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一中2017届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5分,总60分)

1.下列化合物中,含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是( )

①胰岛素 ②乳糖 ③核苷酸 ④磷脂 ⑤脂肪 ⑥RNA ⑦抗体 ⑧性激素 ⑨纤维素.

A.①②⑦ B.④⑤⑧ C.②⑤⑨ D.③⑥⑨

【考点】糖类的组成元素;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脂质的组成元素.

【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2)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

(3)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4)糖类是由C、H、O组成.

【解答】解:①胰岛素是蛋白质,其组成元素有C、H、O、N;

②乳糖属于糖类,其组成元素有C、H、O;

③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其组成元素有C、H、O、N、P;

④磷脂属于脂质,其组成元素有C、H、O、N、P;

⑤脂肪属于脂质,其组成元素有C、H、O;

⑥RNA属于核酸,其组成元素有C、H、O、N、P;

⑦抗体是蛋白质,其组成元素有C、H、O、N、S;

⑧性激素性激素是脂质,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⑨纤维素属于糖类,其组成元素有C、H、O;

所以,含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是②⑤⑨,只有C、H、O三种元素.

故选:C.

2.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下列哪项最不可能是它的功能( )

A.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B.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C.细胞膜上运载葡萄糖的载体 D.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

【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本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是C、H、O、N、S,该化合物最可能的蛋白质,然后根据选项涉及的功能分析和化合物的种类并进行判断.

【解答】解:A、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是tRNA,元素组成是C、H、O、N、P,不是该化合物,A正确;

B、与抗原物质特异性结合的是抗体,本质是蛋白质,可能是该化合物,B错误;

C、细胞膜上运载葡萄糖的载体是蛋白质,也可能是该化合物,C错误;

D、催化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是物质是酶,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也可能是该化合物,D错误.

故选:A.

3.下列有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蓝藻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

B.它们都有染色体,细胞内均含有DNA

C.两者的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无由核膜包裹的细胞核

D.两者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的结构基本相似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蓝藻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解答】解:A、蓝藻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A正确;

B、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B错误;

C、蓝藻是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裹的细胞核,C正确;

D、两者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的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故选:B.

4.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③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④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⑤检测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A.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②③④ B.需要使用染色剂的是②④⑤

C.需要使用酒精的是①③⑤ D.需要保持细胞活性的是①②③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在①~⑤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②④⑤;需要使用染色剂的是②④⑤;需要保持整个实验过程中是活细胞的是③;需要发生颜色反应的是②⑤;需要使用酒精的是①④⑤.

【解答】解:A、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②④⑤,A错误;

B、需要使用染色剂的是②④⑤,B正确;

C、需要使用酒精的是①④⑤,C错误;

D、需要保持整个实验过程中是活细胞的是③,D错误.

故选:B.

5.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

B.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一样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考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分析】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在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生物膜系统把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不仅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还在细胞与外部环境的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生物膜系统把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同时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点,这样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可以同时、高效、有序的进行.

【解答】解:A、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由细胞膜、核膜与细胞器膜所共同组成的一个统一的、复杂的系统,故A错误;

B、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基质中也分布着酶,故B错误;

C、不同的生物膜在化学组成上相似,在基本结构基本相同,而不是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一样的,故C错误;

D、生物膜系统把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同时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点,这样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可以同时、高效、有序的进行.故D正确.

故选:D.

6.如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5

B.结构1中产生的CO2扩散出来进入结构2中被利用,需穿过生物膜的层数为4层

C.结构3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D.结构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1是线粒体、2是叶绿体、3是细胞核、4是液泡、5是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A、5细胞质基质和1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TP,2叶绿体光合作用过程中能产生ATP,A正确;

B、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具有双层膜,因此叶绿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线粒体中利用需要穿过4层生物膜,B正确;

C、3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C正确;

D、2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而4液泡只含有花青素等,D错误.

故选:D.

7.以下关于ATP和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既能产生酶又能产生ATP

B.ATP含有核糖,酶一定不含核糖

C.叶绿体基质中CO2合成葡萄糖的过程需要酶并消耗ATP

D.酶与ATP均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

【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酶的特性.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 2、酶具有专一性 3、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掉多少马上形成多少,因此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解答】解: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由于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故不能产生酶,但无氧呼吸能产生ATP;故A错误.

B、酶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少数是RNA,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中含有核糖;故B错误.

C、暗反应过程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条件需要酶、ATP和[H];故C正确.

D、酶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ATP具有高效性但不具有专一性;故D错误.

故本题选C.

8.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

管腔中Na+→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

A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C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A.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B.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C.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

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肾小管管腔中的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为逆浓度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其动力来自于Na+协同运输中的离子梯度);

官腔中Na+进入上皮细胞的过程中,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并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

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的过程中,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并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

故选:D.

9.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④表示的是ATP

B.②⑥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水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所有原核生物都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①②③表示能量,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①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②的场所是线粒体;④代表的物质是氧气,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据此解答.

【解答】解:A、①③④表示能量,A错误;

B、②⑥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水,B正确;

C、产生①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②的场所是线粒体,C错误;

D、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能完成图示有氧呼吸的全过程,D错误.

故选:B.

10.如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C5中的化学能

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5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可以为暗反应通过[H]和ATP.暗反应可以分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

【解答】解:A、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的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H2O)中的化学能,A错误;

B、C3可直接被[H]和ATP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B错误;

C、据图分析,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C正确;

D、光照减弱时,ATP和[H]合成减少,三碳化合物还原受阻,C5生成减少,短时间内C5去路不变,最终导致C5含量降低,D错误.

故选:C.

11.图示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肉细胞代谢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Y物质可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②过程可以产生[H],④过程需要消耗[H]

C.①②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③④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也没有产生氧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淀粉等有机物.

【解答】解:A、①表示葡萄糖分解产生Y,故Y为丙酮酸;③表示二氧化碳固定形成X,故X为三碳化合物,A正确;

B、①②分别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都可以产生[H],④表示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需要消耗[H],B正确;

C、①②分别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③④为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错误;

D、①②分别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③④为暗反应阶段,这四个过程既没有消耗氧,也没有产生氧,D正确.

故选:C.

12.如图表示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一个细胞内(不考虑细胞质)DNA分子数量的变化.下列各项中对本图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b~c的初期,f点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e点染色体数目为n,e~f段发生交叉互换

C.d~e段等位基因分离,f~g段着丝点分裂

D.基因重组发生在c~e段,d点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比为1:2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c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ce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e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整个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DNA分子数量的变化规律.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即c~e的初期,f﹣g是精子形成的变形期,因而f点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A错误;

B、e﹣f是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所以e点染色体数目为n;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即c~d段发生交叉互换,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分离,所以d~e段等位基因分离;e﹣f是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其后期着丝点分裂,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基因重组发生在c~e段;d点细胞中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染色体和DNA的数目比为1:2,D正确.

故选:D.

13.用某动物精巢为材料制作切片进行观察并绘制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细胞可称为次级精母细胞

B.

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

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D.

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一定相同

【考点】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

【分析】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有丝分裂.图中甲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表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细胞的着丝点分裂,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细胞的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丁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A、甲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现象,应为初级精母细胞,A错误;

B、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细胞的着丝点分裂,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

C、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细胞的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C正确;

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可能存在等位基因,因此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C.

14.如图为人体某细胞的生命历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甲相比,乙中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低

B.①②③三个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基因突变的是②③

C.丁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周期变长

D.①②③④过程都能发生转录和翻译

【考点】细胞的分化;癌细胞的主要特征;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由题图可知:①是细胞增殖,即细胞分裂②是细胞分化,③是细胞癌变,④是癌细胞增殖分裂,据此答题.

【解答】解:A、与甲相比,乙中细胞较小,相对表面积较大,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高,A错误;

B、①②③三个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基因突变的是③细胞癌变,B错误;

C、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周期变短,C错误;

D、①②③④过程都能发生转录和翻译,即都有基因的表达,D正确.

故选:D.

15.某雌雄同株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于某种原因使携带矮茎基因的花粉只有

能够成活.现用多株纯合高茎植株做母本,矮茎植株做父本进行杂交,子一代植株自交,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 )

A.3:1 B.7:1 C.5:1 D.8:1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当用矮茎植株做父本时,由于父本产生的花粉粒很多,因此只有

花粉的成活率并不影响产生的后代的数目.又由于子一代基因型为Aa,雌配子的基因型为
A、
a,而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为
A、
a,由此计算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用多株纯合高茎植株(AA)做母本,矮茎植株(aa)做父本进行杂交,由于父本产生的花粉粒很多,因此只有

花粉的成活率并不影响产生的后代的数目,则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均为Aa.

由于某种原因使携带矮茎基因的花粉只有

能够成活,因此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为
A、
a,而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为
A、
a,因此产生的子二代中aa=
,因此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7:1.

故选:B.

16.与家兔毛型有关的基因中,有两对基因(A、a与B、b)只要其中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就能出现力克斯毛型,否则为普通毛型.若只考虑上述两对基因对毛型的影响,用已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家兔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彼此交配获得F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F2出现不同表现型的主要原因是F1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的现象

B.若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与亲本毛型相同的个体占

C.若F2力克斯毛型兔有5种基因型,则上述与毛型相关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D.若要从F2力克斯毛型兔中筛选出双隐性纯合子,可采用分别与亲本杂交的方法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对基因(A、a与B、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只要其中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就能出现力克斯毛型,所以普通毛型必定是AB型.

【解答】解:A、子二代中不同表现型出现的原因是减Ⅰ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引起的,A正确.

B、子二代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是aaB_、A_bb、aabb,三者比例共占

+
+
=
,B正确.

C、子一代为AaBb,若子二代中含有9种基因型,则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若要从F2力克斯毛型兔中筛选出双隐性纯合子,可采用分别与亲本杂交的方法,如果都是力克斯毛型兔,则为双隐性纯合子,D正确.

故选:C.

17.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朱红眼♀×纯种暗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

B.反交的实验结果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

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

D.若正、反交的F1代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都是1:1:1:1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本试验中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说明控制眼色的这对基因在X染色体上.“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说明暗红眼为显性.由此把双亲和子代的基因型求出各个选项即可.

【解答】解:A、正、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故A正确,

B、本实验中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不同,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故B正确,

C、根据解析暗红眼为显性,正交实验中纯种暗红眼♀(XAXA)×纯种朱红眼♂(XaY)得到的F1只有暗红眼:XAXa、XAY,其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反交实验中纯种朱红眼♀(XaXa)×纯种暗红眼♂(XAY)得到的F1雌性为暗红眼(XAXa),雄性为朱红眼(XaY),故C正确,

D、根据C选项可知,正交的F1的基因型是XAXa、XAY,自由交配得到的结果是XAY、XaY、XAXA、XAXa,表现型比为1:1:2,反交的F1的基因型是XAXa、XaXa、XAY、XaY,表现型比为1:1:1:1,故D错误.

故选D.

18.如图为某家族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A.此病为显性遗传病 B.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1号为纯合子,4号为杂合子 D.1号和4号必有一方为杂合子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解答】解:A、该遗传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A错误;

B、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

CD、假设1号为隐性纯合子,3号、4号必为杂合子;假设2号表现隐性性状,3号、4号必表现隐性性状,此时1号不可能为显性纯合子,只能是杂合子,C错误,D正确.

故选:D.

19.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都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

B.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C.艾弗里的实验设置了对照,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没有对照

D.二者都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解: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A错误;

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他们的作用,B正确;

C、艾弗里、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均设置了对照,C错误;

D、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但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20.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基、脱氧核糖三者的数目都是相等的

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D.一段双链DNA分子中,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含有40个胸腺嘧啶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1、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A、C、G、T)组成.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解答】解:A、一般情况下,每个DNA分子中都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A正确;

B、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且每分子脱氧核苷酸都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因此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基团、脱氧核糖都是相等,B正确;

C、在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着2个磷酸基团,C错误;

D、在双链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配对的碱基彼此相等,因此腺嘌呤和胸腺嘧啶数目总是相同的,D正确.

故选:C.

21.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 )

A.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

B.连续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10个

C.4种碱基A:T:G:C=3:3:7:7

D.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是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考查,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配对的碱基数量相等.

【解答】解:A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组成的,游离的磷酸基有2个,A错误;

B、由题意知该单链中A+T的比例是

,与双链DNA分子的该碱基比例相同,因此双链DNA分子中A+T的比例是
,A=T=200×
=30个,因此DNA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30×(4﹣1)=90个,B错误;

C、由题意知该单链中A:T:G:C=1:2:3:4,另一条链上A:T:G:C=2:1:4:3,则双链中A:T:G:C=3:3:7:7,C正确;

D、含200个碱基的DNA不考虑每种碱基比例关系的情况下,可能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种,但因碱基数量比例已确定,故碱基排列方式肯定少于4100种,D错误.

故选:C.

22.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是

B.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

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其中编码区能转录形成mRNA,而非编码区不能转录形成mRNA.

2、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是基因编码区上游的启动子.转录过程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不具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不进行转录.

【解答】解:A、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其中编码区能转录形成mRNA,而非编码区不能转录形成mRNA,因此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小于

个,A错误;

B、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mRNA的过程,B错误;

C、DNA复制和转录均以DNA为模板,故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C错误;

D、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基因选择表达,故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D.

23.如图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的示意图,图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图a和图b中的部分染色体转移造成了生物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a和图b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图a为基因重组,图b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C.如果图a交换部位正好是一对等位基因B和b,且该过程发生在一个细胞的一次有丝分裂过程中,则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Bb和Bb

D.若图b现象发生在一个精原细胞中,则该精原细胞不可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①和②互为同源染色体,所以它们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而②和③是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图a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图b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为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

B、图a为基因重组,图b为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

C、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

D、若图b现象发生在一个精原细胞中,则该精原细胞可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D错误.

故选:B.

24.利用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作为亲本培育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操作最简便的是杂交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单倍体育种

B.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获得该新品种

C.诱变育种不能定向获得该新品种

D.若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AAAAbbbb个体,和该新品种存在生殖隔离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解:A、杂交育种在子二代中直接选种,是最简捷的方法;单倍体育种得到的都是纯合体,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A正确;

B、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还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并筛选出新品种,B错误;

C、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诱变育种不能定向获得该新品种,C正确.

D、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的AAAAbbbb个体与AAbb的新品种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B.

25.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表示基因突变,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B.b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生殖隔离;c表示新物种形成,d表示地理隔离.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解答】解: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b表示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C正确;

D、d表示地理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D错误.

故选:C.

26.下列有关四种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洋葱 ②大肠杆菌 ③H1N1病毒 ④变形虫.

A.①和②的主要区别在于②具有细胞壁

B.①和③的主要区别在于①具有细胞结构

C.②和④的主要区别在于②没有核糖体

D.③和④的主要区别在于③具有拟核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组成.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解答】解:A、①和②都具有细胞壁,A错误;

B、①和③的主要区别在于①具有细胞结构,③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正确;

C、②和④都含有核糖体,C错误;

D、③和④的主要区别在于④具有细胞结构,③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B.

27.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A.蛋白酶 B.RNA聚合酶 C.RNA D.逆转录酶

【考点】酶的概念;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酶的特性.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解答】解: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后,剩余部分为RNA,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说明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RNA.

故选:C.

28.下面能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

①用糖腌的萝卜细胞 ②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③植物的根毛细胞

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⑤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 ⑥根尖分生区细胞.

A.①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分析】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有(半透)膜结构,有膜两侧浓度差;结构基础:液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其中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共同构成原生质层.

【解答】解:①糖腌的萝卜细胞是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①错误;

②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具有大液泡,能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可以发生质壁分离,②正确;

③植物的根毛细胞具有大液泡,能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可以发生质壁分离,③正确;

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无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③错误;

⑤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是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⑤错误;

⑥根尖分生区细胞无成熟的大液泡,不能通过渗透作用失水,⑥错误.

故选:D.

29.如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物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③和④

B.①②⑤过程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A和B分别表示丙酮酸和[H]

D.有氧呼吸包括图中的①②③过程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1是细胞质基质,2是线粒体基质,3是线粒体内膜,4是类囊体薄膜,5是叶绿体基质;A是丙酮酸,B是[H],C是ADP和Pi,D是ATP和[H].

【解答】解:A、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③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和④光反应阶段,A正确;

B、①②⑤过程中只有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⑤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

C、A和B分别表示丙酮酸和[H],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产物,C正确;

D、有氧呼吸包括图中的①②③过程,D正确.

故选:B.

30.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象,图中的A、a、B、b、C分别表示染色体.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丙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B.a和B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C.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D.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题图: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因此甲→乙表示有丝分裂;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甲→丙表示减数分裂.

【解答】解:A、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该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者第二极体,A错误;

B、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a和B所在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不可以发生交叉互换,B错误;

C、甲为正常体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C正确;

D、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C.

31.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的雌兔(性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

A.

与1:1 B.
与2:1 C.
与1:2 D.
与1:1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据题意分析,褐色的雌兔(性染色体组成为XO)的基因型为XTO,正常灰色(t)雄兔的基因型为XtY,此处可以利用遗传图解的方式写出亲本产生的配子的种类,然后预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解答】解:由于褐色的雌兔的基因型为XTO,正常灰色雄兔的基因型为XtY,因此它们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有:

XT
O,精子的种类有:
Xt
Y.因此后代有:
XTXt
XTY、
XtO、
OY,由于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因此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
和2:1.

故选:B.

32.图是同种生物的四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图中所代表的个体两两杂交得到的子代有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是( )

A.图①、图④ B.图③、图④ C.图②、图③ D.图①、图②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后代出现4种表型必须是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产生两种表现型,另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也产生两种表现型;后代出现6种基因型必须是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产生两种基因型,另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产生三种基因型.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图1能产生4种配子,图2能产生2种配子,图3能产生2种配子,图4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因此:

A、图1和图4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2=2种表现型、2×2=4种基因型,A错误;

B、图3和图4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1=1种表现型、2×1=2种基因型,B错误;

C、图2和图3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2=2种表现型、2×2=4种基因型,C错误;

D、图l和图2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2=2种表现型、2×3=6种基因型,D正确.

故选:D.

33.双眼皮(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人群中的比例为36%,理论上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他们所生的小孩是单眼皮的概率是多少?()

A.

B.
C.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双眼皮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相关的基因用A表示),双眼皮在人群中的比例为36%,则单眼皮(aa)的比例为64%,a的基因频率为

=80%,A的基因频率为1﹣80%=20%.据此答题.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80%,A的基因频率为2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20%=4%,Aa的基因型频率为2×20%×80%=32%,则双眼皮个体中,Aa的频率为

=
.因此,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他们所生的小孩是单眼皮的概率为

故选:A.

34.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型菌与R型菌的结构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有差异的缘故

B.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属于基因突变

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

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解答】解:A、S型菌与R型菌的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不同,不同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因而导致结构有所差异,A正确;

B、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利用自身核糖体合成相应蛋白质,C错误;

D、高温变性后的蛋白质只是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肽链中的肽键还存在,因此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

故选:A.

35.某细胞含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被32P标记,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连续进行有丝分裂,在第几次分裂中出现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期都有8条被标记的染色体?()

A.第1次 B.第2次 C.第3次 D.第4次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由于果蝇体细胞的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被32P标记,所以本题关键是要搞清楚染色体上DNA的变化.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

【解答】解: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DNA复制后形成的新DNA分子含有一条母链、一条子链;

A、第1次分裂时DNA分子都含有一条标记链,一条非标记链,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不分裂,含有8条标记染色体,但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加倍,含有16条标记染色体,A错误;

B、第2次分裂时由于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新细胞中的DNA双链中只有一条被标记,DNA复制后由一半DNA分子含标记链,一半不含标记链;前期同一个DNA分子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条染色体上,因此标记染色体的8条,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两个DNA分子分开,染色体加倍,一半被标记,另一半不标记,即后期也有8条染色体被标记,B正确;

CD、第3次、第4次分裂标记的染色体具有随机性,不能确定,CD错误.

故选:B.

36.如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

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本题是对DNA分子复制过程的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首先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成两条单链,解开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子链与模板链双螺旋成新的DNA分子,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分析题图可知,真核细胞的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多个复制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

【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的 三个复制点复制的 DNA片段的长度不同,因此复制的起始时间不同,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B正确;

C、DNA分子的复制首先要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进行解旋,C正确;

D、真核细胞的 DNA分子具有多个复制起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提高了复制速率,D正确.

故选:A.

37.下图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与DNA复制的共同点是:以DNA单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

B.③过程直接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酶、ATP

C.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通过蛋白质间接表现,苯丙酮尿症是通过蛋白质直接表现

D.HIV和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都可以在人体细胞内进行①③这两个基本过程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转录,②表示转运RNA,③表示翻译.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通过控制酶的结构来控制代谢这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解答】解:A、①过程与DNA复制的不同点是:以DNA单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A错误;

B、③过程是翻译,直接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酶、ATP,B正确;

C、苯丙酮尿症是通过蛋白质间接表现,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通过蛋白质直接表现,C错误;

D、HIV是RNA病毒,侵入人体T细胞后,逆转录形成DNA,再进行①③过程;但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不侵染人体细胞,D错误.

故选:B.

38.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如果两对(或更多对)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就不会表现出自由组合.从题目可知,发生突变的植株不能进行基因的自由组合,原因最可能是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片段的交叉互换,发生染色体易位.

【解答】解: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说明非糯和非甜粒为显性性状.F2的表现型为9:3:3:1,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是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原因最可能是发生染色体易位,使原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故选:A.

39.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所获得的植物体,均为多倍体且能稳定遗传

B.由配子发育来的个体均属于单倍体,且都高度不育

C.在细胞分裂旺盛的部位,易发生基因重组,从而产生新的基因型

D.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实现远缘生物间的基因重组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基因重组及其意义;转基因技术.

【分析】单倍体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

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类的愿望,将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人工剪切并和载体重组后转入细胞内进行扩增,并表达产生所需蛋白质的技术.基因工程能够打破种属的界限,在基因水平上改变生物遗传性,并通过工程化为人类提供有用产品及服务.

【解答】解:A、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个体属于二倍体,A错误;

B、由配子发育来的个体均属于单倍体,不一定高度不育,如四倍体的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可育,B错误;

C、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C错误;

D、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实现远缘生物间的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40.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机交配使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

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

C.新物种的产生必须经过地理隔离

D.共同进化只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新物种形成的一般途径:地理隔离→阻断基因交流→不同的突变、基因重组和选择→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差异加大→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是地理隔离不是.

【解答】解:A、随机交配不会使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A错误;

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B正确;

C、新物种的产生必须经过生殖隔离,C错误;

D、共同进化发生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4题,总40分)

41.对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研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下三条曲线,图甲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氧气浓度为15%)、图乙表示呼吸作用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图丙表示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两种物质,光反应的场所是 类囊体薄膜请写出在光反应中形成这两种物质的反应式:① ADP+Pi+

ATP2H2O
O
2+4[H]

(2)影响图甲中a曲线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温度 ;图乙中细胞呼吸有关曲线的数据需在无光或黑暗 条件下测量.

(3)由图丙可知,40℃时,植物体 不能 (填“能”或“不能”)显示生长现象;而5℃时的状态可用图甲中B (填“A”、“B”或“C”)点表示.

(4)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强为 C 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 25 ℃最佳.

(5)由图甲看,当植物生长在缺镁元素的土壤中时B点向 右侧 移动.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图甲中曲线上的A点表示植物的呼吸强度,图甲中的B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

图乙是细胞呼吸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D点表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与二氧化碳的消耗量相等,即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图丙是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影响两种作用速率大小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细胞呼吸速率,表观光合速率为零,植物无法生长.

6CO2+12H2O

C6H12O6+6O2+6 H2O;

光反应:H2O→2[H]+

O2(水的光解);ADP+Pi→ATP(递能)

暗反应:CO2+C5化合物→2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NADP++2e+H+→NADPH(递氢);2C3化合物+4NADPH+ATP→(CH2O)+C5化合物+H2O(有机物的生成或称为C3的还原)ATP→ADP+PI(耗能)

酒精发酵: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解答】解:(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ATP和[H],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方程式为ADP+Pi+

ATP,2H2O
4[H]+O2

(2)图甲中曲线上的A点表示植物的呼吸强度,影响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图乙中细胞呼吸有关曲线的数据需在无光或黑暗条件下测量.

(3)由图丙可知,40℃时,植物体由于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故不能生长,而5℃时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用图甲中B点表示.

(4)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强为C点(光饱和点),对应温度为25℃.

(5)由图甲看,当植物生长在缺镁元素时光反应强度低,B点向右侧移动.

故答案为:

(1)类囊体薄膜 ①ADP+Pi+

ATP②2H2O→4[H]+O2

(2)温度 无光或黑暗

(3)不能 B

(4)C 25

(5)右侧

42.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变化和细胞核中DNA数量的变化:

(1)ab与a′b′都是完成 DNA的复制 过程.

(2)有丝分裂的后期在甲图中的 cde 阶段,在乙图中的 b′c阶段中.

(3)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DNA= 1:2.如果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C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开后移向每一极的基因为A、a、B、b、C、c(不考虑基因突变).

(4)植物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上出现 细胞板 ,此结构形成与细胞器 高尔基体有关系.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分析甲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乙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解答】解:(1)ab与a′b′处于间期(S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

(2)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此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但细胞核中的DNA总量还是体细胞的二倍.因此,有丝分裂后期在甲图的cde段,在乙图的b′c′段.

(3)在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因此染色体:DNA=1:2;有丝分裂后期,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都含有一套完整的基因,因此移向每一极的基因为A、a、B、b、C、c.

(4)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形成细胞板,与此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故答案为:

(1)核DNA的复制

(2)cde b′c′

(3)1:2 A、a、B、b、C、c

(4)细胞板 高尔基体

43.袁隆平院士因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而闻名于世.如图是以二倍体水稻(2N=24)为亲本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D表示的育种方法称为 杂交育种 ,与A→B→C表示的育种方法相比,后者的优点表现在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B常用的方法是 花药离体培养 ,其原理是 染色体变异

(3)E表示的育种方法是 基因工程育种 ,该过程的原理是 基因重组

(4)如果培育一个能够稳定遗传的隐性性状个体,则最快捷的育种方法是 A→D;如果培育一个能够稳定遗传的显性性状个体,则最快捷的育种方法是 A→B→C.(用图中字母与箭头表示)

(5)科学家培育出了抗旱的水稻新品种,而海岛水稻从来没有出现过抗旱类型,有人打算也培养出抗旱的海岛水稻新品种,但是用海岛水稻与抗旱的陆地水稻进行了多次杂交,始终得不到子代,原因是陆地水稻与海岛水稻存在生殖隔离

【考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转基因技术.

【分析】1、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2、分析题图:A→D是杂交育种,A→B→C是单倍体育种,E是基因工程育种,F是多倍体育种.

【解答】解:(1)A→D过程中进行了杂交→自交→选优等方法,该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A→B→C表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B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3)E表示的育种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该过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4)如果培育一个能够稳定遗传的隐性性状个体,则最快捷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即A→D;如果培育一个能够稳定遗传的显性性状个体,则最快捷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即A→B→C.

(5)科学家培育出了抗旱的陆地水稻新品种,而海岛水稻没有抗旱类型,有人想培育出抗旱的海岛水稻新品种,但是用海岛水稻与抗旱的陆地水稻进行了多次杂交,始终得不到子代,原因可能是陆地水稻与海岛水稻存在生殖隔离.

故答案为:

(1)杂交育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花药离体培养 染色体变异

(3)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重组

(4)A→D A→B→C

(5)陆地水稻与海岛水稻存在生殖隔离

44.某种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的动物,其眼色有白色、灰色和黑色三种,基因控制情况未知.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纯合的白眼个体与纯合的黑眼个体交配,

F1均为灰眼,则F1随机交配所得F2中黑眼个体占

.(假设每代个体数足够多,以下相同)

(2)如该动物的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基因控制的情况见图:

若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某黑眼个体与白眼个体交配,F1中黑眼个体占

,则该黑眼亲本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F1中黑眼个体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灰色:白色=9:6:1.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动物三种眼色对应的基因型共有 15种,两灰眼雌雄个体交配,子代出现白眼个体,则亲本杂交组合共有 4 种.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题意:

(1)已知眼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纯合的白眼个体与纯合的黑眼个体交配,F1均为灰眼,说明灰眼是显性性状,黑眼是隐性性状;

(2)根据图形分析,灰眼的基因型是A___或__B_,黑眼的基因型是A_B_,白眼的基因型是aabb.

【解答】解:(1)已知眼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纯合的白眼个体与纯合的黑眼个体交配,F1均为灰眼,说明灰眼是显性性状,黑眼是隐性性状,且F1为杂合子,则黑眼个体在F2中所占比例为

(2)据图可知,黑眼个体基因组成为A_B_,灰眼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_bb或aaB_,白眼个体基因型为aabb.黑眼个体与白眼个体交配的F1中黑眼个体占

,则亲代黑眼个体的基因型应为AaBb,F1黑眼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F1黑眼个体相互交配,F2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应为黑色:灰色:白色=9:6:1.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动物三种眼色对应的基因型共有3×5=15种,两灰眼雌雄个体交配,子代出现白眼个体,则亲本杂交组合共有4种:AaXbXb×aaXBY、aaXBXb×AaXbY、AaXbXb×AaXbY、aaXBXb×aaXBY;图示表示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故答案为:

(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2-2023学年青海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2综合模拟试题
2012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7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新高考生物考前核心知识串讲
[转载]福建省龙岩市五校联考201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