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 | 唐池子:关于《柳林风声》的三个重要问题

童话故事,是开启孩子智慧的金钥匙!



关于《柳林风声》的三个重要问题

唐池子

一、书名的翻译

书名The Wind in the Willows,国内有三种译法,第一种周作人译为《杨柳风》,取自“吹面不寒杨柳风”;第二种任溶溶译为《柳林间的风》;第三种杨静远译为《柳林风声》,这也是目前沿用最多的一种译法。我个人最喜欢《柳林风声》,以为有音乐声,意旨深远。《柳林风声》国内很多 ,个人最喜欢也是杨静远译本,以为与格林厄姆的笔法最接近。

二、角色性格

《柳林风声》精微之处是写透了柳风中发丝般细腻的人物心理、性格刻画。

也许,我们身体里都住着某个动物:鼹鼠、河鼠、狗獾或者蛤蟆。

鼹鼠的形象最接近一个敏感、活泼、纯净、美好的孩子,对世界和世界上的人怀着热切的憧憬和向往,总是快活,总是站在朋友的方向思考,很好相处(这个角色可能最接近作者的儿子,这本书就在父亲给他讲的故事基础上整理而成)。鼹鼠在河边的一路阅历,让读者由此获得成长的信心:河流看上去那么多波折,但是它又如此清澈、美好,在偶尔翻船的时候,旁边总有一只搭救的手。

河鼠温和静笃,他的一颗诗心装着田园牧歌式的乡愁,他的乡愁是一条河(泰晤士河是作者童年的热恋,在整理《柳林风声》前他又搬回泰晤士河边,试图写出关于河的最美妙的文字,他做到了!),他一生只产生过一次“南下”的蛊惑,但诗把他带回了现实。他清醒过来,又趴在桌上写诗。他一辈子在河上流连,河是所有的意义。他对鼹鼠细腻的友情,那回雪夜寻找,找到鼹鼠又让它睡醒再走;那一回因为负疚错过了鼹鼠的家,又历经艰难折回去,不仅让鼹鼠流泪,也让读者流泪。其实朋友不是山盟海誓,而是这样傻气地、蠢蠢地懂得、陪伴。

狗獾深沉内向,严谨权威,外冷内热,最讲原则;就凭着那股子对蛤蟆父亲的友情,他把引导蛤蟆成才的责任承担于身,就像是责任的化身;在最后关头他给了蛤蟆最好夺回城堡、彻底找到自我、获得众人尊敬的机会。他代表了父辈的尊严和智慧,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蛤蟆是浪荡子,吹牛,撒谎,铺张,迷狂,他的动荡和前面三位朋友的内敛、安宁、温文尔雅形成巨大反差;他富有,家产承袭,挥金如土,他对物质的沉迷与前面三位朋友精神的淡泊和安守清贫形同两个世界;他居功、骄傲、狂妄、夸夸其谈,他夸张的弱点与前面三位朋友的美德简直是一对反义词;但是,即便如此,他仍然是三个朋友最关心的人。三个救一个,拉不回。蛤蟆自己跑了,跑到社会里去,坐了牢受了苦(这些过程可以和成人文学中的苦难主题对比阅读,很容易看到儿童文学处理手法的独特性),很遗憾,苦白吃了,他仍然沾沾自喜,没有真正醒悟。蛤蟆的成长之路如此艰难、如此漫长,但是正是重重纠葛,才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友情的耐心、坚韧、伟大,我们也才会如此更深地被感动。没有人不羡慕蛤蟆有三个这样不离不弃的朋友。柳林的风,在蛤蟆这样劣迹斑斑的人性身上,犹显温柔多情。浪荡子发生最后终于彻底反转,蛤蟆洗心革面,真正成长为一个谦虚有礼、温文尔雅的成年人(这里有很深成长的隐喻:蛤蟆真的变成了王子)。你的朋友什么样子,最终你就会成为什么样子。蛤蟆的存在意义是在验证人性。

《柳林风声》的大粉丝、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剧作家A·A米尔恩(也就是《小熊温尼菩》的作者)将之改成舞台剧《蛤蟆大院里的蛤蟆》,1930年上演后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从此成为圣诞节的保留节目。米尔恩这样评价《柳林风声》:“小伙子把它送给恋人,要是姑娘不喜欢,就会向她要回他的情书。老人家用它考验自己的侄子,并相应修改他的遗嘱。这是一本验证性格的书,我们没有能力评价它。因为它在批评我们。”(多深刻的评价。)

《美国华盛顿时报》评述是:“很久以来,剧院都在寻找一个既适合成年人的品位,又适合又满足家庭子女喜好的剧目。突然间他们发现了《柳林风声》,它充满了亲切快乐和温馨,注定会成为令人深爱的经典之作。” 

所以,我们完全由此得出结论,最好的儿童文学,真的属于所有读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各有所得。《柳林风声》的确是典范之作。

三、那到底是阵什么风儿

柳林风声到底是阵什么风儿?

我想,认真阅读过这本书的读者,都会问这个问题。

我也问自己,心里微笑着问。因为自从读过这本书,,感觉心间一直吹拂着些风儿。感觉它在那里。可是,它究竟是什么,那阵温柔的风,为什么让我们觉得生活如此美好,觉得未来值得期待,觉得人情如此美妙?

好吧,闭上眼睛,我看见那在柳林中吹荡的,是春神吹奏的、让爱和希望萌发的、轻抚心灵的、夜昼交替的、温柔春风!

就如格林厄姆笔下的大自然中什么都是活的语言,一条河,是活的;一条被子,是活的;窗户后面的一只眼睛,是活的;河鼠头上柔软细小的毛发,是活的;一支曲子,是活的;一丝心绪,是活的;连小动物们的后颈窝,也是活的……什么都是活的,什么都赋予敏锐的感知,表面上作家用了拟人手法,让所有的物都有了灵性,赋予人类丰富的感知和活泼的生命,其实根本上他是把万物当成了人,他以为万物平等。这不仅仅是修辞手法,而是内在的生命观所决定的。所以,过去100多年了,我们还能够随他徜徉在那条河上,身心澄澈,以为自己是那只鼹鼠、河鼠、獾、蛤蟆后者水獭……

格林厄姆一生命运多舛。1859年7月20日格林厄姆出生于爱丁堡,父亲是律师,却有严重的酗酒恶习,5岁母亲因猩红热病逝,随后丧父,三兄弟都由亲戚收养。外公外婆把他带到乡间抚养长大。外婆非常严厉。中学毕业后,成绩优异、一心想去牛津读书的格雷厄姆因叔叔拒绝资助学费,只能选择去银行做职员,从20岁到49岁,他一直在银行上班,最后因在银行里被一疯汉用枪击伤,才从银行退休。1899年与发明家爱丁堡的女儿结婚,1900年5月12日有了唯一的儿子,取名叫“老鼠”,但是这个男孩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眼睛的视力也非常差。孩子4岁时哭着不肯睡觉,格林厄姆开始给他讲河鼠的故事,孩子很喜欢这个故事,他外出旅行时也央求听这个故事,于是格林厄姆1907年用写信的方式继续讲。这些信札就是《柳林风声》的原型。1908年《柳林风声》整理后出版。格林厄姆的儿子后来因现实和理想的巨大差距,卧轨自杀,年仅20岁。这对于格雷厄姆来说,又是一记无法承受的重击。1932年7月6日清晨,格林厄姆突然死于脑溢血。

格林格姆一生留下三部作品:《黄金时代》《梦幻的日子》和《柳林风声》(前两本似乎没有中译本,多可惜)。读者从《柳林风声》中找不到作者任何命运的阴霾,柳林风声是微甜的调子,是对人性的信心,充满与世无争的美好田园生活的静谧诗意。这种反差让很多人困惑。

我似乎看到了些微解答的钥匙。自然似乎消解了格林厄姆的痛苦,对自然和动物的热爱,让他战胜了现实的局限,他在自然和天赋之间找到了风声轻扬,那是心灵平和的法宝。把心打开,裸露在林间清风里,侧耳倾听,那阵抚慰悲伤的柳林风声。

让春神吹奏轻抚心灵的柔风吧,让文学的爱和希望,在每颗心灵上萌发,那是来自大自然启示的美好的风儿!




唐池子,主要创作儿童小说、散文。至今出版各类文集50多部。部分作品翻译成外文出版发表。已获冰心图书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张天翼儿童文学奖、中国少儿文化优秀奖、上海好童书奖、上海作协年度好作品奖、上海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年度最佳作品等奖项。作品入选“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中国图书商报》中国影响力童书、家庭教育学会书香中国推荐书目,多部作品入选各类优秀文集。长篇小说《满川银雪》获第三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之“铜葵花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晏辰熙​《“柳林风声”读后感》指导老师:赵黎黎
柳林风声读后感
必考名著《柳林风声》| 为什么赢得这么多人喜爱?附拓展资源英文动画100集
看了《柳林风声》,才懂为什么要和三观不同的人做朋友
当微风吹过柳林
【安徽省】第67次入选:四年级盛安琪:读《柳林风声》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