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翻转课堂”的热现象与冷思考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翻转课堂”正迅速蹿红并成为不少地区的积极教育实践。“翻转课堂”以“微课程、小测验、实时解答”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这一新颖教育模式的到来,冲击并挑战着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也许正因为此,全国各地掀起了“翻转课堂”实践热潮。从大学到小学,进行着“微课程”制作的全员培训;一些以“翻转课堂”为主题的教师研修活动更是层出不穷。许多地方正采取行政力量推动,大面积开展“翻转课堂”的应用实验。

 

  在区域教育发展中,“翻转课堂”确实有其存在价值。在课堂上,通过微视频课程的播放,农村偏远地区的孩子能享受到更高端和精准的教育资源,无疑有助于学习质量的提升。从宏观意义上而言,最终有助于学校效率的提升进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功能,还有助于科学诊断学情和发现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把脉”。当“翻转课堂”如台风一般登陆中国时,它正以信息化、网络化的全新教学形式和以“学”为本的价值取向冲击着现有的教育。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翻转课堂”的快速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一厢情愿,这场靠行政推动的教学变革并没有受到太多一线教师的青睐。现实远比想象的复杂,在“翻转课堂”实验中,许多教师感到迷茫和困惑,他们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又多了一份责任和压力。如今,不乏这样的追问,难道“翻转课堂”真有那么神奇,它真能取代传统教育方式?我们的教育改革需要坚守什么?我们是不是容易迷失自我?

 

  笔者认为,“翻转课堂”虽先进,但它只是技术支撑,永远不可能取代教师。学生的学习需要思维的深度参与,而“微课程”的视频学习,仍旧停留在知识学习的层面上,无法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此,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以知识为本位的应试教育现状。

 

  “翻转课堂”需要教师有超前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学能力、娴熟的教育技术,必须重新开发课堂内容,这给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在一些县区,大面积推进带来了这样的局面:许多教师难以胜任,“翻转课堂”实际上水土难服。当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并不乐观,还没有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将区域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加强新教师研读教材、钻研教法的课堂实践能力的培训,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层面。否则,只会是本末倒置,必将以牺牲学生的学业为代价。因而,笔者认为,“翻转课堂”并不适合所有教师群体,更难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翻转课堂”的出现根植于美国的社会背景。当“翻转课堂”来临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它的吸收和借鉴应建立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如果只是简单移植,未必会有长久生命力。当前,我们不能一味追风,而要渐进地进行实验研究。可以在经济和教育发达的地区进行先行探索,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进行推广。由于“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先在大学和中学里进行应用,而在小学里则不宜全面铺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既要有改革的勇气,又需要有批判的精神和怀疑的眼光,能够辩证地看待“翻转课堂”。在推行教学改革时,千万不能心急脑热,急于跟进,而要立足区域发展的实际,才有可能释放出更大的红利。

 

  “翻转课堂”究竟能够走多远,我们正拭目以待!请记住:学生不应是教学改革的“牺牲品”!在推进“翻转课堂”的道路上,我们且行且珍惜!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尖峰对决
教育局长的专业化
【榜首】貌似正确的理念蒙住了谁的眼?识破课改中的4大误区
“三个维度”深入推进区域课程改革
浅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可行性
【检讨】“学生为中心”没有错,错在落实不到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