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徽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中,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周期的概念.

【分析】本题是对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比较,细胞周期概念,生物膜膜系统的综合性考查,回忆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不同,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生物膜膜系统的结构特点,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A错误;

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内无细胞核,B错误;

C、人体的不同组织,细胞分裂的速度不同,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C错误;

D、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的结构相似,都具有流动性,D正确.

故选:D.

2.下列选项中,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 )

A.纤维素和尿素 B.脂肪酸和磷脂

C.腺苷三磷酸和核糖核酸 D.胆固醇和血红蛋白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分析】本题是细胞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

【解答】解:A、纤维素属于糖类,其元素组成是C、H、O,尿素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含有N元素,A错误;

B、脂肪酸是脂肪的组成单位,其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B错误;

C、腺苷三磷酸是由1分子核糖、1分子碱基、3个磷酸基团构成,与核酸是元素组成相同,都是C、H、O、N、P,C正确;

D、血红蛋白是含Fe的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Fe,胆固醇是脂质,不含有Fe,二者元素组成不同,D错误.

故选:C.

3.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这与其含量最高有关

B.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比糖类高,是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

C.细胞中的RNA分子一般是单链,且不含氢键

D.细胞中的一个环状n肽分子被彻底水解需要破坏n个肽键

【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1、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有C、H、O、N,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3、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产生的水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氧原子来自羧基.

4、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三种元素;核酸(包括DNA和R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

【解答】解:A、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但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A错误;

B、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B错误;

C、细胞中的RNA分子一般是单链,但有的含氢键,例如tRNA,C错误;

D、环状n肽含有n个肽键,因此将环状n肽彻底水解需要破坏n个肽键数,D正确.

故选:D.

4.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向应是顺时针的

B.为观察低倍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

C.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反光,则视野更加明亮

D.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1、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倒像.

2、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

3、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解答】解:A、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倒像,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向就是逆时针的,A错误;

B、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倒像,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则还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B正确;

C、反光镜是调节视野的亮度的,因此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反光,观察到的视野变亮,C正确;

D、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D正确.

故选:A.

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分析】1、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解答】解:A、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

B、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

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正确.

故选:B.

6.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生物膜的脂质主要有磷脂、胆固醇和脂肪

B.抗体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的成分更新速率越快

C.细胞许多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ATP分子都是在生物膜上合成的

D.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使细胞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膜的功能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有关.

【解答】解:A、构成生物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A错误;

B、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加工需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故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的成分更新速率越快,B正确;

C、ATP的合成场所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错误;

D、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也会改变,D错误.

故选:B.

7.下列关于细胞的组成成分、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限制酶、多糖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

B.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的碱基G与C通过氢键连接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细胞呼吸

D.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但可以用来培育出含叶绿体的绿色植物

【考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转基因技术.

【分析】1、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其中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

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答】解:A、多糖不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A错误;

B、DNA分子的两条链上的碱基G与C通过氢键连接,B错误;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但可以用来培育出含叶绿体的绿色植物,D正确.

故选:D.

8.如图为甘蔗某一叶肉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中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B.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既产生也消耗[H]

C.若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

D.过程②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②表示ATP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供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③表示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④表示ATP水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

【解答】解:A、①过程表示光反应,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A正确;

B、过程①表示光反应,水光解产生[H],用于过程②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故消耗[H];过程③是细胞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H],用于第三阶段与氧气发生反应,因此③既产生也消耗[H],B正确;

C、甘蔗干重增加与否是由植物体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共同决定的,仅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不能判断甘蔗的干重一定会增加,C错误;

D、②过程表示暗反应,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表示甘蔗叶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D正确.

故选:C.

9.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具双层膜并可以产生水的结构

B.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核酸

C.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都含有线粒体

D.口腔上皮细胞中的核仁会出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周期的概念.

【分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3、DNA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RNA分布在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

4、核仁和核膜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周期性的消失和重现.

【解答】解:A、细胞核是具双层膜并可以产生水的结构,A正确;

B、洋葱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B错误;

C、原核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但不含线粒体,C错误;

D、口腔上皮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则核仁不能周期性的消失,D错误.

故选:A.

10.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12的基因,诱导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从而有助于避免癌细胞在体内的扩散.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是()

A.控制合成一种酶,促使癌细胞衰老、凋亡

B.控制合成一种激素,诱导癌细胞分化为正常组织

C.控制合成一种糖蛋白,增强癌细胞间的黏着性

D.控制合成一种RNA,使癌细胞的DNA复制受阻

【考点】恶性肿瘤的防治.

【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之间的粘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解答】解:A、控制合成一种酶,促使癌细胞衰老、凋亡,与癌细胞的粘着性无关;A错误.

B、激素调节生命活动,并不能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B错误.

C、根据题意,诱导RHOGDl2的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从而有助于避免癌细胞在体内的扩散”,说明该基因控制合成一种糖蛋白,增强癌细胞间的黏着性;C正确.

D、控制合成一种RNA,使癌细胞的DNA复制受阻,则癌细胞不能无限繁殖;D错误.

故选:C.

11.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衰老细胞细胞核体积变小,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B.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中所含有的信使RNA都不同

C.生物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D.胚胎干细胞的分裂能力很强,分化程度也很高

【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的分化;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解答】解:A、衰老细胞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变大,A错误;

B、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中所含有的信使RNA不完全相同,B错误;

C、生物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

D、胚胎干细胞的分裂能力很强,分化程度很低,D错误.

故选:C.

1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离子都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B.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体现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葡萄糖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

D.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1、离子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进出细胞.

2、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3、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方式分布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前者不需要能量,后者需要消耗能量.

【解答】解:A、离子的运输如果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则属于主动运输,如果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则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

B、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体现了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正确;

C、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正确;

D、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D正确.

故选:A.

13.如图表示人体内氧元素随化合物代谢转移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H只来自于一NH2

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细胞呼吸的过程和蛋白质的代谢,根据题图梳理相关的过程和知识点,然后结合选项描述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题图可知,过程①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场所是核糖体,水中的H来自于氨基和羧基;A错误.

B、由题图可知,过程③糖酵解阶段,有氧、无氧都可发生;B错误.

C、由题图可知,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C正确.

D、由题图可知,过程③糖酵解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发生在线粒体中;D错误.

故应选C.

14.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染色体的分离而减半

B.有丝分裂间期细胞核基因的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C.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单体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消失

D.有性生殖的生物,因有丝分裂而维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受精作用.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DNA含量加倍;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3、就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解答】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染色体的分离而减半,A正确;

B、有丝分裂间期细胞核中DNA含量因DNA的复制而加倍,B正确;

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即染色单体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消失,C正确;

D、有性生殖的生物,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而维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错误.

故选:D.

15.如图是某高等动物(基因型Bb)体内四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甲图7号上有B基因,则一般情况下2和6上有b基因

B.卵巢会出现这四种细胞,乙图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C.丙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

D.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有甲、乙和丙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据此答题.

【解答】解:A、甲图中,2和3是同源染色体,6和7是同源染色体,基因型Bb的生物,7号上有B基因,则一般情况下2和6上有b基因,A正确;

B、乙图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B错误;

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C错误;

D、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有甲和丙,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16.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全部不正常的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B.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C.该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正常,另一个分裂不正常

D.该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有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中最重要的特点是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地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

【解答】解:A、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则会形成两个异常的次级精母细胞,而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则这两个异常的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4个精细胞均异常,A正确;

B、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但不会导致染色体数目改变,B错误;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形成两个正常的精细胞,另一个异常分裂形成两个异常的精细胞,因此正常配子:异常配子=1:1,这与题干不符,C错误;

D、初级精母细胞进行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D错误.

故选:A.

17.如图是某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染色体中DNA分子数的比例关系,此时该细胞中不可能发生( )

A.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B.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分别移向两极

D.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并缢裂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1、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染色体与DNA比为1:2,说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因此,染色体数和染色体中DNA数比例为1:2时,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

【解答】解:A、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核DNA=1:2,A正确;

B、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只有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没有分裂,B正确;

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分别移向两极,说明着丝点已经分裂,染色体与DNA比为1:1,C错误;

D、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并缢裂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核DNA=1:2,D正确.

故选:C.

18.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基因(DNA)数目加倍,即每个四分体上含有4个同名基因,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黄色和绿色在一个四分体上,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黄色和绿色在不同的四分体中.

【解答】解:AB、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4个,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1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和4个绿色荧光点,A错误,B正确;

CD、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4个,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每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或4个绿色荧光点,CD错误.

故选:B.

19.下列有关雄果蝇细胞分裂特点的叙述,仅属于有丝分裂的是( )

A.X、Y染色体分开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B.X与X、Y与Y染色体分开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C.染色体复制一次,DNA数目加倍

D.子细胞中有X、Y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N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比较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子细胞内染色体和DNA数目

和体细胞相同

是体细胞内的一半

染色体复制

间期

减I前的间期

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联会与四分体

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换现象

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

分离与组合

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的

行为

中期位置

赤道板

减I在赤道板两侧,减II在赤道板

断裂

后期

减II后期

【解答】解:A、X和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其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

B、X与X、Y与Y染色体分开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可发生有丝分裂后期,也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

C、有丝分裂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复制一次,DNA数目均会加倍,C错误;

D、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有X、Y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N,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只有一条性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D正确.

故选:D.

20.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dd的某哺乳动物在产生配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细胞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中必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

B.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6个DNA分子

C.该细胞一定能产生两种基因型不同的成熟配子

D.该细胞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出现异常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细胞内着丝点已经分裂,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且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体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d,所以图中的B、b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也可能是交叉互换的结果.

【解答】解:A、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若是次级精母细胞,此时该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可能是两条Y染色体或两条X染色体,A错误;

B、该细胞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6条染色体,6个DNA分子,B错误;

C、若该细胞是第一极体,则不能产生成熟的配子,C错误;

D、由图可知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可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出现异常,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D正确.

故选:D.

21.图甲和图乙为处于不同分裂阶段的两种动物细胞,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关于它们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细胞甲的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细胞中央

B.细胞甲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C.联会发生在细胞乙,而不会发生在细胞甲

D.细胞乙中有四条染色体,八条姐妹染色单体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解答】解:A、由图可知,细胞甲的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两侧,A正确;

B、细胞甲之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B正确;

C、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以发生在细胞甲,而不会发生在细胞乙,C错误;

D、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有四条染色体,八条姐妹染色单体,D正确.

故选:C.

22.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图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依次是( )

A.①② B.②③ C.④② D.③④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结 构 时 期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DNA分子数

间期

2n

0→4n

2n→4n

分裂期

前、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4n

4n→0

4n

末期

4n→2n

0

4n→2n

间期

2n

0→4n

2n→4n

前、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

4n

4n

末期

2n→n

4n→2n

4n→2n

减Ⅱ

前、中期

n

2n

2n

后期

n→2n

2n→0

2n

末期

2n→n

0

2n→n

【解答】解:(1)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即图④;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因此此时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染色体:DNA=1:1,即图②.

故选:C.

23.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二倍体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B.分裂后的子细胞遗传信息相同的是②④⑤

C.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

D.图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解答】解:A、图①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A正确;

B、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其形成的子细胞不一定相同,B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①②④,C正确;

D、根据④细胞的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雄性动物.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D正确.

故选:B.

24.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变化相对值.下列有关a~c段(不含a、c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

B.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C.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由1:2变为1:1

D.虚线表示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化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变化相对值,其中虚线表示核DNA变化相对值,实线表示染色体变化相对值.图中0﹣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a﹣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b﹣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A、染色单体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形成,到减数第二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消失,而a﹣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所以该过程细胞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A正确;

B、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所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b﹣d段)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由于c点着丝点才发生分裂,所以a﹣c段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之比始终为1:2,C错误;

D、虚线表示细胞中核DNA的变化,实线表示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化,D错误.

故选:A.

25.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同

B.叶肉细胞中的CO2进入叶绿体和排出细胞外的方式完全相同

C.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通常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D.将成熟的红细胞置于等渗溶液中,几乎无水分子进出细胞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

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解答】解:A、人体内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主动运输,A正确;

B、叶肉细胞中的CO2进入叶绿体和排出细胞外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B正确;

C、海带细胞可以从低浓度海水中吸收碘离子,即碘离子是从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表示主动运输,C正确;

D、将成熟的红细胞置于等渗溶液中,水分子进出处于动态平衡中,D错误.

故选:D.

26.下面关于细胞的物质、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细胞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B.分化的细胞内DNA和RNA并没有发生改变

C.乳酸菌、酵母菌和蓝藻的细胞内都有核糖体和DNA

D.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都无成形的细胞核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糖类的作用;细胞的分化.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解答】解:A、ATP是细胞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错误;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分化的细胞内DNA没有发生改变,但RNA发生改变,B错误;

C、乳酸菌和蓝藻是原核细胞,酵母菌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和DNA,C正确;

D、部分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如酵母菌等真菌,D错误.

故选:C.

27.将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两组,①一组全部让其自交;②二组让其自由传粉.一、二组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A.

B.
C.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幼苗的基因型有AA、Aa、aa.如果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只有AA和Aa,比例为1:2.

【解答】解: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AA占

,Aa占
;配子概率是A=
、a=

因此①组全部让其自交,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
;②组让其自由传粉,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

故选:D.

28.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AA的植株表现为大瓣,Aa的为小花瓣,aa的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的花瓣是红色,rr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

B.子代共有6种表现型

C.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约为

D.子代无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为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控制花瓣大小和花色的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共产生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由于花瓣大小是不完全显性,且aa表现无花瓣,因此共有5种表现型.

【解答】解:A、AaRr自交,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子代共有3×3=9种基因型,A正确;

B、Aa自交子代表现型有3种,Rr自交子代表现型有2种,但由于aa表现无花瓣,即aaR_与aarr的表现型相同,因此表现型共5种,B错误;

C、子代有花瓣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AaRr所占的比例
×
=
,因此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为
,C正确;

D、子代无花瓣植株中,基因型为aaRR、aaRr、aarr,比例为1:2:1,所以aarr所占的比例为

,D正确.

故选:B.

29.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三角形果实荠菜与卵圆形果实荠菜做亲本杂交,F1都是三角形果实荠菜,F2中三角形果实与卵圆形果实荠菜的比例为15:1.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F2中三角形:卵圆形=15:1,而15:1实质上是9:3:3:1的变式,可以推知,P:AABB×aabb→F1:AaBb→F29A_B_:3aaB_:3A_bb:1aabb=(9:3:3)三角形:1卵圆形=15:1.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三角形果实荠菜个体自交后代只有出现aabb基因型时,才有卵圆形果实,表现出性状分离,否则都是三角形果实.因此,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只有基因型为4AaBb、2Aabb、2aaBb的三角形果实荠菜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占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

故选:D.

30.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如果让F1自交,则下列表现型比例中,F2代不可能出现的是()

A.13:3 B.9:4:3 C.9:7 D.15: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分析:

(1)12:3:1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

(2)9:6:1即9A_B_:(3A_bb+3aaB_):1aabb

(3)9:3:4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

(4)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

(5)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

(6)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3,有三种可能:(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或(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因此,让F1自交,F2代可能出现的是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共三种情况.

故选:B.

31.如图甲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图丙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①②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

B.图甲③④过程为细胞有氧呼吸过程,其中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C.图乙当温度为30℃时,光照强度大于20千勒克司时,限制该植株光合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

D.图丙若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在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的5倍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①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②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图乙表示光合作用受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图丙表示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随氧气浓度的变化规律,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图甲中,①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②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

B、图甲③④过程为细胞有氧呼吸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B正确;

C、图乙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大于20千勒克司时,已达到光饱和点,此时限制该植株光合速度的主要因素是自变量温度,C错误;

D、丙图中,若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在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3个单位,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8﹣3=5个单位,根据有氧呼吸和我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有氧呼吸消耗0.5个单位的葡萄糖,无氧呼吸消耗2.5个单位的葡萄糖,故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5倍,D正确.

故选:C.

32.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A.番茄汁中虽含有丰富的还原糖,但不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其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黄绿色和蓝绿色

C.稀释的蛋清溶液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斐林试剂可以与还原糖反应呈砖红色,但需要避免使用影响砖红色的显色反应的材料.

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

【解答】解:A、番茄汁呈红色会影响其与斐林试剂的显色反应,不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A正确;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其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B错误;

C、稀释的蛋清溶液含有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

D、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是分生区,是正在进行分裂期的细胞,D正确.

故选:B.

33.某植物红花和白花的相对性状同时受3对等位基因(A/a;B/b;C/c)控制,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3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见图.已知甲的基因型是AAbbcc,推测乙的基因型是()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阅读题干、根据题意可知,植物红花和白花的相对性状同时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分析后代表现型图解做出判断.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甲的基因型是AAbbcc,且与乙杂交后代表现型为白色,说明乙不可能同时含BC基因.又甲与丙杂交后代表现型为红色,说明丙必有BC基因.而丙与乙杂交后代表现型为红色,说明乙必有A基因.对照选项,只有D符合.

故选D.

34.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特性.

【分析】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不宜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应该选用斐林试剂鉴定实验结果;酶相对于无机催化剂具有高效性;胃蛋白酶的适宜pH是1.5﹣2.0.

【解答】解:A、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不可采用碘液检测,应该选用斐林试剂,B错误;

C、酶的高效性是相对无机催化剂而言的,所以研究酶的高效性时,应用酶和无机催化剂对比,C正确;

D、胃蛋白酶的适宜pH是1.5﹣2.0,所以利用胃蛋白酶、蛋清来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不能设置成3、7、11,D错误.

故选:C.

35.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在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丙、丁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下列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①和实验② D.实验①、实验②均不能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本题是蛋白酶的作用和实质以及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先分析实验目的,然后根据题图明确两组实验的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甲乙是根据蛋白块的大小变化判断分泌液中是否含有蛋白酶,丙丁是根据反应后蛋白液中的蛋白质是否存在来判断分泌液中是否含有蛋白酶.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猪笼草分泌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实验的原理是若猪笼草分泌液中含有蛋白酶,蛋白质会分解,又由于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也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因此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是否分解,可以通过的蛋白块体积变化判断蛋白质是否水解,故选丙、丁试管.

故选:B.

36.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分别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的鱼杂交,F1代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的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的鱼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

A.aaBb×AAbb或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分析题意,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答】解:该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并且BB有致死作用,可推知该鱼种群4种表现型由A_Bb、A_bb、aaBb和aabb这4种基因型控制.F1中的单列鳞鱼相互交配能产生4种表现型的个体,可推导F1中的单列鳞鱼的基因型为AaBb.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的鱼杂交,能得到的基因型为AaBb的单列鳞鱼,先考虑B和b这对基因,亲本的基因型为Bb和bb,而亲本野生型鳞的鱼为纯合体,故bb为亲本野生型鳞的鱼的基因型,Bb为无鳞鱼的基因型;再考虑A和a这对基因,由于无鳞鱼和纯合野生鳞的鱼杂交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结合以上分析,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这样基因组合方式有AABb×aabb和AAbb×aaBb两种,第一种组合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表现为单列鳞.

故选:C.

37.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被动运输 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 D.甲=乙,主动运输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由于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液浓度不变;当外表皮细胞放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液浓度先增加,后减少.

【解答】解: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用完全培养液培养浸泡紫色洋葱,保持了外表皮细胞的生活状态(细胞液浓度为甲).用蔗糖溶液处理时,由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使细胞失水导致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升高;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放入蒸馏水中,因蒸馏水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导致质壁分离复原,随着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逐渐降低,逐渐恢复至甲;细胞接着吸收水分,细胞液浓度降低,此时外表皮细胞液浓度为乙,因此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应为甲浓度大于乙浓度.

故选:B.

38.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分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A、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一般用测交的方法,即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A正确;

B、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

C、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很难说准确,D错误.

故选:A.

39.将某雄性动物细胞的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染色体数为2N)后,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l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解答】解:A、若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有丝分裂后,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标记;当细胞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染色单体随机分开,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也随机进入2个细胞,所以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2个或3个或4个,A错误;

B、若进行减数分裂,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说明DNA只复制一次,因此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B正确;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说明DNA只复制一次,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C正确;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说明DNA分子复制不止一次,则一定进行的是有丝分裂,D正确.

故选:A.

40.如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有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

,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考点】真题集萃;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系谱图:图示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用A、a表示),则Ⅰ﹣1和Ⅰ﹣3的基因型均为aa,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型均为Aa,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AA、
Aa.据此答题.

【解答】解:A、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无论I﹣2和I﹣4是否纯合,II﹣2、II﹣3、II﹣4、II﹣5的基因型均为Aa,故A选项错误;

B、若 II﹣1、Ⅲ﹣1纯合,则Ⅲ﹣2是Aa的概率为

、Ⅳ﹣1是Aa的概率为
;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AA、
Aa,若Ⅲ﹣4纯合,则Ⅳ﹣2为Aa的概率为
,所以Ⅳ代中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
=
,与题意相符,故B选项正确;

C、若Ⅲ﹣2和Ⅲ﹣3一定是杂合子,则无论Ⅲ﹣1和Ⅲ﹣4是同时AA或同时Aa或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

,故C选项错误;

D、Ⅳ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与II﹣5的基因型无关;若Ⅳ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

,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50分)

41.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如图表示几种物质经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内填字母或数字,______上填文字):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A ] 磷脂双分子层,如果图中的细胞膜是小肠上皮细胞的,则葡萄糖和甘油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依次是[ ] 主动运输 和[ ] 自由扩散.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表示磷脂双分子层,表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表示蛋白质;①物质运输方向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②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③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解答】解:A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如果图中的细胞膜是小肠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②主动运输,甘油属于脂溶性物质,通过①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而允许水分子等物质通过,这是模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故答案为:A 磷脂双分子层 ②主动运输 ①自由扩散 选择透过性

42.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A、B两瓶中都放入等量的酵母菌及15%的葡萄糖培养液.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实验现象是:A装置中液滴 左移 ,B装置中液滴 不移 ,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2)如果实验现象是:A装置中液滴 不移 ,B装置中液滴 右移 ,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3)如果实验现象是:A装置中液滴 左移 ,B装置中液滴 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分析】1、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大量).

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少量).

2、分析实验装置图:A中含有NaOH,其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A瓶中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氧气的消耗量;B瓶中的清水既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因此B瓶中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与氧气吸收量的差值.

【解答】解:(1)如果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A装置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则气体总量减少,因此液滴左移;B装置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量与氧气的消耗量相等,即气体总量不变,因此液滴不移.

(2)如果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A装置不消耗氧气,且其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则气体总量不变,因此液滴不移;B装置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气体总量增多,因此液滴右移.

(3)如果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A装置消耗氧气,且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则气体总量减少,因此液滴左移;B装置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即气体总量增多,因此液滴右移.

故答案为:

(1)左移 不移

(2)不移 右移

(3)左移 右移

43.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

(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 非同源染色体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 自由组合 ,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 随机结合,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 相等 .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利用基因重组原理进行杂交育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1)若抗锈病与感锈病、无芒与有芒分别受A/a、B/b这两对等基因控制,再根据题干信息可知4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AABB、AAbb、aaBB、aabb,若要使两个杂交组合产生的F1与F2均相同,则两个亲本组合只能是AABB(抗锈病无芒)×aabb(感锈病有芒)、AAbb(抗锈病有芒)×aaBB(感锈病无芒),得F1均为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须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才能使两组杂交的F2完全一致,同时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同.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F1为AaBb,F2植株将出现9种不同的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可见F2自交最终可得到9个F3株系,其中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中有一对基因为杂合子,自交后该对基因决定的性状会发生性状分离,依次是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故答案为:

(1)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随机结合 相等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

(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 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

44.如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结构③是 基粒 ,结构④是 叶绿体基质 ,大大增大了叶绿体内膜面积的是图甲结构中的 (填数字),而线粒体是通过形成 来增大内膜面积.

(2)图乙结构除含有捕获光能的光合色素外,还有催化光合作用 光反应 阶段的酶.

(3)某同学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应依据 绿叶色素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的原理提取绿叶中色素,采用 纸层析 法分离色素.如果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较浅,其原因可能是 研磨不充分研磨时加了过多的无水乙醇 (至少答2点).

【考点】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1、甲图表示叶绿体的结构,①是叶绿体外膜,②是叶绿体外膜,③是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④是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乙图是含有色素的生物膜,是类囊体薄膜.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解答】解:(1)图甲结构③是基粒,结构④是叶绿体基质,大大增大了叶绿体内膜面积的是图甲结构中的③类囊体薄膜,而线粒体是通过形成嵴来增大内膜面积.

(2)图乙结构除含有捕获光能的光合色素外,还有催化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酶.

(3)某同学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应依据绿叶色素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的原理提取绿叶中色素,采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如果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较浅,其原因可能是研磨不充分、研磨时加了过多的无水乙醇、滤纸条未干燥处理、未重复画滤液细线等.

故答案为:

(1)基粒 叶绿体基质 ③嵴

(2)光反应

(3)绿叶色素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纸层析

研磨不充分 研磨时加了过多的无水乙醇 滤纸条未干燥处理 未重复画滤液细线等

45.如图1表示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一定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图2表示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注:实验中所用的A、B两种植物叶片叶面积相等,且实验都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由图1可知,A、B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受 CO2浓度的影响.从实验开始到10min这段时间内,A植物叶片干重的变化趋势是 增加

(2)在第25﹣40min期间,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速率相等.从实验开始到第40min这一阶段,A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量比B植物的要是

(3)由图2可知,A植物细胞呼吸强度比B植物 .当光照强度为bklx时,B植物叶片中叶绿体吸收CO2的速率是 4mg/(m2·h).若每日光照12小时,给予的光照强度为m klx(a<m<b),则一昼夜中B植物的干重将减少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分析题图:图1:放置A植物和B植物的小室CO2浓度均降低,说明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均大于呼吸作用,消耗室内的CO2,随着CO2浓度的降低,光合作用因受到CO2浓度的影响而受到限制.

图2:光照为0时,两种植物均只进行呼吸作用,A的呼吸作用相对值为1,B的为2.a点对A植物来说净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值,若光照与黑暗相等时间交替,A植物的积累量为0.b点对B植物来说净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值,若光照与黑暗相等时间交替,B植物的积累量为0.

【解答】解:(1)由图1可以看出:图1中曲线代表玻璃罩内的CO2含量,0~10min期间,玻璃罩内的CO2含量在减少,说明在此时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随着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的减少,CO2减少变慢,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受CO2浓度的影响.从实验开始到10min这段时间内,A植物所在的环境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说明有有机物积累,叶片干重增加.

(2)在第25~40min期间,两个密闭小室内光合作用吸收CO2和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相等,所以CO2含量相对稳定.据图1分析,从实验开始到第40min这一阶段,A植物所在密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减小量小于B密室中的二氧化碳减少量,所以A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量比B植物的要少.

(3)据图2分析,A植物细胞呼吸强度比B植物小.由图2可知,叶绿体吸收CO2的速率代表总光合速率,为净光合速率(可用光照下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的减少速率表示)和呼吸速率(可用黑暗条件下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的增加速率表示)之和,光照强度为bklx时,B植物叶片中叶绿体吸收CO2的速率是2+2=4mg/(m2·h).在光照强度为mklx(a<m<b)光照12小时,对B植物: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的减少量(可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大时即光照为b时为24(2×12),而光照强度a<m<b,所积累量小于24,黑暗12小时,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的增加量(可代表有机物的消耗量)为24(2×12),黑暗时的消耗大于光照时的积累,一昼夜中B植物的干重将减少.

故答案为:

(1)CO2浓度 增加

(2)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速率相等 少

(3)小 4 减少

46.羊的有角(A)对无角(a)显性,但雌羊只有在显性基因纯合时才表现出有角.白毛(B)对黑毛(b)显性,不分雌雄都是如此.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1)纯种有角白毛公羊与纯种无角黑毛母羊交配,F1代表现型是公羊 有角白毛 ,母羊无角白毛

(2)现有一只有角黑毛公羊,许多基因型相同的无角白毛母羊;让该公羊与多只无角白毛母羊交配,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雄羊:

有角白毛,
有角黑毛,
无角白毛,
无角黑毛;雌羊
无角白毛,
无角黑毛.则亲本的基因型是:公羊 Aabb ,母羊aaBb

(3)现用上述第(2)题中的子代有角白毛公羊与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母羊交配,能产生足够多的子代,并写出遗传图解预测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型及比例.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羊的有角(A)对无角(a)为显性,但母羊只有在显性基因纯合时才表现出有角,即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均有三种,公羊:AA、Aa有角,aa无角;母羊:AA有角,Aa和aa无角.白毛(B)对黑毛(b)为显性,不分雌雄都是如此.据此答题.

【解答】解:(1)纯种有角白毛公羊(AABB)与纯种无角黑毛母羊(aabb)杂交,所得F1代的基因型为AaBb,则雄性

表现为有角白毛,雌性表现为无角白毛.

(2)有角黑毛公羊(A_bb)与多只基因型相同的无角白毛母羊(A_B_或aaB_)交配后代中黑毛:白毛=1:1,属于测交,则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后代公羊中有角(Aa):无角(aa)=1:1,属于测交类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综合以上可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3)第(2)题中,子代有角白毛公羊的基因型为AaBb,与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母羊交配,即♀Aabb×♂AaBb→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因此子代母羊中,有角白毛:有角黑毛:无角白毛:无角黑毛=1:1:3:3;公羊中,有角白毛:有角黑毛:无角白毛:无角黑毛=3:3:1:1.

故答案为:

(1)有角白毛 无角白毛

(2)Aabb aaBb

(3)

子代中:

雄性:有角白毛:有角黑毛:无角白毛:无角黑毛=3:3:1:1

雌性:有角白毛:有角黑毛:无角白毛:无角黑毛=1:1:3:3

2016年12月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引用)生物易错题
2023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模拟三
高中生物经典判断题,不可错过。
高考生物热点冲刺:专题14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一中2017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专题7 基因染色体【高考题精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