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确电子合同签订、履行规则 王轶:民法典回应信息文明时代需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被迫“宅家”的人们将消费更多地转向网络。网购口罩、蔬菜、日用品,线上购买学习网课,甚至连买房都能在线上完成交易。而在网络消费中,电子合同从未缺席。在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民法典(草案)对电子合同的签订、履行规则作出明确回应,彰显了信息时代的需要。

【背景】

坐在家中动动手指,就能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手机选择一份外卖餐食,小哥很快就将午饭送到了家门口;通过软件购买一部电影,直接下载到电脑中即可欣赏,这都是我们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场景。

而在这些过程中,或许你甚至从未意识到,一份份电子合同已经被签订并履行完毕。

伴随着互联网商业的蓬勃发展,仅仅依靠面对面签订的传统纸质合同,已经不够适应即时、高效、瞬息万变的网络生活。而一份份“看不见的合同”,却切实地将每一个网络上的个体紧密联结在一起。

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下的商业活动没有条件开展,人们的大多数社会交往都要通过网络完成。但电子合同到底应该怎样签订?它在履行的过程中和普通合同有哪些区别?一旦出现纠纷,虚拟空间的约定能否保障现实生活中的权利?

【草案亮点】

  • 明确电子合同的订立时间,确认合同在何时生效;
  • 将商品签收时间作为交付时间点,未签收前的损失、风险均由销售方承担,加强对买方的保护;
  • 若商品采用在线传输方式交付,则在商品进入指定系统并能够检索、识别时才交付完成,规范数据产品的交付。

【专家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秘书长 王轶

我们这部民法典,编纂于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和第三个十年的交汇期。与其他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法典相比,法国民法典制定于人类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阶段,德国民法典制定于工业文明日渐成熟的阶段,而我国的民法典,则编纂于人类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的重要转换阶段。

电子合同是互联网背景下的产物,可以说是在信息文明时代,人们社会交往的重要类型和表征。现行合同法出台于1999年,当时,电子合同应用的范围、规模和数量远不如当下,因此,当时的电子合同仅仅是作为社会交往的补充形式。

但立足于现实,电子合同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方式。这使得民法典的合同编必须将电子合同放到核心和关键的位置,作出充分、周全的回应。

当然,电子合同也是合同的一种,首先要尊重双方当事人的约定。而在双方没有约定时,草案则对电子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设立了明确规则。

如果你想网购一个汉堡,当你成功提交订单的一刻,你和商家之间的合同就成立了。当然,汉堡不会顺着网络跑到餐桌上,通过物流交付商品的,买方从快递小哥那里签收了商品,则视为合同履行完毕。若你购买的是一部电影,则当你成功下载并可以正常播放时,视为交付完成。

民法典合同编(草案)通过对电子合同相关规则作出的回应,表明了我们这部民法典,不是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的民法典,而是一部代表着人类迈进信息文明时代的民法典。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编辑 周文丽

流程编辑 刘伟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法典合同编(草案)与合同法逐条对照表
下单成功后,电子合同一路护航
网络购物纠纷有什么相关规则
民法典:为信息时代立法
民法典时代,如何订立合同?图表总结相关规则
【律师手记】民法典时代,法律人何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