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庆阳葫芦崇拜民俗考》

2019.10.2./作者:窦彦礼/编辑:杨永辉

庆阳市华池与合水东部的子午岭东麓有一条东葫芦河,六盘山以西有一条流经平凉市庄浪、静宁至天水市秦安、麦积的西葫芦河。这两条河是渭水的支流,它见证了始祖葫芦文化的延伸与发展,留下了华胥氏葫芦农业初始文明与伏羲氏由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大量文化记录。

庆阳宁县盘克有葫芦塬,山东鄄城有瓠子河,这些人祖文化的记忆,揭示出葫芦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食物资源,既可食用,又能做为器皿。由此产生了葫芦崇拜,进尔出现了华胥氏的葫芦图腾,并逐步演变为虎图腾。虎图腾是庆阳人祖文化的独有特色,伏羲、女娲、盘古、西王母都是虎图腾,天水、河南的伏羲、女娲是龙首蛇身。出自西王母西貘族故地蒲河的少昊金天氏、颛顼也称为白虎图腾。环县刘家岔出土的2万年鹿角鹰嘴锄,证实庆阳先民在万年前就学会了种葫芦,因为葫芦种子颗粒大,易于观察,葫芦河、大凤川一带土地松软,最适合葫芦种植,从庆阳人禁食葫芦籽的忌俗,也显示出庆阳人的葫芦崇拜。

在华胥氏部落由葫芦城走向东南平塬地区之时,也预示着一个伟大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的即将结束,其实这并不是立即结束,而是自然地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这是时代的转折。从此,葫芦初民远离了葫芦城,来到了葫芦塬,即今日的宁县盘克塬,盘克之“盘”是葫芦的用途,大可做舟,小为器皿。但是后人没有忘记葫芦先民与葫芦城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葫芦故事。

现在庆阳市面通常见到的多是南瓜、冬瓜(西葫芦),用瓢葫芦已成为文化艺术品的制作原料。要说食用还是冬瓜好,外壳做葫芦容器,瓤是美味佳馐,瓜子是上等消遣食品。葫芦河的白瓜子因为有华胥氏的灵气,一蔓结十瓜,甚至数十瓜,瓜瓜籽粒饱满,且又香味怡人。葫芦容器近30年以来,已逐渐被塑料品所替代。

传说最早的陶罐、瓷罐都是根据瓜葫芦仿制的,但绝对不全是葫芦形象,瓦罐更像冬瓜壳。庆阳人把陶罐叫“瓦罐”,把陶盆叫“瓦盆”。民间常见的大陶罐,用来盛装磨好的面粉,通常称作“面瓦缸”,长时间存放面粉而不变质。乡民们上地割麦子,用小瓦罐带水备用解渴,经烈日暴晒不变味。这就是庆阳人偏爱陶器的古老习俗,也是买不起瓷器的贫穷人家对瓦罐的巧说。那漆黑油亮绘有花纹图案的“面瓦罐”,似乎已经绝迹了。自来水的使用,使我们现代人再也理解不了“瓦罐不离井口破”这句庆阳民间俗语了。

过去的庆阳人大窑洞里挂一圈瓜葫芦,有用的,没用的,值钱的,不值钱的东西用物全放在里面,那岐伯和黄帝放草药的瓜葫芦一准挂满了窑洞;那瓜葫芦里保存种子,永远不会发霉;笨一点的老鼠一般不会爬上窑壁,偷食瓜葫芦里储存的食物。这瓜葫芦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往锅里舀水,上山带水不如用瓢葫芦好。

那些古老窑洞里的瓜葫芦里装满了永远说不完的神话故事。唐皇太子李贤面对武则天把自己的亲生儿子一个个害死,想让武则天醒悟,就写了一首《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后人比喻一扫而空。

这些葫芦先民的葫芦神话应该都是从葫芦古国流向四面八方。今日人们见到的冬瓜,乃是葫芦变异进化的结果,上古先民一定懂得择优而发展,那葫芦河两岸及大凤川冬瓜葫芦里的白瓜子久负盛名。万年前的葫芦先民如何有如此神奇的预见,也许是华胥氏给葫芦河的山水注入了一种特殊能量。

庆阳先民是葫芦文化的最早传人,他们从庆阳的华池把葫芦发展到了六盘山以西的西吉、静宁一带,当地人尊称他们为瓠民。

葫芦不仅可食,且营养丰富,还可作器物用。巨瓠剖之为舟作船,名盘瓠舟、天盘舟;小瓠剖之为盘、为瓢、为勺;自蒂开口,为“瓶”、为“壶”,用以盛水盛酒;自蒂上下截半,为葫芦罐,或上段为盖覆之以扣如“盖天”;下段为“盆”、为“碗”、为“钵”、为“盘”,因而名盘瓠、槃瓠。

在我国浩瀚的民俗文化宝库中,有着大量的葫芦“创世”、“赐子”、“祈福”、“攘灾除祸”等神话传说,葫芦成为寄托人们美好向往的“灵物”,是许多民族珍爱的吉祥物。社会进入原始时代的晚期,先民男女之间给葫芦里装上自己的秘密或心愿、或心爱之物赠送对方,后来慢慢演变成了香包。

一瓢藏造化,天地一壶中。葫芦文化涵容天地与人生。葫芦古代写作壶,俗称葫芦瓜,《诗·大雅·緜》:“緜緜瓜瓞,民之初生”,意思是:人类出自葫芦瓜。中国人的整个人生历程都蕴涵在“三壶”之中,“破壶”(人从瓜出)、“悬壶”(医药济民)、“壶天”(魂归壶天)这壶都是葫芦。在我国许多民族的先民那里,都曾崇拜过象征“母”体的葫芦。

葫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也与神仙、医道有极深的渊源。你看,那过海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在他的铁拐上不就挂了个葫芦吗?上八洞的太上老君被孙猴子偷吃的那些仙丹灵药就是装在这葫芦里的。还有许多道士,用葫芦装妖魔鬼怪的魂魄,也用它来装云游时的仙酒。医家呢,特别是那些游走四方、浪迹江湖的郎中,更是用葫芦来装他们的祖传丹丸、秘制散药。时间一长,这葫芦就沾了灵气、有了慧根、沁透仙气,以至于成了宝。所以葫芦无处不显示着她的博大精深与文化底蕴的深厚,从《庆阳香包》中可以看出葫芦文化是庆阳地方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葫芦文化在庆阳不仅有民间的艺术传承,更有地下的考古实物作为印证。正宁县周家乡东坪村出土的葫芦形人面纹彩葫芦瓶与葫芦形双耳红陶瓶,还有庆城县玄马村出土的葫芦形双耳红陶瓶,其考古年代均在6000余年的仰韶文化时期。

据说葫芦的故事从庆阳开始传播,历经数千年,以至后来越传越多,有人便装订了一个《葫芦集》。金人南下时把这当做统治汉人天下的神话绝招,便收藏了要带回京都,路遇蒙古兵南下,一把火把《葫芦集》给烧了。那葫芦的故事便随着葫芦灰烬飞向四面八方。一时间,金葫芦、银葫芦、宝葫芦就多了,后来又生出了葫芦精灵。葫芦故事如同葫芦蔓,丝丝蔓蔓多得理也理不清。

传说华胥氏当年离开庆阳时,这葫芦经过300余年的培育,大致上有三大品系,一是面瓜葫芦,它可食、可做器皿,庆阳先民劳苦功高,面瓜葫芦就留给了庆阳,庆阳人又从中培育出了冬瓜葫芦,番瓜葫芦,硬壳葫芦,薄皮葫芦等;二是器皿葫芦,华胥之孙盘古氏族带到了西吉、静宁、秦安的西葫芦河;三是葫芦舟,伏羲氏东迁后,遇到发大水常在葫芦舟中避难逃命,后来人们有了木帆船,葫芦舟便弃之不用,那成了精的葫芦王好生气也,我要叫你的大船在水里行不通,便把无数的葫芦籽,撒落水中,在江海水中生根发芽开花,因为她在庆阳沾了华胥圣母的灵气,在水中疯长,任何污染水源她都能照常生长,成了水生植物的霸王,今人称为“水葫芦”。

民间故事连环画《春旺和九仙姑》里说:“九仙姑下凡经年,忽于天井种葫芦,遂攀葫芦藤升天为父祝寿。”彝族也有将葫芦藤作为天梯的传说:拉普的妈妈是天上下凡的仙女。后来,被玉皇大帝召回天宫。拉普思念母亲,种下一颗葫芦中的金瓜子,瓜藤长到天上,拉普便顺藤上去找娘。这种攀缘葫芦藤而升天的推想,和庆阳人葫芦即昆仑的说法有些相似。神话与《山海经》中都说,西王母居于昆仑,细细探究这个昆仑,她不仅是指西王母所居的蒲水、泾水一带地名,而且是象征母体的葫芦。

当代的文化艺人绘制的葫芦脸谱,形象活泼,引人注目。这些葫芦脸谱选用的题材以京剧的净、末、丑为主,主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施公案》《隋唐演义》《岳飞传》《楚霸王》等七大类人物,大约100余种,而且一个个栩栩如生,可以说看了脸谱葫芦,就等于在戏剧艺术殿堂里走了一遭,让人了解不少戏剧艺术知识,所以脸谱葫芦深受人们喜爱。

子午岭与葫芦河不但繁衍发展了华胥氏部落,孕育了伏羲女娲,后来的轩辕氏、夏后氏也崛起于此,“迁徙往来,拔山通道”,披荆斩棘,开辟荒蛮。先黄帝时代的轩辕氏陵墓坐落在子午岭山脉上的就有三座,因而子午岭又被称为“圣人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故宫:葫芦折射的“福”文化
第七百八十二篇  图腾崇拜与原始岩画中的生命意识2
华胥氏-
华胥氏
脸谱下面的伏羲传奇
这个姓氏才是中华第一姓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