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黎的一周(上)

图片来源:alexandria,Pixabay


以下就是作为一个美国人,我在巴黎头一周的旅行经历。



巴黎圣母院


Rachelle和我周二游览了西岱岛上的巴黎圣母院,我俩一路爬着楼梯上到顶层并和建筑上的滴水嘴兽们打了招呼。


我发现巴黎圣母院确实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主教堂内部的景象,而且主教堂周围还环绕着更小的礼拜堂。建筑物顶部的景色极为壮美,非常值得登顶一看,尤其是从钟楼最高处看到的全景风光。


我们在钟楼看到的那些巨钟之一,需要16个人才能撞响。我们刚好正午抵达那里,得以从钟楼顶部听到这些巨钟撞响的声音。


探索巴黎圣母院时,我和另外一些美国游客(来自肯塔基州)聊了起来,询问他们还喜欢城里其他什么地方。不管何时听到有人在巴黎说英语,我都很容易开启一段交谈,只用去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下周我可能会试着用些更好玩的开场白,比如假扮法国人口音说:“噢不… 城里别再来更多美国人啦!”


在探索教堂的主要区域时,我跟Rachelle说道:“这可是举办工作坊的绝佳场地。”:-)


很有趣的事情是,我们了解到自己是在教堂完工666年后前来游览。巴黎圣母院如今已远远高出周围建筑,但请想象它在最初建造时,那种场面有多宏伟壮观。不过将其建造完成确实耗时长久 — 大概用了180年。



卢浮宫


我们花了整个周三去探索卢浮宫,直到晚上9:30景点关闭时也只看完了60-70%的区域。它是个极其庞大的宫殿,法国皇室以前的住地。


当我们抵达卢浮宫时,主入口处排了一长队游客,成百上千人一层层环绕在玻璃金字塔周围。所以我们选择了房东提到的“秘密”侧门入口,就在Denon庭院的西南位置。那个地方确实很容易错过,因为入口又窄又隐蔽,只有一个很小的Entrée(法语“入口”一词)标志。我们轻松通过了悠闲的安全检查点,从自动售票机上买完参观门票,之后便漫步进入了博物馆 — 根本无需排队。即使从售票处买票,那儿也只有不到20人在排队。多谢房东帮我们省去了排长队等候的麻烦。我很喜欢在旅行时从当地人那里得到这种类型的建议。


我发现卢浮宫里的许多房间,与其中的艺术品一样令人叹为观止。房屋的装饰和细节都让人称叹。由于一直在仰视观赏众多房间的天花板,我感觉自己脖子到现在依然有点酸痛。


《蒙娜丽莎》并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幅画很小,不仅被陈列在玻璃背后,外围还有绳子和栏杆隔离出来的安全区域。展室也拥挤得荒唐可笑,一大群人都围着那块小地方狂照不止。我始终没能接近那幅画的6米范围内。当时我就在想,莱昂纳多·达·芬奇要是看到整个场景,很可能会觉得荒谬极了。


我还发现卢浮宫外的玻璃金字塔有点俗气。我不断把Louvre(卢浮宫)误当做Luxor(卢克索),就是因为它总让我想起拉斯维加斯金字塔形的Luxor赌场。不过相比之下,卢浮宫的金字塔就显得小多了。


我最喜欢的博物馆区域包括希腊雕像,还有法国及意大利绘画。单是卢浮宫里艺术品的数量就让人难以招架,但许多艺术品还诱惑着你在它们上面花去更多时间。不过当你双脚需要休息一下时,驻足观赏也是件不错的事情。当天结束后,我便感觉大脑的视觉神经已经大幅超载,需要好好休息一下。幸运的是,我的色盲问题这时倒给了我些额外保护。


如果下周有时间,我们也许会再回卢浮宫看完剩下的区域。我们看完了Denon庭院的所有区域和Sully庭院的大部分区域,但整个Richelieu庭院我们都还没有游览到(全部有四层)。在卢浮宫另外逛上一天很轻松容易,而且考虑到每人10欧元的门票,它就是巴黎市内性价比最好的景点之一。


我在高中和大学时上过些艺术史课程,现在则意识到那部分教育多没价值。在卢浮宫里待上一天,就比坐在教室讨论那些艺术复制品有教育意义得多,也更激动人心。


卢浮宫的确是个神奇的地方,我强烈推荐你此生至少要去看它一次。只是在其中漫步就是个美好的成长体验。请准备好要在里面走上很多路,因为它真的非常宏大。当天结束后我和Rachelle的脚都酸痛不已。



圣礼拜堂


今天我们简短游览了圣礼拜堂,它是西岱岛上此前的皇家礼拜堂。其实它有两个礼拜堂,其中一个位于另一个之上。上方的礼拜堂嵌有美轮美奂的彩色玻璃窗户,全都高达几层楼。每组窗户上的图画代表了圣经中的一部书,或耶稣生平的一个片段,你可以从下往上阅读其中内容。不过那些窗户如此之高,以至于我们真的没法看清接近顶端的任何内容。


圣礼拜堂经常举办音乐会,我们正考虑去参加一场。他们正演出一些维瓦尔第的作品,此人刚好是我最喜欢的作曲家之一。



如何在一小时内变成巴黎人


前几天晚上我们看了场名为《如何在一小时内变成巴黎人》的戏剧。它是个单人秀,由Olivier Giraud创作演出。我很喜欢它,而且觉得这场演出滑稽搞笑。观众大部分是法国人,但演出大多数时候都用英语,中间不时夹杂些法语句子。


基于这场戏剧展示出的模式化人物形象,我认为表演者还可以把剧名轻松换成《如何在一小时内变成纽约人》。但我跟巴黎人的互动还不多,不足以判定那些模式化形象有多大程度的准确性。不过我和Rachelle还是能感受体会到其中的一点内容,即使我们看这场戏剧时只在巴黎待了几天而已。


如果你住在巴黎,并且懂英语,请试着款待自己看一次这场演出。它到年末会每周演出4-5晚,然后就前往美国和加拿大进行巡回表演。


尽管存在那些模式化形象,我和巴黎人相处时还没遇过任何问题。他们大多数时候看起来确实像纽约人那样匆匆忙忙,但我猜其中许多人应该是压力过大。不过在试图和他们交流互动时(虽然到目前为止我的互动经历还很有限),他们看起来都很友好并乐于交流。如果我确实被对方白了一眼,或不时听到巴黎人嘴里冒出的不雅词汇,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 — 那只是个学习了解的过程而已。面带微笑并自由使用“谢谢”、“请原谅”和“s’il vous pla?t”(法语中的敬称表达)等词语,对缓和各种尴尬错误都大有帮助。


还有一件古怪的事情,我一直想努力弄清楚。我注意到街上有许多人(我觉得大部分都是巴黎人),会在走过时跟我有眼神接触,并会注视一两秒钟。这种事经常发生,足以引起我的注意。而那并非我在美国主要城市常会见到的事情,尤其在像纽约一样的城市里,人们倾向于避免在街上和陌生人有眼神接触。我不知道那些人看向我是因为我与众不同,还是它就是种文化差异,或者可能是因为我四处看人太多,更易注意到这种情形。我询问Rachelle是否也观察到这种事情,结果她说她也注意到了。那些人的注视通常都很友好,但我发誓那种感觉就像对方在通过潜意识跟我进行交流,而我还不确定这些交流内容是什么。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11.08.04



“聪明人的个人发展”中文网站

www.stevepavlinachina.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浪漫法国之凡尔塞宫 巴黎圣母院教堂 卢浮宫
巴黎:2013 法国意大利游记 (1)巴黎
巴黎 来多少次都不够的浪漫之都
曾经——带着爸妈去法国(2)
1960年代巴黎
巴黎印象(3-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