墓。

据初步调查,仅共和镇街上社区附近就有明清及民国时期以来的“团坟”“生基坟”等古墓20多座,大多数碑文记载都与文氏家族有关联。据初步调查统计,目前,共和古镇文氏家族总人口已经发展到上万人。

据国内考古发现,“生基”墓早在唐代即有记载,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后来为道教、佛教所吸收,称为“生基文化”,是中国宗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人们见到古墓碑刻上的“皇上”,是一种少见的旧时墓碑行文格式,类似“皇清待赠”等。“皇清待赠”这样的碑文在贵州多地都有过,是古代碑文中的一种格式,一般墓碑都会出现“皇清”的字样。还有一些图案和简单的雕刻,引起了不少考古爱好者的兴趣。

目前,经初步调查表明,濒临乌江的共和古镇出现如此规模的文氏家族“生基”古墓群,对研究乌江流域原住民墓葬习俗有较高的价值。为此,希望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组织专家学者到实地查证,抓紧时间,及时抢救和保护这珍贵的地方历史文化遗产。(文勇 文美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心理]男子一夜暴富全因祖坟上有它
高岩墓
千年古墓出土27吨珍宝,专家不知墓主是谁,一老汉:我知道真相
古墓煞
谈谈坟墓碑文的基本写法
雷忠义——风水讲义(阴宅点穴安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