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包钢一中2016
包钢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生物试卷
命题人: 审题人:
第I卷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6分
1.以下有关生物体内有机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多肽链在核糖体上一旦形成便具有生物活性
B. 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单糖形式存在
C. 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有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有核糖
D. 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中都有葡萄糖,脂质具有调节生理代谢的功能
答案:选D
考点分析: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答案分析:
A、多肽链合成后还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或细胞质基质内进一步加工,才具有生物学活性,A错误;
B、葡萄糖(单体)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会在生物体内形成糖原(动物)和淀粉(植物),当需要能量供给时便会分解成葡萄糖,供生命活动利用,故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B错误;
C、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核酸即有DNA又有RNA,所以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核酸均含有核糖和脱氧核糖,C错误;
D、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和乳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水解的产物中都有葡萄糖,脂质中的性激素具有调节生理代谢的功能,D正确.
知识点总结:
1、多肽链在核糖体上合成以后,需要进一步加工以后(经过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才具有生物活性.
2、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3、核酸包括DNA和RNA,DNA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DNA主要在分布在细胞核,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中.
4、抗体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胰岛素是5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性激素是固醇(脂质中的一种),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
2.下列有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蓝藻形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叶绿体中
B. 性激素合成的场所不是核糖体
C. 有中心体的活细胞都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D. 在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才能被利用
答案:B
考点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答案分析:
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错误.
B性激素属于脂质,其合成场所是内质网,不核糖体,正确;
C有中心体的低等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错误;
D在酵母菌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错误;
知识点总结:
1、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3.图是某动物体细胞呼吸的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4、6分别是水和氧气
B. 3产生于线粒体基质
C. 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
D. 植物细胞也能进行该过程
答案:C
考点分析: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答案分析:
A、4、6分别是水和氧气,分别参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A正确;
B、3是二氧化碳,产生于线粒体基质进行的第二阶段,B正确;
C、产生的8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C错误;
D、植物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过程,D正确.
知识点总结:
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是葡萄糖,2是丙酮酸,3是二氧化碳,4是水,5是[H],6是氧气,7是水,8是能量.
4.如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基因重组
B. 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
C. 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甲、乙、丁
D. 乙、丁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答案:D
考点分析:细胞的减数分裂
答案分析:
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而都发生了基因重组,A正确;
B、图中的甲、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均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中的乙、丁细胞着丝点分裂、均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正确;
C、甲、乙两细胞的细胞质都不均等分裂,分别是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丁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极体;而丙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所以甲、乙、丁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细胞,C正确;
D、由于乙、丁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所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相等,D错误.
知识点总结: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丙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丁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5.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胞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②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演绎法
③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模型建构法
④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
⑤分离各种细胞器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差速离心法
⑥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⑥
D. ②③④⑤
答案:B
考点分析: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答案分析:
①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实验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①正确;
②孟德尔的提出遗传定律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②正确;
③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建构属于物理模型,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属于数学模型,③正确;
④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以使用有氧和无氧两组对照的实验方法,④正确;
⑤分离各种细胞器使用的是差速离心法,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使用的是纸层析法,⑤错误.
⑥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使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知识点总结:
追踪某种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可以使用同位素标记法.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使用的是假说演绎法,萨顿假说使用的是类比推理法.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建构属于物理模型.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以使用对比实验法.分离各种细胞器和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使用的是差速离心法.
6.追踪某种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可以使用同位素标记法.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使用的是假说演绎法,萨顿假说使用的是类比推理法.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建构属于物理模型.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以使用对比实验法.分离各种细胞器和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使用的是差速离心法.
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一定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②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一定得到纯合子
③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④体细胞中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⑤二倍体产生的卵细胞是单倍体。
A. 全部不对
B. 对两个
C. 对三个
D. 对一个
答案:D
考点分析: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答案分析:
①有性生殖的生物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数是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的一半,不一定就是一个染色体组,如小麦(六倍体)生殖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①错误;
②如果是四倍体,假设其基因型为AAaaBBBb,那么它就可能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aBb,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就得到AAaaBBbb,是杂合子,②错误;
③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一定是二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③错误;
④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单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它的花药离体培养发育的个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是单倍体;三无籽西瓜含三组染色体,是三倍体,④错误.
⑤二倍体产生的卵细胞是单倍体,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⑤正确。
知识点总结:
本题主要考查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
1、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蜂也是单倍体,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
2、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属于二倍体.
3、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多倍体.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
31.下图甲是沉水水草光照实验,乙表示该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间,叶绿体与线粒体间的气体交换,图丙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请回答:
试题解析
(1)由图乙可以看出,a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在此进行光反应;b表示叶绿体的基质,在此进行暗反应;在光反应过程中,色素吸收光能,然后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图甲是验证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氧气的释放量作为观察指标.当缩短光源与实验装置之间的距离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水蕴草放出的气泡数量增多.
(3)图乙细胞叶绿体需从细胞外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表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对应图丙曲线中B点以后.
(4)图丙中,在光照强度为C点之前,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说明此区段光照强度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5)本题的实验变量有两个:温度和有无光照,而做出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光照下吸收CO2数值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表示呼吸作用速率.然后,比较表格中的数字,根据数据的变化特点可以得出呼吸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出现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25℃达到最大值,所以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25℃.在35℃光照下植物吸收的CO2为3.00,而在黑暗中释放的CO2为3.50,该植物每小时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呼吸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3.00+3.50=6.50(mg/h).
答案
(1)[a]类囊体薄膜 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增加
(3)B点以后
(4)光照强度
(5) 25℃  6.5mg/h
32.回答有关生物学实验的问题:
(l)马铃薯中含有大最的淀粉,其发芽过程中___酶的含量(活性)增高,促使淀粉分解;将其制成匀浆与___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沉淀.
(2)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但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在细胞质中是分隔开的,是因为细胞具有___.
(3)把含有酚氧化酶的提取液做如表的实验处理:
步骤
试管
①酚氧化酶提取液的处理
②加入缓冲液
③加入酚类底物
实验后的颜色
A
不作处理
2mL
2mL
褐色
B
加入蛋白酶,10分钟
2mL
2mL
无色
C
加入三氯乙酸(强酸),10分钟
2mL
2mL
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酚氧化酶的作用条件___.实验后试管C中的颇色是___.试管A、B对照,说明酚氧化酶的化学成分是___..试管A、C对照,说明强酸使酚氧化酶___而失活·
(4)如图表示水稻叶黄素缺失突变植株的新鲜叶中色素的纸层析结果.其中色素带c主要吸收___光.请指出该结果的错误之处___.
答案:
(1)淀粉 斐林
(2)生物膜系统
(3)温和 无色 蛋白质 空间结构破坏
(4)红光和蓝紫光 色素带b应该不存在
考点分析: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酶的特性,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答案分析:
酶具有专一性,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细胞中具有生物膜系统,将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在细胞质中分隔开.
(3)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C试管加入强酸使酶失活,不能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B试管用蛋白酶处理,也不会变色,说明酚氧化酶被蛋白酶水解了,说明酚氧化酶的本质是蛋白质;A、C试管对照,强酸条件下,酚氧化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所以强酸使酶失去活性.
(4)色素带c是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黄素缺失,色素带b应该不存在.
知识点总结: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2、分离色素时,用层析液,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距点样处越远.距点样处的距离由近到远的色素依次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33.甲、乙示意图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丙图表示遗传信息流的中心法则图解,请析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过程进行的时期是细胞___,该过程的特点是___,进行的场所主要在___.
(2)因DNA分子具有独特的___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作保障,甲过程一般能准确进行,但也可能受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差错,导致___,产生新基因.
(3)乙图过程中所需的原料是___.
(4)真核生物体内能进行丙图中的___过程(填图中序号).发生d、e过程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
(5)d过程需要___酶.c过程在___中进行,生成多肽过程中单体的结合方式叫___,参与的tRNA最多有___种.
答案:
(1)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细胞核
(2)双螺旋 基因突变
(3)核糖核苷酸
(4)a、b、c   RNA;
(5)逆转录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脱水缩合    61
考点分析:DNA分子的复制,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答案分析:
(1)甲过程为DNA复制,进行的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该过程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进行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
(2)由于DNA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作保障,甲过程一般能准确进行,但也可能受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差错,导致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
(3)乙图过程为转录,产物是RNA,所以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
(4)真核生物体内能进行丙图中的aDNA复制过程,b转录过程,c翻译过程.发生d、e过程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5)d过程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催化.c过程为翻译,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中进行,生成多肽过程中单体的结合方式叫脱水缩合.由于mRNA上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61种,另有3种是终止密码,所以参与的tRNA最多有61种.
知识点总结: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是DNA的两条链都作为模板的复制过程,多个起点,双向复制,而且是边解旋边复制;图乙所示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单链物质,该单链物质是RNA,为转录过程;图丙所示是中心法则图解,其中a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b表示转录过程;c表示翻译过程;d表示逆转录过程;e表示RNA的复制过程.其中d和e过程只能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34.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自然界中紫罗兰大多为单瓣花,偶见更美丽的重瓣花.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研究:
(1)如图1,让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再从F1中选择单瓣紫罗兰继续自交得F2,如此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重瓣紫罗兰,所有的重瓣紫罗兰都不育(雌、雄蕊发育不完善).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紫罗兰花瓣单瓣和重瓣遗传遵循___定律,___为显性性状.
(2)取上面实验中F1的单瓣紫罗兰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继续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植株只表现为重瓣,说明:亲代单瓣紫罗兰中含有___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含有___基因的花粉可育.
35.(3)继续研究发现,引起某种配子不育是由于等位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B基因和b基因不缺失).综合上述实验推断:染色体缺失的___可育,而染色体缺失的___不育.如图是F2中单瓣紫罗兰花粉母细胞中发生联会的一对染色体,请在染色体上标出相应的基因.
(4)若B、b表示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B_、b_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F1单瓣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
(5)现有基因型分别为BB、Bb、bb、B_b、bb_等5种紫罗兰,欲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3)中的推断,需选择基因型为___的亲本组合进行___实验.
答案:
(1)孟德尔分离;单瓣.
(2)B(或显性)   b(或隐性)
(3)雌配子 花粉
(4)B-:b=1:1   只有b一种配子
(5)Bb×B-b   正交和反交
考点分析: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答案分析:
(1)根据题干信息:“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则遗传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再根据图文信息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单瓣为显性性状.
(2)F1的单瓣紫罗兰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其基因型为Bb,取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理论上获得植株BB:bb=1:1,但题干中只表现为重瓣(bb),说明亲代单瓣紫罗兰中含有B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基因b的花粉可育.
(3)据题(2)信息染色体缺失的雄配子不育,雌配子可育.F2中单瓣紫罗兰(Bb)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部分缺失,且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的基因相同.
(4)F2中单瓣紫罗兰(Bb)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部分缺失,且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的基因相同.单瓣紫罗兰的基因型有Bb、Bb-、B-b、B-b-,其中Bb自交后代单瓣:重瓣=3:1,Bb-自交后代全是单瓣,B-b-不能产生后代,说明F1的基因型为B-b,雌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B-:b=1:1,雄配子只有b.
(5)如果以Bb作父本,B-b为母本,父本能产生B、b两种雄配子,比例为1:1,而母本也可以产生两种雌配子且B-:b=1:1,因此后代有75%的单瓣紫罗兰和25%重瓣紫罗兰.如果以B-b作父本,Bb为母本,父本只能产生b雄配子,而母本也可以产生两种雌配子且B:b=1:1,后代应有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重瓣紫罗兰,即正交和反交的结果是不同的.
知识点总结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单瓣紫罗兰自交后代中有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重瓣紫罗兰,即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由此可以判断显隐性.F1的单瓣紫罗兰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并用秋水仙素处理,理论上应该有BB和bb两种类型,而获得植株只表现为重瓣(bb),因此可进一步判断B雄配子不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基因组与染色体组的区别
高考生物热点冲刺:专题19 生物的变异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简洁版
高考生物总复习基本概念一览表
高效课时作业2-5-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